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名义之语言学辨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国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5,117,共3页
甲文之“乐”字,取象于以谷物祭祀神鸟的“傩祭”,“傩祭”亦可称之为“乐祭”或“乐礼”,伴有歌舞,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质。
关键词 傩祭 乐祭 乐礼
下载PDF
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黎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模式
下载PDF
“艺理学”的学理建构——以解析《乐记》中的艺术形态理论为例
3
作者 宋克宾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儒家艺术文献《乐记》,是中国艺术学理论的重要本土资源。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强调综合、整体、宏观研究艺术,先秦的综合艺术——乐无疑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乐记》如何认识乐的艺术形态?包括如何认识乐的整体形态,如何看待... 儒家艺术文献《乐记》,是中国艺术学理论的重要本土资源。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强调综合、整体、宏观研究艺术,先秦的综合艺术——乐无疑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乐记》如何认识乐的艺术形态?包括如何认识乐的整体形态,如何看待下位艺术的音乐、舞蹈?以往研究虽有注意却未曾在学理层面深入探讨。文章从"音乐形态""舞蹈形态""乐形态"三个层面把握《乐记》的艺术形态认知,为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此为基础,该文认为《乐记》中的乐形态论析,属于艺术学理论的探讨,与美学研究和音乐形态学的分析不同;乐文化的整体研究应该以乐形态的整体存在为前提;艺术学理论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方法,其意义和价值不光体现在广度上,更应该在研究的深度上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理建构 艺术形态 艺理学 《乐记》
下载PDF
“乐”字初义研究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秀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4,114,共4页
“乐”的初义关系到上古时期音乐的滥觞以及对音乐观念的理解。对此,学界有不断的探讨。尽管新研究引入了新视角,力图摆脱“音乐”本位说,但要最终解决问题,应当有更广阔的文化视角。
关键词 “乐” 初义 六书 音乐观念
下载PDF
“乐(yu埁)者,乐(l埁)也”——孔子和庄子音乐思想比较
5
作者 薛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9-83,共5页
 "乐"(yu埁)是一种艺术形式,乐(l埁)是一种精神境界,乐(yu埁)与乐(l埁)相通而不相同。孔子崇尚音乐艺术的尽善尽美,使个体体验到超越于肉体之上的精神快乐,即"安贫乐道",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而庄子...  "乐"(yu埁)是一种艺术形式,乐(l埁)是一种精神境界,乐(yu埁)与乐(l埁)相通而不相同。孔子崇尚音乐艺术的尽善尽美,使个体体验到超越于肉体之上的精神快乐,即"安贫乐道",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而庄子崇尚"天籁",从而进一步"体道",使个体得到濠鱼出游从容般的快乐,因而带有更多的自然色彩和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yuè) 乐(lè) 乐教 安贫乐道 天赖 体道 濠鱼之乐
下载PDF
专制王权的催眠术——儒家之“乐”的专制主义实质
6
作者 李宪堂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年第1期317-328,共12页
本文从音乐的起源处,在本体论的高度上,分析了儒家之"乐"与社会秩序生成机制的内在关联,指出乐作为大自然的韵律,是秩序的生成者,是同质性以绝对者的名义对异质性的覆盖;作为一种社会表达模式,是强者对弱者的编程。在本质上,... 本文从音乐的起源处,在本体论的高度上,分析了儒家之"乐"与社会秩序生成机制的内在关联,指出乐作为大自然的韵律,是秩序的生成者,是同质性以绝对者的名义对异质性的覆盖;作为一种社会表达模式,是强者对弱者的编程。在本质上,它是对暴力的整容,是操纵者的催眠术,是专制王权的梦中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王权
原文传递
汉代食举乐考 被引量:6
7
作者 尚丽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对汉代食举乐的分类、性质、内容作了介绍 ;并着重探讨其传承过程中与短箫铙歌有共同乐曲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同时 ,依“汉乐四品”说 ,对其在汉代音乐制度中的地位作了评价。
关键词 食举乐 传承 地位
下载PDF
古代乐论中“和观念”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中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1,共5页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音乐论即中国古代艺术论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是中国礼乐文化中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如何承继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理解"和观念"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当代意义,对和谐文化...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音乐论即中国古代艺术论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是中国礼乐文化中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如何承继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理解"和观念"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当代意义,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乐论 “和观念” 乐与礼 和与同 乐(yue)与乐(le)
下载PDF
试论《骠国乐》中的铜鼓
9
作者 陆秋燕 《唐都学刊》 2023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作乐府诗《骠国乐》,描写了铜鼓乐舞的盛大场景。然而历史上的“骠国乐”到底有无铜鼓,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其实更应跳出“有”或“无”的争论,... 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作乐府诗《骠国乐》,描写了铜鼓乐舞的盛大场景。然而历史上的“骠国乐”到底有无铜鼓,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其实更应跳出“有”或“无”的争论,去探讨背后的社会历史信息。从现有文献资料和铜鼓分布流传的情况来看,骠国并非铜鼓的铸造者,骠国铜鼓的使用有其特定场合和背景。在梳理黑格尔Ⅱ型铜鼓在广西和整个中南半岛的传播、分布状况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探寻到从黑格尔Ⅱ型到黑格尔Ⅲ型鼓的流传和演化经过。自唐代始,北流和灵山型铜鼓南移后,在越南北部骆越人的传统区域培育出了黑格尔Ⅱ型鼓,很快又被越、老、缅边境山区的克木(克伦)文化所吸收。掸族工匠,或是从掸族工匠处习得失蜡法铸鼓技术的克木人和克伦人,铸造了充满掸傣风情的黑格尔Ⅲ型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骠国乐 黑格尔Ⅲ型鼓 克伦 缅甸
下载PDF
文本的音乐——试论《周礼》“六乐”的奇特音律与礼制等级
10
作者 陈弘音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六乐"见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是一种礼乐协配的祭祀制度。"六乐"对东汉以降的祭祀雅乐影响深远,但《周礼》所记载的"六乐"音律无法以通行的十二律解释,也使得历代的议礼官员议论不绝。... "六乐"见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是一种礼乐协配的祭祀制度。"六乐"对东汉以降的祭祀雅乐影响深远,但《周礼》所记载的"六乐"音律无法以通行的十二律解释,也使得历代的议礼官员议论不绝。本文通过对《周礼》"六乐"音律的整理与《周礼》十二律的还原,指出《周礼》所记载的十二律与通行的十二律顺序不同。《周礼》"六乐"所规定的音律并非对现实音乐的如实记录,而是《周礼》作者基于个人礼乐理想,所特意谱写的一种"文本的音乐"。在看似毫无逻辑与条理的音律规定背后,蕴含着《周礼》作者对"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建构与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六乐 六代之乐 十二律
下载PDF
儒家音乐思想中的教化功能及对当代音乐的启示
11
作者 周娴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主流音乐一直发挥着政治教化功能,这种音乐教化功能强调了音乐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当代音乐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 儒家 音乐思想 “礼乐” “中和” 修身治国
下载PDF
黄门鼓吹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尚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21,共10页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都属于仪式用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 黄门鼓吹 四品乐
下载PDF
王光祈初到德国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宫宏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21,39,共10页
王光祈旅德近十六年 ,其主要论著大都在此间完成 ,但国人对他此间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就他在德国的情形 ,特别他初抵德国时的中国留学生界、他所经历的“德国人之研究东方热”、“辜鸿铭热”及他所作出的反应做一追溯 ,旨在通过研究文... 王光祈旅德近十六年 ,其主要论著大都在此间完成 ,但国人对他此间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就他在德国的情形 ,特别他初抵德国时的中国留学生界、他所经历的“德国人之研究东方热”、“辜鸿铭热”及他所作出的反应做一追溯 ,旨在通过研究文本 (王光祈本人的著述 )与语境 (王氏在德时的生活环境 ,时代背境 )的互动 ,来进一步理解王光祈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笔者认为 ,王光祈后来之所以倡导礼乐复兴 ,并以音乐为实现其少年中国理想之手段而终身不辍 ,是与他对儒家学说的内在认同及其他在德国的外在经历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东方文化热 斯宾格勒 西方没落论 礼乐复兴
下载PDF
《乐记》“心物”关系论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志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100,共5页
《乐记》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 ,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 ,对后世始终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别是《乐记》有关“心物”关系论中的音乐艺术创造、接受和再创造三个紧密联系方面的论述 ,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 《乐记》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 ,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 ,对后世始终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别是《乐记》有关“心物”关系论中的音乐艺术创造、接受和再创造三个紧密联系方面的论述 ,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和作用 ,尤其是对于建立、发展和充实今天的音乐美学理论 ,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本体 心物 审美创造 美学思想
下载PDF
《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婷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74-76,共3页
《乐记》奠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石,其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声”、“音”、“乐”三个概念进行思辨,尤其对“乐”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奠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石,其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声”、“音”、“乐”三个概念进行思辨,尤其对“乐”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给以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朝鲜历史上乐器的形成、变迁及与中国的音乐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维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81-90,1,共10页
朝鲜,相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邻邦,与中国的历史交往十分深远。在隋唐音乐志的七部伎、九部伎与十部伎中的高丽乐以及未被列入十部乐的百济、新罗乐的乐器中它们大部分与中国乐器名相同。它们在呈示出地方乐特色的同时,受到中国音乐怎样... 朝鲜,相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邻邦,与中国的历史交往十分深远。在隋唐音乐志的七部伎、九部伎与十部伎中的高丽乐以及未被列入十部乐的百济、新罗乐的乐器中它们大部分与中国乐器名相同。它们在呈示出地方乐特色的同时,受到中国音乐怎样的影响?继而又怎样走向本土化的等问题在中国音乐学界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以朝鲜历史上所出现的乐器为切入点展开历史调查,探索,企图探明历史上朝鲜音乐与中国的关系及其变迁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乐器 中国乐器 雅乐 唐乐 乡乐
下载PDF
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催妆乐”初探
17
作者 夏颖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催妆”是我国传统婚礼仪式中一个环节,目的是催促新娘尽快完妆,以免耽误拜堂吉时。它盛行于唐代且流传至今,在不断发展中,音乐成为催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催妆环节中的歌曲与器乐曲统称为“催妆乐”,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对其历... “催妆”是我国传统婚礼仪式中一个环节,目的是催促新娘尽快完妆,以免耽误拜堂吉时。它盛行于唐代且流传至今,在不断发展中,音乐成为催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催妆环节中的歌曲与器乐曲统称为“催妆乐”,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对其历史演变与现存状况进行梳理,并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分析。同时从两性视域分别解读催妆的文化内涵,通过催妆中的戏谑关系来探究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妆乐 婚俗 女性主义 他者 戏谑关系
下载PDF
想象与真实:重读《营造法式》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以历史实证和逻辑推演相结合,着重讨论了《营造法式》颁行前后的历史关联域,特别是其来源及官式属性与民间风土建筑的互涵关系;还对用材等级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构成逻辑作了重点解析,并对斗栱铺作退化所引致的殿堂(阁)进化现象作了... 以历史实证和逻辑推演相结合,着重讨论了《营造法式》颁行前后的历史关联域,特别是其来源及官式属性与民间风土建筑的互涵关系;还对用材等级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构成逻辑作了重点解析,并对斗栱铺作退化所引致的殿堂(阁)进化现象作了有别于前人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官式与风土 材等构成 礼乐秩序 铺作退化 结构进化
原文传递
三种七声音阶的正名与“燕乐音阶”的争鸣
19
作者 苗金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3-101,共9页
中国传统音乐三种七声音阶名称不统一的问题由来已久,给传统音乐教学和理论研究带来诸多不便。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三种七声音阶正名,早日结束"是否存在燕乐音阶"的学术争鸣,是发展、完善中国传统音乐宫调理论体系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七声音阶 燕乐音阶 清商音阶 正名
下载PDF
试论明代丽江“白沙细乐”
20
作者 马银行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前史料对“白沙细乐”的记载十分有限,《广志绎》对此有所记载。从文献角度来看,使“白沙细乐”的研究由清代推向了明代。丽江“白沙细乐”以宫廷雅乐的形式存在,取决于木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
关键词 明代 丽江 白沙细乐 《广志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