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菌株生物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周明国 王建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70,共6页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 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 10 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 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 10 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值分别为 0 .5 74 8± 0 .0 133μg/ml和<1.4 μg/ml。而对 5 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值则分别为 9.2 375 μg/ml和 >10 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 5 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 EC50 分别为 2 82 .6μg/ml和 >2 0 0 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 ,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 ,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 ,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多菌灵 抗药性菌株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麦对赤霉病抗性不同品种的SOD活性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雅平 刘伊强 +2 位作者 施磊 潘乃穟 陈章良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3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本研究对9个赤霉病抗性不同小麦品种采用赤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以单花针注法进行了田间和温室抗病性鉴定;测定了各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盛花期麦穗分别经赤霉病菌毒素和分生孢子接种前后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SOD活性与其对... 本研究对9个赤霉病抗性不同小麦品种采用赤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以单花针注法进行了田间和温室抗病性鉴定;测定了各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盛花期麦穗分别经赤霉病菌毒素和分生孢子接种前后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SOD活性与其对赤霉病抗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接种后寄主的SOD活性均有提高,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提高幅度大,且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抗病品种望水白比感病品种Alondra“S”多出两条SOD同工酶谱带。SOD在小麦抗赤霉病上可能起积极作用,其活性有可能作为鉴定小麦抗赤霉病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小麦 超氧物歧化酶
下载PDF
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84
3
作者 邵振润 周明国 +3 位作者 仇剑波 杨荣明 刁亚梅 张帅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分析了2010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研究了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群体分布与发展动态,并提出了今后防治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性监测 防控对策
原文传递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绿原酸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40
4
作者 叶茂炳 徐朗莱 +1 位作者 徐雍皋 朱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对小麦赤霉病不同抗性的苏麦三号(R)、扬麦四号(MR)和南农824(S)三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u·hr^(-1)·mg^(-1)protein),在拔节期的顶叶中分别测得6.26,12.28和25.12;在孕穗期的麦穗中分别测得140.1,143.3和167.7... 对小麦赤霉病不同抗性的苏麦三号(R)、扬麦四号(MR)和南农824(S)三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u·hr^(-1)·mg^(-1)protein),在拔节期的顶叶中分别测得6.26,12.28和25.12;在孕穗期的麦穗中分别测得140.1,143.3和167.7。滴注接种后8天,苏麦三号、扬麦四号和南农824的病穗中 PAL 比活力与健康穗中的比值分别为0.53,0.67和1.34。用 HPLC 法测定麦穗中绿原酸含量(μg·g^(-1)dry WT),在接种4、8和12天后的苏麦三号穗中分别为32.4,52.4和27.7;扬麦四号穗中分别为60.0,68.0和94.4;南农824穗中分别为123.8,142.2和158.9。绿原酸含量在苏麦三号接种穗中均最低,在南农824接种穗中均最高。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0.05%、0.1%和0.2%的绿原酸溶液中萌发数比对照分别增加214%,614%和970%。上述结果表明,小麦麦穗接种后的 PAL 比活力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与其抗赤霉病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赤霉病 PAL 绿原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及育种对策 被引量:46
5
作者 高德荣 张晓 +4 位作者 康建鹏 别同德 张伯桥 张晓祥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增加了灌浆期遭遇高温危害的风险及收获前遇阴雨发生穗发芽的概率。为了减少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除了栽培措施应对外,根本措施是培育适合迟播的小麦品种。在育种时应重点加强迟播条件下出苗快、生根快、分蘖早、越冬期仍能保持较大生长量和分蘖发生量等性状的选择;提高抗性,特别是赤霉病抗性、耐渍性和抗穗发芽性;注重选择灌浆速率高、耐高温逼熟的品种,利用灌浆速率的提高补偿灌浆时间缩短的不利效应,培育迟播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迟播 危害 赤霉病 育种
下载PDF
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恒奎 周明国 +2 位作者 王建新 倪玉萍 刁亚梅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4,103,共4页
室内测定了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试验代号:JS399-19)对20个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m)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所有野生型敏感菌株和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均表现极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0... 室内测定了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试验代号:JS399-19)对20个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m)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所有野生型敏感菌株和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均表现极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090±0.021μg/ml和0.097±0.035μg/ml。离体麦穗上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00μg/ml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不能被小麦穗颈吸收或是在小麦穗颈中的输导性较差。进一步研究了氰烯菌酯在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多菌灵抗药群体发展态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75ga.i./hm2氰烯菌酯施用1、2次,防效分别达到72.2%和86.1%,562.5ga.i./hm2和375ga.i./hm2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与562.5ga.i./hm2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使用多菌灵处理的小区,抗药性频率从对照的2.91%上升到14.81%,而氰烯菌酯处理的地区,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只有0%~1.39%。由此可以看出,氰烯菌酯可以作为一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尤其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菌 抗药性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及室内抗药性风险初步评估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恒奎 陈长军 +1 位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和小于4.0μg/mL;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14个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突变体,紫外光诱变抗药性突变频率为1.67×10^-7。这些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3种类型,其EC5D分别为1.5~15.0μg/mL、15.1~75.0μg/mL和75.0μg/mL以上。与亲本菌株2021相比,抗药突变体间的菌丝生长量和产生子囊壳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或下降,而分生孢子繁殖量则显著下降。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8次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且与亲本菌株有相同的致病性。所测定的突变体在含1%葡萄糖的PDA上菌丝生长除UV-2021-4显著下降外,其余都表现生长速率比亲本显著增加。在含3%和4%葡萄糖的PDA上2021生长优于亲本菌株。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抗药性 氰烯菌酯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DON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3
8
作者 谢茂昌 王明祖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田间判断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级别或者检测刚收获小麦的病粒率,分析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级别与其麦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之间以及病粒率与麦粒DON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小麦田间发病... 采用田间判断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级别或者检测刚收获小麦的病粒率,分析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级别与其麦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之间以及病粒率与麦粒DON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小麦田间发病级别为2级以上时,麦粒的DON含量>1000μg/kg,4级以上时,麦粒的DON含量>2000μg/kg;在病粒率<25%时,DON含量<1200μg/kg,病粒率在25%~40%时,DON含量为1200~2200μg/kg,病粒率>40%时,DON含量>2200μg/kg。本研究采用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分析法测定样品中的DON含量,DON平均回收率为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发病程度 DON含量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性群体的扩散路径分析——基于致病菌种类及所产毒素化学型鉴定和抗药性检出的时序性 被引量:36
9
作者 戴大凯 贾晓静 +4 位作者 武东霞 侯毅平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中国麦区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3省和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优势群体均是F.asiaticum,而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2省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优势群体为F.graminearum,抗性菌株优势群体则为F.asiaticum。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抗多菌灵菌株F.asiaticum产生毒素的化学型为3-AcDON和NIV,并以3-AcDON为主。江苏省连续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长达20多年后才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而近年来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的山东、河南2省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历史较短,且为偶尔使用,药剂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推测山东和河南麦区出现的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可能是通过种子调运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方式从抗药性发生较早的江淮麦区流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毒素化学型 扩散路径
下载PDF
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杨红福 姚克兵 +3 位作者 缪康 束兆林 张开朗 吉沐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264-269,共6页
为明确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防效,探明不同药剂种类在小麦赤霉病重发生及轻发生地区防治效果差别,采用两地药剂小区试验同时测定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而发病较轻的地区,参... 为明确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防效,探明不同药剂种类在小麦赤霉病重发生及轻发生地区防治效果差别,采用两地药剂小区试验同时测定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而发病较轻的地区,参试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在气象条件适合,赤霉病重发生地区,参加试验的药剂其防效均低于70%,表现不佳。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保持较高的防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防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药剂 复配剂 防效 评价
下载PDF
论江苏东部麦区赤霉病流行成因与监控对策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永明 林付根 +4 位作者 赵阳 黄婷婷 丁蕾 梅爱中 成晓松 《农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3-38,共6页
21世纪以来江苏东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笔者简要回顾了江苏东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 21世纪以来江苏东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笔者简要回顾了江苏东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抗药性等方面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抗性监测和病情预警、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推进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小麦赤霉病的监控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流行成因 监控对策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肖晶晶 霍治国 +3 位作者 李娜 辛明月 王丽 卢小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当温、湿等气象要素,菌源数量与花期在一定程度吻合时,会导致该病的大流行;El Nino和SST异常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前兆性指示作用;结合地面气象因子、海温和500HPa高空环流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赤霉病。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气象环境 成因
下载PDF
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陆维忠 程顺和 +3 位作者 沈晓蓉 周朝飞 章静娟 王裕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建立和完善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抗DON毒素细胞突变体筛选、小麦花药培养及野生抗赤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等实用技术体系,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开展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5年来,选育出高抗小麦赤霉病品系14个,其中... 建立和完善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抗DON毒素细胞突变体筛选、小麦花药培养及野生抗赤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等实用技术体系,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开展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5年来,选育出高抗小麦赤霉病品系14个,其中“894037”、“894013”已用作抗源;育成中抗或中抗偏强的品系23个,其中“895004”、“92P28”已通过审定,在省内外大面积示范试种。还有一批高产、中抗以上的品系,正在进行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细胞工程 生物技术 育种
下载PDF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成晓松 仇广灿 +4 位作者 胡健 吴韦薇 陈永明 赵阳 黄婷婷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对最佳施药时期、用药次数、防治间隔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氯啶·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替代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种。戊唑·多菌灵、咪鲜·多菌灵、戊唑醇、申嗪霉素、氰烯菌酯5个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在70%~80%,相当或略优于多菌灵处理,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其中申嗪霉素作为抗菌素类药剂,对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同时明确了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1次的最佳施药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最佳用药次数为扬花初期、间隔5~7天用药2次,最佳防治间隔期为5~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农药 施药技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被引量:32
15
作者 于思勤 马忠华 +3 位作者 张猛 彭红 柴春莉 崔荧钧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0,共8页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对1989年以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赤霉病在河南省流行频率提高、为害损失增大,已经成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调查发现,麦田病残体带菌率10%以上,能满足大发生...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对1989年以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赤霉病在河南省流行频率提高、为害损失增大,已经成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调查发现,麦田病残体带菌率10%以上,能满足大发生的菌源量需要。引起河南省小麦穗腐的优势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假禾谷镰刀菌和链格孢,分离频率分别为29.69%、12.89%和42.19%。对赤霉病病菌多菌灵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豫南麦区多菌灵抗性菌株平均比率达10.99%,河南省尚未检测到对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菌株。43个主栽小麦品种在赤霉病自然发病条件下,普遍表现为不抗侵染。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1 500 mL/hm^2、40%丙唑·戊唑悬浮剂450~600 g/hm^2、20%叶菌唑悬浮剂300~600 g/hm^2及0.3%四霉素水剂1 0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发生规律 抗药性 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
原文传递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1
16
作者 金艳 刘付领 +2 位作者 朱统泉 陈杰 赵立尚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的麦类病害之一.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地,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加重对小麦的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综述了近年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特点与规律,分析了小麦品种抗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的麦类病害之一.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地,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加重对小麦的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综述了近年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特点与规律,分析了小麦品种抗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赤霉病发病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浅析了当前河南省对小麦赤霉病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赤霉病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Ⅰ.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和防病效果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余桂容 张敏 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14-318,共5页
从小麦叶片和穗部分离、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B4、B6,经室内离体叶、穗防效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二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相... 从小麦叶片和穗部分离、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B4、B6,经室内离体叶、穗防效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二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相对防效达684%、689%,接近多菌灵的防效(704%)。对B4、B6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分类鉴定,二菌株均为枯草芽孢菌(Bacilus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生物防治 筛选 芽孢杆菌 分离
下载PDF
基于多路卷积神经网络的大田小麦赤霉病图像识别 被引量:29
18
作者 鲍文霞 孙庆 +3 位作者 胡根生 黄林生 梁栋 赵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4-181,共8页
为了准确地识别小麦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施用的成本,同时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该研究以灌浆期感染赤霉病的小麦麦穗图像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区域与健康区域的颜色分布特点,设计了一种多路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小麦赤霉病图像... 为了准确地识别小麦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施用的成本,同时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该研究以灌浆期感染赤霉病的小麦麦穗图像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区域与健康区域的颜色分布特点,设计了一种多路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小麦赤霉病图像的识别。首先利用深度语义分割网络U-Net对大田环境下的小麦图像进行分割,去除小麦叶片及其他无关背景的影响,从而分割出麦穗图像。然后设计结构较为简单的多路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麦穗图像R、G、B 3个通道的特征,通过特征融合获得具有高辨识性的麦穗图像语义特征。最后,为了增大赤霉病和健康麦穗图像特征之间的可区分性,同时减小赤霉病麦穗图像类内特征的差异,采用联合损失函数进一步改善网络的性能。该研究对采集的大田环境下的510幅灌浆期小麦群体图像进行分割,选取2745幅完整单株麦穗图像利用所设计的多路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赤霉病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提算法对单株麦穗赤霉病识别精度达到100%,能够为小麦病害的智能识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农作物 病害 小麦赤霉病 多路卷积神经网络 联合损失函数
下载PDF
小麦抗赤霉病性田间自然鉴定与抗赤霉病育种中的问题 被引量:21
19
作者 方毅敏 肖碧玉 +2 位作者 黄继平 许文真 朱涵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4-298,共5页
1984年以来,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对来自全国10个麦区12648份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 1984年以来,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对来自全国10个麦区12648份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强,全国R级小麦材料均分布在这些赤霉病频繁流行的麦区;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及北部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弱;北部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及新疆冬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最差。我国现有小麦材料的抗病性与丰产性仍存在较大矛盾,至今仍缺乏可应用于生产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尚未取得较大突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在病区建立小麦抗赤霉病穿梭育种开放试验基地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抗病育种 品种
原文传递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雨 张文芝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烯菌酯能够强烈地抑制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EC50值分布在0.092~0.141μg/mL之间;并可降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以及影响其萌发的方式,使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萌发的比率增加;同时氰烯菌酯使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并使其芽管肿胀、扭曲,明显抑制其芽管的伸长生长;但对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孢子萌发 致畸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