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地区几种春小麦复种模式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史书强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2-15,共4页
辽西地区是我国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为了探寻区域适宜的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小麦复种模式效益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种植玉米经济效益较低,仅为812.7元/667m2,小麦复种茄子的经济效益最高,达到5 637.5元/667m2,其次为小麦复种... 辽西地区是我国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为了探寻区域适宜的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小麦复种模式效益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种植玉米经济效益较低,仅为812.7元/667m2,小麦复种茄子的经济效益最高,达到5 637.5元/667m2,其次为小麦复种白菜4 276.8元/667m2,小麦复种萝卜3 485.5元/667m2,小麦复种荠菜和小麦复种向日葵,分别为2 876.9元/667m2和2 057.0元/667m2。但高效益也伴随着高投入,小麦复种白菜、萝卜、茄子、向日葵和荠菜的生产成本分别是种植玉米的1.35、1.29、1.29、0.83和0.77倍。种植白菜、萝卜、荠菜和茄子的产量分别高达10 850.6 kg/667m2、7 032.2 kg/667m2、6 543.7 kg/667m2、3 542.4kg/667m2。在选择复种模式时还需考虑产品储存、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模式 小麦 效益比较 辽西地区
下载PDF
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在辽宁西部水土流失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涛 《人民珠江》 2018年第10期7-12,共6页
为分析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在区域土壤侵蚀计算中的适用性,以辽西两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为研究实例,进行水土流失计算的适用性分析,并结合实测水土流失数据对比改进方程与传统方程的水土流失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程可综合考... 为分析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在区域土壤侵蚀计算中的适用性,以辽西两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为研究实例,进行水土流失计算的适用性分析,并结合实测水土流失数据对比改进方程与传统方程的水土流失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程可综合考虑地表径流及降雨因子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相比于传统方程仅考虑降雨因子,水土流失计算精度得到明显提高,方程改进后,两个区域水土流失模拟相对误差均值分别降低14. 85%和16. 9%,绝对误差均值分别减少2. 7万t和0. 6万t。研究成果对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流失计算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水土流失计算 计算精度对比 适用性分析 辽宁西部地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光宇 张岚 《辽宁体育科技》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归纳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辽宁西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辽宁西部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辽宁省西部地区紫花苜蓿引种筛选试验研究
4
作者 辛宗绪 杨九廷 +1 位作者 揣国利 王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150-151,共2页
以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辽宁省西部地区进行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越冬率均在93%以上,能在试验区内安全越冬。CW-272、WL-232、苜蓿王、皇后4个品种的生长速度最快,CW-272、WL-232、苜蓿王、创新和保丰5个... 以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辽宁省西部地区进行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越冬率均在93%以上,能在试验区内安全越冬。CW-272、WL-232、苜蓿王、皇后4个品种的生长速度最快,CW-272、WL-232、苜蓿王、创新和保丰5个品种产草量较高,通过各测试指标综合评价,认为CW-272、WL-232和苜蓿王表现最为突出,可以在试验区内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引种 辽宁省西部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地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国权 戴新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74-175,共2页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杂粮杂豆产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生产的杂粮杂豆经过精深加工,已打入国内各大中城市的超市,部分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辽西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重点介绍辽西地区绿豆高产栽...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杂粮杂豆产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生产的杂粮杂豆经过精深加工,已打入国内各大中城市的超市,部分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辽西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重点介绍辽西地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促进本地区绿豆产业开发,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半干旱地区 绿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被引量:60
6
作者 王根厚 张长厚 +1 位作者 王果胜 吴正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在横穿辽西地区构造变形剖面及重点区段的详细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构造变形、沉积组合、岩浆岩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 ,对辽西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总体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 ,认为辽西地区中生代主要构造格局由印支期的东西向褶皱 -逆... 在横穿辽西地区构造变形剖面及重点区段的详细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构造变形、沉积组合、岩浆岩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 ,对辽西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总体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 ,认为辽西地区中生代主要构造格局由印支期的东西向褶皱 -逆冲构造、早燕山期的北东向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晚燕山期早期的北东向“盆 -岭”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逆冲叠构瓦构造 盆-岭构造 中生代 辽西地区 逆冲构造 推覆构造
下载PDF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65
7
作者 李伍平 李献华 +2 位作者 路凤香 周瑶琪 章大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是辽西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义县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容元素(Cr、Co、Ni、V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Ti... 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是辽西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义县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容元素(Cr、Co、Ni、V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Ti、Zr、Hf等)和放射性元素(U、Th)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弱负异常,放射成因的Nd、Sr、Pb同位素较低,具有板内和活动大陆边缘弧地球化学特点。作者认为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伴有少量的地壳混染作用,即AFC过程。结合区域构造,作者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形成于权内岩石圈的不均匀拉伸环境,是燕山板内造山作用的产物,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火山岩 岩石圈地幔 岩石圈 伸展作用 早白垩世 板内造山带 义县组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郑希伟 赵荣慧 宋秀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造林 抗旱性 辽西地区 研究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9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侯志研 刘洋 冯良山 杨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形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宜,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2年平均产量为8882.36 kg hm 2,比对照增加6.51%,增产的原因是百粒重和穗行数的显著提高;中密品种以大垄双行和三比空种植模式为宜,2种种植模式均可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且与耐密品种表现不同,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294.58 kg hm 2和8188.30 kg hm 2,比对照增加21.36%和19.81%,增产的原因是行粒数的显著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在辽西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大垄双行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41
10
作者 孙凤华 吴志坚 李丽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9-975,共7页
辽宁西部(简称辽西)是气候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因其特殊性使之成为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增温显著的辽西地区气候及地表干湿气候界线如何变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 辽宁西部(简称辽西)是气候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因其特殊性使之成为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增温显著的辽西地区气候及地表干湿气候界线如何变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日照等气候资料,分析了辽西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特点,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进一步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在10a代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辽西干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辽西地区近44a的总体气候变化趋势是气温升高、降水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域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呈现出整体移动、南北异相波动的特征。干湿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为60年代最湿润;70年代北部明显变干,南部不明显;80年代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半干旱与半湿润界线明显东移,为最干期;90年代又跳跃性西移,明显变湿,尤其在北部表现更为显著,接近60年代。辽西的气候干湿年代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波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两部 气候变化 干湿状况 年代际波动
下载PDF
CSAMT法在辽西康杖子区深部探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于泽新 敖颖锋 +4 位作者 吕景增 龙军 贾广宁 王海富 张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0-605,共6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深部找矿勘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肖家营子铜钼矿床是辽西地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金属矿床,大部分矿体是隐伏矿体,矿区外围的康杖子区与本区有相似的...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深部找矿勘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肖家营子铜钼矿床是辽西地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金属矿床,大部分矿体是隐伏矿体,矿区外围的康杖子区与本区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CSAMT,矿体具有低电阻特点,根据成果推断解释,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探矿效果,在矿区外围取得第二深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深部找矿 探矿效果 康杖子 辽西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拆沉作用还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宏福 邵济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8,共12页
通过对所有已发表的辽西义县组火山岩数据进行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发现义县组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其上部层位中酸性组分增多。其高的Mg值和埃达克质特征并不是原始岩浆本身的性质,不能作为下地壳拆沉作用的有力证据。义... 通过对所有已发表的辽西义县组火山岩数据进行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发现义县组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其上部层位中酸性组分增多。其高的Mg值和埃达克质特征并不是原始岩浆本身的性质,不能作为下地壳拆沉作用的有力证据。义县组火山岩的基性部分主要来自于受洋壳俯冲作用改造过的岩石圈地幔,并存在与古老下地壳来源的熔体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因此,义县组火山岩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而非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底侵的下地壳也参与了义县组火山岩的形成,但软流圈组分的参与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义县组 火山岩 岩浆混合作用 岩石圈伸展
下载PDF
辽西海棠山森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吕刚 曹小平 +1 位作者 卢慧 雷泽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辽西海棠山6种林分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土壤贮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的厚度为1.3~3.0 mm,依次为油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五角枫人工林>核桃秋林>黄檗林>杂木林,枯落物蓄积量为...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辽西海棠山6种林分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土壤贮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的厚度为1.3~3.0 mm,依次为油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五角枫人工林>核桃秋林>黄檗林>杂木林,枯落物蓄积量为3.68~12.46 t/hm2,依次为油松人工林>核桃秋林>黄檗林>针阔混交林>五角枫人工林>杂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09~4.33 mm,依次以黄檗林>核桃秋林>油松人工林>五角枫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杂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285.32%~504.01%,依次为黄檗林>核桃楸林>五角枫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有效拦蓄深为0.27~0.99 mm,依次为:黄檗林>五角枫人工林>核桃楸林>油松人工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有效拦蓄率为234.35%~421.67%,依次为黄檗林>核桃楸林>五角枫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在最初的2 h内迅速增加,而后增加速度逐步放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均在18 h左右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的关系为H=Aln(t)+B;五角枫人工林(123.6 t/hm2)、油松人工林(107.4 t/hm2)和针阔混交林(103.6 t/hm2)的土壤贮水力相对较强,黄檗林(84.4 t/hm2)、核桃秋林(60.6 t/hm2)和杂木林(55.8 t/hm2)的土壤贮水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森林土壤 持水能力 辽西海棠山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32
14
作者 胡健民 赵越 +2 位作者 刘晓文 石玉若 赵国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水泉沟组分布在辽西凌源地区,不整合覆盖早中生代第一期推覆构造系统,其上又被稍晚形成的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所掩覆。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为230.4Ma±3.1Ma。测试结果表明:①辽西水泉沟组时代为晚三叠世;②燕山... 水泉沟组分布在辽西凌源地区,不整合覆盖早中生代第一期推覆构造系统,其上又被稍晚形成的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所掩覆。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为230.4Ma±3.1Ma。测试结果表明:①辽西水泉沟组时代为晚三叠世;②燕山地区晚三叠世安山质火山岩很可能代表一种拉张的构造环境;③燕山地区早中生代早期挤压逆冲构造发育于早中三叠世,即燕山地区印支阶段早期为挤压逆冲,晚期为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晚三叠世 水泉沟组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辽西凌源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5
作者 任康绪 阎国翰 +6 位作者 牟保磊 蔡剑辉 李凤棠 谭林坤 邵宏翔 李元崑 储著银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分析测定了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 ,对该杂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源区特征及意义进行了讨论。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Eu呈弱负异常或异常不明显 ,Nb、Ta、K、P... 分析测定了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 ,对该杂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源区特征及意义进行了讨论。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Eu呈弱负异常或异常不明显 ,Nb、Ta、K、P、Ti和Y呈负异常 ,过渡族元素含量偏低。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辽东凤城碱性杂岩体相似。主侵入期 4个全岩加 1个黑云母样品的全岩矿物Rb_Sr等时线年龄为 2 2 1.4± 8.5 (2σ)Ma ,属于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该岩体的εSr(t)均为正值 ,平均 7.2 3,ISr=0 .70 4 77± 0 .0 0 0 15 ,εNd(t)均为负值。微量元素和Sr、Nd及Pb示踪同位素特征显示其源区与EMⅠ型富集地幔端员有关。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不仅揭示了华北地台北缘东部上地幔在三叠纪时具有富集性 ,而且也显示了辽东地区比辽西地区更富集的特点。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岩浆作用以批式部分熔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和Pb同位素 RB-SR等时线年龄 碱性杂岩体 河坎子 辽西
下载PDF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水资源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冯良山 孙占祥 +3 位作者 郑家明 侯志研 惠成章 刘可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为二、三年左右的丰枯交替,并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较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本平衡。以土壤水分季节变化情况可分为:冬季土壤水分凝聚、冻...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为二、三年左右的丰枯交替,并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较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本平衡。以土壤水分季节变化情况可分为:冬季土壤水分凝聚、冻结、累积阶段,春季解冻、返浆、土壤水分大量蒸散阶段,夏季土壤水分大量累积阶段,秋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田 风沙半干旱区 辽西
原文传递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杜晓军 姜凤岐 焦志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07-1511,共5页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 0 6 5 5、0 6 6 5、2 0 2 9、3 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 /退化中的相对位置 .研究表明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 (阴坡 )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 ,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 ;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 ,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退化程度 演替理论 植被恢复 油松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定量确定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杜晓军 姜凤岐 +2 位作者 沈慧 林鹤鸣 郭浩王世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6-158,共3页
Exactly measuring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ecosystems is the basis and precondition of restoring ecosystems. At present,degradation degree is usually analyzed qualitatively.In this paper,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m... Exactly measuring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ecosystems is the basis and precondition of restoring ecosystems. At present,degradation degree is usually analyzed qualitatively.In this paper,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ecosystem in hilly region of western Liaoning,which was measured by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habitat.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abitat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ountains has been degraded to certain stage between shrubbery and pioneer tree forest,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actice. Moreover,the result is beneficial for studying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ecosystems in other regions or of other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生态系统 退化程序 定量确定
下载PDF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一新的有尾两栖类(Liaoxitritonzhongjiani) 被引量:19
19
作者 董技明 王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辽宁葫芦岛市九怫堂组发现一批有房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zhongjianigenetsp.nov.,辽西爆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除早中中新世中新原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 辽宁葫芦岛市九怫堂组发现一批有房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zhongjianigenetsp.nov.,辽西爆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除早中中新世中新原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告列形态等与小科的激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好的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徙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早白垩世 有尾两栖类 两栖类
下载PDF
辽西—赤峰一带太古代变质岩中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文元 王长秋 +1 位作者 张承志 张禹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9-237,共9页
研究区位于北纬41°15′~42°30′,东经118°00′~121°00′范围内,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之东段。太古代变质岩主要分布于3个平行的北东方向的隆起上。按岩石组合和特征,整个变质岩系被划分为建平变质杂岩和大营... 研究区位于北纬41°15′~42°30′,东经118°00′~121°00′范围内,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之东段。太古代变质岩主要分布于3个平行的北东方向的隆起上。按岩石组合和特征,整个变质岩系被划分为建平变质杂岩和大营子群。 用锆石U-Pb法测定本区变质岩的年龄,根据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结合本区地质特征,得出结论如下: 1.对于8H3和811两个样品中锆石测定得出的2575Ma和2579Ma的年龄,被解释为TTG岩石的形成年龄。 2.对于7Y138和8D182两个样品中锆石测得的2481Ma年龄,可解释为晚太古变质热事件高峰时的年龄。这与冀东迁西群被识别出的热事件一致。 3.本区变质岩原岩的年龄应大于2500Ma。 4.在三个隆起中的变质岩系应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太古代 辽西-赤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