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兼答汪行福教授的质疑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一兵 周嘉昕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4,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方其他左派思潮的一般理论特征,它是本真马克思的诉求和工业现代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这一终结的理论特征表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方其他左派思潮的一般理论特征,它是本真马克思的诉求和工业现代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这一终结的理论特征表现为在全面批判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否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和人的解放逻辑。法国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则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走向衰落。终结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演化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形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并不意味着其理论效应和研究价值的弱化,对于其理论逻辑的反思与讨论是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的表现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逻辑终结 现代性 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西方教学领导研究的再度兴盛及逻辑转向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大鸣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西方教学领导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后因理论研究与领导实践的脱节而一度沉寂。进入21世纪后,受政策驱动、实践需求以及研究突破三个因素合力影响,教学领导研究在西方国家再度兴盛。而教学领导的研究逻辑,也在再兴盛中逐渐转向,即... 西方教学领导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后因理论研究与领导实践的脱节而一度沉寂。进入21世纪后,受政策驱动、实践需求以及研究突破三个因素合力影响,教学领导研究在西方国家再度兴盛。而教学领导的研究逻辑,也在再兴盛中逐渐转向,即先有真实而清晰的问题,再有问题解决为指向的研究;先有研究者站到实践者的立场、角度,理解对象的任务和情景,尔后才有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教学领导 研究逻辑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2
3
作者 霍学喜 刘天军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不同地区具备的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与路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乡村各方面的条件总体落后、基础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政府与... 不同地区具备的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与路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乡村各方面的条件总体落后、基础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政府与市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长期与短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效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活乡村振兴各要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高质量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名学研究只重视后者,未对前者展开过系统研究,这使名学研究偏离了思想史的实态。因此应转换方向,回归于思想史的正途,对先秦名学重新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学 西方逻辑学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下载PDF
西部地区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社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1,共6页
【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西部地区作为面积最大、低收入人口最多、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且刚刚脱贫的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西部地区作为面积最大、低收入人口最多、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且刚刚脱贫的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视角,梳理和界定共同富裕的内涵,结合西部地区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围绕如何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两大问题,阐释了西部地区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的内在逻辑。【结论】从推进产业振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乡村混合经济体、加大区域开放力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创新城乡联动模式、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8个方面,提出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形成中的数学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柏生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102,共13页
数学思维对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体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啊,而西方文化逻辑就主要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体系之上。由于西方的数学是演绎数学,具有形式化的特点,所以,建立在演绎数学基础上的西方文化逻辑便具有注重形式化的... 数学思维对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体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啊,而西方文化逻辑就主要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体系之上。由于西方的数学是演绎数学,具有形式化的特点,所以,建立在演绎数学基础上的西方文化逻辑便具有注重形式化的特点。西方文化逻辑对西方文化中的所有学科都有影响,法律也不例外。西方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演绎数学的基础之上,所以,受思维方式影响的西方法律也必然具有形式化的特点,即注重法律形式合理性。由于数学是理性的化身,所以,近现代西方法律理性化的结果使法律得到了数学理性更深的改造。数学思维虽然不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形成的唯一影响因素,但无疑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律 形式合理性 数学思维 文化逻辑
原文传递
规划·实践·重塑:中国“青椒”博士流向西部高校的认知逻辑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梦雷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文章基于我国东部“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向西部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法,探究他们在步入职场前、职场中以及未来职业愿景的不同场域下,如何规划、实践、重塑其流动个体的职业、生活等不同的认知逻辑。研究发现,“青椒”博士... 文章基于我国东部“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向西部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法,探究他们在步入职场前、职场中以及未来职业愿景的不同场域下,如何规划、实践、重塑其流动个体的职业、生活等不同的认知逻辑。研究发现,“青椒”博士在入职前的职业规划会受到人才政策因素和个体内在资本的双重影响;在步入职场实践中,由于面临种种困境,会使其流向嵌入较多不稳定性;但也会使其在未来职场重塑中,寻找困境的解决方法,以实现流动再生产的张力。鉴于此,文章从西部高校人才治理角度提出有关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校 人才流动 “青椒”博士 认知逻辑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萍萍 《北方论丛》 2023年第3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实践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倡导的普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价值上,西方现代性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最终带来的是世界和平秩序的破坏,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在价值维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性 工具理性 资本逻辑
下载PDF
中西管理伦理融合的逻辑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汤正华 韩玉启 +1 位作者 吴正刚 顾文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上世纪80年代,中西管理伦理思想出现了融合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对整个社会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中西各自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中西管理伦理各自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中西管理伦理互补性特征是融合的内在逻... 上世纪80年代,中西管理伦理思想出现了融合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对整个社会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中西各自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中西管理伦理各自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中西管理伦理互补性特征是融合的内在逻辑,构建了中西管理伦理融合模型,并提出基于模型的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管理伦理 模型 逻辑分析
下载PDF
西方逻辑的引入与《墨子》研究新范式——关于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90,共5页
逻辑内容的开掘构成了20世纪《墨子》义理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这一范式转化的第一人当推梁启超。梁启超研究工作的几个方面———历史基础、具体探索、返观与评判,成为20世纪墨家逻辑研究的"胚胎"。推进墨家逻辑,... 逻辑内容的开掘构成了20世纪《墨子》义理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这一范式转化的第一人当推梁启超。梁启超研究工作的几个方面———历史基础、具体探索、返观与评判,成为20世纪墨家逻辑研究的"胚胎"。推进墨家逻辑,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于对梁启超模式的进一步精致化,抑或改弦易辙,运用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西方逻辑 墨家逻辑 中国古代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超越西方现代化
11
作者 廖华 廖和平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一种“扬弃”的方式,历史性地开拓出一条以驾驭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性地构建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一种“扬弃”的方式,历史性地开拓出一条以驾驭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性地构建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面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贫富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超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人与自然分裂对立、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超越对外侵略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资本逻辑 批判和超越
下载PDF
视觉殖民:西方意识形态视觉化统治的审视与批判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健 刘云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71-81,共11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关于视觉与制度、话语、国家机器、身体、比喻之间的复杂互动,视觉符码成为当下西方意识形态的隐喻性表达。这种新的意识形态生产范式基于资本统摄的逻辑,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渗透与衔接的环节中进行“意... 媒介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关于视觉与制度、话语、国家机器、身体、比喻之间的复杂互动,视觉符码成为当下西方意识形态的隐喻性表达。这种新的意识形态生产范式基于资本统摄的逻辑,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渗透与衔接的环节中进行“意象”布展,以“意象形态”之样态渗进主体无意识中,形成“没有视野”的观看前提,目的在于不断制造意象迷雾使个体受到快感刺激、幻象诱导、抽象统治以及群体裹挟,以此确证和实现自身的观点和意图,完成资本增殖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意识形态 资本逻辑 视觉统治
下载PDF
三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13
作者 刘轶丹 蔡珏 邹丽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2,27,共7页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个国家选择现代化的路径不尽相同,中国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尝试,不仅改变了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了西部地区的...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个国家选择现代化的路径不尽相同,中国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尝试,不仅改变了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而且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三线建设集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距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其对当前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西部地区 中国式现代化 内在逻辑
下载PDF
“破”与“立”: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践行与发展
14
作者 梁雪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自“现代性”这一概念走入大众视野以来,它就始终葆有类似的话语指向,即它是一种多维塑造的概念体系,涵盖启蒙现代性、西方现代性、一元或多元现代性、反思现代性的主要意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初视域中,生产体系批判、政治体系批判、... 自“现代性”这一概念走入大众视野以来,它就始终葆有类似的话语指向,即它是一种多维塑造的概念体系,涵盖启蒙现代性、西方现代性、一元或多元现代性、反思现代性的主要意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初视域中,生产体系批判、政治体系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分别是现代性建构的首要条件、制度环节和思想准备。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们内在的批判逻辑与建构维度至今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并集中反映在中国式现代化潜在的超越性立场与发展性路径之中,如以共同富裕扬弃资本主导的经济现代性,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思权力主导的政治现代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审自由主导的文化现代性。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与马克思恩格斯原初话语的承袭关系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破”与“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引领与革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批判性逻辑 建构性维度 超越性发展
下载PDF
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精神逻辑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恩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的变迁,分别是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德国古典综合统一的哲学和现代"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哲学形态发展的背后凸现的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逻辑,展现了人类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主...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的变迁,分别是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德国古典综合统一的哲学和现代"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哲学形态发展的背后凸现的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逻辑,展现了人类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主客观统一的精神→批判精神。这条主线体现了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哲学形态 精神逻辑
下载PDF
论梁启超、胡适、沈有鼎对墨家逻辑的开拓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武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通过研究西方逻辑,并用来比较研究墨家逻辑,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会到,现代逻辑工具对于我们今天的墨家逻辑研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墨家逻辑 西方逻辑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实证何以如此特别?——计量分析与《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139,共19页
基于选题、假说、变量、建模、样本以及检验等六个方面,文章对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基本结论是:(1)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排斥矛盾思维,故计量分析难以提出并完成揭示经济变量内在本质的任务和要求;而... 基于选题、假说、变量、建模、样本以及检验等六个方面,文章对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基本结论是:(1)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排斥矛盾思维,故计量分析难以提出并完成揭示经济变量内在本质的任务和要求;而辩证逻辑的矛盾分析在《资本论》中是一以贯之的,故马克思拒绝在现象层面兜圈子,必然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为己任。(2)西方经济学基于唯心史观的方法论,必然将驱动经济发展的生理欲望最终归结为主观的"心理因素";而《资本论》基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必然将驱动经济发展的社会矛盾最终归结为客观的"社会存在"。(3)就实证过程的起点、对象、路径、任务和目的而言,《资本论》之所以迥异于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不同。文章还讨论了有关数学分析的三个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 西方经济学 计量分析 《资本论》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原文传递
耶方斯与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8
作者 黄彧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耶方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逻辑思想极富创造性和预见性,是20世纪诸多逻辑理论的思想渊源;二是他的逻辑著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清末民... 耶方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逻辑思想极富创造性和预见性,是20世纪诸多逻辑理论的思想渊源;二是他的逻辑著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清末民初,西方逻辑第二次传入中国,耶方斯的逻辑著作是该时期传入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西方逻辑著作,也是最早传入现代逻辑内容的西方逻辑著作。从传播内容和途径上促进了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完整性,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逻辑研究、逻辑教育和中国本土哲学的发展,是西方逻辑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方斯 西方逻辑 近代中国 逻辑学传入 逻辑教育 冯友兰
下载PDF
新近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学立 刘明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8,共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不断深化"逻辑与文化"的理论探讨,确立了广义逻辑观;运用文化诠释和历史分析方法,以"推类"研究为"纲",系统梳理中国古代逻辑体系;深入开展中国古代逻辑与文化的专题研究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不断深化"逻辑与文化"的理论探讨,确立了广义逻辑观;运用文化诠释和历史分析方法,以"推类"研究为"纲",系统梳理中国古代逻辑体系;深入开展中国古代逻辑与文化的专题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国古代有无逻辑之辩仍然是一重要论题;构建比较逻辑学学科体系成为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史 推类 名学 辩学 因明 西方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现代化传统模式的新超越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竹青 房佳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超越了西方“资本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超越了西方人与自然割裂的行为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超越了西方殖民掠夺的暴力行径,坚持各国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超越了西方两极对立...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超越了西方“资本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超越了西方人与自然割裂的行为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超越了西方殖民掠夺的暴力行径,坚持各国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超越了西方两极对立的社会现状,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超越了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实追求,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五重超越从根本立场、发展理念、道路选择、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了重要借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立贡献了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资本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