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仪式空间下当代青年的情感价值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B站弹幕爱国话语的探讨 被引量:42
1
作者 徐明华 李丹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6-172,共7页
新时代赋予当今青年群体特有的爱国表达样态和情感表征。青年群体借助即时性弹幕技术缔造起互动仪式,不仅在虚拟空间下的集体狂欢中衍生了特定意义与信念,更是通过建构情感符号和国族身份来询唤现实世界的国家意识,由此创设出一种新颖... 新时代赋予当今青年群体特有的爱国表达样态和情感表征。青年群体借助即时性弹幕技术缔造起互动仪式,不仅在虚拟空间下的集体狂欢中衍生了特定意义与信念,更是通过建构情感符号和国族身份来询唤现实世界的国家意识,由此创设出一种新颖独特的认同建构机制。在文化价值多元和集体记忆淡漠的当代社会,深入新媒介语境再现和重构国家象征符号,探索和嵌入创新性话语逻辑,成为巩固国家观念、凝聚价值共识和深化身份认同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 B站弹幕 青年研究 爱国情感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凌斌 《台湾研究》 2014年第5期10-18,共9页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 “国家认同” 认同重构
原文传递
网络短视频生产中乡镇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 被引量:25
3
作者 尹金凤 蒋书慧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73,共7页
乡镇青年的影像表达已成为其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本文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同一性和差异性维度研究网络短视频生产中乡镇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路径。研究发现,乡镇青年通过虚拟空间中的归属找寻和情感连接建构同一性,... 乡镇青年的影像表达已成为其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本文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同一性和差异性维度研究网络短视频生产中乡镇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路径。研究发现,乡镇青年通过虚拟空间中的归属找寻和情感连接建构同一性,获取群体认同;同时,他们又以城市人为镜,通过视觉符号景观的臆想和独特的风格展演建构差异性,形成自我认同。乡镇青年参与生产的短视频体现了他们对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折射出我国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特色进程,因此,应继续发挥此类亚文化产品在青年社会化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 乡镇青年 亚文化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45°青年”:张力之下的青年境遇及其社会心态 被引量:22
4
作者 邢婷婷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4,F0004,177,178,共16页
当下的青年人承受着结构性张力的塑造,他们成长于代际快速更替、中西思潮交汇、时代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得一些青年人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动态的稳定与平衡,处于一种既不能全力以赴,又无法彻底放弃的“45°”状态之... 当下的青年人承受着结构性张力的塑造,他们成长于代际快速更替、中西思潮交汇、时代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得一些青年人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动态的稳定与平衡,处于一种既不能全力以赴,又无法彻底放弃的“45°”状态之中。由张力所塑造的“45°青年”,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感受,对社会结构的中间组织形态持保守态度;在社会团结的方式上,社会领域的去组织化意愿与私人领域的自组织能力并存;在价值认识上,价值无意义感与高度的自我意志并存,形成了“内卷”与“躺平”共存的主观认识基础。张力之下的青年群体在代际认同强化的同时代内分化显著,共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因而作为一个整体被团结起来的难度增大。“45°青年”是追求稳定的群体,追求个体的权益、重视个体的价值,这使得他们对变革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青年 结构性张力 身份认知 社会心态
原文传递
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凤 宋小婷 魏毅斐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25-1231,共7页
在构建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绵阳市YBC扶持的140个创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与验证。结果显示:导师创业指导能力具备、导师尽责... 在构建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绵阳市YBC扶持的140个创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与验证。结果显示:导师创业指导能力具备、导师尽责性、导师与创业青年的互动关系正向影响创业青年对导师指导行为的内在价值认同评价,而且这种内在价值认同程度会正向影响创业青年的外在行为认同表现,当创业青年自身忠诚于自己的导师并愿意向其他创业者推荐自己的导师时,研究认为创业导师的指导行为得到了创业青年的高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导师 指导行为 互动 创业青年 认同
原文传递
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理论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被引量:14
6
作者 余祖伟 《广西高教研究》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发展理论 ,强调“自我”和情感的作用 ,又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使青年期人格健康发展 ,就必须完成青年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强调必须为青年提供完成心理社会任务必要的社... 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发展理论 ,强调“自我”和情感的作用 ,又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使青年期人格健康发展 ,就必须完成青年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强调必须为青年提供完成心理社会任务必要的社会条件。同时 ,防止消极同一性的产生。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发展理论对高校的人格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应取其精华 ,去其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克森 青年期人格理论 大学生 健康人格培养
下载PDF
台湾青年文化认同的建构与困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宝蓉 《台湾研究》 2015年第4期14-22,共9页
2014年3月爆发的"反服贸运动"的内在根源是台湾青年文化认同焦虑的集体释放。今天的台湾青年群体正在遭遇着空前的文化身份问题与文化认同困境。他们是一个文化认同尤其是身份认同、价值观念、历史记忆、话语体系以及族群认... 2014年3月爆发的"反服贸运动"的内在根源是台湾青年文化认同焦虑的集体释放。今天的台湾青年群体正在遭遇着空前的文化身份问题与文化认同困境。他们是一个文化认同尤其是身份认同、价值观念、历史记忆、话语体系以及族群认知等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被反复解构和强势建构的群体。当代台湾青年正陷入到原生性文化认同消退与建构性文化认同张扬、单一文化认同秩序崩解与多元文化认同失衡,以及文化认同主体性缺失等困境中,致使他们很难形成内在连续、稳定且多元的文化认同体系,而是呈现出一幅动态、混合、模糊甚至矛盾的文化认同虚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 文化认同 困境 学校教育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 被引量:15
8
作者 陆玉林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存在各种青年群体共有的、贯穿诸领域的实质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文化认同 社会场域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年国家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森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8-16,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因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数据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的使用频率对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因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数据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的使用频率对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育水平、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呈负相关关系;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使用频率越高的青年,对国家认同的要求更加严苛。此外,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这3个因素中,文化因素对青年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国家认同 改革开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奥会与奥运理念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根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青奥会是对青少年身份重建的重要尝试。它重建体育价值,彰显青年气质;弘扬体育文化自觉意识,重塑青少年主体意识;建构参与式文化,营造公共交往空间。但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影响,青奥会也很容易陷入奥运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因此,青奥... 青奥会是对青少年身份重建的重要尝试。它重建体育价值,彰显青年气质;弘扬体育文化自觉意识,重塑青少年主体意识;建构参与式文化,营造公共交往空间。但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影响,青奥会也很容易陷入奥运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因此,青奥会应理性建构一种共同价值、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体育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奥会 青少年 身份 重建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林燕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新媒体时期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网络社交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互动交流的方式种类更加多元化,让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随同新科技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青年不仅仅拘束于... 新媒体时期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网络社交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互动交流的方式种类更加多元化,让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随同新科技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青年不仅仅拘束于语言文字等简单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多的青年利用非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追逐个性、喜欢另类的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非语言符号表达形式的青年亚文化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网络表情包 文化意义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的传播逻辑及其规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燕道成 谈阔霖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动物化"的网络话语赋予了信息时代青年人际交往以全新的内容。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是青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桥梁,成为青年网络交往不可缺少的传播符号,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 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动物化"的网络话语赋予了信息时代青年人际交往以全新的内容。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是青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桥梁,成为青年网络交往不可缺少的传播符号,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在不断繁荣的"动物化"网络话语里,青年人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文化场域里,青年极力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并不断地对网络与现实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待青年"动物化"的网络话语,应该因势利导,将其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而将其消极影响控制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网络话语“动物化” 青年亚文化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后亚文化转向:十年后的一些反思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安迪.贝内特 胡疆锋(译) 陈曦(校)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67-86,共20页
后亚文化转向让人们了解到青年文化研究者在过去十年中进行的讨论和辩论.虽然后亚文化转向带来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概念方法,也为一些著作选集提供了依据,但它同样引起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批评,这类批评否认后亚文化理论是一种可行的青年研... 后亚文化转向让人们了解到青年文化研究者在过去十年中进行的讨论和辩论.虽然后亚文化转向带来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概念方法,也为一些著作选集提供了依据,但它同样引起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批评,这类批评否认后亚文化理论是一种可行的青年研究方法.对于后亚文化理论,可能存在一种重要批评,认为关于文化产业在建构青年的认同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上发挥的作用,它采取了幼稚的、本质上来说是赞扬的立场.同样,一直有人认为,尽管后亚文化理论主张新的个性化、反思性的青年认同已经出现,但人们并不需要努力去寻找证据,来证明结构性不平等在决定青年人生机遇和文化归属方面持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亚文化 亚文化 青年 认同
下载PDF
社群隔离、身份认同与流动青年城市定居意愿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涛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流动青年初入城市,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会严重阻碍群体融入城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尝试对当前流动青年面临的社群隔离及身份认同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湖北省流动青年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 流动青年初入城市,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会严重阻碍群体融入城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尝试对当前流动青年面临的社群隔离及身份认同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湖北省流动青年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剖析发现,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和城镇落户意愿不一致,虽然事实性定居意愿强烈,但是制度性定居意愿却偏低;青年群体流入城市后产生社群隔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会对其身份认同和城市定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定居意愿影响显著,心理距离对身份认同影响显著;当流动青年产生社群隔离时,其身份认同对于定居意愿的影响将会变得不显著。由此,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设计应注重完善流动青年户籍制度的保障,并积极鼓舞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融入,减轻社群隔离现象,从而形成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年 社群隔离 身份认同 定居意愿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的实践理路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凡丽 葛永钧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青年对国家的认同与否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国家认同实践理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动力来源、联结纽带以及内化表征三个维度:个体参与...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青年对国家的认同与否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国家认同实践理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动力来源、联结纽带以及内化表征三个维度:个体参与与国家在场是青年国家认同的动力来源;权益保障与教育引导是青年国家认同的联结纽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化表征。青年群体是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抓好青年这一关键群体的国家认同,不仅对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党和国家乃至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继往开来与锐意进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狂欢话语中的当代青年成长与文化认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吉林 逯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取得票房和艺术口碑的双重丰收,其艺术成功喻示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它的主题内核与框架以成长题材为主要内容,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为特征的社会集群性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其古典...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取得票房和艺术口碑的双重丰收,其艺术成功喻示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它的主题内核与框架以成长题材为主要内容,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为特征的社会集群性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其古典叙事题材的借用以及表达阴阳善恶、天道命运的终极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当代呈现;其借助于狂欢话语及大众流行艺术的叙事手段并与传统绘画美学的融合可为传播传统智慧、达致当代青年的国族文化认同开创独特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话语 青年成长 文化认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 叙事解读
下载PDF
“爆吧军团”的“圈层化”组织结构与深层行动逻辑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菡菡 张艳慧 沈丽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爆吧军团"是近年来参与"爆吧"行动的青少年通过自组织形成的特殊团体。"爆吧军团"能够扩大爆吧的影响范围,并使爆吧行动规模化、程序化。对这一特殊团体的研究,目前尚很少见。那么,"爆吧军团"... "爆吧军团"是近年来参与"爆吧"行动的青少年通过自组织形成的特殊团体。"爆吧军团"能够扩大爆吧的影响范围,并使爆吧行动规模化、程序化。对这一特殊团体的研究,目前尚很少见。那么,"爆吧军团"究竟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爆吧军团"成员为什么要发起和参与爆吧?这一研究通过进入一个爆吧军团——"HM军团NSG分团"开展虚拟民族志尝试回答这一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研究发现,青少年在"爆吧"事件的后场建立起了一个"圈层化"的组织结构。在这一组织结构中,信息流动呈现出从中心到边缘的扩散特征。这一组织结构并不固化,它以"抢麦"等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凝聚了边缘成员的向心力,因此它能够保证青少年对于群体归属、自我实现等身份意义的追逐。而正是这种对身份意义的追逐,是青少年发起和参与"爆吧"行动的深层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爆吧军团 “圈层化” 行动逻辑 身份意义
下载PDF
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研究——以“首投族”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蕾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2,共9页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基础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研究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台湾民调数据为基础,从"身份认同"和"统独立场"两个维度,对台湾民众&q...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基础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研究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台湾民调数据为基础,从"身份认同"和"统独立场"两个维度,对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变化和以"首投族"为代表的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和原因分析,发现台湾青年"中国国家认同"退化严重,"台湾主体意识"虽已基本形成,却脆弱和易受外界影响。另外,笔者从青年自身因素、外在影响因素以及制度结构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台湾青年"国家认同"错位混乱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 “首投族”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勇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2,共8页
本文从领土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制度认同等三个维度观察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情况,认为其与我虽在民族文化认同上基本契合,但“领土认同”产生了裂痕,制度认同存在着差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两岸同根同源,祖国大陆... 本文从领土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制度认同等三个维度观察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情况,认为其与我虽在民族文化认同上基本契合,但“领土认同”产生了裂痕,制度认同存在着差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两岸同根同源,祖国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坚定不移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增进台湾青年中国认同的最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长期的隔离,特别是“台独”势力的“去中国化”操作,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认同的个性化、碎片化,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台湾年轻一代国家认同出现混乱。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支持和纵容各种“台独”活动,导致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面对两岸关系的新变化,我应遵循融合发展理念,精准推进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积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台湾 青年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乡村青年短视频平台土味形象的表演策略与形象建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淼 王云生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74-80,105,共8页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井喷式增长,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用户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重要媒介。乡村青年在技术和平台的双重赋权下成为用户规模扩大的增长极,城乡经济的差异、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流量为王”的规训使乡村青年急于在短视...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井喷式增长,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用户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重要媒介。乡村青年在技术和平台的双重赋权下成为用户规模扩大的增长极,城乡经济的差异、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流量为王”的规训使乡村青年急于在短视频平台快速聚集流量,完成个人形象塑造与输出,囿于自身学历、能力和媒介素养等多维因素,低俗、恶搞、扮丑等土味形象成为乡村青年的普遍表演策略。土味形象不仅影响公众对乡村青年群体形象认知,也在诱使乡村青年群体走向利益的“单行道”。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把关、地方政府提供发展渠道,打破“城市—乡村”的二元框架,才能使乡村青年正确融入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和中国青年发展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青年 土味形象 身份认同 短视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