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生产特征与气窜规律 被引量:69
1
作者 高云丛 赵密福 +1 位作者 王建波 宗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点,增油效果较明显。对于特低渗、强非均质性油藏,水驱或气驱过程均存在单层突进、平面指进现象,水气交替注入可有效提高波及体积,有助于缓解气窜,注水转注气后产油量增幅低于注气转注水,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注水半周期的调整对气驱开发效果改善起主要作用。腰英台油田油井见气类型包括沿裂缝方向见气、沿高渗条带见气和低渗区域见气。根据建立的油井气窜标准,保持油井见气但不气窜、减缓气油比上升速度是改善非混相驱效果的关键。关停气窜井、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是控制气窜的良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非混相驱 水驱 连续注气 水气交替注入 生产特征 气窜规律
下载PDF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于春磊 糜利栋 +3 位作者 王川 赵玉云 姜汉桥 田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2-594,598,共4页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仍具有一定挖潜潜力,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微观剩余...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仍具有一定挖潜潜力,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考虑油-水-孔喉接触关系,可将剩余油流动形态分为簇状流、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5类,其中簇状流分布比例最多,是引起相渗曲线下弯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簇状流逐渐转化为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同时从微观上解释了特高含水期油水微观流动规律及相渗曲线非线性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特高含水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渗流特征
下载PDF
高含水条件下CO_2混相驱替实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吕成远 王锐 +2 位作者 崔茂蕾 唐永强 周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3-1298,共6页
油藏水驱后进行CO_2驱已在油田现场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油藏的高含水饱和度,导致了CO_2与原油间的接触方式发生改变,混相过程也受到一定制约。为研究高含水条件对CO_2混相驱的影响,制作了盲端微观可视化模型,进行了水驱前后CO_2混相过程... 油藏水驱后进行CO_2驱已在油田现场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油藏的高含水饱和度,导致了CO_2与原油间的接触方式发生改变,混相过程也受到一定制约。为研究高含水条件对CO_2混相驱的影响,制作了盲端微观可视化模型,进行了水驱前后CO_2混相过程微观实验。结合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CO_2驱替实验,明确了CO_2混相驱替特征以及含水饱和度对CO_2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含水饱和度会对CO_2与原油的接触过程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注入的CO_2不能直接接触到剩余油,从而导致CO_2与原油的混相过程被大大延缓,进而导致高含水条件下CO_2驱见效时间被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条件 CO2驱 动态混相 盲端模型 驱替特征
下载PDF
注水开发前后储层优势通道变化特征——以双河油田Ⅶ下层系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江 李岩 +2 位作者 孙宜丽 张玄奇 罗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68-173,共6页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中高渗储层采出程度较高,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随着Ⅶ下层系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长期注水开发,优势通道已发生变化。对Ⅶ下层系注水前后储层优势通道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储层的沉积特点,在注...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中高渗储层采出程度较高,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随着Ⅶ下层系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长期注水开发,优势通道已发生变化。对Ⅶ下层系注水前后储层优势通道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储层的沉积特点,在注水开发注入体积倍数增大,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特征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影响优势通道范围增加。认清优势通道的变化特征对后期开发动态调整,优化注采结构,进一步研究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注入体积倍数 储层特征 优势通道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伟强 尹太举 +2 位作者 赵伦 李峰 陈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0,共10页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辫状河沉积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开发角度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和确定出辫状河道、心滩坝、废弃河道和落淤...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辫状河沉积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开发角度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和确定出辫状河道、心滩坝、废弃河道和落淤层等结构要素,弄清各级次、各期次结构要素的接触关系,完成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的精细表征;基于内部结构表征成果,结合不同时期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和生产动态资料,恢复不同开发调整时期的水淹特征,动态表征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控制下的水淹过程,并依据小井距密闭取芯井精细水洗结果验证,总结不同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辫状河储层整体以高含水为主,水淹呈不均匀立体式、随机式特征,不具有分段水淹的特点,未水淹部位分布非常零散,局部物性变差部位、落淤层和低渗屏障遮挡部位直接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建筑结构 水淹特征 剩余油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规模压裂注水开发一体化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洪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平均埋藏深度2 300 m,平均渗透率仅为2.1 m D,在开发过程中多数断块单井日注水低于15 m^3,采油速度低于0.3%,严重制约该类油藏的规模上产。为实现该类储层的有效注水开发,引入了大规模压裂技术,在对大规模压裂提... 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平均埋藏深度2 300 m,平均渗透率仅为2.1 m D,在开发过程中多数断块单井日注水低于15 m^3,采油速度低于0.3%,严重制约该类油藏的规模上产。为实现该类储层的有效注水开发,引入了大规模压裂技术,在对大规模压裂提高单井产量及缩小注采井距主要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压后水驱动态模拟,确定了大规模压裂井具有初期产量高、注水受效快、见效后含水上升快的水驱开发特征。针对压后水驱开发特征,提出了"邻井错层、隔井同层"的压裂方式及压后提压与周期注水相结合的注水能量补充方法。研究表明:大规模压裂技术可使单井产量提高至常规压裂的2.0倍,通过压裂设计及注水补充能量方式的优化可使水驱采收率提高至26%,实现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大规模压裂 增产机理 水驱特征 周期注水
下载PDF
水淹胁迫下空心莲子草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及其生理和生态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乖乖 简敏菲 +1 位作者 余厚平 韩乃鹏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了筛选用于洪水淹没带和植物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优先物种,选择乐安河典型河岸带优势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thera philoxeroides)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野外浸润、半淹和全淹下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处理(自然状态)相比,研究浸润、... 为了筛选用于洪水淹没带和植物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优先物种,选择乐安河典型河岸带优势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thera philoxeroides)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野外浸润、半淹和全淹下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处理(自然状态)相比,研究浸润、半淹和全淹处理下移植了14 d后的空心莲子草的光合和荧光变化特性、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在浸润处理和半淹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变化不显著,但是,在全淹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的最大量子产率、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显著减小,与对照处理相比,分别减小了50.0%、57.1%、46.0%、68.9%、78.9%和92.6%;而有效量子产率和胞间CO2浓度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水淹强度的加剧,空心莲子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显著增强,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波动变化且在全淹处理下其活性最弱。水淹胁迫抑制空心莲子草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抑制茎的生长,且在全淹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和比茎重为对照处理的40.5%和57.3%。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耐淹性,可以作为洪水淹没后植物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水淹 光合荧光特征 生理和生态响应 河岸带 乐安河
原文传递
中低渗油藏水驱后储层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黄艳梅 唐韵 +4 位作者 李莉 徐莎 王显 罗钰涵 丁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43-147,0-1+0,共5页
以高6断块为例,研究了水驱后储层的变化特征,并对储层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时期取心井的化验分析和动态生产相结合可见,在水驱后,中低渗油藏的高6断块孔隙度和渗透率未变差,反而呈变好的态势,但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加复杂;... 以高6断块为例,研究了水驱后储层的变化特征,并对储层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时期取心井的化验分析和动态生产相结合可见,在水驱后,中低渗油藏的高6断块孔隙度和渗透率未变差,反而呈变好的态势,但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加复杂;敏感性与其他油田同样存在不同,由初期的强水敏变为弱水敏,而酸敏性增强;另外,长期的注水导致储层中水矿化度发生改变,使得调整井的测井响应发生改变,自然电位有偏移,强水淹电阻率升高。储层的这些变化受到储层本身特征、开发方式、注入水等的影响。正确评价储层特征的变化将有利于客观评价储层水淹状况,深化剩余油分布研究,优化射孔井段,调整注入水配伍方案等,更好地指导油田生产、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油藏 水驱 储层物性 敏感性 渗流特征 岩电特征
下载PDF
不同水淹条件下河岸带优势植物类群的生理与生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简敏菲 韩乃鹏 +2 位作者 余厚平 张乖乖 陈奕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为探究水淹胁迫下河岸带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乐安河河岸带采集的优势植物类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蓼子草(Polygonum hydropiper)... 为探究水淹胁迫下河岸带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乐安河河岸带采集的优势植物类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蓼子草(Polygonum hydropiper)为材料,在室内进行土壤盆栽培养,利用钢化玻璃水缸控制水位,设置对照、浸润、半淹、全淹4种不同水淹胁迫条件,测定不同胁迫周期各物种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荧光参数、荧光成像的变化及形态学变化特征,分析各物种对水淹胁迫的抗逆响应.结果表明:短时间(7 d)水淹胁迫下,浸润组、半淹组和全淹组各植物的w(Chlt)(叶绿素总量)、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QY_(max)(最大量子产率)、株高、叶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浸润组植物叶片中w(Chlt)、P_n、QY_(max)等均略高于对照组(CK),而Ci(胞间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NPQ_lss(非光化学淬灭)呈先降后升趋势;长时间(14 d)水淹胁迫下,各植物的上述生理、形态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短时间水淹胁迫下基本一致,其中全淹条件下各植物的w(Chlt)、Pn和叶片数在较短期水淹胁迫下大幅下降,各植物3个指标分别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值分别为:狗牙根100%、100%、100%;牛鞭草62.3%、67.9%、63.8%;喜旱莲子草73.6%、83.2%、89.6%;蓼子草54.5%、100%、100%,狗牙根和蓼子草在全淹条件下接近死亡.研究显示,水淹胁迫对4种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同时植物也做出抵消胁迫的抗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水淹胁迫 抗逆响应 光合特性 荧光成像
下载PDF
基于Level Set有限元方法的微观水驱油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亚军 姜汉桥 +3 位作者 王硕亮 刘传斌 常元昊 王依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91-96,141-142,共6页
在微观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微观孔隙模型;引入Level Set数学方法,结合N-S方程,建立了微观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借助有限元方法,进行水驱油两相数值模拟,研究微观水驱油动态特征。研究了孔喉非均质性、润湿非均质性、油水两相黏... 在微观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微观孔隙模型;引入Level Set数学方法,结合N-S方程,建立了微观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借助有限元方法,进行水驱油两相数值模拟,研究微观水驱油动态特征。研究了孔喉非均质性、润湿非均质性、油水两相黏度以及驱替压差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拟结果中孔隙内流体的波及效率、两相界面的运移速度以及优势渗流通道的分析发现,Level Set方法能很好地处理各因素下油水两相界面的拓扑变化,为微观水驱油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实验 数值模拟 微观驱替特征
下载PDF
水淹对红花玉蕊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芳 卜小英 +3 位作者 黄秋伟 龙凌云 毛立彦 檀小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揭示淹水胁迫对淡水红树植物红花玉蕊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获得红花玉蕊在10‰盐水淹浸时适生的水位范围。模拟半日潮,每天在温室分别以不同水位(不淹、淹浸至地径、淹浸至枝下高、全淹)对2年生红花玉蕊实生苗进行不同水位淹浸胁... 为揭示淹水胁迫对淡水红树植物红花玉蕊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获得红花玉蕊在10‰盐水淹浸时适生的水位范围。模拟半日潮,每天在温室分别以不同水位(不淹、淹浸至地径、淹浸至枝下高、全淹)对2年生红花玉蕊实生苗进行不同水位淹浸胁迫处理6h,以不淹为对照(CK),处理后每7d调查各处理幼苗的形态指标,第10天取样测定各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综合分析红花玉蕊的耐水淹能力。结果表明,10‰盐水淹浸幼苗10d后,红花玉蕊幼苗无死亡株,幼苗株高及地径均有所增长,淹浸至地茎、枝下高2种水位均对株高、地径、叶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全淹时均有所抑制,不利于幼苗正常生长。在生理指标上,随着淹浸水位的不断升高,幼苗叶片的SOD酶活性逐渐增高,全淹较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POD酶活和丙二醛含量均是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急剧升高,全淹较CK呈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分析得知,适当水位的盐水淹浸有利于红花玉蕊的生长,其在10‰盐水淹浸胁迫下主要通过快速增加脯氨酸含量来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同时启动SOD酶、POD酶以清除活性氧对植株的损伤,而后开始适应外界淹水环境。红花玉蕊幼苗在10‰盐水环境下最佳淹水水位为淹浸至地径,适生水位范围是不淹至枝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系统 红花玉蕊 不同水位 淹水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水渗流特征
12
作者 孙宝泉 杨勇 +4 位作者 吴光焕 赵红雨 张民 孙超 张贺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 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70℃时,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较小;温度为150℃时,热水和驱油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热水驱转高温驱油剂驱和直接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均明显增大;温度超过200℃后,驱油剂在高温限制下驱油作用减弱,热水对驱油效率的提升大幅增加。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热水驱和高温驱油剂驱均可提高驱油效率;随着温度升高,热水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大,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贡献先增大后减小;热化学驱通过热水、驱油剂在不同温度区域的接替驱油和协同作用,能够实现超稠油油藏效益开发。该研究可为热化学驱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热水驱 热化学驱 驱油机理 渗流特征
下载PDF
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储层变化规律
13
作者 石立华 师调调 +2 位作者 廖志昊 薛颖 李禄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针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前后储层中黏土矿物及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长2和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储层岩石矿物类型及含量、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和微... 针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前后储层中黏土矿物及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长2和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储层岩石矿物类型及含量、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和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分析了水驱前后储层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长2低渗储层相比,长6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更强;水驱后,长2储层中的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含量升高,绿泥石含量和伊/蒙混层比降低,长6储层中伊/蒙混层含量、绿泥石含量、伊/蒙混层比均下降;当孔喉半径较大时,注入水对孔喉起改善作用,当孔喉半径较小时,注入水对孔喉起破坏作用;岩心渗透率越大,压力传播速度越快,注入水推进速度更快,出口端更易见水。该研究可为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 致密砂岩 水驱 储层特征 微观孔喉变化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文东沙三中油藏储层性质对水驱开发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民锋 张兴焰 +1 位作者 冷风 曾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6期35-38,共4页
为掌握文东沙三中油藏的基本开发规律及在水驱后期的动态变化特征 ,根据储层岩心实验结果 ,应用油藏动、静态资料 ,综合分析了文东沙三中油藏储层特性与渗透率的关系 ,启动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以及储层对酸、水的敏感性 ;研究了在不... 为掌握文东沙三中油藏的基本开发规律及在水驱后期的动态变化特征 ,根据储层岩心实验结果 ,应用油藏动、静态资料 ,综合分析了文东沙三中油藏储层特性与渗透率的关系 ,启动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以及储层对酸、水的敏感性 ;研究了在不同水驱阶段各项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储层渗透率的大小是影响文东沙三中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最根本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驱开发 储层性质 启动压力 渗透率 文东沙三中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81储层水驱油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丽萍 白海涛 +5 位作者 王西强 赵沪春 许星 黄筱仪 赖雅庭 陈朝兵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4,I0005,共13页
为了分析致密砂岩油藏内部油水运动规律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8_(1)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真实砂岩模型可视化渗流实验等方法,结合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 为了分析致密砂岩油藏内部油水运动规律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8_(1)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真实砂岩模型可视化渗流实验等方法,结合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8_(1)储层水驱油渗流路径以均匀状、网状和指状为主,对应的驱油效率依次降低;水驱油特征主要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物性、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地质因素,以及驱替压力、驱替速度等开发因素共同影响。微观孔隙结构决定水驱油的渗流路径,喉道半径、孔喉分选系数、孔喉半径比与驱油效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储层品质因子能更好地表征储层储渗性能,影响驱油效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反映有效储集空间与盲孔、无效孔隙的相对含量比,在较低可动流体饱和度条件下,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喉道半径≤0.8μm、储层品质因子≤0.25、可动流体饱和度≤50%、驱替压力增幅≤50%、驱替速度≤0.012 mL/min时,对水驱油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明显,实验条件下的水驱油特征影响油田开发效果。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81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豹油田 长81储层 水驱油特征 渗流路径 微观孔隙结构 驱替压力
下载PDF
考虑隔夹层影响的平行水平井网三维水驱油实验及驱替特征研究
16
作者 孙广义 罗宪波 +2 位作者 王鹏 翟上奇 陈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根据渤海BZ油田目的层地质条件设计了具有不同封隔能力的50 cm×50 cm×30 cm(长×宽×高)非均质性三维储层模型,井网选择平行水平井网。在优选的1.0 mL/min的驱替速度条件下,采用平行水平井网进行2...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根据渤海BZ油田目的层地质条件设计了具有不同封隔能力的50 cm×50 cm×30 cm(长×宽×高)非均质性三维储层模型,井网选择平行水平井网。在优选的1.0 mL/min的驱替速度条件下,采用平行水平井网进行2组水驱油实验,通过测量驱油过程中储层的电性特征、注入水、采油量和产水量等参数,将储层的电性特征换算成含油性,分析在具不同特征的储层中水驱特征。结果表明:平行水平井网在具不同夹层类型模型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在重力和不渗透夹层的遮挡作用下使得注入水在储层下部注采跟部区域突进更快、见水更早、波及范围小、总体采出程度低,在模型上部夹层之上区域剩余油饱和度高。对于具不渗透夹层的储层类型可以通过在夹层上方加密井网来提高采收率。对于具半渗透夹层的储层类型的储层剩余油的挖潜重点在夹层下部未受注采井控制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水平井网 驱油实验 水驱特征 剩余油
下载PDF
杏子川超低渗储层孔喉特征对水驱油影响规律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党海龙 姜汉桥 +3 位作者 王小锋 赵习森 崔鹏兴 侯玢池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4期541-548,共8页
针对杏子川超低渗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尺寸细小,微观非均质性强,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这一问题,开展了核磁共振测试下水驱油实验,研究了相同注入体积倍数下不同物性参数的岩芯样品T2弛豫时间的变化,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较大孔隙对应的T... 针对杏子川超低渗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尺寸细小,微观非均质性强,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这一问题,开展了核磁共振测试下水驱油实验,研究了相同注入体积倍数下不同物性参数的岩芯样品T2弛豫时间的变化,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较大孔隙对应的T2弛豫时间较长,较小孔隙对应的T2弛豫时间较短,T2弛豫时间谱在油层物理上的含义为岩芯中不同大小的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结合油层物理球形孔隙及毛管束模型,对实验所得T2弛豫时间和试验样品孔隙半径进行了转换,得到岩芯样品孔隙半径分布及水驱后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2和#3号样品在4.0 PV时的驱替效率分别为62.09%、57.41%和72.85%,其中#3号样品的物性参数明显不如#1号样品,但是#3号样品的驱油效率却最高,剩余油饱和度最低。因此对于超低渗储层,并不是孔隙度、渗透率越高,驱替效率越高,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驱油效率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核磁共振水驱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恒速压汞实验,开展特低渗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分析,研究平均孔隙半径、平均孔喉比、平均喉道半径等孔喉特征参数对水驱油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块试验样品的平均孔隙半径大小最大相差小于3%,因此平均孔隙半径不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微观参数。驱油效率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平均孔喉比这两个微观参数综合影响,因为整个岩石孔隙网络的互相连通是依靠喉道贯穿完成的,喉道对渗透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它是表征储层渗流能力的最重要参数,对于亲水油藏,毛管力为动力,平均喉道半径越小,小喉道所占的比例越大,毛管力的动力作用更强,渗吸作用越明显,对驱油效率的贡献越大;孔喉比是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微观参数,平均孔喉比越大,非均质性越强,储层渗流阻力越大,驱油效率越低。因此,对于超低渗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 孔喉特征 核磁共振 水驱油特征 平均喉道半径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密闭取心井水洗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伟强 尹太举 +3 位作者 邓智浩 李峰 周文 高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萨尔图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时期,认清剩余油分布状况是关键,而密闭取心井分析方法是认识剩余油分布的一个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在储层细化的基础上,利用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4口密闭取心井水洗特征分析资料对主力区块总体水洗特征和... 萨尔图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时期,认清剩余油分布状况是关键,而密闭取心井分析方法是认识剩余油分布的一个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在储层细化的基础上,利用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4口密闭取心井水洗特征分析资料对主力区块总体水洗特征和不同储层水洗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总体上处于中水洗状况,仍具有较大潜力;河道主体水洗程度较高,以中、强水洗为主,中、强水洗潜力主要分布在河道中部,弱、未水洗潜力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表内整体水洗程度中等,表外整体水洗程度很低,弱、未水洗潜力主要分布于薄层表内和孤立表外。分布状况表明潜力储层位于河道顶部、河道中部、薄层表内以及孤立表外,是下一步调整挖潜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井 水洗特征 剩余油 潜力分布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W油田C_(6)低渗透油藏水驱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晓岩 杨学武 +4 位作者 孟令为 岳文成 莫磊 蔡涛 刘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针对W油田C_(6)低渗透油藏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相渗实验以及真实砂岩微观渗流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油藏注水前后储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储层特征变化的... 针对W油田C_(6)低渗透油藏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相渗实验以及真实砂岩微观渗流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油藏注水前后储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储层特征变化的机理及影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黏土矿物总量整体呈减少趋势,方解石含量增加,在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减小,绿泥石含量稍有增加;岩样长期水驱前后,物性好的岩样孔喉中值半径变大,渗透率增大,非均质性变弱;物性较差的岩样孔喉中值半径变小,渗透率降低,非均质性变强;水驱后的相渗曲线整体向左偏移,岩石的亲水性减弱,残余油饱和度增大,见水时间更早,含水上升更快;注入水长期冲刷对储层造成一定伤害,水驱油的驱替效果变差。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油藏的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驱 矿物组成 物性 渗流特征
下载PDF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砂砾岩微观水驱油驱替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国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基于胜利油区砂砾岩油藏储层微观结构特征,采用双峰态曲线作为表征喉道半径的分布,结合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等),建立反映砂砾岩岩石孔隙空间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通过油水两相流模拟计算结果可知,与实测相... 基于胜利油区砂砾岩油藏储层微观结构特征,采用双峰态曲线作为表征喉道半径的分布,结合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等),建立反映砂砾岩岩石孔隙空间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通过油水两相流模拟计算结果可知,与实测相渗曲线吻合较好,可用来计算油藏驱油效率和预测开发动态,尤其是对于新发现尚未进行取心实验的区块,开展砂砾岩三维孔隙网络模型计算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微观孔隙结构 孔隙网络模型 水驱油 驱替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