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被引量:112
1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以湖北省种植的11个大、中、小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t测验分析了3组不同粒重品种灌浆参数差异;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 以湖北省种植的11个大、中、小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t测验分析了3组不同粒重品种灌浆参数差异;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各阶段,不同品种类型的部分灌浆参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灌浆持续期T、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时间T3对粒重作用显著。除此之外,各阶段灌浆速率和时间之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可通过选育高平均灌浆速率、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延长缓增期时间而提高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粒重
下载PDF
微塑料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2
作者 廖苑辰 娜孜依古丽·加合甫别克 +2 位作者 李梅 王晓琳 蒋丽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61-4667,共7页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毒理学效应逐渐引起关注,但微塑料对植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探究微塑料对陆生高等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毒性作用,选用100 nm和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进行土培处理,结合水培生长试验,...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毒理学效应逐渐引起关注,但微塑料对植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探究微塑料对陆生高等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毒性作用,选用100 nm和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进行土培处理,结合水培生长试验,研究了PS-MPs对小麦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试验中,高浓度(200 mg·L-1) PS-MPs显著抑制小麦根、茎的伸长,5μm PS-MPs较100 nm PS-MPs表现出更大的毒性效应,小麦根和茎的长度抑制率分别为67. 15%和56. 45%.土培条件下,10 mg·kg-1PS-MPs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含量范围内(0~100 mg·kg-1),随PS-MPs含量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提示PS-MPs对小麦叶片光合系统产生了损害,抑制其蛋白的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后升,表明PS-MPs对小麦毒性的可能机制涉及氧化应激.本研究结果将为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陆生植物 小麦 生长 光合色素 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1
3
作者 王贺正 张均 +4 位作者 吴金芝 徐国伟 陈明灿 付国占 李友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5,共7页
为了明确氮素营养对小麦生育后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以豫麦49-19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通过设置120,180,240和300kg/hm2四个氮素水平,系统研究了小麦抽穗后旗叶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 为了明确氮素营养对小麦生育后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以豫麦49-19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通过设置120,180,240和300kg/hm2四个氮素水平,系统研究了小麦抽穗后旗叶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但施氮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后,各指标增幅(降幅)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水平在240kg/hm2时,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在4个氮素处理水平中,240kg/hm2氮素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水平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小麦基因型及其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研究初探 被引量:48
4
作者 覃建兵 何光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2-527,共6页
以 13个不同基因型、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 ,选用 5种不同培养基 ,研究了各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的诱导、根的分化和绿苗的再生虽然都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 以 13个不同基因型、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 ,选用 5种不同培养基 ,研究了各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的诱导、根的分化和绿苗的再生虽然都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 ,但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 ;对于绿苗的再生分化 ,幼胚优于成熟胚 ,幼穗和幼胚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X和A培养基各自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分化上都明显优于MSSAA/ 2和R培养基。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 88.9%、5 6 .3%和 8.7% ;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 99.1%、5 3.2 %和 17.6 % ;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达94 .6 %、84 .8%和 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植体 培养基 基因型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叶干重和叶面积指数监测 被引量:58
5
作者 冯伟 朱艳 +2 位作者 姚霞 田永超 曹卫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4,共11页
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作物长势的重要参数,叶干重和LAI的实时动态监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诊断和管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多种高光谱参数估算小麦叶干重和LAI的效果,建立小麦叶干重和LAI的定量监测模型... 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作物长势的重要参数,叶干重和LAI的实时动态监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诊断和管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多种高光谱参数估算小麦叶干重和LAI的效果,建立小麦叶干重和LAI的定量监测模型,该研究连续3年采用不同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施氮水平的大田试验,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叶片叶干重和LAI。试验结果显示,小麦叶干重和LAI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生育进程呈单峰动态变化模式。小麦叶干重和LAI与光谱反射率间相关性较好的区域主要位于红光波段(590-710nm,r〈-0.60)和近红外波段(745~1130nm,r〉0.69)。对于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叶干重和LAI,可以使用统一的光谱参数进行定量反演,其中基于RVI(810,560)、FD755、GMI、SARVI(MSS)和TC3等光谱参数的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经不同年际独立试验数据的检验表明,以参数RVI(810,560)、GMI、SARVI(MSS)、PSSRb、(R750-800/R695-740)-1、VOG2和MSR705为变量建立的叶干重和LAI监测模型均给出较好的检验结果。因此,利用关键特征光谱参数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叶片生长状况,尤其是光谱参数RVI(810,560)、GMI和SARVI(MSS)可以对不同条件下小麦叶干重和LAI进行准确可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干重 叶面积指数 高光谱遥感 监测模型
下载PDF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保申 孙其信 +6 位作者 高庆荣 孙兰珍 解超杰 李传友 倪中福 窦秉德 魏艳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 4个SSR引物的扩增位点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 2 73有连锁关系 ,该育性恢复基因与Xgwm11、Xgwm18和Xgwm2 73的遗传距离为 6 .5 4± 4 .37cM ,与Xg wm2 6 4a的遗传距离为 5 .71± 4 .10cM ,这 4个引物可应用于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2 73定位于 1BS ,说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位于 1BS ,但它在 1BS上的相对位置与Rfv1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育性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微卫星
下载PDF
重金属Cd、Cu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毒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美娥 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33-2038,共6页
对Cd、Cu单因子处理下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的SOD、POD酶活、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Cu胁迫下,小麦幼苗受到损伤的明显症状之一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小麦植株叶片POD、SOD酶活能够被诱导而升... 对Cd、Cu单因子处理下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的SOD、POD酶活、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Cu胁迫下,小麦幼苗受到损伤的明显症状之一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小麦植株叶片POD、SOD酶活能够被诱导而升高;重金属Cd、Cu对小麦幼苗根系的损伤较叶片大;重金属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之一是抑制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重金属引起的各个生化指标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远比有机污染物(如豆磺隆)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小麦(triticum aeaivum) 毒性机理
下载PDF
青蒿浸提物对小麦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何军 王三根 丁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84,288,共5页
对青蒿母液的乙醇浸提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蒿母液的乙醇浸提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浓度为0.1g/L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浓度为0.... 对青蒿母液的乙醇浸提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蒿母液的乙醇浸提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浓度为0.1g/L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浓度为0.01g/L的溶液对小麦幼苗的根伸长和苗伸长促进作用最明显,当浓度达到50g/L时完全抑制了小麦种子萌发并且强烈的抑制了小麦幼苗的根伸长和苗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浸提物 化感作用 小麦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奚亚军 林拥军 +2 位作者 张启发 侯文胜 路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8-612,共5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 IPT导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 1376 ,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带有特异启动子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 5个植株的基因组中 ,且在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通...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 IPT导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 1376 ,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带有特异启动子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 5个植株的基因组中 ,且在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通过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及农艺性状分析 ,初步证明PSAG12 IPT基因在部分转基因小麦的衰老叶片中特异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 普通小麦 转基因
下载PDF
人工海水胁迫下小麦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方法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妍妍 吴纪中 +4 位作者 许璋阳 沈振国 夏妍 王桂萍 陈亚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22,共9页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人工海水分别在小麦芽期和苗期进行胁迫处理,筛选不同时期、不同耐盐指标的适合处理浓度,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值,通过比较芽期、苗期各指标隶属值总平均值的大小来确定小麦品种耐盐性的强弱。建立...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人工海水分别在小麦芽期和苗期进行胁迫处理,筛选不同时期、不同耐盐指标的适合处理浓度,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值,通过比较芽期、苗期各指标隶属值总平均值的大小来确定小麦品种耐盐性的强弱。建立了65%人工海水相对发芽率与40%人工海水相对芽长两指标相结合的小麦芽期耐盐性鉴定方法;以及在40%人工海水处理下综合株高增长量、根长增长量、地上部干重与地下部干重4个指标相对值的小麦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运用这两个鉴定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16个小麦品种在人工海水胁迫下的耐盐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人工海水 耐盐性 鉴定指标
原文传递
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的磷吸收特性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郭程瑾 李宾兴 +2 位作者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9-53,58,共6页
在丰磷、缺磷条件下,对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的磷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品种成熟期的植株全磷量和生育中后期(挑旗-成熟期)植株磷累积量均以磷高效品种最高,中效品种次之,低效品种最低。不同磷效率品种拔节期、挑旗期... 在丰磷、缺磷条件下,对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的磷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品种成熟期的植株全磷量和生育中后期(挑旗-成熟期)植株磷累积量均以磷高效品种最高,中效品种次之,低效品种最低。不同磷效率品种拔节期、挑旗期和成熟期的磷利用效率差异较小。表明磷高效小麦品种在缺磷条件下子粒产量形成能力的提高,与生育中后期植株具有相对较强的磷素吸收能力有关。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品种在生育中后期的根系TTC还原力和可溶蛋白含量也以高效品种最高,中效次之,低效最低。表明磷高效小麦品种植株生育中后期根系具有较强的生理功能,是其在缺磷条件下吸磷量增加、产量相对明显提高的重要生理基础。研究表明,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在磷胁迫条件下的根系酸性磷酸化酶(A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并在小麦磷吸收效率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磷效率 磷素吸收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小麦高效吸收和利用磷素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郭程瑾 李宾兴 +2 位作者 王斌 李雁鸣 肖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7-832,共6页
以典型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磷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和高效利用磷素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与低效型品种(L)相比,吸收高效型品种(Ha)和利用高效型品种(Hu)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与各自较强的磷吸收能力和... 以典型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磷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和高效利用磷素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与低效型品种(L)相比,吸收高效型品种(Ha)和利用高效型品种(Hu)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与各自较强的磷吸收能力和磷利用效率密切相关。在缺磷条件下,单株次生根数以Ha最多,次生根系粗度(根系半径)和单位土体根系干重均以Ha最大,Hu次之,L最小。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的根系TTC还原力、可溶蛋白含量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化酶(APase)活性均以Ha最高,Hu次之,L最低。随着生长进程,叶片的APase活性不断增加,在缺磷条件下,各测定时期均以Hu最高。可见Ha在磷胁迫下对磷素吸收量的增加,是根系形态和根体构型改变、土壤中难溶性磷活化效率增加的结果;Hu磷利用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叶片较高APase活性相对改善植株磷的代谢周转和再利用能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磷吸收高效 磷利用高效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施氮模式对皖麦38淀粉形成与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盛婧 胡宏 +3 位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封超年 彭永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研究在 180kg hm2 施氮量条件下施氮时期和比例对强筋小麦皖麦 38籽粒淀粉形成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氮肥后移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下降 ,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 ;旗叶蔗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增加 ;籽粒蔗糖含量和可溶性糖... 研究在 180kg hm2 施氮量条件下施氮时期和比例对强筋小麦皖麦 38籽粒淀粉形成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氮肥后移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下降 ,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 ;旗叶蔗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增加 ;籽粒蔗糖含量和可溶性糖降低 ;面粉峰值黏度上升。施氮模式以 30 %作基肥、5叶期施 10 %、叶龄余数 2 5和 0 5时各施 30 %为最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皖麦38品种 淀粉形成 产量 氮肥 施肥模式
下载PDF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殷学贵 尚勋武 +4 位作者 庞斌双 宋建荣 曹世勤 李金昌 张学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po...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ponticum(Host)Liu&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抗条锈病基因 分子标记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程瑾 李宾兴 +2 位作者 王斌 李雁鸣 肖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09-1217,共9页
以典型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磷低效(L)、吸收高效(Ha)和利用高效(Hu)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随着叶片生长进程,供试品种旗叶CO2传导参数气孔导度(Gs)、叶肉导度(Gm)和碳酸酐酶(CA)活性,春4叶和旗叶叶绿素含量(... 以典型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磷低效(L)、吸收高效(Ha)和利用高效(Hu)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随着叶片生长进程,供试品种旗叶CO2传导参数气孔导度(Gs)、叶肉导度(Gm)和碳酸酐酶(CA)活性,春4叶和旗叶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SP)、叶绿体无机磷(Pi)浓度和Mg2+-ATPase活性以及光合速率(Pn)均不断降低。光合暗反应关键酶RuBPCase活性则以叶片全展后15 d较高,叶片全展时次之,全展后30 d最低。在缺磷条件下,春4叶和旗叶各测定时期上述参数均以L较低,Ha和Hu较高。表明磷高效小麦品种(Ha和Hu)叶片光合碳同化作用的相对提高,是其光合器官捕光能力较强、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程度较低和暗反应速率较高综合作用的结果。叶片全展后15 d的RuBPCase活性及单位RuBPCase蛋白的比活性较叶片全展时有所增加,暗示着在叶片老化过程中或在磷营养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部分代谢酶类,如RuBPCase,存在着一定的自我调节和保护机制以维持自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磷效率 光合作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播种量和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干物质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小涛 黄玉芳 +1 位作者 马晓晶 叶优良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7-1076,共10页
本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YM49-198)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ZM1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在施氮量为0、180、360 kg·hm^(-2)和播种量为75、150、225、300 kg·hm^(-2)条件下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转运、分配及... 本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YM49-198)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ZM1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在施氮量为0、180、360 kg·hm^(-2)和播种量为75、150、225、300 kg·hm^(-2)条件下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播种量对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影响显著,增加施氮量或播种量均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累积量的升高,播种量对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多穗型品种YM49-198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均高于大穗型品种ZM16。在最低播种量75 kg·hm^(-2)下,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量处理;在播种量为150、225和300 kg·hm^(-2)的小麦花后光合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贡献率,且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和播种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为达到9 000 kg·hm^(-2)产量水平,YM49-498和ZM16的优化施氮量为180~220 kg·hm^(-2),播种量分别为150~192和213~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播种量 干物质 产量
原文传递
小麦品种贵农22号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曹张军 井金学 +3 位作者 王美南 徐智斌 商鸿生 李振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91-996,共6页
贵农22号是利用簇毛麦 Haynaldiavillosa 、硬粒小麦 Triticumdurum 及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uvum 杂交而育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其抗中国目前流行和出现的条锈菌小种,已成为目前重要的抗小麦条锈病抗源.为了明确该品种抗锈遗传规律并进... 贵农22号是利用簇毛麦 Haynaldiavillosa 、硬粒小麦 Triticumdurum 及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uvum 杂交而育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其抗中国目前流行和出现的条锈菌小种,已成为目前重要的抗小麦条锈病抗源.为了明确该品种抗锈遗传规律并进行应用前景评价,用一个流行的强毒性小种条中31号和一个突变弱毒性小种CY29-mut3,分别接种贵农22与国际已知抗锈基因品种Moro及感病品种辉县红双列杂交F2、F3代各株系幼苗,对贵农22号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以便于在抗病育种中进一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贵农22号有三对独立遗传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Gui1、YrGui2和YrGui3,它们表达稳定,不受亲本正反交影响,而并不具有Yr10.Yr10基因载体品种Moro中有二或四对基因抗中国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不同小种及正反交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为父本时其对CY29-mut3小种有两对完全显性基因、一对中度抗病基因及一对隐性抗病基因,而为母本时有一对完全显性基因和一对中度抗病基因起抗病作用;对条中31号,其为父本时有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为母本时可能存在两对累加作用基因或两对隐性抗病基因控制抗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条锈菌(Piccinia strilformis) 抗条锈性遗传 抗条锈基因
下载PDF
小麦种质N9134抗白粉病基因的SSR标记和染色体初步定位(英文)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3 位作者 张改生 王秋英 蔡东明 薛秀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66,共4页
普通小麦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该种质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关中4号表现高抗。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与N9134杂交,F1代对白粉病表现高抗,F2代抗病和感病植株的比例符合3∶1,... 普通小麦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该种质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关中4号表现高抗。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与N9134杂交,F1代对白粉病表现高抗,F2代抗病和感病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N9134苗期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名为PmAS846。采用66个小麦SSR引物对2个抗感分离群体共176个单株进行分析,发现引物WMS37、WMS67和WMS213的扩增产物在抗感植株DNA池间存在多态性。经分离群体验证,抗病基因PmAS846与小麦染色体5BL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67连锁,遗传距离为20.6 cM,表明PmAS846可能位于5B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野生二粒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微卫星标记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逆境条件下小麦种子活力与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蕾太 孙爱清 +4 位作者 杨敏 陈路路 马雪丽 李美玲 尹燕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9-619,共11页
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逆境萌发过程中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差异,明确在逆境条件下,种子活力与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和逆境(冷浸、人工老化、干旱胁迫)发芽试验,测定4个小麦品种种子活力、... 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逆境萌发过程中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差异,明确在逆境条件下,种子活力与种子萌发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和逆境(冷浸、人工老化、干旱胁迫)发芽试验,测定4个小麦品种种子活力、萌发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α-淀粉酶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干旱、人工老化和冷浸胁迫3种逆境对种子活力都有一定影响.不同萌发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先小幅度升高后小幅度降低再迅速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α-淀粉酶活性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在冷浸胁迫处理后,豫农949和轮选061的α-淀粉酶活性在萌发60 h后出现下降.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豫农949、豫麦49-198和轮选061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不同逆境萌发条件下,α-AMY(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冷浸胁迫处理后,轮选061的α-AMY表达量高于对照,在其他逆境萌发条件下,4个品种的α-AMY表达量均低于对照;人工老化处理后,长4738的CP(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其他逆境萌发条件下,4个品种的CP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种子萌发期间,不同萌发条件下α-淀粉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其基因表达并没有直接关系,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标准发芽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与活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逆境萌发过程中,其相关性不显著.冷浸胁迫处理后,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活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在标准发芽、干旱胁迫、人工老化处理后,其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活力 逆境萌发 酶活性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花后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超 冯雅岚 +3 位作者 张均 王贺正 原佳乐 李友军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058,共8页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植株花后内源激素含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打破了小麦植株内源激素的平衡,灌浆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变化导致减产。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植株花后内源激素含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打破了小麦植株内源激素的平衡,灌浆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变化导致减产。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小麦各器官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升高,内源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而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显著降低,穗轴和根系生长素(IAA)含量显著增加,旗叶IAA含量却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Me JA均能显著增加小麦各器官中LOX活性、JA和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研究发现施用外源Me JA显著改善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参数,有效灌浆持续时间和理论最大粒重都显著得到提高,更多同化产物向籽粒转运,产量增加。旗叶GA/ABA、GA/IAA、GA/ZR在花后0、10和20 d与产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外源喷施Me JA对缓解干旱胁迫下小麦减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茉莉酸甲酯 内源激素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