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女学的内容与目标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妇女学不是把妇女看作问题 ,而是以妇女成为主体向男性中心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时产生的。妇女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性别。分析研究各个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 ,社会性别话语的变化 ,社会性别等级制同阶级、种族、族裔等... 妇女学不是把妇女看作问题 ,而是以妇女成为主体向男性中心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时产生的。妇女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性别。分析研究各个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 ,社会性别话语的变化 ,社会性别等级制同阶级、种族、族裔等的交叉关系 ,社会性别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特定社会性别制度对男女的规范 ,性文化的变迁 ,妇女在各个领域的活动经历等等 ,是妇女学的主要内容。妇女学的目标是以新的认识论认识人类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改造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研究 跨学科 社会性别制度 社会性别话语 社会性别关系
下载PDF
女性学研究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 被引量:13
2
作者 回春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当代女性学研究的兴起是现代社会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产物,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素质的群体,将女性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用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促... 当代女性学研究的兴起是现代社会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产物,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素质的群体,将女性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用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促进女性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研究 女大学生 培养
下载PDF
社会性别与法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安平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7,共4页
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对于法学研究而言,极具启示性与颠覆性。社会性别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性别平等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从“有性人”的视角考量法律文本的性别平等,启示人们从“行动中的法”的角度重新考察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对于法学研究而言,极具启示性与颠覆性。社会性别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性别平等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从“有性人”的视角考量法律文本的性别平等,启示人们从“行动中的法”的角度重新考察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社会性别研究方法弥补了传统法学关于妇女权利研究方法的不足,更是对法学研究领域中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法学研究 性别平等 妇女研究 阶级分析方法
下载PDF
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晓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在妇女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以女性群体需求和观点为主体的社区和国家水平的女性教育 ,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及发展提供了适用性较强的科学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 ,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必然会过渡为学科... 在妇女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以女性群体需求和观点为主体的社区和国家水平的女性教育 ,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及发展提供了适用性较强的科学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 ,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必然会过渡为学科化的教育体系。欧美国家在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和转化过程中 ,形成了被较为广泛接受的体系和规范 ,但都没有超越女性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范畴。中国目前的女性教育实践尚缺乏充分的支持条件和社会氛围 ,导致女性学学科化发展的滞后。目前 ,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女性研究和女性教育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建设 女性教育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被引量:7
5
作者 魏国英 康沛竹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女性学
下载PDF
中国妇女史:从研究走向学科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芳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5,共8页
回顾 2 0世纪中国妇女史发展的历程 ,面对新世纪妇女学蓬勃发展的全球景观 ,如何在本土化与学科化的双重努力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认为 ,2 0世纪初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兴起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学术语境下展开的 ;80年代中期开始了妇女学... 回顾 2 0世纪中国妇女史发展的历程 ,面对新世纪妇女学蓬勃发展的全球景观 ,如何在本土化与学科化的双重努力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认为 ,2 0世纪初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兴起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学术语境下展开的 ;80年代中期开始了妇女学背景下的史学关注 ;90年代初期引入了社会性别 (gender)重要的分析范畴 ;同时 ,妇女学的全球视野更要求研究者从普遍认为有效的理念框架、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中主动选择并运用于本土研究。面对这一趋势和史学遗产 ,妇女史学者在继承、借鉴、创新以建立本土妇女史学科中 ,应尽快突破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重困惑和挑战 ,开展妇女 -社会性别史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以进入主流史学并纳入教育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史研究 中国妇女史 妇女学 社会性别 本土化 学科化
下载PDF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9-1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呈现的新趋势,并由此观察女性研究学者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新的学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女性主义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关于中国高校女性学教研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林丹娅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8,共5页
讨论中国女性学的教学与研究问题,不仅要把它置放在当下全球化的女性学教研风潮中,而且要把它置放在近百年来中国女性解放的特殊历程与话语环境中,尤其是要把它置放在古来有之的女教传统的因素中,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到位地认识并解决女... 讨论中国女性学的教学与研究问题,不仅要把它置放在当下全球化的女性学教研风潮中,而且要把它置放在近百年来中国女性解放的特殊历程与话语环境中,尤其是要把它置放在古来有之的女教传统的因素中,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到位地认识并解决女性教研与学科建设、女教传统与女性现代化、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行之有效的现代女性学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建设 女教传统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女性学研究——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永忠 周庆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3,共6页
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女性学研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妇女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深刻的人文关怀倾向、兼容并包的学术胸襟、多学科交叉的... 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女性学研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妇女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深刻的人文关怀倾向、兼容并包的学术胸襟、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格物致用的学术传统等学科特征。女性学研究对妇女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妇女解放”的真正含义,并有助于廓清我们对女权运动的认识。女性学研究代表了新世纪妇女问题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为女性主义的探索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特征 发展方向 多元化
下载PDF
女子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回顾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河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4,39,共6页
高校的女性学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女子院校的女性学建设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学科建制与学科内在规范的建立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术合法化日益受到重视,从国家政策及教育机构的支持角度看,其社会合法化正逐步提高,系所、专业及学... 高校的女性学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女子院校的女性学建设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学科建制与学科内在规范的建立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术合法化日益受到重视,从国家政策及教育机构的支持角度看,其社会合法化正逐步提高,系所、专业及学科的设立使得其行政合法化也有了实质的推进,但在政策投入力度、学理探讨、机制深化、学科课程设置以及跨校合作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建设 学科建制 学科制度
原文传递
近代新母性神话的构建:从身体解放到人格独立——以辛亥时期女性媒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简姿亚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母性神话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它的构建过程便是男性依据时代需要对女性进行形塑的过程。近代意义上的新母性神话是时代使命、男性欲望和大众媒介的合谋。而作为传播和构建女性文化的重要公共话语空间,辛亥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媒介参与,... 母性神话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它的构建过程便是男性依据时代需要对女性进行形塑的过程。近代意义上的新母性神话是时代使命、男性欲望和大众媒介的合谋。而作为传播和构建女性文化的重要公共话语空间,辛亥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媒介参与,甚至直接促成了其时社会旧母性神话遭遇颠覆、新母性神话得以构建的过程。从新母性神话构建的过程和内容看,女性媒介只是利用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资本复制了男性中心话语,然后和男性、其他媒介及舆论一道形塑了其时的女性。这是男权社会的本质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母性神话 身体解放 女学 辛亥革命 女性媒介
原文传递
妇女学的发展、女性主义教学论的应用与中国大陆高校课程改革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中欣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5,共6页
随着妇女学课程数量的增加,强调"赋权"、经验分享、参与式学习、批判性思考以及开放性思维等教学理念的女性主义教学论,也被不少女性主义教师在大学课堂中应用。在高等教育中推展出来的妇女学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显示出它不同... 随着妇女学课程数量的增加,强调"赋权"、经验分享、参与式学习、批判性思考以及开放性思维等教学理念的女性主义教学论,也被不少女性主义教师在大学课堂中应用。在高等教育中推展出来的妇女学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显示出它不同于传统教学论的种种特点,其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传统男权制度下的学术体系。女性主义教学论的知识观和课程观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已有学术传统进行审视与批判,致力于消减知识建构领域和学术领域的性别歧视,建立女性主义的学术及其教学方法。妇女学的发展与女性主义教学论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挑战并改变着所谓的"主流"课程体系,这一过程正在继续深化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并对相关高校学生和教师以及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产生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学/妇女研究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教学论
原文传递
学科制度视角下的“妇女学”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珺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01-103,共3页
妇女学的学科合法性长期受到学术界的质疑。从学科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妇女学学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学科建制和学科制度化的过程,妇女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妇女学 学科制度 学科建制 合法性
下载PDF
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策略探析——以西方女性研究为案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俊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2,共6页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今大学进行知识创新的一项重要方略,女性研究就是西方大学中一项典型的跨学科学术,它的影响力已不容低估。但是,在以学科为建制的大学组织中生存,女性研究依然面临着许多组织上的困境。深度剖析女性研究这一跨学科的...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今大学进行知识创新的一项重要方略,女性研究就是西方大学中一项典型的跨学科学术,它的影响力已不容低估。但是,在以学科为建制的大学组织中生存,女性研究依然面临着许多组织上的困境。深度剖析女性研究这一跨学科的个案,可以为我们今天大学中的跨学科尝试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跨学科研究 组织策略 女性研究
原文传递
创建女性学学科体系和设置女性学课程的初步构思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渝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5-50,共6页
中国女性学学科体系包括认识论、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三个部分。女性学课程设置由四大块组成,包括理论部分、女性发展史部分、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而要想促进中国女性学发展,应该进一步推广女性学学士点、硕士点建设,着手博士点建设,解决... 中国女性学学科体系包括认识论、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三个部分。女性学课程设置由四大块组成,包括理论部分、女性发展史部分、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而要想促进中国女性学发展,应该进一步推广女性学学士点、硕士点建设,着手博士点建设,解决“四无”问题;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应加强对已往理论学科的有性人和证伪批判,理清中国女性学科发展史;进一步创办女性刊物和加强对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体系 课程
下载PDF
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凤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0-44,共5页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式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女性学课程教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两者能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 女性学 女性主义教育学
下载PDF
将妇女/性别研究纳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琳 吴菁 李亚妮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96-100,共5页
本文基于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8个省、区、市举办的11次调研座谈会和2004年12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的高层论坛”的研讨,阐述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进入中国社会... 本文基于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8个省、区、市举办的11次调研座谈会和2004年12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的高层论坛”的研讨,阐述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研究 性别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下载PDF
从“兴女学”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黄璧魂与中国近代妇女运动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勤勤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176,180,共13页
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黄璧魂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她虽然出身传统,自幼缠足,接受旧式的家塾教育,但却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时代氛围中始终与时俱进,以开放的怀抱去接受各种与传统相异的新学说,致力于拯救以妇女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当... 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黄璧魂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她虽然出身传统,自幼缠足,接受旧式的家塾教育,但却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时代氛围中始终与时俱进,以开放的怀抱去接受各种与传统相异的新学说,致力于拯救以妇女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当清末风气未开之时,黄璧魂出走封建家庭,兴办书社和家庭教育女学堂,宣传自由与女权学说,为广东女学先进。五四之后,她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突破性别窒碍与国族藩篱,将中国妇女的解放纳入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的视域中通盘考量,身先士卒地参与并组织妇女运动与工人运动。黄璧魂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完整参与了晚清、民初至五四三个阶段妇女解放思潮的女性。她的重新发现,是中国妇女史和革命史研究的重要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璧魂 妇女解放 兴女学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原文传递
从女性研究到女性学学科建设——高校女性学发展脉络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国英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2-77,96,共7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新时期高校女性研究,从传统既有学科的女性分支研究到独立的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自下而上"的启动和"自上而下"的推进,"从外到内"的开拓和"从多到一"的整合,继承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新时期高校女性研究,从传统既有学科的女性分支研究到独立的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自下而上"的启动和"自上而下"的推进,"从外到内"的开拓和"从多到一"的整合,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批判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探索之路,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女性学的成长路径和本土特色。这既是高校女性研究不断深化的结晶,也是我国女性学学科持续发展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女性研究 女性学 发展脉络 本土特色
下载PDF
女性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开琼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按照传统学科标准的理解,女性学的学科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知识体系的各个层面,现有的探讨也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者们试图找到能够让女性学学术共同体广泛接受的说法和界定。如跳出学科传统界定标准的局限... 按照传统学科标准的理解,女性学的学科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知识体系的各个层面,现有的探讨也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者们试图找到能够让女性学学术共同体广泛接受的说法和界定。如跳出学科传统界定标准的局限,注意到当今学科领域化与领域学科化的趋势,意识到女性学学科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性别研究领域对更加精细认识的需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思考女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