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对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风光 唐世艳 +1 位作者 刘富初 樊自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1,共6页
为了解决氧化铝基陶瓷型芯不易脱芯的难题,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作为成孔剂。以白刚玉粉为基体材料、石蜡和蜂蜡为增塑剂、二氧化硅粉和氧化镁粉为矿化剂,采用热压注法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型芯;制备工艺参数如下:浆料温度为90℃、热压注压力为0... 为了解决氧化铝基陶瓷型芯不易脱芯的难题,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作为成孔剂。以白刚玉粉为基体材料、石蜡和蜂蜡为增塑剂、二氧化硅粉和氧化镁粉为矿化剂,采用热压注法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型芯;制备工艺参数如下:浆料温度为90℃、热压注压力为0.5 MPa、保压时间为25 s;研究不同淀粉加入量对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样品中淀粉的烧失,增大了氧化铝基陶瓷型芯内部的孔隙率;随着淀粉加入量的增加,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的室温抗弯强度降低、显气孔率增大、溶失性增大、体积密度减小;经1560℃烧结2.5 h后,淀粉加入量为8%的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综合性能最好,其室温抗弯强度为24.8 MPa、显气孔率为47.98%、溶失性为1.92g/h、体积密度为1.88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基陶瓷型芯 淀粉 室温抗弯强度 显气孔率 溶失性
下载PDF
基于挥发性溶剂制备MA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
2
作者 周泽铸 梁子辉 +1 位作者 李静 吴聪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7-1204,I0001,I0002,共10页
制备大面积、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PSM)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产业化的关键步骤。使用挥发性溶剂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形成液膜后,溶剂可以迅速自行蒸发,无需添加反溶剂、退火等后处理过程,极大简化了工艺流程,更加适合工... 制备大面积、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PSM)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产业化的关键步骤。使用挥发性溶剂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形成液膜后,溶剂可以迅速自行蒸发,无需添加反溶剂、退火等后处理过程,极大简化了工艺流程,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然而,挥发性溶剂体系制备的钙钛矿薄膜结晶速率过快,生成的钙钛矿晶粒尺寸偏小,且薄膜的缺陷态密度较高,这造成制备的器件效率和稳定性较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由甲胺/乙腈(MA/ACN)组成的挥发性溶剂体系,制备了MA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并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添加了适量的PbCl_(2),用于延缓结晶并钝化晶界缺陷。使用这种方法制备的0.06 cm^(2)小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最高达到21.21%,并且稳定性较好,基于此工艺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PCE达到18.89%。本研究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MAPbI_(3) 挥发性溶剂 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
下载PDF
新型新杀虫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刚 杨自文 +3 位作者 王开梅 柯少勇 梁英 张遵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45-3048,共4页
试验针对化学合成的新化合物筛选及活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对几类杀虫剂活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建立了基于人工叶片表面涂布及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高通量筛选和活性评价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个系列的化学合成化合物和微生物源先导化合... 试验针对化学合成的新化合物筛选及活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对几类杀虫剂活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建立了基于人工叶片表面涂布及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高通量筛选和活性评价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个系列的化学合成化合物和微生物源先导化合物及其化学合成衍生物样品共773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能稳定、高效地对化学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杀虫活性筛选和活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杀虫活性化合物 有机化学合成 挥发性有机溶剂 人工叶片 表面涂布法 筛选
下载PDF
烷基铵盐对甲胺基钙钛矿薄膜质量调控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周佳辉 欧得柳 +1 位作者 章星月 杨祚宝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为了实现钙钛矿薄膜的规模化制备,以烷基铵盐(MACl)为添加剂,通过控制钙钛矿薄膜的结晶速率,获得了致密性良好且缺陷态密度较低的钙钛矿材料;通过SEM、XRD、UV-Vis和J-V系统表征了钙钛矿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光电性能,探究了钙钛矿薄膜质量... 为了实现钙钛矿薄膜的规模化制备,以烷基铵盐(MACl)为添加剂,通过控制钙钛矿薄膜的结晶速率,获得了致密性良好且缺陷态密度较低的钙钛矿材料;通过SEM、XRD、UV-Vis和J-V系统表征了钙钛矿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光电性能,探究了钙钛矿薄膜质量及器件性能提高的相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MACl的摩尔分数为20%时,钙钛矿薄膜的晶粒大小及形貌达到最优值,光生载流子寿命提高了3倍以上,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率由原来的4.21%显著提升至1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挥发性溶剂 烷基铵盐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剂分散策略的新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明杰 张红医 +2 位作者 刘晓哲 崔春艳 石志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1-1240,共10页
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绿色样品处理手段,微升级萃取剂在样品溶液中的分散是完成DLLME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根据萃取剂分散所使用的仪器和依据的原理,将分散方法分为:(1)物理分散法,包括机械振荡法、超声波/微波辅助... 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绿色样品处理手段,微升级萃取剂在样品溶液中的分散是完成DLLME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根据萃取剂分散所使用的仪器和依据的原理,将分散方法分为:(1)物理分散法,包括机械振荡法、超声波/微波辅助法以及溶解度调节法等;(2)原位化学反应法,包含原位生成萃取剂和生成有助于萃取剂分散的气体等方法;(3)新分散介质法,是以非挥发性物质(饱和脂肪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木棉纤维碎片等)代替常规DLLME中分散剂的一种新的DLLME模式。本文引用了96篇相关文献,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物理分散法 原位化学反应 非挥发性溶剂 综述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种常见品牌喷墨打印机84种墨水制备的墨迹样本中挥发性溶剂成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舒超 崔岚 +3 位作者 宋辉 徐爽 赵鹏程 陈晓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1-787,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市售3种常见品牌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84种墨水制备的墨迹样品中的挥发性溶剂成分,并对不同墨迹中的溶剂成分的组成进行了归类总结。用不同型号的A、B品牌打印机的原装墨水打印A4纸,将C品牌打印机不同型...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市售3种常见品牌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84种墨水制备的墨迹样品中的挥发性溶剂成分,并对不同墨迹中的溶剂成分的组成进行了归类总结。用不同型号的A、B品牌打印机的原装墨水打印A4纸,将C品牌打印机不同型号的墨水滴在A4纸上制备墨迹样本,第二天用打孔器取样,用含5 mg·L^(-1)苯甲酸乙酯的甲醇溶液提取其中的挥发性溶剂成分,提取液不分流进样,在HP-INNOWAX色谱柱上用程序升温分离其中的溶剂成分,再用配有电子轰击离子源(EI)的质谱仪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定性。结果显示:84种墨迹样本中的溶剂有二甘醇、三甘醇、2-吡咯烷酮、N-羟乙基-2-吡咯烷酮、甘油、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2-己二醇、三甘醇单丁醚等12种,且不同品牌、同种品牌不同型号的样本中挥发性溶剂组成具有一定特征性,以此可以将不同品牌乃至型号的墨迹样本进行区分,可为司法鉴定中喷墨打印文件真伪的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喷墨打印 挥发性溶剂 墨迹 定性分析
下载PDF
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测定易挥发溶剂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庆娟 冯宇辉 吴学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建立了采用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检测易挥发溶剂的方法,并且优化了影响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富集率的一些参数.最佳实验条件是:0.5μL十二烷作为萃取溶剂,样品温度为室温,萃取时间为10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检测限为0.000 1-1 m... 建立了采用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检测易挥发溶剂的方法,并且优化了影响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富集率的一些参数.最佳实验条件是:0.5μL十二烷作为萃取溶剂,样品温度为室温,萃取时间为10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检测限为0.000 1-1 mg/L;相关系数为0.904 8-0.988 7;线性范围为0.000 1-500 00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6.62%-19.11%.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有机溶剂用量小,可用于保健品中提取溶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易挥发溶剂 人参精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蒿甲醚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被引量:1
8
作者 鲍光明 蒋晓慧 +3 位作者 田敏卿 马亚平 袁厚群 白振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07-209,218,共4页
建立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蒿甲醚中残留有机溶剂甲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法,聚乙二醇极性毛细管色谱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柱温为150℃,进样口的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外标... 建立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蒿甲醚中残留有机溶剂甲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法,聚乙二醇极性毛细管色谱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柱温为150℃,进样口的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外标法计算甲醇残留量.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检测甲醇专属性良好;在157.6-78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γ=0.9998)关系;精密度RSD为2.82%;最低检测限为6.2μg.mL-1;三批样品中有机溶剂甲醇残留量均符合ICH和中国药典2005午(第二部)要求.此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本品有机溶剂甲醇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蒿甲醚 甲醇 有机溶剂残留
下载PDF
易挥发溶剂中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9
作者 张昕 穆秀琴 张邦劳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65-68,共4页
提出一种测定仅溶于易挥发溶剂中的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和粘度计,测定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橡胶等高聚物的粘均分子量.
关键词 易挥发溶剂 粘均分子量 粘度计 高聚物 分子量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非布索坦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10
作者 张静 周文艳 吴其华 《海峡药学》 2011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建立非布索坦中4种残留有机溶剂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DB-624毛细管柱(30m×0.53mm×3.0μm),气化室温度200℃,柱温40℃,保持7min,以10℃.min-1升至100℃,再以50℃.min-1升至220℃保持2... 目的建立非布索坦中4种残留有机溶剂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DB-624毛细管柱(30m×0.53mm×3.0μm),气化室温度200℃,柱温40℃,保持7min,以10℃.min-1升至100℃,再以50℃.min-1升至220℃保持2min。测定非布索坦尼原料中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苯的残留量。结果各有机溶剂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查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0.997,平均回收率为97.2%~100.3%。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非布索坦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非布索坦 有机溶剂残留量
下载PDF
螺旋焊管内涂层涂敷挥发份的清除
11
作者 涂君俊 《焊管》 2002年第5期44-45,共2页
针对大口径螺旋焊管内涂层涂敷作业时 ,钢管内残留的涂料挥发份如何清除的问题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内涂层涂敷挥发份吹除装置。
关键词 螺旋焊管 内涂层 涂敷 挥发份 清除 西气东输工程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香精香料中14种有毒挥发性有机溶剂残留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珺 车文军 +3 位作者 王燕芹 王小丹 浦婕 戎筱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02-306,共5页
建立同时测定香精香料中14种常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残留(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甲苯、四氯乙烯、氯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平衡温... 建立同时测定香精香料中14种常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残留(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甲苯、四氯乙烯、氯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等顶空条件,并对色谱参数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80℃顶空温度提取30 min后,采用HP-1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模式扫描测定。结果表明:14种挥发性有机物在0.5~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7%~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1%~9.29%之间,方法检出限在1.0~10.0 ng/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溶剂 静态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 香精香料
下载PDF
GC-MS分析红雪茶和白雪茶的ASE提取物 被引量:7
13
作者 詹家芬 陆舍铭 +4 位作者 刘春波 李中昌 黄江华 曹秋娥 缪明明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利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对红雪茶和白雪茶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性,内标法定量。实验表明:红雪茶和白雪茶分别检测到了21种和26种挥发性成分,二者相同组分为13种。ASE具有快速、省时、省溶剂、安全等优...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利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对红雪茶和白雪茶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性,内标法定量。实验表明:红雪茶和白雪茶分别检测到了21种和26种挥发性成分,二者相同组分为13种。ASE具有快速、省时、省溶剂、安全等优点,值得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雪茶 白雪茶 挥发性成分 加速溶剂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零VOC无胺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小娟 宋沛艳 王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9-1235,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耐高温聚酯二元醇(NCL)等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二羟甲基丁酸和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丙烯酸羟乙酯为封端剂,制备了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然后加入...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耐高温聚酯二元醇(NCL)等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二羟甲基丁酸和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丙烯酸羟乙酯为封端剂,制备了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然后加入KPS引发剂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无胺型磺酸型聚氨酯-聚丙烯酸酯(WPUA)乳液,利用FTIR,XRD,TEM,TG等方法研究了WPUA乳液及其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显示,WPUA乳液不含三乙胺,性能稳定,乳液粒子平均粒径为50~55 nm。实验结果表明,合成WPUA适宜的TMP用量为1.5%(w)(基于乳液体系质量)、n(NCL)∶n(BDO)=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WPUA乳液胶膜的耐热性、耐水性及机械性能等性能较好。该磺酸型WPUA满足软包装行业市场要求,是一种新型的无挥发性有机溶剂水性环保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甲基丙烷 三乙胺 水性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零挥发性有机溶剂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溶剂“喜好”学生的客观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岚 赵成正 +2 位作者 吕宪祥 孙文林 曹家琪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CSCD 1996年第1期51-53,共3页
作者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挥发性有机溶剂(吸入剂)喜好程度的调查分析,并报道了部分学生产生“喜好”甚至“偏好”的主观原因。本资料提示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易获得性,加之受亲友、同伴的影响以及家长缺乏对子女的了解和管教等... 作者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挥发性有机溶剂(吸入剂)喜好程度的调查分析,并报道了部分学生产生“喜好”甚至“偏好”的主观原因。本资料提示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易获得性,加之受亲友、同伴的影响以及家长缺乏对子女的了解和管教等是部分学生“喜好”的客观原因。了解学生对挥发性有机溶剂“喜好”的客观原因,对于在中小学学生中,尤其是在中学生中科学地普遍开展有关预防使用挥发性物质知识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溶剂 学生 喜好原因 预防 药物依赖
原文传递
非对称聚丙烯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仕琦 王涵 +2 位作者 侯淑华 张奇峰 张所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5,共8页
聚丙烯腈(PAN)是一种价格低廉、耐候性强、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大宗合成高分子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制备超滤和微滤膜,但在制备纳滤膜方面却面临着挑战.以国产PAN为原料,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共溶剂,经一步非... 聚丙烯腈(PAN)是一种价格低廉、耐候性强、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大宗合成高分子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制备超滤和微滤膜,但在制备纳滤膜方面却面临着挑战.以国产PAN为原料,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共溶剂,经一步非溶剂诱导相转化过程(NIPS)制备非对称纳滤膜.通过调节液膜层相转化前的热处理温度,调控膜表面THF的挥发速率,进而控制所得PAN膜的皮层致密性,得到了纳滤膜.系统表征了所得膜的形貌、亲水性、表面流动电位等性质,测试了所得膜的水通量、对盐离子和小分子染料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对液膜层的热处理温度升高,所得膜对盐水溶液的渗透通量逐渐降低,对相应盐离子的截留率则逐渐升高,对Na_(2)SO_(4)的最高截留率可达85.6%.优化的膜对6种研究的染料水溶液过滤的产水通量处于2.14~111.5 L/(m^(2)·h),对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染料的截留率可达99.8%以上.所得膜可满足对染料水溶液的脱色应用要求.PAN有望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染料废水处理纳滤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纳滤膜 挥发性共溶剂 选择性 染料废水处理
下载PDF
在非挥发有机溶剂中合成抗微生物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
17
作者 刘莉萍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75-75,28,共2页
文章研究了在非挥发有机溶剂PC条件下,用国产原料合成抗微生物有机硅化合物SiQ80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其抗菌原理,并采用非水滴定法分析产率,同时测试了经SiQ80处理的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与进口美国AES7200产品相当,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非挥发有机溶剂 抗微生物 有机硅化合物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