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8
1
作者 范爱萍 薛凤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4-908,共5页
目的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为AV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2008年4-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选取以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症状就诊的患者516例,联合其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常见阴道炎... 目的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为AV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2008年4-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选取以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症状就诊的患者516例,联合其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常见阴道炎,即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阴道炎(TV),分析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516例患者中,AV 76例,占14.7%(76/516),北中混合感染44例,占58%(44/76).在44例AV混合感染中,以合并BV多见,占45%(20/44);其次为合并VVC,占30%(13/44);合并TV占25%(11/44).单纯AV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黄绿色稀薄脓性阴道分泌物(63%,20/32),其次为阴道分泌物增多(44%,14/32);阴道pH值常〉4.5(84%,27/32),清洁度主要为Ⅲ~Ⅳ度(88%,28/32);细菌培养为粪肠球菌(6例)、链球菌(4例)等需氧菌.结论 AV是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尤以合并BV、VVC及TV多见,混合感染时症状、体征不典型.在AV诊断中,注意有无合并其他阴道感染,并在诊断其他阴道感染时,注意是否合并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细菌 需氧 阴道病 细菌性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滴虫性阴道炎
原文传递
HPV感染与BV、VVC、TV的相关性基于1261例妇科门诊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孟龄婷 薛艳 +3 位作者 岳婷 杨雷 高丽 安瑞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检测阴道微生态及HPV分型的1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检测阴道微生态及HPV分型的1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261例患者中,HPV感染者328例,HPV感染率26.01%(328/1261);328例HPV感染者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者219例(66.8%,219/328),933例未感染HPV者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者503例(53.9%,503/933),HPV感染者较未感染者患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x^2=5.87,P=0.01)。142例BV患者中感染HPV者54例(38.0%,54/142),296例中间型BV患者中感染HPV者88例(29.7%,88,296),231例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中感染HPV者51例(22.1%,51/231),99例VVC患者中感染HPV者15例(15.2%,15/99),2例TV患者中感染HPV者0例(0/2);BV、中间型BV患者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TV患者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中间型BV与HPV感染呈正相关(OR=2.17,95%C,为1.37~3.43,P〈0.01;OR=1.49,95%CI为1.00—2.22,P=0.04),VVC、Tv与HPV感染无相关性(P〉O.05)。结论BV与HPV感染,尤其是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而VVC、TV与HPV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阴道病 细菌性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滴虫性阴道炎
原文传递
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阴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67
3
作者 樊尚荣 黎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046-3049,共4页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有效防治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统一、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2015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Morbidity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有效防治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统一、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2015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Morbidity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上刊登了2015版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阴道炎、盆腔炎、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多个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对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大参考意义。为此,本刊第一时间邀请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等对其进行了翻译和解读,本期就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报道,其他几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将在随后几期陆续报道,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 滴虫病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白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7
4
作者 赵敬军 沈永年 +1 位作者 陈伟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小鼠模型。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预先给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以造成小鼠的假发情,再给予小鼠阴道内注射约5×104个白念珠菌稳态芽生孢子,动态观察其阴道分泌物生成及镜检情况;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真菌...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小鼠模型。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预先给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以造成小鼠的假发情,再给予小鼠阴道内注射约5×104个白念珠菌稳态芽生孢子,动态观察其阴道分泌物生成及镜检情况;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分析以及阴道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未雌激素化的小鼠比较,雌激素化小鼠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分析显示自第2天开始可分离出高水平的计数结果并直到接种后21d;阴道组织病理结果发现自第4天至实验结束均可见到阴道粘膜浅层有菌丝生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此动物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雌二醇 发病机制 白念珠菌性阴道炎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 被引量:53
5
作者 肖冰冰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因不同阴道症状而就诊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因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就诊的6982例女性,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H,O,...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因不同阴道症状而就诊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因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就诊的6982例女性,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H,O,含量检测,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性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结果6982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750例,占10.74%(750/6982);阴道微生态失调6232例,占89.26%(6232/6982);后者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729例,占10.44%(729/698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1527例,占21.87%(1527/6982);BV合并VVC95例,占1.36%(95/6982);菌群异常1229例,占17.60%(1229/6982);菌群正常但阴道pH值、清洁度、乳杆菌功能异常2652例,占37.98%(2652/6982)。结论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阴道微生态可表现为正常状态,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阴道微生态评价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全面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抗生作用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4
6
作者 彭敏 罗琼 张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分析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6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展开前瞻性研究,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接受克霉唑... 目的:分析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6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展开前瞻性研究,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接受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产物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4%vs 80.95%,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丙二醛、血浆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减轻阴道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少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霉唑 乳酸杆菌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妊娠
原文传递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高发区与低发区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30-631,共2页
目的了解国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高发区与低发区妇科门诊中VVC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7月15日所选14所医院的所有就诊妇科、计划生育科的患者进行调查,对VVC患者采用VVC调查表进行登记,将14家医院的VVC患者按患病率高低分为高发区... 目的了解国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高发区与低发区妇科门诊中VVC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7月15日所选14所医院的所有就诊妇科、计划生育科的患者进行调查,对VVC患者采用VVC调查表进行登记,将14家医院的VVC患者按患病率高低分为高发区组和低发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与同日就诊的非VVC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1)各医院VVC的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高发组VVC患者与非VVC对照者相比,更多地使用了不洁卫生用品。(3)低发组VVC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平时不太重视清洗外阴而且更经常地使用抗菌药物。结论与非VVC人群相比,高发组VVC患者更多地使用了不洁卫生用品,低发组VVC患者平时不太重视清洗外阴且经常地使用抗菌药物。在我国,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是造成VVC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2066例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调构成情况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肖彩艳 张洪文 +2 位作者 王新 李菡 周英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者白带异常检出率、构成比和年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明显症状妇女的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及阴道pH试纸方法检测,同时以问卷方...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者白带异常检出率、构成比和年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明显症状妇女的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及阴道pH试纸方法检测,同时以问卷方式采集受试者基本资料,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4 025例患者中有2 066例白带检测异常,总检出率为51.33%,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占28.99%,细菌性阴道病占8.57%,滴虫性阴道病为2.03%,混合性阴道炎为0.48%,未定义及未分类的阴道微生态失调为59.92%。阴道微生态失调妇女各年龄构成中<21岁组为2.4%,21~岁组为32.7%,31~岁组为38.2%,41~岁组为21.7%,>50岁组为5.0%。各种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中位数年龄中除混合性阴道炎位于21~30岁,其他均位于31~40岁。结论: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构成比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均好发于生育期年龄女性。除上述阴道炎症外,尚有大部分阴道微生态失调需要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炎 诊断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反复发作期阴道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展 白会会 +4 位作者 王风娟 李婷 宗晓楠 尚晨光 刘朝晖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反复发作期假丝酵母菌的核型同源性,了解假丝酵母菌菌株随临床进展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确诊的RVVC患者10例,收集... 目的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反复发作期假丝酵母菌的核型同源性,了解假丝酵母菌菌株随临床进展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确诊的RVVC患者10例,收集其确诊RVVC时及在本院治疗后再发时的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并鉴定假丝酵母菌菌株,采用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Ⅱ)联合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分离自同一患者菌株的核型,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结果(1)10例RVVC患者首诊及复发时分离的20株菌株均为白假丝酵母菌,其染色体DNA经内切酶BssHⅡ酶切后电泳图谱极其相似,来自同一患者的前后(首诊及复发时)分离菌株的电泳条带完全一致。(2)1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发时,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对除制霉菌素外的其他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制霉菌素(首诊和复发:100%敏感、100%敏感)>克霉唑(首诊和复发:100%敏感、90%敏感)>氟康唑(首诊和复发:80%敏感、70%敏感)>伊曲康唑(首诊和复发:60%敏感、50%敏感)>咪康唑(首诊和复发:30%敏感、20%敏感)。结论(1)阴道内同一定植菌株的潜伏可能是RVVC反复发作的原因。(2)抗真菌药物对真菌存在选择性诱导耐药作用,同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RVVC患者反复发作时重复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正确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复发 序列同源性 抗药性 真菌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原文传递
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李建武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调查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发病率 ,对检出的VVC进行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方法 连续对产科门诊 10 0 0例孕妇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 6 6例VVC患者... 目的 调查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发病率 ,对检出的VVC进行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方法 连续对产科门诊 10 0 0例孕妇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 6 6例VVC患者应用咪康唑栓治疗 ,4 0 0mg/d ,6d为一疗程。 结果 孕妇VVC的发病率为 12 .7% (12 7/ 10 0 0 )。 37.4 % (374 / 10 0 0 )的孕妇以往有VVC病史 ,0 .6 %的孕妇为复发性VVC。 12 7例VVC中 ,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占 87.1%、9.9%、1.5 %和 1.5 %。有 4例患者同时感染 2种念珠菌。 114株白念珠菌对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耐药率依次为 10 .5 %、2 .6 %、6 .1%、7.9%和 0。 13株光滑念珠菌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均敏感 ,对克霉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敏感或剂量依赖敏感。应用咪康唑栓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 1~ 2周及 4~ 6周的病原学治愈率分别为 84 .8%和 80 .3%。 结论 VVC是孕妇的常见病 ,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 ,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引起VVC的念珠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 ,应用咪康唑栓治疗孕妇VVC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病原学 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姚冬梅 濮德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念珠菌镜检和培养的方法将160例患者中阳性者分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WC)组和RVVC组,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与RVVC...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念珠菌镜检和培养的方法将160例患者中阳性者分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WC)组和RVVC组,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与RVVC的发生有关。结论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是RVVC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星烁 卢晓博 +3 位作者 董梦婷 王辰 闫晔 薛凤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霉唑单次治疗。分析微生态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pH、白细胞数、密集度、多样性、小杆菌计数及球菌计数与治疗效果无关(P〉0.05)。乳杆菌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乳杆菌分级为Ⅰ~Ⅱa的治愈率高于Ⅱb~Ⅲ的治愈率(83.33%与53.33%,P=0.033),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低于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59.26%与87.50%,P=0.007)。结论阴道微生态检测对预测单纯性VVC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对乳杆菌降低者,临床上应该加强治疗后的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念珠菌属 乳杆菌属 微生物群 阴道涂片
原文传递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用于妊娠期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文晶 余明莲 +1 位作者 肖英 尚丽新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对169例妊娠期阴道炎患者,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阴道局部给药,观察疗程结束及用药4周后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疗效,评价妊...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对169例妊娠期阴道炎患者,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阴道局部给药,观察疗程结束及用药4周后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疗效,评价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结果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为95.27%,用药4周后疗效为93.56%;妊娠期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作为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局部用药,安全、复发率低,在控制感染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该类患者的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阴道炎 安全性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文湘 刘朝晖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0-493,共4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原体分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两大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更新了VVC的诊治规范,根据VVC...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原体分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两大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更新了VVC的诊治规范,根据VVC的不同分类,选择个体化的抗真菌治疗。其他治疗如免疫治疗和乳酸杆菌治疗等仍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酵母菌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谷晔红 黄醒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的发生率,母婴垂直传播及新生儿相关病率。 方法 2002年至2003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252 例孕妇行阴道真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其分娩新生儿行皮肤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的发生率,母婴垂直传播及新生儿相关病率。 方法 2002年至2003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252 例孕妇行阴道真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其分娩新生儿行皮肤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并随诊新生儿。 结果 252例孕妇阴道真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例,阳性率43.25%。妊娠期VVC的发病率为19.05%(48/252)。109例阳性患者中,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儿皮肤真菌携带率分别为20.76%(11/53)和35.71%(20/56), P>0.05;孕期VVC组与真菌携带组新生儿皮肤真菌携带率分别为16.67%(8/48)和37.71%(23/61),P<0.05;孕期治疗组新生儿无真菌携带;未治疗组新生儿真菌携带率为50.82%(31/61)。252例中新生儿真菌培养(+)31例,真菌携带率为12.30%;真菌培养(+)的新生儿尿布皮炎、鹅口疮的发生率为12.90%(4/31)和6.45%(2/31);与新生儿真菌培养(-)组[3.62%(8/221)和0%]相比,P<0.05。阴道真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 例中,剖宫产组新生儿脐炎、尿布皮炎、鹅口疮的发病率[分别为3.77%(2/53)、15.09%(8/53)和1.87%(1/53)]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1.79%(1/56)、7.14%(4/56)和1.79%(1/5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真菌阳性未治疗组新生儿脐炎、尿布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妊娠期 母婴垂直传播 新生儿尿布皮炎 新生儿脐炎 真菌培养 北京妇产医院 P〉0.05 菌种鉴定 皮肤真菌 阴道分娩 2003年 2002年 疾病发病率 携带率 治疗组 鹅口疮 产前检查 阳性患者 妊娠合并 发生率 VVC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6
作者 贾燚鑫 宋志慧 +1 位作者 高春燕 高然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GDM合并PPROM的产妇...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与阴道微生物感染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GDM合并PPROM的产妇为研究组(n=64),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n=50)。2组产妇均在入组时进行分泌物标本收集,取阴道分泌物用于B族链球菌(GBS)、细菌性阴道病(BV)及假丝酵母菌(CM)的检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及衣原体(CT)的检测。并记录患者阴道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2组GBS、UU及CT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V、CM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合并PPROM与GBS、UU及CT感染呈正相关(列联系数r分别为0.293、0.202和0.189),且与GBS感染相关性最显著。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在GBS、CT感染组中显著升高(列联系数r分别为0.375和0.277),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在GBS、CT、BV感染组中显著升高(列联系数r分别为0.248、0.239和0.24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在UU及CT感染组中显著升高(列联系数r分别为0.489和0.292)。结论:对GDM患者进行阴道微生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GBS的感染可能会导致PPROM的发生,并进一步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肺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 阴道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阴道病 细菌性 妊娠结局 绒毛膜羊膜炎
下载PDF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与肠道假丝酵母菌同源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夏艳 陆琴 +1 位作者 陈美新 金志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同源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从临床探究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菌株的移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3月RVVC患者进行外阴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同源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从临床探究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菌株的移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3月RVVC患者进行外阴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分离菌株采集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双阳性患者的分泌物和肛拭子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同源性测定,分成同源患者与非同源患者。分别对两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分为2组:A组(同源全身治疗组)与B组(非同源全身治疗组)采用氟康唑口服并联合外用硝酸咪康唑栓进行治疗;C组(同源局部治疗组)与D组(非同源局部治疗组)外用硝酸咪康唑栓进行治疗。4组患者痊愈后(以微生物学疗效评定:念珠菌镜检和念珠菌培养均阴性,其中A、B组加测肠道假丝酵母菌)巩固治疗半年,随后进行1年随访,观察4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共入组160例RVVC患者,其中RVVC同源性患者110例,非同源性患者50例。达到治疗效果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复发率最低,为10.7%;而C、D组的复发率较高,分别为70.4%和69.2%。首次的复发时间和复发程度方面,A组患者优于其他3组,而C、D组的患者情况相对严重。此外,对复发患者的双阳性以及部分双阳性患者的同源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全身治疗组复发患者中同源性患者所占比例较低,而局部治疗组复发患者中的同源性比例较高。结论: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菌株的移行可能与部分RVVC患者久治不愈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酵母菌属 肠疾病 带病原状态 复发
下载PDF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In Vitro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of Vulvovaginal Candida Isolates in China 被引量:15
18
作者 Feng-Juan Wang Dai Zhang +3 位作者 Zhao-Hui Liu Wen-Xiang Wu Hui-Hui Bai Han-Yu D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61-1165,共5页
Backgroun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WC) was a common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lifelong harassment of woman's social and sexual lif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in vit... Backgroun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WC) was a common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lifelong harassment of woman's social and sexual lif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in vitro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species (Candida spp.)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VVC over 8 years. Methods: Species which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VVC in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were identified using chromogenic culture media. Susceptibility to common antifungal agents was determined using agar diffusion method based on CLSI M44-A2 document. SPSS software (version 14.0, Inc., Chicago, IL, USA)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volving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d Chi-square test.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strains were Candida (C.) albicans, 80.5% (n = 1775) followed by C. glabrata, 18.1% (n = 400). Nystatin exhibited excellent activity against all species (〈4% resistant JR]). Resistance to azole drugs varied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C. albicans: clotrimazole (3.1% R) 〈 fluconazole ( 16.6% R) 〈 itraconazole (51.5% R) 〈 mieonazole (54.0% R), C. glabrata: miconazole (25.6% R) 〈 clotrimazole (50.5% R) 〈 itraconazole (61.9% R) 〈 fluconazole (73.3% R); Candida krusei: clotrimazole (0 R) 〈 fluconazole (57.7% R) 〈 miconazole (73.1% R) 〈 itraconazole (83.3% R). The susceptibility of fluconazole was noticeably decreasing among all species in the study period. Conclusions: Nystatin wa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VVC at present.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in ~'itro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spp.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VVC had changed ove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Resistance Infection Diseases Susceptibility Surveillance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Women's Health
原文传递
个体化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方敏 韩先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为93.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2%(23/31)(χ2=4.292,P=0.038)。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复发率为3.2%(1/31)低于对照组的22.6%(7/31)(χ2=5.167,P=0.023)。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6.8%(30/31)高于对照组的77.4%(24/31)(χ2=5.167,P=0.023)。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不仅可以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同时,也能够避免疾病的复发,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个体化护理 复发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种类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1 位作者 彭燕婷 张慧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4-837,共4页
目的明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3 141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 Candida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 目的明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3 141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 Candida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 182株念珠菌(从41例患者中分离出两种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分离最多,占85.0%(2 705株),其次依次为光滑念珠菌(338株)、近平滑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31株)、酿酒酵母菌(23株)、克柔念珠菌(15株)、无名念珠菌(11株)、红酵母菌(6株)、鲁希特念珠菌(2株)及土生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及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18/1 612)、2.2%(36/1 612)、4.2%(68/1 612)、0.9%(14/1 612)、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念珠菌属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