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 被引量:92
1
作者 苏爱芳 吕晓娜 +3 位作者 崔丽曼 李周 席乐 栗晗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45-454,共10页
2021年7月18日08时—22日08时(北京时),受黄淮低涡外围东风急流影响,郑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并造成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及人员伤亡。利用探空、地面自动站和雷达拼图产品等基本观测数据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初步分... 2021年7月18日08时—22日08时(北京时),受黄淮低涡外围东风急流影响,郑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并造成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及人员伤亡。利用探空、地面自动站和雷达拼图产品等基本观测数据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表现出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极强、累积降水量罕见等极端性特征。此次极端大暴雨的形成原因复杂,但就初步分析结果看,大气环流形势稳定、水汽和能量充足、地形作用明显以及对流系统不断向郑州地区积聚、合并及停滞是基本成因。本文旨在分析此次极端暴雨洪涝灾害性过程的基本观测现象,为深入开展此次严重致灾性罕见极端暴雨的机理及可预报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极端暴雨 低涡 抬升凝结高度 对流系统 观测分析
下载PDF
梅雨期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江淮流域降水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傅慎明 孙建华 +2 位作者 赵思雄 李万莉 李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600,共20页
利用GOES-9和FY-2C卫星TBB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重庆、四川以及江淮梅雨锋地区降水的主要方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 利用GOES-9和FY-2C卫星TBB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重庆、四川以及江淮梅雨锋地区降水的主要方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下游地区降水主要存在4种方式:(1)高原上的动力辐合中心伴随高原对流系统东移,影响所经地区的降水,该种影响方式较为常见,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2)高原对流系统移出高原后在四川盆地引发稳定少动的西南低涡,触发一系列暴雨过程,此种影响方式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影响地区为四川和重庆(往往会造成强度很大的暴雨),当西南低涡以东盛行较强西南风时,向梅雨锋的动能输送较强,这十分有利于梅雨锋地区对流活动和降水的加强。(3)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在四川盆地触发西南低涡,西南低涡生成后,在引导槽的作用下沿梅雨锋东移,沿途引发一系列暴雨,此种影响方式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4)对流系统东移出青藏高原后直接影响下游地区,此种影响方式最为常见,但其影响时间最短,强度最小。对环境场的分析表明,高原强对流往往发生在500hPa影响槽槽区附近的上升运动区,当200hPa高空急流位置偏南且青藏高原东侧500hPa上有低槽向东移出时,高原对流系统较易移出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南低涡 梅雨锋 对流系统 亮度温度
下载PDF
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西南低涡持续性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胡祖恒 李国平 +1 位作者 官昌贵 王红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9,共14页
利用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FY-2E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6-18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西南低涡及伴随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700 hPa中尺度切变线... 利用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FY-2E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6-18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西南低涡及伴随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700 hPa中尺度切变线和暖湿气流为MCS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地面降水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MCS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原因;暴雨中心集中在TBB冷云区或边缘梯度密集带。在西南低涡发展过程中,MCS有利于激发上升气流,中低层的上升气流和正涡度配合利于热量和水汽垂直输送,高层的辐散进一步促使MCS的发展。水平涡度平流和涡度垂直输送项的配置影响上升气流和涡旋系统的发展,MCS对西南低涡的移动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无MCS伴随发展时,对流活动对热量和水汽的输送能力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湿Q矢量 视热源 视水汽汇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下载PDF
前飞状态直升机旋翼的自由尾迹计算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国华 王适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8-653,共6页
应用时间步进方法,建立了一个前飞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弧涡元作为基本涡元,并依据自由尾迹涡线确定远尾迹形状以使远尾迹更接近实际和自由。为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以UH-1和H-34两种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计... 应用时间步进方法,建立了一个前飞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弧涡元作为基本涡元,并依据自由尾迹涡线确定远尾迹形状以使远尾迹更接近实际和自由。为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以UH-1和H-34两种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计算了不同前飞状态的自由尾迹形状,展示出小速度时尾迹畸变和叶尖涡卷绕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由尾迹分析,对前飞桨叶气动载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计及尾迹畸变对改进载荷计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自由涡 直升机 空气动力载荷 前飞
下载PDF
梅雨锋暴雨的Doppler雷达观测研究: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 被引量:22
5
作者 杜秉玉 陈钟荣 张卫青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使用南京气象学院的Doppler雷达资料分析了1991年7月9日的江淮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当天的大暴雨与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揭示了暴雨区大气低层的气流垂直结构特征。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雷达观测 边界层 中尺度 涡旋系统
下载PDF
一次冷涡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莉萍 沈桐立 +1 位作者 崔晓东 张素美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MM5模式对2000年8月发生在河北省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本次过程是由蒙古东部的低涡与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形成的,而局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中尺度对流云团的作用。中尺度对流云团形成前期有一个能量急剧积累的过程。通过改... 利用MM5模式对2000年8月发生在河北省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本次过程是由蒙古东部的低涡与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形成的,而局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中尺度对流云团的作用。中尺度对流云团形成前期有一个能量急剧积累的过程。通过改变地形、低层东南风大小的敏感性试验,发现这次暴雨虽然发生在河北东部,但华北西部、北部的地形对暴雨影响很大:当降低地形高度后,雨区的位置和强度都发生变化;减弱低层东南风后,蒙古东部冷涡的强度和移动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且层次越低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暴雨 中尺度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气中尺度涡旋的三维螺旋结构理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式达 辛国君 +1 位作者 刘式适 梁福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文中应用描写大气运动的方程组求得了中尺度涡旋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压力场和温度场 ,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 :若中尺度涡旋的下层流体呈气旋 (反气旋 ) ,且伴有水平辐合 (散 ... 文中应用描写大气运动的方程组求得了中尺度涡旋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压力场和温度场 ,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 :若中尺度涡旋的下层流体呈气旋 (反气旋 ) ,且伴有水平辐合 (散 )的螺旋转动 ,则通过上升(下沉 )运动 ,其上层流体呈反气旋 (气旋 )且伴有水平辐散 (合 )的螺旋转动 ,从而形成中尺度涡旋的三维螺旋结构。这些都与实际大气中的中尺度涡旋结构相似。它充分说明 :在旋转有粘性的大气中 ,为了保证质量守恒 ,必须有这种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涡旋 螺旋结构 动力系统 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的典型个例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肖递祥 郁淑华 屠妮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4,共12页
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500 hPa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和切变流场影响背景下、移出高原后维持48 h以上的3次典型高原低涡个例,分析了低涡维持期间500 hPa环境场、主要影响系统、涡度与温度平流、200 hPa形势... 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500 hPa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和切变流场影响背景下、移出高原后维持48 h以上的3次典型高原低涡个例,分析了低涡维持期间500 hPa环境场、主要影响系统、涡度与温度平流、200 hPa形势场及垂直动力结构,并利用涡度方程对总涡源和各强迫项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风槽影响时高原低涡移动路径受槽前西南气流引导,切变线影响时低涡沿切变线自西向东移动,切变流场影响时低涡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进退的影响,当西太副高出现明显西伸时,可导致低涡折向西退,3次个例均持续有正涡度平流和冷平流向涡区输送;(2)西风槽和切变线影响时南亚高压为东西带状分布,切变流场影响时南亚高压为北拱形;(3)高原低涡东移发展达到最强时,3次个例在200hPa均有低槽或低压叠加,从而形成深厚的正涡度柱;(4)500 hPa存在正涡度变率中心,低涡沿正涡度变率中心方向移动,高空槽和切变流场影响时正涡度变率主要来自水平输送项,切变线影响时主要来自辐合辐散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西风槽 切变线 切变流场 影响系统
下载PDF
螺旋桨滑流对飞机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鄂秦 杨国伟 +1 位作者 李凤蔚 付大卫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1-5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预测螺旋桨滑流对全机气动特性干扰的数值方法。采用随桨叶旋转的螺旋尾涡系与机体表面定常马蹄涡系之间的干扰为数学模型。计算对应螺桨每一方位角时两涡系对网格控制点的诱导速度及压力系数,由此得到螺桨一个旋转周期的全... 提出了一种预测螺旋桨滑流对全机气动特性干扰的数值方法。采用随桨叶旋转的螺旋尾涡系与机体表面定常马蹄涡系之间的干扰为数学模型。计算对应螺桨每一方位角时两涡系对网格控制点的诱导速度及压力系数,由此得到螺桨一个旋转周期的全机气动特性的时均值。算例计算表明,本文方法所获全机升力特性、阻力特性与实验值吻合良好。俯仰力矩在小迎角无襟翼偏转时与实验值也较吻合。该方法对单发或多发螺旋桨飞机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滑流 飞机 气动特性 数值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6年GRAPES_TYM改进及对台风预报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麻素红 张进 +1 位作者 沈学顺 王玉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模式台风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TYM)的预报能力,2016年对模式参考大气廓线以及涡旋初始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由模式初始场水平方向平均的一维参考大气代替原来的等温大气,涡旋初始化方案取消了原涡旋重定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模式台风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TYM)的预报能力,2016年对模式参考大气廓线以及涡旋初始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由模式初始场水平方向平均的一维参考大气代替原来的等温大气,涡旋初始化方案取消了原涡旋重定位并将涡旋强度调整半径由原来的12°减小到4°。对2014-2016年的生命史超过3 d的所有台风进行了回算,路径及近地面最大风速统计误差分析表明:参考大气的改进可以减小模式对台风预报路径预报的系统北偏和平均路径误差,尤其是140°E以东的转向台风。涡旋初始化方案中强度调整半径的减小会进一步减小模式预报路径的北偏趋势,从而进一步减小平均误差。同业务系统预报结果相比,改进后的GRAPES_TYM(包括参考大气和涡旋初始化)可以使平均路径误差分别减小10%(24 h),12%(48 h),16%(72 h),14%(96 h)以及15%(120 h)。同美国NCEP全球模式路径预报相比,GRAPES_TYM在西行、西北行登陆我国的台风路径预报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大气 涡旋初始化 强度调整 路径预报 系统偏差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宋清芝 吕林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52-5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黄河中游2013年7月21-22日的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是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大和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中尺度雨团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地面中尺度...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黄河中游2013年7月21-22日的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是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大和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中尺度雨团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冷空气扩散补充相对应。第一次冷空气扩散,促使长武站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第二次冷空气补充,促使北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形成并维持。2)暴雨过程发生前,其上空存在干暖盖的结构特征,是能量积累及位势不稳定层结结构建立的关键;暴雨发生过程中干空气侵入对中尺度对流云团起激发作用。3)暴雨、大暴雨发生过程中水汽的垂直输送明显,暴雨区上空1000-100 h Pa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辐合线 干暖盖结构 低涡系统 水汽垂直输送 新鲜冷空气
下载PDF
导流板式减涡器对共转盘腔流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远东 金峰 王志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55-62,共8页
针对典型径向引气轴向出气旋转盘腔结构及加入导流板后的引气结构,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盘腔旋转速度、进出口压比和导流板数目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转速的工况下,随着进出口压比的增加,通过该盘腔结构的空气流量呈现... 针对典型径向引气轴向出气旋转盘腔结构及加入导流板后的引气结构,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盘腔旋转速度、进出口压比和导流板数目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转速的工况下,随着进出口压比的增加,通过该盘腔结构的空气流量呈现出递增的规律;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引气量显著下降,基本呈现线性递减的趋势;相比较于简单盘腔,由于导流板式减涡器的安装,盘腔径向入流能力增强,随着导流板个数的变化,引气量随导流板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引气 减涡器 共转盘腔 空气系统
下载PDF
一次西南涡东移诱发的罕见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京华 董光英 +3 位作者 梁涛 汪高明 彭盼盼 吴立霞 《暴雨灾害》 2009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湖北省荆门市2007年7月12—13日连续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或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中尺度低涡和切变线影响由3个对流云团...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湖北省荆门市2007年7月12—13日连续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或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中尺度低涡和切变线影响由3个对流云团产生的,中尺度对流云团演变与强降水落区及持续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西南涡东南侧西南暖湿气流和北侧东风气流共同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对流层中低层强辐合和上升运动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万宜"台风外围东风气流对西南涡的作用及其对西南涡的阻挡,是西南涡得以发展加强且长时间影响荆门并导致连续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暴雨 西南涡 对流云团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一次低涡东移引发的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海东 李怀川 吴正可 《暴雨灾害》 200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温州地区2007年梅汛期雨量最大的一次降水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低涡东移是造成这次局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往往发生在低涡移动的前部和右侧,...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温州地区2007年梅汛期雨量最大的一次降水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低涡东移是造成这次局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往往发生在低涡移动的前部和右侧,大暴雨落区与水汽通量散度负中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并指出华南低涡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产生强降水的水汽源地有所不同;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源地有两个,分别是南海和西太平洋;在沿海地区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对华南低涡暴雨有增幅作用;低涡前部中、低层强烈的上升气流为浙南沿海持续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暴雨 中尺度系统 水汽通量
下载PDF
桥台冲刷机理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亚玲 周玉利 高冬光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41,共6页
本文根据流体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桥周围的水流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和冲刷深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模型试验对桥台冲刷的跟踪测量,按照冲刷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桥台周围局部冲刷坑的形成过程,以及上游滞水区随水... 本文根据流体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桥周围的水流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和冲刷深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模型试验对桥台冲刷的跟踪测量,按照冲刷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桥台周围局部冲刷坑的形成过程,以及上游滞水区随水深和桥台路堤长度的变化趋势。根据试验,用量纲分析原理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提出桥台冲刷深度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台 冲刷 滞水区 回流区 涡流
原文传递
The Impact of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ve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outhwest Vortex Formation in Summer 被引量:9
16
作者 FU Shen-Ming SUN Jian-Hua +1 位作者 ZHAO Si-Xiong LI Wan-L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1期51-57,共7页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lack body (TBB),station observed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the impacts of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ve cloud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outhwest vortex (SWV) for...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lack body (TBB),station observed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the impacts of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ve cloud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outhwest vortex (SWV) formation that occurred at 1800 UTC on 29 June 2003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Zwack-Okossi (Z-O) equation to diagnose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processes.It is found that,in summer,severe convective activities often occu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e to the abundant supply of moisture.The convective cloud near the east edge of the plateau could move eastward with a shortwave trough in the westerly.The divergent center that is induced by latent heat release,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nvective activities,moves out with the convective cloud and contributes to the low level decompression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plateau edge cyclogenesis (PEC).The Z-O equation indicates that,in this case,the latent heat release and convergence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SWV formation,which amounts to about 42% and 15% of the term TOTAL,respectively.It is implied that the thermal process effect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ynamic process during SWV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southwest vortex convective system temperature of the black body latent heat release plateau edge cyclogenesis
下载PDF
梅雨锋致洪暴雨的β中尺度涡旋机理的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汉城 成巍 +2 位作者 朱民 宋晓亮 康建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4期70-76,共7页
利用模式高分辨率资料 ,对 β中尺度涡旋系统发生和发展的机理进行探讨 ,发现在湿中性条件下 ,中尺度气旋得到强烈发展是与物理量的中尺度输送和集中及局地区域产生急剧陡峭的上升运动有关。用辐散风动能转换函数诊断分析了暴雨不同时... 利用模式高分辨率资料 ,对 β中尺度涡旋系统发生和发展的机理进行探讨 ,发现在湿中性条件下 ,中尺度气旋得到强烈发展是与物理量的中尺度输送和集中及局地区域产生急剧陡峭的上升运动有关。用辐散风动能转换函数诊断分析了暴雨不同时期β中尺度涡旋系统发展的能量来源 ,得出能量转换与涡散场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这种能量转换增强与涡散场发展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是系统发展增强的主要因素 ,同时使得强烈上升运动不致很快消失 ,是暴雨生命史维持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致洪暴雨 涡旋机理 β中尺度涡旋系统 能量转换 涡散场 天气分析
下载PDF
翼涡与体涡的相互干扰及其对翼涡破裂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良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67-272,共6页
根据流谱观测结果,研究了翼-身组合体和全机的涡系干扰特点,分析了翼涡与体涡的相互诱导,使翼涡与体涡运动发生变化,讨论了影响前缘分离涡破裂的主要因素,并对尾翼的影响、机身后部体涡的强度、非对称体涡出现的条件,以及分离旋... 根据流谱观测结果,研究了翼-身组合体和全机的涡系干扰特点,分析了翼涡与体涡的相互诱导,使翼涡与体涡运动发生变化,讨论了影响前缘分离涡破裂的主要因素,并对尾翼的影响、机身后部体涡的强度、非对称体涡出现的条件,以及分离旋涡在稳定发展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等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系 流动显示 机翼 机身 涡破裂
下载PDF
固定鸭舵双旋火箭弹弹体绕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斌 于纪言 +1 位作者 王晓鸣 王钰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加装精确制导组件的旋转稳定火箭弹弹体的绕流特性,尤其是鸭舵尾涡对弹体绕流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网格密度研究,并对多攻角多转速工况的流场状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利用Q准则实现对涡核心区域的辨识,并定性分析了... 为了研究加装精确制导组件的旋转稳定火箭弹弹体的绕流特性,尤其是鸭舵尾涡对弹体绕流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网格密度研究,并对多攻角多转速工况的流场状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利用Q准则实现对涡核心区域的辨识,并定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定量对比分析了弹体受力。结果表明:鸭舵涡系使弹体上出现不对称的条带状低压区域,使弹体受力呈现不对称性;受弹体滚转影响,鸭舵涡系发生扭转,其扭转方向与弹体滚转方向一致;鸭舵涡系与弹体旋转的共同作用诱导产生次级涡;存在攻角时弹体的侧向力仍然表现出明显的马格努斯效应;与传统回转体弹丸不同的是弹体转动角速度为0时侧向力系数不为0,且与攻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弹 弹道修正弹 计算流体力学 鸭舵 涡系
下载PDF
双翼尖涡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志荣 朱睿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采用一种结构化矩形直机翼涡发生器产生一对大小不同、方向相反的翼尖涡,调节双涡涡量的大小比例Γ1/Γ2及其间距b,触发两涡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实验采用流动显示方法定性观察双涡相互作用过程,通过二维PIV(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定... 采用一种结构化矩形直机翼涡发生器产生一对大小不同、方向相反的翼尖涡,调节双涡涡量的大小比例Γ1/Γ2及其间距b,触发两涡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实验采用流动显示方法定性观察双涡相互作用过程,通过二维PIV(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定量研究双涡相互作用特征,得到双翼尖涡中主涡及次涡的运动特性、环量-时间特性。对不同实验参数下残余环量比例进行分析,发现双涡涡量大小比例Γ1/Γ2在1.3~1.4、b为50mm时双涡相交削弱效果良好,能够实现翼尖涡强度削弱程度达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尖涡 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 流动显示 PIV系统 残余环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