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被引量:24
1
作者 姚华荣 吴绍洪 +1 位作者 曹明明 杨勤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6,共8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水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进程。因而有必要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水土资源空间...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水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进程。因而有必要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探讨。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是: ①利用GIS技术获取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的基础资料; ②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最佳的目标下,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得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簇; ③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方案的筛选决策; ④利用GIS软件将优选方案落实到空间地块上,实现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以首都圈防沙治沙典型区之一的张北县为例对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水土资源 空间优化配置 数学模型 GIS
下载PDF
缺水条件下水稻灌区有限水土资源最优分配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远来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1,26,共5页
依据稻田灌溉的特点 ,针对水稻灌区建立了对有限水土资源在多种作物之间进行最优分配的两层分解协调模型 (DP -SDP迭代法 ) .第一层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将降雨视为随机变量 ,用SDP模型求解单一作物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 ;第... 依据稻田灌溉的特点 ,针对水稻灌区建立了对有限水土资源在多种作物之间进行最优分配的两层分解协调模型 (DP -SDP迭代法 ) .第一层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将降雨视为随机变量 ,用SDP模型求解单一作物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 ;第二层用DP模型将有限水土资源在多种作物之间进行最优分配 .总目标是灌区总效益最大 .实例计算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土资源 灌溉制度 最优化 动态规划
下载PDF
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耿艳辉 闵庆文 成升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前关于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特点表现为:对单项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较多,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的较多,将两种尺度结合起来研究的较少;越来越重视资源配置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 目前关于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特点表现为:对单项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较多,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的较多,将两种尺度结合起来研究的较少;越来越重视资源配置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及其能否满足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研究方法逐渐由定性向定量化转变,在定量研究中,较多使用一般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决策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越来越重视以3S技术为基础,结合专业模型进行模拟,为水土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决策支持,但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区域性的支持系统。通过重点对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今后的研究应当重视:①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与区域特点相结合,利用系统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宏观尺度上的优化配置;②加强GIS技术与定量模型的契合;③着力解决若干重要的科学和实践问题,如:特定地区生态效益的量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例的确定、生态需水量的理论与方法、森林植被的水文效应、农业节水与水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等;④开发建立流域水土资源优化的决策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河四源区耕地时空演变的驱动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常存 包安明 李均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5,共7页
选取塔里木河源流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塔里木河各源流区耕地演变时空特征,研究了水土资源配置在干旱区耕地扩张过程中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阿克苏河、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近50 a耕地新增规模最大垦区,而孔雀河流域耕地增加比... 选取塔里木河源流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塔里木河各源流区耕地演变时空特征,研究了水土资源配置在干旱区耕地扩张过程中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阿克苏河、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近50 a耕地新增规模最大垦区,而孔雀河流域耕地增加比例最显著。2塔里木河各源流区原有耕地集中分布在水土资源配置较好的地区;新增耕地首先分布在绿洲外围,进而会集中分布在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较欠缺的地区;最后会零散出现在水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欠缺的绿洲内部。3地表水资源消耗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塔里木河源流区耕地扩张的关键要素,能较好地反映出水土资源配置对耕地扩张的驱动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全流域水土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并为新疆乃至干旱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 水土资源配置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塔里木河流域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土资源约束与均衡配置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左强 吴训 +7 位作者 石建初 王全九 刘兆辉 朱安宁 尹冬勤 冯权泷 纪文君 康绍忠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基于现有耕地优势并开发利用好各类后备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黄三角)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因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而制约了高效可持续利用。本文梳理了黄三角... 基于现有耕地优势并开发利用好各类后备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黄三角)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因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而制约了高效可持续利用。本文梳理了黄三角滨海盐碱地治理利用与种植业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地区水土资源条件,从水资源供应、地下水位调控、治理利用体系、科技创新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明晰了发展挑战。提出的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与均衡配置策略为:适度增加引黄配额并实施滨海入海河道水系联通工程以优化调配区域水资源,启动高标准灌排体系完善与配套建设工程以促进耕地提质增效,加快盐碱地治理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相关成果可为我国滨海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 治理与利用 水土资源配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平原丘陵地区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亚平 董增川 马婉丽 《排灌机械》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概况进行研究,利用大系统递阶优化思想,以供水对象相对缺水率最小和农业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句容市为例,对平原丘陵地区的水资源在时间和区域上进行了合理安排、设... 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概况进行研究,利用大系统递阶优化思想,以供水对象相对缺水率最小和农业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句容市为例,对平原丘陵地区的水资源在时间和区域上进行了合理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基本条件,水资源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影响着水资源的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则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丘陵地区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种植结构
下载PDF
系统耦合效应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诠释 被引量:8
7
作者 郑重 张凤荣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水土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耦合"理论为有效解决水土耦合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在深入剖析系统耦合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内涵及关... 水土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耦合"理论为有效解决水土耦合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在深入剖析系统耦合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内涵及关系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耦合模型、耦合技术以及耦合模式,并就该领域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耦合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趋势
下载PDF
基于2型模糊集的多目标农业-生态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6
8
作者 郭萍 潘琦 +2 位作者 岳琼 王奕诚 张洪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3-365,共13页
针对西北干旱区灌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复杂不确定性等问题,以石羊河流域红崖山灌区为例,耦合2型模糊集、模糊可信度约束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等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2型模糊集的多目标农业-生态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以灌溉水... 针对西北干旱区灌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复杂不确定性等问题,以石羊河流域红崖山灌区为例,耦合2型模糊集、模糊可信度约束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等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2型模糊集的多目标农业-生态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以灌溉水损失最小、生态植被灌溉水满意度最大、生态植被灌溉水费用最小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对红崖山灌区10个决策单元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优化配置。求解模型得到不同可信度水平和不确定性程度下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耦合2型模糊集的模型能够提供丰富的配置方案,水量对可信度水平的敏感性高于不确定性程度,作物种植结构对可信度水平不敏感。以不确定性程度参数为0.5、可信度水平为0.7时为例,生态植被均通过地表水灌溉,作物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灌溉,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大于小麦。相比前人研究,本研究考虑生态植被灌溉需求,优化结果更加真实合理。本研究可为决策者提供较为符合灌区实际的配置方案,为西北干旱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规划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生态植被 2型模糊集 红崖山灌区
下载PDF
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9
作者 卢娜 张佳明 +3 位作者 苏承国 胡政磊 吴泽宁 严登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区域植被覆盖率(EGE-RVC)最高为目标函数,并提出了一种耦合约束法、逐次逼近法和非线性规划的三层嵌套算法进行求解。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洛阳市可利用水量增加了4463万m^(3),GDP提高了12.5%,EGE-RVC增加了2.6%,各用地类型缺水率不同程度下降。研究成果能够为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联合优化配置 相互作用 二元水循环 三层嵌套算法
下载PDF
首都圈防沙治沙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大兴、怀来、张北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绍洪 姚华荣 杨勤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2-718,共7页
首都圈是近年来北京沙尘暴天气日益严重的重要沙尘源区之一。研究区中大兴区代表的是华北平原北缘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典型区;怀来县代表的是桑干河、洋河盆地灌木草原典型区;张北县代表的是坝上高原西部干草原典型区。论文通过了解水土资... 首都圈是近年来北京沙尘暴天气日益严重的重要沙尘源区之一。研究区中大兴区代表的是华北平原北缘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典型区;怀来县代表的是桑干河、洋河盆地灌木草原典型区;张北县代表的是坝上高原西部干草原典型区。论文通过了解水土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分析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利用中国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等数据,以水资源为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通过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以防沙治沙和发展经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结合不同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落实到空间;建立区域水土资源比较合理、有效利用的方案。大兴的重要措施是平原旱耕地转变为中覆盖度草地,怀来是陡坡地退耕,张北是提高草地的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 治沙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空间配置 沙尘暴天气
下载PDF
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体系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童芳 赵静 +1 位作者 金菊良 董增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95,共4页
以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多学科综合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果相结合,探讨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内涵及其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将涉及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所有要素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耦合成一个复杂的水–土–社会经济–... 以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多学科综合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果相结合,探讨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内涵及其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将涉及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所有要素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耦合成一个复杂的水–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模拟系统,研究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配置的相互作用趋势。基于多级递阶结构的分解协调方法,讨论了水土资源联合配置的递阶结构及求解思路,提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体系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框架体系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