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南文化的海洋叙事——以闽南语民间歌谣为视点 被引量:3
1
作者 洪映红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4-129,共6页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讨海歌”“疍歌”“过番歌”这三个具有鲜明海洋叙事特征的歌谣类型,呈现了闽南地域文化中的海洋面貌,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海洋文化内涵,即悠远的海洋传统和勇于打拼的海洋精神。历史上的闽南是中国海事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讨海歌”“疍歌”“过番歌”这三个具有鲜明海洋叙事特征的歌谣类型,呈现了闽南地域文化中的海洋面貌,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海洋文化内涵,即悠远的海洋传统和勇于打拼的海洋精神。历史上的闽南是中国海事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宋元时期泉州是中国海洋文化的璀璨明珠,明清时期闽南海洋贸易实际上控制了中国的海上经济,闽商集团闻名海内外,并在近代形成重要影响力。研究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应该给予闽南海洋文化更充分的关注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海歌 疍歌 过番歌 海洋叙事 闽南文化
下载PDF
一幅珍贵的宋代水榭演剧图——苏汉臣《重午戏婴图》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康保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予以击赏,并揭示出此图以二十五人应"重午"节气的寓意。整幅绘画以荷花池、池边绿茵石树和水榭歌台为背景,其下半部分绘二十人在池边绿茵场游戏;上半部分为五小儿在歌... 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予以击赏,并揭示出此图以二十五人应"重午"节气的寓意。整幅绘画以荷花池、池边绿茵石树和水榭歌台为背景,其下半部分绘二十人在池边绿茵场游戏;上半部分为五小儿在歌台上进行杂剧扮演,应即宋代教坊中的"小儿班"杂剧。儿童扮戏在我国源远流长,而宋代水榭歌台作为杂剧的演出场所却为首次发现。宋代文献中的"射厅"使用了"榭"的原始意义——习射场所,同时"射厅"也是观剧演剧场所。从文图对照、图图对照进行探究,可知此图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汉臣 《重午戏婴图》 水榭歌台 小儿班 宋杂剧 射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