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荒野地保护实践评析:基于荒野制图、系统性与连通性的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曹越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2,共7页
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荒野地保护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荒野制图、系统性与连通性3个视角切入,评析国际荒野地保护实践。包括:1)以苏格兰为例,评析基于荒野制图的荒野地保护实践,指出荒野地图是开展荒野地保护实践... 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荒野地保护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荒野制图、系统性与连通性3个视角切入,评析国际荒野地保护实践。包括:1)以苏格兰为例,评析基于荒野制图的荒野地保护实践,指出荒野地图是开展荒野地保护实践的基础,并需要将地图与政策紧密结合;2)以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和欧洲荒野网络(European Wilderness Network)为例,评析荒野地的系统性保护实践,指出只有建立系统性的荒野地保护机制,才能确保荒野地保护的有效性和长久性;3)以北美野地网络(Wildlands Network)为例,评析荒野地的连通性保护实践,指出在景观破碎化的区域中,荒野地连通性保护对于维持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荒野地保护实践中,荒野制图、系统性保护和连通性保护是3个重要的视角,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网络构建等生态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实践 荒野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空间规划
下载PDF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中国荒野地的系统性保护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曹越 杨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共4页
荒野地,是大面积的、保留原貌或被轻微改变的自然区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等多元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荒野保护是重要的行动目标之一。在此新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荒野地... 荒野地,是大面积的、保留原貌或被轻微改变的自然区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等多元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荒野保护是重要的行动目标之一。在此新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荒野地保护中存在的五大现状问题,包括荒野价值认知不足、荒野本底状态不清、荒野保护空缺明显、荒野地破碎化严重、荒野地管理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荒野地保护的目标和系统性保护策略(包括主流化策略、普查策略、全域分级保护策略、连通策略和提质策略),以及相应的12项行动建议,有望为我国开展系统性的荒野保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下载PDF
福建省荒野地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雪 廖凌云 兰思仁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20-27,共8页
荒野地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调查研究较少。为给福建省荒野保护体系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及参考,我们采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层次分析法、多标... 荒野地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调查研究较少。为给福建省荒野保护体系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及参考,我们采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层次分析法、多标准评价法,土地利用自然度、距道路遥远度、表观自然度、地形崎岖度等4项荒野指标,对福建省荒野地自然状况、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经加权线性组合所得指标绘制了福建省荒野地图。研究发现,福建省高质量荒野储量较大,荒野质量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未能对1251个荒野地形成良好保护,有88.72%的荒野地尚未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覆盖,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玳瑁山、鹫峰山、戴云山、武夷山和闽江上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地 现状 制图 自然保护地 福建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荒野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李平星 梁鑫 朱春成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40,共14页
再野化是当前人类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手段,荒野地作为再野化的基础空间载体,其科学识别与保护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藏高原为案例区,以2020年为研究时点,在解析荒野地概念和内涵的基础... 再野化是当前人类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手段,荒野地作为再野化的基础空间载体,其科学识别与保护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藏高原为案例区,以2020年为研究时点,在解析荒野地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再野化适宜性评估、荒野地空间格局分析和形态学分析,从生态因子适宜性和生态系统自然度两个维度综合评价荒野地适宜性,识别荒野地适宜性等级,明确最适宜的荒野化空间。研究表明:①青藏高原的再野化适宜性指数范围为0.1310~0.9332,青藏高原荒野地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的空间格局。②荒野地空间结构总体相对简单,形态学特征均呈现分散化和大型化特征。其中优选荒野地主要集中在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而备选荒野地和潜在荒野地逐渐蔓延至川西藏东山地针叶林、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和青藏高原西北区域的昆仑北翼山地荒漠地带。③青藏高原荒野地的优化受到重要生态功能区、尤其是源区分布的影响。受其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荒野地目前集中分布在东部的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川西藏东山地针叶林地带,而西部地区源区较少且规模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完善保护生物学理论、促进青藏高原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野化 荒野地 适宜性评价 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阿拉斯加德纳里国家公园公路沿线冰椎和融化失稳问题的减灾备选方案(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Ted S.Vinso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32,共16页
Only one access road leads into Denali Park. The serviceability and safety of this gravel road is obviously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 Since the late 1950s and mid-1960s major icings a... Only one access road leads into Denali Park. The serviceability and safety of this gravel road is obviously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 Since the late 1950s and mid-1960s major icings and a landslide, respectively,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Denali Park access road. During the summer of 1990 the landslide activity intensified. The central section of the Park through which the access road traverses is designated as a wilderness area. Consequently, off road field exploration required to quantify the hazards and remediation activities that may be proposed to mitigate icings and stabilize the landslide, are severely restricted and closely scrutinized by the NPS. The results of an evaluation of (1) the current state-of-the-practice to control icings, and (2) thaw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tha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landslide are presented herein. The recommendations which followed, respecting the wilderness area designation for the Park, are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椎 公路沿线 融化 方案 失稳 减灾 国家公园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运动的进程研究——由理念到实践的转折
6
作者 魏亚茹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7-59,68,共4页
进入20世纪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暴露,进步的文明遭到质疑,而荒野成为文明的解毒剂。从荒野内涵的界定、荒野区域的限定和矛盾的显现,到1964年《荒野法案》获得通过,使得荒野保护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接受。对20世纪美国... 进入20世纪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暴露,进步的文明遭到质疑,而荒野成为文明的解毒剂。从荒野内涵的界定、荒野区域的限定和矛盾的显现,到1964年《荒野法案》获得通过,使得荒野保护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接受。对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荒野的原有认知,深化人们对自然内在价值的理解,而且对于推进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保护 内涵界定 荒野区域 《荒野法案》
下载PDF
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识别与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曹越 龙瀛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3,共8页
荒野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保护意义,但目前中国尚未开展荒野地调查统计工作。首次从空间角度识别中国现存荒野地,绘制出第一个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图(分辨率为1km^2)。以荒野连续谱作为概念基础,采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首先分别对距聚... 荒野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保护意义,但目前中国尚未开展荒野地调查统计工作。首次从空间角度识别中国现存荒野地,绘制出第一个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图(分辨率为1km^2)。以荒野连续谱作为概念基础,采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首先分别对距聚居点遥远度、距道路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及外观自然度4项指标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指标评价法(MCE)进行等权重叠加,得到中国荒野度指数(WQI)地图。根据中国荒野地图识别结果,定义的中国高质量荒野地、较高质量荒野地、中质量荒野地、低质量荒野地、其他土地分别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3%、12.4%、11.9%、24.0%、47.4%。首次揭示了中国荒野地空间分布情况,有望为中国荒野保护政策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中国荒野地 荒野制图 荒野连续谱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 被引量:41
8
作者 曹越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一步从荒野观念、荒野地、荒野保护地3个维度阐释荒野概念。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荒野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国荒野研究框架,阐述中国荒野研究的对象、范畴、主题、参与学科、目标,并提出中国荒野研究的10项关键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中国荒野 研究框架 荒野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荒野、再野化与自主性生态系统--IUCN-1b类保护地管理中的概念演进 被引量:23
9
作者 艾伦.沃森 斯蒂夫.卡佛 +1 位作者 黄澄 杨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8,共5页
"荒野"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人而异。在美国,为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国土管理,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对"荒野"给出了官方定义。此后,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相关属性、价值和威胁因素的理... "荒野"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人而异。在美国,为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国土管理,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对"荒野"给出了官方定义。此后,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相关属性、价值和威胁因素的理解得以改进。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一步的荒野立法将指定荒野保护地的范围扩大到受商业开发影响严重、野性区域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靠近人口众多区域的美国东部。1980年立法建立了阿拉斯加荒野保护地,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面积因此翻倍。但是,该法律中包含有许多特殊条款,允许农村居民的生计活动,允许已有的使用机械进入荒野区的方式继续存在。拥护"自然资源保护主义"的生物学家们利用了现有的荒野保护体系将更大范围的景观"再野化"(rewild)。这类再野化景观以荒野地为核心,通过生态廊道与其他区域相连,使得大型捕食动物群体及其猎物群体得以恢复并繁衍兴旺。"再野化"的概念在其定义和应用上都已发生演变,自然资源保护主义活跃分子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赋予其"可塑性",即根据不同语境做出不同阐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新近发布了《荒野保护地:IUCN保护地类型1b管理指南》,正在考虑建立或扩展荒野地的国家,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情境中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再野化 荒野保护地 野性 管理
下载PDF
基于再野化理论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展前瞻——兼评荒野保护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宏新 邵俊霖 +2 位作者 于姝婷 王迎辉 冯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55-2965,共11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通过对荒野保护思想源起、发展历程和实践的梳理,阐述了荒野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再野化理论中的&q...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通过对荒野保护思想源起、发展历程和实践的梳理,阐述了荒野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再野化理论中的"3C"模型、营养级再野化和"TSD"模型,并运用NVivo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征求意见稿)》进行政策文本分析。《规划》较好地体现了荒野保护思想,符合再野化理念,营养级再野化特征较为显著,但人工干预色彩浓厚,生态再野化特征突出。关注荒野与再野化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园应持续进行再野化实践,为荒野科学与工程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再野化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原文传递
“玉米—牛—沼气—日光温室”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勤礼 赵怀勇 +3 位作者 吕彪 许耀照 李宏斌 秦加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为了加快推进西北内陆灌区发展循环农业,在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研究和总结了绿洲玉米种子繁殖田与荒漠区日光温室间的循环农业模式。该循环模式主要包括制种玉米、牛、沼气、荒漠区日光温室4个接口,实现了"玉米—牛—沼气—日光温室... 为了加快推进西北内陆灌区发展循环农业,在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研究和总结了绿洲玉米种子繁殖田与荒漠区日光温室间的循环农业模式。该循环模式主要包括制种玉米、牛、沼气、荒漠区日光温室4个接口,实现了"玉米—牛—沼气—日光温室"的循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模式 玉米制种田 荒漠区日光温室 循环路径
下载PDF
荒野疗法及其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疗憩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隋梦 蔡君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0,共8页
随着荒野研究的热潮席卷全球,在其广为人知的生态价值以外,荒野还具有疗愈价值。荒野疗法在欧美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以治愈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社会病和疑难杂症。文中根据人类与荒野关系和荒野内涵探究荒野疗法诞生的思想根源,对荒野疗... 随着荒野研究的热潮席卷全球,在其广为人知的生态价值以外,荒野还具有疗愈价值。荒野疗法在欧美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以治愈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社会病和疑难杂症。文中根据人类与荒野关系和荒野内涵探究荒野疗法诞生的思想根源,对荒野疗法的定义、基本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归纳了各阶段有关荒野疗法作用机理和疗效研究的成果,以美国为参考探究如何对荒野治疗项目进行规范和监管,探讨荒野疗法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疗憩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荒野疗法 荒野管理 自然保护地
原文传递
荒野识别与荒野保护地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凯 李巍 漆建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0,共7页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叠加运算等进行指标计算,归一化和叠置得到甘肃省荒野地图(WQI)。结果表明,甘肃省荒野质量呈现出“西高东低”、数量呈现出“西多东少”空间态势;荒野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荒野自然基底以戈壁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生态脆弱性明显;70%的高质量荒野仍处于保护区之外,亟须加强管理。基于此,提出构建分类分级荒野保护系统和荒野保护脉络,可为荒野识别指标、方法和保护提供参考,为荒野保护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保护地 识别与保护 空间格局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