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力发电中的无功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广凯 《国际电力》 2005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风力发电中,对于风力发电机吸收和产生无功功率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风力发电中无功控制的难题和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传统的解决方法及其缺陷。还介绍一种新型的带有动态无功控制功能的风力机,详细列举了它的各种优... 在风力发电中,对于风力发电机吸收和产生无功功率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风力发电中无功控制的难题和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传统的解决方法及其缺陷。还介绍一种新型的带有动态无功控制功能的风力机,详细列举了它的各种优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和它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无功控制 风力发电机
下载PDF
试论高海拔风电场防雷减灾方案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燕萍 《四川水力发电》 2013年第4期127-131,188,共5页
随着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日益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网适应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罗平山风电场地处高海拔、高湿度运行环境,其防雷方案较之平原地区具有若干不同特性。以大唐云南省洱源县罗平山风电场防雷改造为案例,论述了风力发电机防雷... 随着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日益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网适应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罗平山风电场地处高海拔、高湿度运行环境,其防雷方案较之平原地区具有若干不同特性。以大唐云南省洱源县罗平山风电场防雷改造为案例,论述了风力发电机防雷方案及实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高湿度 风电机组 防雷方案 罗平山风电场
下载PDF
基于FAMOS的风电机组机械载荷测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亮 王维庆 +2 位作者 鹿剑 王海云 戴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选择CAN现场总线网络配合imc硬件设备搭建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系统。根据标准方法得到足够数据后,使用FAMOS软件编写载荷及相关数据分析和处理程序,形成载荷分析需要的谱线,完成大型风电机组的机械载荷测试。根据通用方法分析了测试... 选择CAN现场总线网络配合imc硬件设备搭建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系统。根据标准方法得到足够数据后,使用FAMOS软件编写载荷及相关数据分析和处理程序,形成载荷分析需要的谱线,完成大型风电机组的机械载荷测试。根据通用方法分析了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满足当前标准方法要求的载荷测试任务,反映出采用线性损伤理论进行寿命的预测总体能够满足当前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风电机组 机械载荷 现场总线 IMC
下载PDF
SVC对风电机组暂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虎奎 李凤婷 常喜强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4-96,共3页
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 6.8中建立了基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补偿型发电机组的模型,仿真计算1个由6台风电机组构成的风电系统中异步风电机组的暂态特性。分析了风电场升压变压器低压侧10 kV母线在第5 s出现三相短路故障且在5.12s故障... 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 6.8中建立了基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补偿型发电机组的模型,仿真计算1个由6台风电机组构成的风电系统中异步风电机组的暂态特性。分析了风电场升压变压器低压侧10 kV母线在第5 s出现三相短路故障且在5.12s故障切除时,SVC对系统暂态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SVC补偿型机组具有快速调节无功功率的能力,SVC装置对机端电压都有一定的支撑能力,风电场升压变压器低压侧装SVC,可以减轻风电机组并网过程中对系统的冲击,电压从并网到稳定所经历的时间较不加装SVC短,实现了恒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柔性并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装置 风电机组 暂态特性 升压变压器 系统仿真软件 风力发电机组 静止无功补偿器 风电场 暂态电压 低压侧 补偿型 并网过程 支撑能力 无功功率 快速调节 机端电压 故障切除 风电系统 仿真计算 短路故障
下载PDF
多重网格方法在风电机组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金铭 包常利 +1 位作者 卢奭瑄 霍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05-2009,共5页
针对风电机组流场的数学模型为非定常、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定解问题将多重网格方法与有限差分法、牛顿迭代法相结合,应用到风电机组流场的数值模拟问题中,构造了多重网格方法的限制算子、插值算子及光滑迭代,给出一种具有快速收敛的... 针对风电机组流场的数学模型为非定常、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定解问题将多重网格方法与有限差分法、牛顿迭代法相结合,应用到风电机组流场的数值模拟问题中,构造了多重网格方法的限制算子、插值算子及光滑迭代,给出一种具有快速收敛的有限差分方法、牛顿迭代法与多重网格方法相结合的数值算法。数值算例表明该文所给数值方法的计算时间比传统迭代法减少50%以上,是风电机组流场数值模拟的一种高效、实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流场 多重网格方法 有限差分法 牛顿迭代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功率变化和模糊控制的风力发电机组变速变桨距控制 被引量:41
6
作者 韦徵 陈冉 +3 位作者 陈家伟 陈杰 龚春英 陈志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21-126,共6页
由于风速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很难获得风力发电系统的精确模型,故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器难以在风速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文中提出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作为变桨距执行机构工作的判断依据和控制策略,并根据该策略... 由于风速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很难获得风力发电系统的精确模型,故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器难以在风速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文中提出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作为变桨距执行机构工作的判断依据和控制策略,并根据该策略,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变速变桨运行控制方法。通过构建仿真模型,按照基于功率变化判断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变速变桨与工程上常规的匀速变桨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不依赖于风速测量和精确系统数学模型的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稳定风电机组输出功率,且相对于匀速变桨控制,变速变桨控制方法一方面更好地将机组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值,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变桨距执行机构的疲劳度,减少部件间的磨损,这对于延长变桨执行机构的工作寿命、降低其故障发生率以及维持整个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模糊控制 变桨控制 功率变化
下载PDF
并网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物元评估方法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辉 胡姚刚 +2 位作者 杨超 李学伟 唐显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为了准确评估风电机组实时运行状态,结合机组在线监测信息,提出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分析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所监测的物理量,构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借鉴Bin方法对所监测的温度量进行分析,并引... 为了准确评估风电机组实时运行状态,结合机组在线监测信息,提出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分析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所监测的物理量,构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借鉴Bin方法对所监测的温度量进行分析,并引入劣化度概念对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均衡函数得到了各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物元评估模型。最后,应用提出的运行状态评估模型对某850 kW并网风电机组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状态评估 物元分析 在线监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改进与仿真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军 何玉林 +1 位作者 李俊 黄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6,共5页
在分析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基本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扩大过渡区的改进控制策略,用来消除额定功率运行点附近切换造成的功率波动及突变载荷等不利影响。依据改进的控制策略设计了3个控制器平滑过渡方案,实现对该策略的最佳跟踪... 在分析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基本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扩大过渡区的改进控制策略,用来消除额定功率运行点附近切换造成的功率波动及突变载荷等不利影响。依据改进的控制策略设计了3个控制器平滑过渡方案,实现对该策略的最佳跟踪。运用MATLAB仿真平台模拟了改进控制策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变速变桨距 控制策略 扩大过渡区 平滑控制
下载PDF
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0
9
作者 蔺红 晁勤 《可再生能源》 CAS 2006年第4期63-65,共3页
随着风力发电的规模扩大,风电对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从电力系统分析的角度建立了以暂态电势为状态变量的风力发电机的机电暂态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对探讨含风力发电成分的电... 随着风力发电的规模扩大,风电对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从电力系统分析的角度建立了以暂态电势为状态变量的风力发电机的机电暂态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对探讨含风力发电成分的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异步发电机 机电暂态模型 SIMULINK仿真
下载PDF
抑制IGBT器件结温的双馈风电变流器分段DSVPWM策略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辉 白鹏飞 +4 位作者 李洋 胡姚刚 宋二兵 王杰 季海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3,共7页
针对双馈风电机组机侧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结温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抑制IGBT结温且不影响机组运行性能的机侧变流器调制策略。首先,基于不连续空间矢量调制(DSVPWM)在一定负载功率因数角可降低变流器开关损耗的思路,通... 针对双馈风电机组机侧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结温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抑制IGBT结温且不影响机组运行性能的机侧变流器调制策略。首先,基于不连续空间矢量调制(DSVPWM)在一定负载功率因数角可降低变流器开关损耗的思路,通过推导双馈风电机组机侧变流器功率因数角表达式,详细分析了机侧变流器功率因数角的变化范围。其次,为了有效抑制IGBT结温,针对机侧变流器功率因数角变化范围大的问题,提出以机侧变流器功率因数角变化范围为依据的分段DSVPWM策略。最后,建立了考虑IGBT热性能的双馈风电变流器电-热耦合模型,对机组不同出力下的变流器电-热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连续空间矢量调制(CSVPWM)策略相比,所提出的分段DSVPWM策略能有效抑制机侧变流器IGBT结温及结温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 DSVPWM 风电 变流器 IGBT 结温 功率因数角 分段调制
下载PDF
基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概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红雨 黄勇 马佳艺 《西北水电》 2012年第4期60-62,共3页
主要介绍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结构以及风电并入系统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风电并网对电压的影响、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发电规划和调度运行的影响等。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型机组 并网 概述
下载PDF
风电机组非线性前馈与模糊PID结合变桨距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8-843,共6页
针对风电机组的强非线性和时滞特性,提出将非线性前馈与模糊PID结合的新型变桨距控制方法,以克服传统PID变桨距调节系统在额定风速以上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的缺点.根据桨叶的气动特性,采用数值计算和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桨距角与风速... 针对风电机组的强非线性和时滞特性,提出将非线性前馈与模糊PID结合的新型变桨距控制方法,以克服传统PID变桨距调节系统在额定风速以上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的缺点.根据桨叶的气动特性,采用数值计算和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桨距角与风速的非线性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设计了非线性前馈控制器.对某300 kW变桨距风电机组的仿真表明:新方法在额定风速以上的不同风速段都能够有效地减小系统的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具有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变桨距控制系统 模糊PID 非线性前馈控制器 气动特性 桨距角
下载PDF
含风电接入配电系统电压跌落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宾 董新洲 +1 位作者 潘贞存 薄志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8,共6页
大容量风电并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问题。为从馈线保护的角度提高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分析了风力发电机并网点感受到的电压跌落特性,探讨了不同过渡电阻和接地程度系数下故障点电压相量的变化特性,量化分... 大容量风电并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问题。为从馈线保护的角度提高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分析了风力发电机并网点感受到的电压跌落特性,探讨了不同过渡电阻和接地程度系数下故障点电压相量的变化特性,量化分析了风力发电机并网点电压跌落畸变极值及产生条件,指出相间短路故障时存在超越状态,对保护的动作特性影响较大,接地故障时电压跌落的畸变极值受接地程度系数的影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电压跌落 配电系统 风力发电
下载PDF
额定风速附近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功率优化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说东 刘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7-1104,共8页
详细分析导致功率波动和功率损失的原因,提出一种转矩优化控制策略。该转矩优化控制方法结合查表法和非线性PI控制器,在低风速区仅启用查表法以追踪最优功率;额定风速附近及以上时运用非线性PI控制器使转矩输出形成滞环,来抑制额定风速... 详细分析导致功率波动和功率损失的原因,提出一种转矩优化控制策略。该转矩优化控制方法结合查表法和非线性PI控制器,在低风速区仅启用查表法以追踪最优功率;额定风速附近及以上时运用非线性PI控制器使转矩输出形成滞环,来抑制额定风速附近的功率波动;采用基于转矩误差及误差变化率的桨距角模糊调节器,实现转矩和变桨控制解耦;给出一种功率平均值限制算法,可抑制阵风时(包括额定风速以下和以上)引起的转速短时过速和功率损失,同时也可减少变桨机构的疲劳载荷。以风力机设计专业软件Bladed为工具,结合C语言编写外部控制器,对风力发电机组转矩及变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变速变桨 解耦控制 滞环 功率平均值限制
下载PDF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空载短路去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向福 张颗 +2 位作者 王步瑶 郭灯塔 李素平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Maxwell电磁场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了基于Ansoft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二维瞬态有限元模型,利用Ansoft强大的电磁场分析和后处理功能,仿真得到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正常和空载短路下的电磁场分布和相关性能曲线,分析了空载短路下... 利用Maxwell电磁场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了基于Ansoft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二维瞬态有限元模型,利用Ansoft强大的电磁场分析和后处理功能,仿真得到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正常和空载短路下的电磁场分布和相关性能曲线,分析了空载短路下短路电流对永磁体的去磁磁场,为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优化设计提供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 电磁场分析 有限元 去磁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不同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越 李凤婷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了对比不同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给出了包括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和异步风力发电机模型在内的风电机组模型和无功补偿装置(SVC)模型。建立了仿真风电场模型,分别仿真了两种典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未加装SVC和加装SVC时发... 为了对比不同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给出了包括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和异步风力发电机模型在内的风电机组模型和无功补偿装置(SVC)模型。建立了仿真风电场模型,分别仿真了两种典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未加装SVC和加装SVC时发生短路故障后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仿真前后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转速的变化情况对两种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鼠笼式异步风力发电机 双馈式异步风力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无功补偿装置
下载PDF
内蒙古某风力发电机组基础优化设计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桂庆 武恩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56-258,共3页
根据风机基础的受力特点,分析了正常运行工况和极端荷载工况下,圆板式扩展基础和正八边形扩展基础的计算要点,同时通过计算数据说明两种基础形式在相同埋深和不同埋深情况下混凝土用量的变化规律,可供相关科研及设计参考.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基础 优化
原文传递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高温短路去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志立 彭晓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10,共3页
利用Maxwell电磁场软件的二维瞬态分析功能,对兆瓦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进行了空载时各种突然短路仿真.在最大短路电流时刻对永磁体的去磁程度进行分析,为永磁电机设计永磁体去磁工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 电磁场分析 短路
下载PDF
风-燃气混合发电对孤立电网动态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程孟增 蔡旭 +1 位作者 施刚 窦真兰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将风力发电接入孤立电网可降低发电成本,但风电的不稳定性却使孤立电网的动态特性受到极大影响。分析了并网运行下燃气轮同步电机的动态特性,给出了带有全功率变换器的永磁同步发电系统的模型和并网特性。此处以国内第一座海上风电站为... 将风力发电接入孤立电网可降低发电成本,但风电的不稳定性却使孤立电网的动态特性受到极大影响。分析了并网运行下燃气轮同步电机的动态特性,给出了带有全功率变换器的永磁同步发电系统的模型和并网特性。此处以国内第一座海上风电站为研究背景,建立了该孤网的PSCAD/EMTDC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容限的风机并网和风机全功率脱网,以及风速快速波动的情况下,孤立电网均可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燃气轮同步电机 孤立电网 动态特性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耦联体系模态分析
20
作者 许新勇 罗全胜 +1 位作者 刘峥 方琳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1,共4页
基于ANSYS平台建立了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三维"一体化"耦联数值模型,研究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的频率和振型。比较了"一体化"耦联模型与"传统集中质量法"模型的计算差别,研究了地基与顶端机组质量对塔架模态... 基于ANSYS平台建立了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三维"一体化"耦联数值模型,研究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的频率和振型。比较了"一体化"耦联模型与"传统集中质量法"模型的计算差别,研究了地基与顶端机组质量对塔架模态的影响,探讨了塔架在工作时可能发生的共振情况。"一体化"耦联模型和"传统集中质量法"模型对应振型规律相似,但自振频率差值较大,耦联模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 一体化耦联模型 模态分析 共振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