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对中国粮食产量变化贡献率的研究 被引量:131
1
作者 麻坤 刁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3-1120,共8页
【目的】化肥在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远超其他国家。虽然田间试验已证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不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部分经济学者和粮食生产者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仍持谨慎态度。科学评价我国现... 【目的】化肥在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远超其他国家。虽然田间试验已证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不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部分经济学者和粮食生产者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仍持谨慎态度。科学评价我国现阶段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对国家层面制定合理的化肥施用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已有研究侧重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量及其他因素的关系,而不同省份粮食生产力存在差异,并且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是动态变化的。故本研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更好地描述中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并更准确地反映不同阶段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方法】研究收集了199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粮食投入产出数据,分别估计了柯布道格拉斯和二项式函数形式的粮食生产函数的三种面板回归模型,并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方法对不同面板模型的优劣进行评判,最终判定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根据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求解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对化肥的施用量弹性系数,借鉴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利用粮食生产函数和化肥施用量弹性计算了化肥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据此评价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实际影响。【结果】实证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的弹性系数显著,固定弹性系数为0.17,可变弹性系数呈明显的倒U形变化趋势,说明化肥投入已经进入边际报酬递减阶段,继续增加化肥施用量无法实现粮食产量的增加;但由于化肥施用量弹性系数值较高,并且大于其他要素,表明化肥的增产效力不可替代。而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计算结果则表明化肥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逐渐变小,趋向于0,说明化肥带来的粮食增长效应已不明显。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粮食产量 随机效应模型 弹性系数 贡献率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4
2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6 位作者 邹应斌 彭少兵 唐启源 方远祥 肖安民 陈玉梅 熊昌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27-1936,共10页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kg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492.3~12209.2kg·ha-1,两优293为6984.0~11679.5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但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收获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收获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正相关,而与每穗粒数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超级杂交稻存在适宜的种植区域,且在施肥量为135~225kgN·ha-1的范围内,施肥量不是超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超级杂交稻的库容量大,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稳定性 干物质生产 肥料用量
下载PDF
播种比例和施氮量及刈割期对燕麦与豌豆混播草地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0
3
作者 韩建国 马春晖 +2 位作者 毛培胜 牛忠联 孙瑞臣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7-94,共8页
于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承德市鱼儿山牧场进行不同播量、施氮量和刈割期对一年生燕麦与豌豆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NDF、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播燕麦... 于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承德市鱼儿山牧场进行不同播量、施氮量和刈割期对一年生燕麦与豌豆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NDF、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播燕麦产草量最高,说明混播组合中燕麦是高产的决定因素。随着豌豆播种比例的增加,粗蛋白质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则有所降低。在土壤不缺氮的情况下,施氢能对产草量、品质的影响不明显,但以高氟水平效果最好。在供试的三个刈割期中,以第三刈期最佳,即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豌豆底部豆荚充满时期,此时刈割可获得最佳产草量和质量。播种比例以燕麦50%+豌豆50%最好,产草量高,品质好,而且便于调制优质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人工草地 质量 燕麦 豌豆 混播
下载PDF
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分析——基于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3
4
作者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7期156-160,共5页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肥施用 粮食产量 贡献率
下载PDF
硼对烤烟生理生化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1
5
作者 崔国明 黄必志 +4 位作者 柴家荣 黄继梅 孙曙华 张国楠 李永平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试验对烤烟的B3+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的B3+,可促进烤烟生长发育 ,改善其植物学性状 ,增加色素含量 ,提高光合强度和蒸腾速率 ,使烟叶增产、增质、增收。同时还发现B3+能使烟株提前 2~ 3d现蕾开花 ,中下部烟叶提前... 本试验对烤烟的B3+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的B3+,可促进烤烟生长发育 ,改善其植物学性状 ,增加色素含量 ,提高光合强度和蒸腾速率 ,使烟叶增产、增质、增收。同时还发现B3+能使烟株提前 2~ 3d现蕾开花 ,中下部烟叶提前落黄采收。这一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产量 质量 光合强度 生理生化 施肥
下载PDF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马赟花 薛吉全 +3 位作者 张仁和 张林春 郝扬 孙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0,共5页
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采用75000株/hm2的密度大田种植,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3个高产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产量均可达到11200kg/hm2以上,成熟... 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采用75000株/hm2的密度大田种植,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3个高产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产量均可达到11200kg/hm2以上,成熟时叶面积系数均在3.5以上,花后干物质再分配分别占籽粒产量的15.25%、14.67%和10.72%,是籽粒增产的主要来源。高产玉米品种的保绿性较好,叶片衰老缓慢,光合功能期长,花后干物质转移对籽粒增产的贡献较大,在高产栽培调控中如何促进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是进一步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高产 物质积累与分配 贡献率
下载PDF
氮磷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5
7
作者 张睿 刘党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研究了氮磷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小麦(陕512品种)不同叶位与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叶位和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处理间、茎蘖间、叶位间功能叶光合速率差... 研究了氮磷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小麦(陕512品种)不同叶位与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叶位和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处理间、茎蘖间、叶位间功能叶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同时处理与叶位之间的互作对灌浆期功能叶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作用。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氮磷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不同叶位和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旗叶和倒二叶分别提高30.9%和21.9%;主茎、蘖一和蘖二提高21.8%、36.6%和28.3%;次生根增加12.5%2-8.3%,分蘖增加11.1%2-9.7%,孕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5.5%。同时,子粒品质也显著提高,稳定时间增加80.3%,蛋白质增加4.1%;降落值降低6.1%,吸水率降低7.2%;成穗数增加6.3%,穗粒数降低4.0%,产量增加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 产量 品质 光合速率
下载PDF
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和草场载畜量模拟研究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英年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77-82,共6页
高寒草甸地区温度是限制牧草地上年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一点 ,引进牧草产量与生长期间的产量积温比概念 ,建立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估算模式。其估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率较高 ,相对误差平均只有 2 % ,说明模式的建立具有较好的应用... 高寒草甸地区温度是限制牧草地上年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一点 ,引进牧草产量与生长期间的产量积温比概念 ,建立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估算模式。其估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率较高 ,相对误差平均只有 2 % ,说明模式的建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还表明 ,现实状况下高寒草甸地区牲畜理论负载能力约为 2 .54个羊单位。在未来气候变暖 (假设气温升高2℃ ,降水不变 )的情景下 ,草场生产力将有所降低 ,相应的草场理论载畜量降低至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牧草产量 载畜量 气候变暖
下载PDF
播种比例、施氮量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马春晖 韩建国 +2 位作者 李鸿祥 毛培胜 戎郁萍 《中国草地》 CSCD 1999年第4期9-16,共8页
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进行了不同播量、施氮量和不同刈割期对燕麦+箭豌豆混播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牧草产量除第三刈割期外差异显著(P<0.05);... 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进行了不同播量、施氮量和不同刈割期对燕麦+箭豌豆混播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牧草产量除第三刈割期外差异显著(P<0.05);不同播种比例间粗蛋白质、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与箭豌豆播种比例呈正相关(r=0.89)。在土壤不缺乏氮素的情况下,施氮肥对牧草产量、品质影响不明显,但高施氮水平较低施氮水平牧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增加,而NDF、ADF含量下降。燕麦与箭豌豆混播最佳刈割期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期,箭豌豆下部豆荚全部充满时期;播种比例以燕麦50%+箭豌豆50%最好,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都较高,而NDF、ADF含量较低,便于调制优质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质量 混播 播种比例 刈割期
原文传递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被引量:36
10
作者 董剑 赵万春 +4 位作者 陈其皎 李哲清 刘俊 庞红喜 高翔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9,共4页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高产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我国股票IPOs长期弱势现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春峰 罗建春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0,共6页
本文以我国1997年5月—1998年12月上市的165只A股作为样本,考察了它们上市后三年内相对于同期市场收益率的强弱。结果表明,在消除了第一个月奇高收益率的影响后,我国新股第一年就弱于市场,整体累积超额收益率为-3.31%;两年和三年期新股... 本文以我国1997年5月—1998年12月上市的165只A股作为样本,考察了它们上市后三年内相对于同期市场收益率的强弱。结果表明,在消除了第一个月奇高收益率的影响后,我国新股第一年就弱于市场,整体累积超额收益率为-3.31%;两年和三年期新股整体累积超额收益率也低于市场,分别为-1.29%和-3.91%,第三年弱势没有结束,反而比前两年有所加剧。因此,我国新股存在至少3年的弱势,和国外的弱势期限基本一致,长于国内别的学者认为的弱势期限(半年到一年)。研究结果还表明,影响新股第一年和第二年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初始收益率和流通股比例,影响第三年强弱的因素是初始收益率和总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 IPOs长期弱势现象 实证研究 资产公开发行 收益率 中国 股票市场
下载PDF
儿茶素富集和EGCG单体纯化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星海 郭碧花 沈生荣 《茶叶》 2002年第3期136-137,144,共3页
EGCG是绿茶中提取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 ,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产物。将绿茶提取物或茶多酚先经乙酸乙酯、氯仿两种试剂多次富集和脱除咖啡因和色素 ,得儿茶素总含量不低于 95 %的茶多酚 ,再经Sephadex L H-2 0柱层析纯化 ,得 EGCG... EGCG是绿茶中提取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 ,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产物。将绿茶提取物或茶多酚先经乙酸乙酯、氯仿两种试剂多次富集和脱除咖啡因和色素 ,得儿茶素总含量不低于 95 %的茶多酚 ,再经Sephadex L H-2 0柱层析纯化 ,得 EGCG单体 ,用 ESI-MS和 HPLC等方法鉴定和验证了其化学结构 ,其纯度均大于 96.7% ,得率为 2 3 .86% ,回收率为 71.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儿茶素 纯度 得度 回收率 纯化 绿苏 提取
下载PDF
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颖颖 卜容燕 +7 位作者 唐杉 韩上 王慧 李敏 程文龙 李晓韦 武际 朱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8-1016,共9页
【目的】水稻秸秆和紫云英是稻田系统重要的原位有机肥源,明确长期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后水稻增产趋势、养分积累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便对秸秆和绿肥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方法】本试验为3年连续大田试验(2016―2018年),以双季稻... 【目的】水稻秸秆和紫云英是稻田系统重要的原位有机肥源,明确长期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后水稻增产趋势、养分积累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便对秸秆和绿肥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方法】本试验为3年连续大田试验(2016―2018年),以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1)早、晚稻秸秆不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CK);2)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即秸秆单独还田(T1);3)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种植紫云英,即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T2)。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结果】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轮作下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93%~9.15%和1.34%~12.48%,且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增产效果随着试验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份间水稻产量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表明,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均有利于双季稻持续性高产稳产,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效果优于秸秆单独还田。连续3年6季还田后,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2%和11.10%,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比秸秆单独还田处理高76.47%。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不仅有利于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对晚稻养分积累也有一定的后效作用。与试验初始土壤养分含量相比,2018年晚稻收获后,对照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9.03%、11.11%、3.87%和10.57%。而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0.51%、25.00%、24.16%和20.37%;相对于秸秆单独还田处理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73%、7.14%和14.19%。【结论】在双季稻轮作系统中,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有利于早稻和晚稻获得高产和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还田 双季稻 产量 贡献率
下载PDF
生物质炭特性及施用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肖婧 徐虎 +5 位作者 蔡岸冬 黄敏 张琪 孙楠 张文菊 徐明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7-1837,共11页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农田施用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大样本统计方法量化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及施用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收集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表的97篇生物质炭施用与土壤改良、...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农田施用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大样本统计方法量化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及施用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收集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表的97篇生物质炭施用与土壤改良、作物生长有关的相对独立研究,共获得匹配数据819组。运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量化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原料、制备温度、C/N、pH)在人为施用管理(施用量与施用时长)、土壤属性(质地和酸碱度)等条件下对作物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与不施用生物质炭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作物平均增产15.0%。生物质炭施用的增产效果在不同作物上存在显著差异,经济作物平均增产25.3%,显著高于粮食作物(10.0%)。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当制备温度<600℃、pH>7、C/N值介于20—300时,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范围为9.2%—26.6%,且增产幅度随着制备温度和其自身C/N值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不同质地和酸碱度的土壤而言,施用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表现为黏质土壤>砂质土壤>壤质土壤;施用于酸性土壤可增产29.2%,分别是中性及碱性土壤的7.9和2.5倍。人为管理条件下,当生物质炭施用量<10.0 t·hm^(-2)时,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达到18.0%,施用量>80.0 t·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施用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施用半年至两年内可增产13.4%—17.5%,超过两年,增产效应降至9.6%。【结论】生物质炭的增产效应随着生物质炭的属性、施用量和施用时长的不同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类型与土壤属性选择适宜特性的生物质炭,适时酌情间断性施用,不仅可以达到持续增产的目的,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作为现代可持续农业管理措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作物产量 增产效应 土壤质地 管理措施 施用量 施用时长 整合分析
下载PDF
不同行距对春玉米产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高亚男 曹庆军 +2 位作者 韩海飞 崔金虎 王洪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6,共4页
试验选用先玉335和军单8两个品种,设70、65、60、50cm4个行距水平,研究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存在差异,70cm和50cm处理高于65cm和60cm处理,形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秃尖长度;70cm和50cm... 试验选用先玉335和军单8两个品种,设70、65、60、50cm4个行距水平,研究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存在差异,70cm和50cm处理高于65cm和60cm处理,形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秃尖长度;70cm和50cm处理在生育后期较其他处理提高了穗位叶叶片的光合速率(Pn),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延迟了叶绿素的分解。说明不同行距处理可影响生育后期叶片活性,表现为光合速率的差别,最终影响秃尖长度,形成产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产量 光合速率
原文传递
不同播量与行距对小麦产量与辐射截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武兰芳 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了3个播种量(6kg·667m-2、9kg·667m-2和12kg·667m-2)和3个种植行距(20cm、25cm和30cm)共9个处理。通过测定小麦群体生长动态、辐射截获量和籽粒产量,研究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形...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了3个播种量(6kg·667m-2、9kg·667m-2和12kg·667m-2)和3个种植行距(20cm、25cm和30cm)共9个处理。通过测定小麦群体生长动态、辐射截获量和籽粒产量,研究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形成和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总茎数和叶面积指数表现为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加;在相同播种量下,尽管20cm行距的小麦分蘖数最高,但其有效成穗数却最低;叶面积指数与群体总茎数变化动态一致,而叶日积却表现为随行距和播量加大而增加。在相同播种量下,籽粒产量和辐射利用效率均随着种植行距增加呈递增趋势变化,在3个播种量下表现趋势一致。行距由20cm增加到25cm和30cm,籽粒产量平均增加81.62g·m-2和162.53g·m-2,截获辐射利用效率平均增加0.18%和0.35%。产量和截获辐射利用率在行距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播种量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播种量和行距之间也没有明显互作效应。由此说明:调整行距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大于调整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黄淮海平原区小麦生产中,把传统种植行距15-20cm调整为25~30cm,播种量在常规播种量的基础上适量增加,可以提高小麦单产与辐射资源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产量 辐射利用效率 播种量 种植行距 小麦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茂喜 刘均霞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威芋3号、会-2号、宣薯3号和白花洋芋4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结薯率和生育期,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产量和大中薯结薯率较高,且生育期较短,能提早上市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该区域种植的首选品种。...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威芋3号、会-2号、宣薯3号和白花洋芋4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结薯率和生育期,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产量和大中薯结薯率较高,且生育期较短,能提早上市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该区域种植的首选品种。白花洋芋尽管上市时间早,但产量和大中薯结薯率均最低,经济效益低,可以用新品种更换或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结薯率 生育期
下载PDF
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27
18
作者 康永林 田鹏 朱国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首先回顾分析了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针对不同工艺流程生产热宽带钢的冶金工艺特征进行了比较;其次,从无头轧制板带产品的尺寸精度、组织性能均一性、稳定批量生产超薄规格板带、成材率及工序能耗以及钢材品种和应用... 首先回顾分析了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针对不同工艺流程生产热宽带钢的冶金工艺特征进行了比较;其次,从无头轧制板带产品的尺寸精度、组织性能均一性、稳定批量生产超薄规格板带、成材率及工序能耗以及钢材品种和应用等方面,总结分析了中国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实例具体讨论了无头连铸连轧(ESP)生产低碳/微碳钢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与控制方法;最后,结合中国热轧板带的产线、产能、产品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宽带钢 无头轧制 尺寸精度 超薄规格 组织性能 成材率 工序能耗
原文传递
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姜会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7,共9页
为合理确定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本研究根据保险收支平衡原理,提出县级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的动态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历年县级作物单产、种植面积和承保年的种植面积,可计算出相应承保产量或保障水平所需收缴的保费率和保费。并以东北... 为合理确定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本研究根据保险收支平衡原理,提出县级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的动态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历年县级作物单产、种植面积和承保年的种植面积,可计算出相应承保产量或保障水平所需收缴的保费率和保费。并以东北三省水稻生产为例,以前3年单产平均值为标准产量,按标准产量100%的保障水平承保,在计算各县水稻产量保险费率和保费的基础上,运用Mapinfo7.0软件绘制保险费率和保费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该方法输入因子简单,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动态输出,选择不同产量保障水平计算相应的保险费率和保费,有助于实现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的公平性和增加透明度。2)东北179个县(市)水稻产量纯保费率在0~36.21%,县域间保费率差异大,保费率空间分布分散,因此农业保险应以县域进行承保。3)东北179个县(市)水稻应采用的产量保险费率平均为10.1%,略高于美国、加拿大、摩洛哥、日本和印度等现行作物产量的保险费8%~9%,以上各国政府还按农业保费率的40%~60%给予补贴,表明我国农业保险费率需要政府提供补贴。4)在农业保险业务中应该考虑多因素而不能简单地以产量的高低来评估风险,不能认为高产区风险低而收取较低保费,也不能认为低产区风险高就收取较高保费。5)经多年积累,某区域作物产量和种植面积的数据序列逐渐增加,保险公司和农户运用该方法时只需每年输入最新的统计数据和选择承保产量即可重新计算最新的保险费率和保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县级产量 赔偿 保险费率 补贴
原文传递
玉米不同水肥条件的耦合效应分析与水肥配施方案寻优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忠学 张世伟 +3 位作者 郭丹丹 谭智湘 陈选 梁乾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6-214,共9页
利用四元二次回归分析建立了氮肥、磷肥、钾肥、灌水量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单因素效应、边际效应与耦合效应。各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光合速率随... 利用四元二次回归分析建立了氮肥、磷肥、钾肥、灌水量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单因素效应、边际效应与耦合效应。各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光合速率随各因素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水氮、磷钾、水钾耦合效应显著,其余因素耦合效应不显著。水氮、磷钾耦合对玉米光合速率存在负交互作用,水钾耦合存在正交互作用。建立了玉米光合速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模拟寻优,得到的最优水肥组合为:氮肥270.00 kg/hm^2、磷肥60.26 kg/hm^2、钾肥60.02 kg/hm^2、灌水量700.00 m^3/hm^2,该组合下得到的最优玉米光合速率为13.54μmol/(m^2·s),产量为24 520.1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14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光合速率 遗传算法 水分利用效率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