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端服务业发展与技能溢价:基于非认知能力的微观机理解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8
1
作者 盛卫燕 胡秋阳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97,共18页
将高端服务业发展、非认知能力与技能溢价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并基于非认知能力视角将高端服务业发展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机制分为工资效应与技能配置结构效应。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与省级层面匹配数据的实... 将高端服务业发展、非认知能力与技能溢价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并基于非认知能力视角将高端服务业发展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机制分为工资效应与技能配置结构效应。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与省级层面匹配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端服务业发展可通过提升技能劳动的非认知能力回报影响技能溢价,并且经过控制选择性偏差、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结合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数据,通过自选择效应检验高端服务业影响技能溢价的技能配置结构效应,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较高的技能劳动者会自选择进入非认知能力密集度较高的职业组,以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更高的技能溢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服务业 非认知能力 技能溢价 工资效应 自选择效应
原文传递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39
2
作者 何小钢 朱国悦 冯大威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16,共19页
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 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器人应用通过资本-劳动替代效应、工资率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尤其是食品制造业、印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提高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和劳动者议价能力,有助于缓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冲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机器人 替代效应 工资率效应 生产率效应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性别差异 以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为例 被引量:43
3
作者 庄家炽 刘爱玉 孙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106,共19页
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是非使用者的1.38倍;同时,互联网溢价效应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互联网工资溢价的90.6%。此外,本文发现,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 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是非使用者的1.38倍;同时,互联网溢价效应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互联网工资溢价的90.6%。此外,本文发现,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与人们的网络行为密切相关。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女性互联网使用者之间,性别观念更平等的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传统的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研究框架下,本文着重于探析性别文化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偏好和使用方式,从而成为导致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工资溢价效应 性别平等 性别观念
下载PDF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策略变迁机理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海生 高常水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69,共6页
成本与收益是影响企业培训的决定性变量。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挤压效应改变了企业培训成本与收益的格局,形成了成本偏好和技能偏好等不同的企业培训策略。由于培训策略增长空间的差异,在"技术进步——技能变动——边际生产... 成本与收益是影响企业培训的决定性变量。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挤压效应改变了企业培训成本与收益的格局,形成了成本偏好和技能偏好等不同的企业培训策略。由于培训策略增长空间的差异,在"技术进步——技能变动——边际生产率提升——工资挤压效应"的动力传导机制影响下,企业培训策略由成本偏好性向技能偏好性变迁。在我国企业整体表现出成本偏好为主的企业培训策略的现实背景下,推动企业培训策略变迁,应提升技能需求与技能供给的对接效率,构建技能需求与技能供给有效对接的组织保障,完善技能需求与技能供给有效对接的制度保障,降低技能需求与技能供给有效对接的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企业培训 工资挤压效应
原文传递
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51,共9页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劳动收入份额 就业效应 技术效应 工资竞争效应
原文传递
如何优化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基于工资激励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臻 卜伟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84,共13页
以劳动者受到的工资激励为视角,研究如何优化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首先,将当前的产业集聚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专业化集聚、劳动力价格扭曲和创新效率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中国3... 以劳动者受到的工资激励为视角,研究如何优化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首先,将当前的产业集聚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专业化集聚、劳动力价格扭曲和创新效率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高技术产业总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和专业化集聚程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存在负向的"工资激励效应",即专业化集聚会通过增加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进而对创新效率造成负面影响;(3)如果采取措施消除"工资激励效应"的不利影响,则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增强、抑制作用会减弱,即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整体作用效果将得以优化;(4)对于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高技术细分产业来说,其专业化集聚产生的"工资激励效应"更加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合理控制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规模,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集聚模式的转型升级,以及采取差异化的高技术细分产业发展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专业化集聚 创新效率 工资激励效应 劳动力价格扭曲 中介效应模型 系统GMM方法
原文传递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工资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祁湘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非国有内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显著地高于国有企业,并且外商投资比重越高的地区或产业,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内资企业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差别越大。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有企业 工资溢出效应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分化与行业间工资差距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溥 王燕武 郑建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44,共19页
行业工资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受到阻滞的重要表现及负面效应。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统计分析显示,垄断性行业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竞争性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是导致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根源,竞争性行业之... 行业工资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受到阻滞的重要表现及负面效应。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统计分析显示,垄断性行业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竞争性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是导致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根源,竞争性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反而是收敛的。利用面板VAR模型对行业间的工资传递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化引起的行业间工资非市场渠道的传递,即提高工资水平较低的制造业工资会引起工资较高的垄断性行业工资更快增长。因此,只有遏制并扭转劳动力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加快建设统一且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并消除垄断性行业维持、扩大现有不合理分配格局的加成涨薪能力,提高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竞争性行业工资水平,才能真正发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国内消费的作用,同时避免在国民经济范围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工资差距 行业工资传递 面板VAR模型 劳动力市场分化
下载PDF
越流动,越富有?——流动经历的工资溢价效应研究
9
作者 盛亦男 郑浩冉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21,共17页
随着人口流动行为的不断深化,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更加丰富、流动时间逐渐延长。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经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基准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流动经历存在工资溢价效... 随着人口流动行为的不断深化,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更加丰富、流动时间逐渐延长。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经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基准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流动经历存在工资溢价效应,能够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流动城市数量通过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中介效应,流动时间通过提高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心理认同产生中介效应,进而提升流动人口工资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流动经历可以削弱城市户籍门槛对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按流动人口就业单位性质将样本划分为公有制部门和非公有制部门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在公有制部门就业的流动人口,流动经历对户籍门槛的工资抑价效应的削弱作用不显著,但这种削弱作用在非公有制部门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学历和低学历、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都能够获得流动经历的工资溢价,但流动经历对高学历、男性流动人口产生的工资溢价效应显著高于低学历、女性流动人口。文章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重视流动人口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认同感的提升,鼓励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同时持续推进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监督性别平等政策以及流动人口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制定实施,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经历 社会适应 工资溢价效应 户籍歧视效应 流动人口
下载PDF
企业培训策略选择研究——基于工资挤压效应的视角
10
作者 丁雯 童丽 《特区经济》 2023年第9期135-138,共4页
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获得与培养对现代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获得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会对员工的技术、技能进行投资,以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但投资回报率始终是企业技能培训投资行为的衡量器,技能已然成... 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获得与培养对现代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获得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会对员工的技术、技能进行投资,以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但投资回报率始终是企业技能培训投资行为的衡量器,技能已然成为企业培训策略选择的分析变量。对此,企业需要整合和优化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明确培训管理工作的三个基本思路,即推动人力资本的储备与扩展,促进学习型组织的逐步形成,符合构建良好企业文化要求。文后在企业培训策略方面提出了五大建议:培训内容要从单项培训转向全方位培训;培训资源从内部资源扩展到全球资源;培训管理要从传统课程的提供转变为学习环境的建设;培训评估要从培训活动本身升级到培训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挤压效应 培训模型 策略研究
下载PDF
最低工资执行效应实证研究——以上海市(1993—2016)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娇 何江 《兰州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71-90,共20页
最低工资执行效应是最低工资制度成效的重要体现。以上海市1993—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探究最低工资的工资水平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 最低工资执行效应是最低工资制度成效的重要体现。以上海市1993—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探究最低工资的工资水平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与社会工资水平高度正相关,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无论长短期内最低工资对社会工资水平均呈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效应相对较强;最低工资与经济增长总体呈现高度正相关,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最低工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短期内最低工资对经济增长呈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却表现出较强反向抑制作用;最低工资与人力资本较高度正相关,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最低工资是人力资本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短期内最低工资对人力资本表现出一定反向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则主要呈现为正向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上海市历年来最低工资制度已对社会工资水平、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发展产生一定积极效应,但对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发展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统计显著性较弱乃至呈现一定抑制作用,表明其仍未能较好地发挥正向促进效应,最低工资制度及其相应配套措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工资水平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人力资本效应 VAR模型
下载PDF
人力资本匹配如何影响企业加成率: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煌 黄先海 +1 位作者 陈航宇 张茜蓉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28,共19页
本文在拓展M-O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和匹配质量对企业加成率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人力资本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人力资本-... 本文在拓展M-O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和匹配质量对企业加成率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人力资本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低质量耦合锁定趋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系统协调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耦合度产生的加成率效应主要通过“工资渠道”,而协调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随着城市人力资本匹配质量提高,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协调投入会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匹配与行业技能密集度相协调、与行业技术水平相匹配、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相结合、与企业自主升级行为区间互补,能让企业破除人力资本低质量耦合锁定而提高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发挥人力资本质量外溢和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匹配 企业加成率 工资效应 创新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
原文传递
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工资效应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谢勇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6,12,共6页
将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区分为同一城市内部的流动和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分别从理论上讨论了两种情况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对相关的理论假设作了实证检验。在控制住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其更换就业城市的次数之间存在着显... 将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区分为同一城市内部的流动和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分别从理论上讨论了两种情况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对相关的理论假设作了实证检验。在控制住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其更换就业城市的次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其在本地更换工作单位的次数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流动 工资效应
下载PDF
中国房价上涨抑制了家庭消费吗?——房价影响消费的多渠道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妍 安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105,共16页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家庭的生命周期模型,考察了房价波动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表明,房价波动会通过"工资效应""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作用于消费,而最终的效果取决于三者合力的大小、方向。接下...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家庭的生命周期模型,考察了房价波动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表明,房价波动会通过"工资效应""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作用于消费,而最终的效果取决于三者合力的大小、方向。接下来,笔者基于2010、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房价上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仅存在于拥有多套房家庭中,在只有一套房或没有住房的家庭中不明显;房价上涨对家庭当期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未得到有关房价"工资效应"存在的经验证据;从家庭消费结构上看,房价上涨显著提高了家庭居住类、交通类消费支出,对其他类消费支出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消费 工资效应 财富效应 成本效应
下载PDF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教育——测量改进与收入效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晓光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过度教育是否会造成收入惩罚?这是国际教育匹配领域长期争论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使用2003—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通过改进教育匹配的测量方法,发现我国城... 过度教育是否会造成收入惩罚?这是国际教育匹配领域长期争论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使用2003—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通过改进教育匹配的测量方法,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过度教育的发生比例约为35%。第二,通过线性回归发现过度教育会造成收入惩罚,并且这种收入惩罚持续存在。第三,将历年高考录取率和各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作为工具变量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效应。以上结论意味着,通过宏观政策促进教育和职业匹配,对于实现更加充分的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匹配 过度教育 教育回报 收入效应
下载PDF
语言能力与择地就业质量——基于普通话的工资效应及其地域差异的考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卫国 李晓文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02-114,共13页
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普通话是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和保障,熟练掌握普通话对于工作和就业至关重要,但目前普通话对于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促进效应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和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普通... 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普通话是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和保障,熟练掌握普通话对于工作和就业至关重要,但目前普通话对于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促进效应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和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普通话能力的工资效应及其地域差异。研究发现:普通话具有工资效应,它对于劳动者工资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在不同的方言区域内存在差异。和官话方言区相比,非官话方言区内普通话能力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地,普通话工资效应在我国三大发达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高、低收入分位值上呈现的趋势不一致。京津冀经济圈位于官话方言区,普通话能力对收入的影响随收入分位值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位于非官话方言区,普通话能力对收入的影响则随收入分位值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要重视普通话能力对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劳动者不仅要学好普通话,在择地就业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普通话的工资效应等因素,可以优先将普通话回报更高的地区作为就业目的地,更好地提升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工资效应 方言区 就业质量
下载PDF
中国工业用地利用的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荣茂 刘学敏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62,共12页
中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低下,低成本过度扩张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构建新古典土地利用模型对最优工业用地出让数量、影响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的因素及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的工资效应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利用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 中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低下,低成本过度扩张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构建新古典土地利用模型对最优工业用地出让数量、影响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的因素及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的工资效应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利用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追求工业总产出最大化导致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在土地收益被企业和政府攫取的情况下,工业用地出让数量的增长将导致居民边际工资收入下降。解决工业用地低成本扩张的根源在于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并明确土地收益用途。政府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来抑制工业用地扩张具有较长的政策时滞,暂停审批短期有效,但会招致剧烈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工资效应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下载PDF
集体协商的工资效应与非工资效应研究——基于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晓菲 李齐 杨伟国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5-43,共9页
研究基于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通过对工资、津贴等现金性收入和劳动安全保障等与工作环境相关的非工资因素分别进行OLS和有序Probit回归,检验集体合同的工资效应和非工资效应。结果显示,集体合同的签订对员工工资和津... 研究基于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通过对工资、津贴等现金性收入和劳动安全保障等与工作环境相关的非工资因素分别进行OLS和有序Probit回归,检验集体合同的工资效应和非工资效应。结果显示,集体合同的签订对员工工资和津贴等现金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劳动安全保障和卫生条件等非工资性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集体协商的推行过程中,应避免流于形式,改变重"合同数量"轻"合同质量"的单一指标化管理模式,在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等非工资效应的同时也应关注如何有效提高集体协商的工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协商 集体合同 工资效应 非工资效应 PROBIT模型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回报:基于出生队列的工资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子冕 许建伟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5,共13页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借助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及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法,以出生队列视角研究高等教育的工资收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高等教育对各出生队列的工资收入均具有明显溢价效应,但该溢价效应随着出...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借助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及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法,以出生队列视角研究高等教育的工资收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高等教育对各出生队列的工资收入均具有明显溢价效应,但该溢价效应随着出生时间的后移而递减,其中90后递减幅度最大,70后次之,80后最小。(2)不同出生队列高等教育回报分布效应曲线趋势基本向上,其中60后高等教育回报最高,90后最低;在中高、高收入层,70后高等教育回报高于80后,在中、低收入层,这两个队列回报曲线呈胶着状态。(3)本科、女性和大城市样本组高等教育回报更大,但在部分样本组中高等教育回报分布效应呈现差异化:在中、低收入层,本科样本组80后高于70后;女性样本组80后高等教育回报高于其他出生队列;大城市样本组除90后外,其他出生队列高等教育回报曲线也呈胶着状态,而大城市60后和90后高等教育回报除高收入层以外,其他收入层均低于小城市对应出生队列。为提升高等教育回报率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公平效应”,建议落实“筛选公平—培养重质—合理流动”的人才培养路径。政府通过采取政策倾斜、帮扶教育薄弱地区的高中教育等措施,确保不同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高校应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确保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效衔接,提升就业质量;政府应推动不同规模城市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人才在不同规模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避免大城市的人才冗余和小城市的人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工资收入 工资效应 出生队列 溢价效应 教育回报
下载PDF
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工资效应与分配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超 李永乐 《职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教育回报率及工资收入差距的分解作为测量指标,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利用描述性统计发现城乡居民的...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教育回报率及工资收入差距的分解作为测量指标,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利用描述性统计发现城乡居民的工资水平对其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层级具有依附性的特征;(2)进一步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基准测量,发现高职教育回报率比中职教育高出21.3%,比本科教育低9.9%;(3)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技术,发现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提低”和“扩高”的异质性收益特征,仅考虑人力资本因素时,职业教育引致的工资收入差距具有“粘地板效应”的特征。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教育回报率 收入差距 工资效应 分配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