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法治思维 被引量:30
1
作者 于浩 《北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法治思维作为一个时兴概念在当下中国被不断提及,并成为社会治理领域的正当性话语,因此需立足于法治的基本要求,结合法治实践的个案场景,在发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的同时探讨法治思维的运用问题。而法治思维内涵的既有界定往往抽... 法治思维作为一个时兴概念在当下中国被不断提及,并成为社会治理领域的正当性话语,因此需立足于法治的基本要求,结合法治实践的个案场景,在发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的同时探讨法治思维的运用问题。而法治思维内涵的既有界定往往抽象而不具可操作性。因此,法治思维是以规则为中心,合法性判断为优先,限制权力保障权利,坚持正当程序的思维方式。要注意反思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中与法治思维相左的四类主要问题:领导意志对法律执行的扭曲,法外利益与纠纷解决的乱象,公权力过于强势的现状,重结果轻程序的思维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思维 韦伯
下载PDF
社会行动:韦伯和吉登斯行动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广利 王登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139,共5页
社会行动一直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斯.韦伯首次揭示出人类社会行动的理性化特征,并按理性程度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对于把人类的思维方式从神学中解脱出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吉登斯作为社会理论发展的批判继承者,在对... 社会行动一直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斯.韦伯首次揭示出人类社会行动的理性化特征,并按理性程度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对于把人类的思维方式从神学中解脱出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吉登斯作为社会理论发展的批判继承者,在对社会行动理性化反思的基础上,对社会行动内涵、无意识社会行动、行动的合理化、行动意外后果的应对等问题进行了全新诠释和分析。他把社会行动看作是一种持续绵延的行动流,是一种能动,并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抽离出了一种实践意识,亦把社会行动分为本能行动、实践行动和话语行动,把合理化作为解释社会行动的依据,赋予了行动者更多的主动性,深化和发展了社会行动理论。就此对韦伯和吉登斯的社会行动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行动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吉登斯 社会行动 能动 行动后果
下载PDF
清代中国司法类型的再思与重构——以韦伯“卡迪司法”为进路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忠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69,共23页
韦伯关于传统中国"卡迪司法"的论断,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迄今仍未取得共识。为了彰显现代欧陆法律和司法的独特性,韦伯运用了"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以"卡迪司法"为概念工具,分析了传统中国司法的类... 韦伯关于传统中国"卡迪司法"的论断,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迄今仍未取得共识。为了彰显现代欧陆法律和司法的独特性,韦伯运用了"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以"卡迪司法"为概念工具,分析了传统中国司法的类型要素,将其归入"卡迪司法"类型。沿着韦伯的进路,昂格尔、滋贺秀三、寺田浩明等学者进行了拓展性的考察,提出了传统中国法律和司法的新类型和新解释。清代司法的类型可以基于四个关键因素来建构:第一,清代法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其特点是以情理为正当性基础,法律规则具体化和细则化。第二,家产君主制与官僚制构成的政治架构,对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司法官员的类型与知识结构,决定了司法实践的风格。第四,自理词讼与审转案件的区分,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而非性质上的不同,其司法理念和目标是贯通的。据此,清代中国可以视为"情法两尽"的司法类型,这一判断也符合清人的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卡迪司法 清代中国 司法类型 情法两尽
原文传递
“人文”研究能够成为“科学”吗?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清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批判韦伯以及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见解可以发现,虽然人文学科研究的主体和对象都有厚重的非认知价值负载,但鉴于需要将事实与价值联结起来的枢纽作用以及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微妙异同,主体不仅可能、而且应当将自己的非认知需要悬... 通过批判韦伯以及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见解可以发现,虽然人文学科研究的主体和对象都有厚重的非认知价值负载,但鉴于需要将事实与价值联结起来的枢纽作用以及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微妙异同,主体不仅可能、而且应当将自己的非认知需要悬置起来,纯粹基于认知需要如实描述作为存在事实的人文现象,从而使人文研究包含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内容,然后再通过非认知价值重载的转型过程,为证成各种意识形态或人生理念提供实然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维特根斯坦 人文研究 科学 价值中立 认知需要
下载PDF
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仲伟坤 于健 +4 位作者 安玉萍 张戈 刘晓静 陈军 李亚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年龄31.78岁,按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年龄31.78岁,按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AOFAS足踝评分及切口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切口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愈合速度快,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螺钉内固定 weber B型 踝关节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论韦伯的现代性思想 被引量:9
6
作者 毕天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0-15,共6页
本文分析了韦伯关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和现代性的命运等思想 ,并将之与马克思、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最后讨论了韦伯现代性思想的意义。
关键词 韦伯 现代性 理性化 马克思 哈贝马斯
下载PDF
全球语境下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哲学思考——韦伯关于德国文化问题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姜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6,共5页
文章探讨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问题与现代性、西方世界文化普遍性的内在逻辑,反思韦伯关于德国文化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所具有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应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认同 世界文化 普遍性 韦伯
下载PDF
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移情与超脱——兼评韦伯的“价值中立”观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彦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0,18,共8页
由于价值的介入,长期以来社会科学何以能成为科学一直纷争不断,为化解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学危机,文章对韦伯有关学术遗产作了深度解析,进而指出:第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不是价值无涉的价值中立,而是指进入研... 由于价值的介入,长期以来社会科学何以能成为科学一直纷争不断,为化解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学危机,文章对韦伯有关学术遗产作了深度解析,进而指出:第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不是价值无涉的价值中立,而是指进入研究领域后研究者对科学外价值立场超脱和对科学内价值立场移情的价值中立;第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两种移情,研究者才能在行动实践中实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内在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韦伯 价值中立 移情与超脱
原文传递
法律社会学的定位问题:Max Weber与Hans Kelsen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林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4,共12页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1864-1920)与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1881-1973)对"法律社会学"(Rechtssoziologie,sociology of law)的定位存在异同。他们一个从社会学家的立场,一个从法学家的立场,探讨了"法律...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1864-1920)与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1881-1973)对"法律社会学"(Rechtssoziologie,sociology of law)的定位存在异同。他们一个从社会学家的立场,一个从法学家的立场,探讨了"法律社会学"在19世纪末叶跟着社会学(Soziologie)一起诞生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对这新兴的学问加以定位的问题。他们两位都是法学家出身,同样受到当时哲学思潮新康德主义(Neukantianismus)的影响,主张划分"实然"(Sein)与"应然"(Sollen),也同样对促进德语世界法律社会学的诞生有积极贡献的"自由法学派"(Freirechtle-hre)与奥地利法律社会学家艾利希(Eugen Ehrlich,1862-1922)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是他们对于"法律社会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却还是有不完全相同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Max weber) 凯尔森(Hans Kelsen) 法律社会学 纯粹法学派 自由法学派 法律与国家
下载PDF
论韦伯的“价值无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志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7-142,共6页
为了抵制对自然科学的盲目推崇,韦伯一方面强调文化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具有价值和意义,为了保持文化科学的严肃性,韦伯另一方面又提出“价值无涉”的主张,反对将学术研究与价值判断相混淆。韦伯的这种观点,也许并非无可争辩,但作为一种方... 为了抵制对自然科学的盲目推崇,韦伯一方面强调文化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具有价值和意义,为了保持文化科学的严肃性,韦伯另一方面又提出“价值无涉”的主张,反对将学术研究与价值判断相混淆。韦伯的这种观点,也许并非无可争辩,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文化科学 自然科学 价值关联 价值无涉
下载PDF
“价值无涉”与“价值关联”: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自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8-54,共7页
通过对韦伯有关“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论述的分析,指出张力无处不在是韦伯思想的生命力之源,而“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正是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二者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二者的张力也是韦伯对社会科学... 通过对韦伯有关“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论述的分析,指出张力无处不在是韦伯思想的生命力之源,而“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正是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二者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二者的张力也是韦伯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作出的最重要贡献,它统摄了韦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其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价值无涉 价值关联 张力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当代视域中的韦伯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2,共8页
韦伯与马克思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通常认为韦伯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其实韦伯反对的只是他那个时代盛行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解释。从反思现代性这一现代社会理论的总规划着眼,韦伯的整个学... 韦伯与马克思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通常认为韦伯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其实韦伯反对的只是他那个时代盛行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解释。从反思现代性这一现代社会理论的总规划着眼,韦伯的整个学术事业反而与马克思的伟大批判学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马克思学说之当代效应史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韦伯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Suture-anchor锚钉在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栾彦军 白东昱 薛亮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9期2504-2507,共4页
目的 研究Suture-anchor锚钉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在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84例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研究Suture-anchor锚钉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在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84例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下胫腓前韧带修复方法将其分为锚钉组(Suture-anchor锚钉修复,n=39)与螺钉组(皮质骨螺钉内固定,n=45),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复位质量以及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系统和踝关节Baird-Jackson功能得分情况。结果 锚钉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103.69±17.79) min、(14.49±3.36)次,明显短(少)于螺钉组的(126.41±20.15) min和(18.41±4.15)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患者的下胫腓联合前间距(ITFACS)为(1.86±0.26) mm,明显短于螺钉组的(2.79±0.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下胫腓联合后间距(ITFP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分别为(3.26±0.43)个月和(3.43±0.63)个月,明显短于螺钉组的(3.61±0.39)个月和(3.79±0.7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功能评分系统得分及AOFAS踝足功能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略低于螺钉组的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比较,带线骨锚钉内固定在治疗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更具优势,其可有效增加下胫腓联合前切迹的解剖复位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Suture-anchor锚钉修复 皮质骨螺钉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一例
14
作者 李海珍 王宝庭 +1 位作者 任辉邦 祁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CHP)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以皮下脂肪组织的结节性小叶性脂膜炎为特征,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56岁,双侧下肢及上肢反复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伴发热、白细胞异常升高、周身乏力,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理活检示真皮...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CHP)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以皮下脂肪组织的结节性小叶性脂膜炎为特征,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56岁,双侧下肢及上肢反复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伴发热、白细胞异常升高、周身乏力,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理活检示真皮可见“豆袋细胞”,最终明确诊断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皮疹及症状迅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结节性脂膜炎 weber Christian病
下载PDF
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再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3,共5页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经济伦理 理性 传统道德 市场经济
下载PDF
价值理性与韦伯式官僚制构建——基于英普比较的历史视野 被引量:3
16
作者 蒙克 路畅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50,161,共12页
在韦伯的官僚制思想中,官僚化意味着行政方式逐渐摒弃特殊主义色彩,更具普遍主义特性。韦伯也认为,普遍主义所带来的差异的拉平,可以促进官僚化进程。然而,韦伯在对理性官僚制进行论述时,选取的案例是君主专制的普鲁士,而不是政治平等... 在韦伯的官僚制思想中,官僚化意味着行政方式逐渐摒弃特殊主义色彩,更具普遍主义特性。韦伯也认为,普遍主义所带来的差异的拉平,可以促进官僚化进程。然而,韦伯在对理性官僚制进行论述时,选取的案例是君主专制的普鲁士,而不是政治平等程度更高的秉承议会主权的英国,这里似乎出现了理论与案例的“错配”。通过韦伯官僚制理论中这一“案例错配”问题为切口,揭示了韦伯官僚化理论中隐而未彰的官僚化实际产生条件,以及价值理性对维系官僚制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韦伯的官僚制思想。最后,对价值理性和官僚化进行总结与讨论,为进一步认识韦伯的政治思想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制 价值理性 理性化 韦伯 普鲁士
原文传递
推理和社会学——理想型集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鼎新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8,共21页
本文在韦伯的理想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型集和理想型集演绎建模方法,讨论了一个合格的理想型集应当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并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了理想型集的建立以及理想型集演绎方法在理论和经验层面的运用。本文认为,理想型集演绎方... 本文在韦伯的理想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型集和理想型集演绎建模方法,讨论了一个合格的理想型集应当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并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了理想型集的建立以及理想型集演绎方法在理论和经验层面的运用。本文认为,理想型集演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归纳作为逻辑基础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研究传统的弱点,为连接社会学中的微观机制分析、宏观结构分析和行动者分析找到了一座桥梁,为笛卡尔坐标法在社会学中找到了一种带有一定解析性的应用方法,给出了一个能针对各种复杂经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解读工具,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笛卡尔 理想型 理想型集 理想型集演绎
原文传递
Did LIGO Really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Made the Experiments of LIGO Invalid 被引量:4
18
作者 Xiaochun Mei Ping Yu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6年第10期1098-1104,共7页
The paper proves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the experiments of LIGO cannot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Weber’s experiment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ailed. In ... The paper proves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the experiments of LIGO cannot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Weber’s experiment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ailed. In fact, the formulas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at gravitational waves affect distances are only suitable for particles in vacuum. LIGO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earth. The laser interferometers are fixed on the steel pipes on the earth’s surface in the balanced state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10<sup>40</sup> times greater than gravity. Gravitational waves are too weak to overcome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change the length of steel pip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is factor,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LIGO experiment has serious problem. The experiments to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should move to space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Besides, LIGO experiments ha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1) No explosion source of gravitational waves is really founded. 2) The argument that the Einstein’s theory of gravity is verified is a vicious circle and invalid in logic. 3)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cause sharp contradiction for the energy current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The difference reaches to 10<sup>24</sup> times and is unacceptable. 4)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relativity causes great error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singularities. The errors are enlarged by the effect of butterfly due to the non-linearity of Einstein’s equation of gravity. 5) The so-called change of length 10<sup>-18</sup> m between two glasses of interferometers detected in the experiment exceeds the ability of current technique. This kind of precise has entered micro-scalar. The uncertain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makes it impossible. The signs appeared in LIGO experiments are not caused by distance change. 6) LIGO experiments have not detected gravitational waves. What detected may be the signs of disturbances coming from the middle region between two laser interfero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O Experiments Gravitational Waves General Relativity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Laser Interferometer weber Experiment Singularity Black Holes
下载PDF
Deform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of two cylindrical water columns in tandem subjected to shock wave
19
作者 洪振宇 宋洋 +3 位作者 王睿 马宗强 马东军 王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316-327,共12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s and multiple cylinders,referred to as shock–cylinder interaction(SCI),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owever,its underlying physical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s and multiple cylinders,referred to as shock–cylinder interaction(SCI),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owever,its underlying physical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entail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erobreakup of two tandem water columns subjected to a high-speed gas flow by using an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AMR)-based diffusion-interface model.The objective was to elucidate the changes in water–column deformation patterns over a wide range of Weber numbers.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water columns in vertical directions.Results reveal distinct deform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two columns as the Weber number increases.Additionally,an extended exponential stretching law model was devised,and its improved capability to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patterns wa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cylinder interaction(SCI) weber number effect aerobreakup multiphase flow
下载PDF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权威的变迁分析——基于韦伯权威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7-42,56,共7页
国家治理包括国家治理权威、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欲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则须先对国家治理权威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亦即是说,国家治理权威的研究必先于任何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文章... 国家治理包括国家治理权威、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欲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则须先对国家治理权威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亦即是说,国家治理权威的研究必先于任何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文章运用韦伯的权威理论框架,阐述了国家治理权威的内涵,并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权威的历史变迁,认为国家治理权威结构应转为以法理型权威为主,兼具卡里斯玛权威和传统型权威的混合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权威 韦伯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