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
5
1
作者
凤文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真
意境
气韵生动
安顿心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
4
2
作者
曾繁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2,1,共7页
在教学科研与众多中外美学家的启示中,可以感到中国古代的气本论生命哲学与美学相异于西方古代的实体性美学。本文从中国古代内陆的地理环境、农业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应的气本论生命哲学背景探讨了生命论美学产生的必然性,并从养生理论...
在教学科研与众多中外美学家的启示中,可以感到中国古代的气本论生命哲学与美学相异于西方古代的实体性美学。本文从中国古代内陆的地理环境、农业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应的气本论生命哲学背景探讨了生命论美学产生的必然性,并从养生理论、气韵生动之艺术理论以及民间艺术等多角度论证了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的内涵,最后从后现代生态文明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会文化的转型探讨了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在建设当代生态美学与身体美学中的重要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论美学
养生论身体美学
气韵生动
轴心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熙山水画空间的生命性研究
3
作者
龚雅哲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1-147,共7页
中国山水画家向来重视作品所蕴含的生命性,将表现生命作为最崇高的理念。以郭熙为代表,他在山水画的空间建构中,借助“三远”法,着力塑造一个无限的精神自由的心灵空间,运用身体移动的空间建构方法,获取自我生命的感悟和性灵的舒张,通...
中国山水画家向来重视作品所蕴含的生命性,将表现生命作为最崇高的理念。以郭熙为代表,他在山水画的空间建构中,借助“三远”法,着力塑造一个无限的精神自由的心灵空间,运用身体移动的空间建构方法,获取自我生命的感悟和性灵的舒张,通过把握作品内在气韵和山水布局,充分展现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三远
空间
身体移动
气韵生动
生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生之道: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
4
作者
谢大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1,共5页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无不蕴含着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作为展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人民的生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中国画蕴含的生生之道的美学思想,一种生生不息的强大...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无不蕴含着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作为展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人民的生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中国画蕴含的生生之道的美学思想,一种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生命力。了解中国画及中国画创作过程、品评过程中所蕴含的美学趣味对于当今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生生之道
生命意识
天人合一
气韵生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彩线描艺术之美探微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彩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61,共4页
古彩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其在长期运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线描是古彩装饰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技法之一,也是古彩装饰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在古彩创作实践中运用线条的穿插、重叠、疏密、虚实等艺术手法...
古彩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其在长期运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线描是古彩装饰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技法之一,也是古彩装饰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在古彩创作实践中运用线条的穿插、重叠、疏密、虚实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物像形体、结构和韵律,正是古彩线描艺术美的集中体现。从古彩线描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写意、立体、率真、力度等几方面的审美阐释,以期探寻古彩线描魅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彩线描
艺术美
气韵生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形意之辨”到“气韵生动”——邓以蛰的美术史观与绘画美学理想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30,共9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美学名家邓以蛰因不满于中国现代美术界的创作弊病以及五四以来质疑国画生命力与价值的激进主张,在紧密结合中国画史与画论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近现代哲学与美学理论来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哲理性研究。...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美学名家邓以蛰因不满于中国现代美术界的创作弊病以及五四以来质疑国画生命力与价值的激进主张,在紧密结合中国画史与画论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近现代哲学与美学理论来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哲理性研究。邓以蛰围绕“气韵生动”这一核心范畴,将中国古代绘画概括为“体—形—意—理”的线性发展过程,视“理”(气韵生动)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理想境界,并率先建构了一种相对完整的系统性绘画美学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的美术学研究与美学理论话语建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形意之辨
气韵生动
克罗齐
表现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谢赫的绘画“六法”与“气韵生动”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华
《殷都学刊》
2009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六法"的提出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文思想、宗教的产物,为当时的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
关键词
谢赫
六法论
气韵生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8
作者
彭刘赟
《陶瓷研究》
2022年第5期108-110,共3页
“气韵生动”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创作法则之一,在釉上彩花鸟瓷画中具有主体、工艺和艺术形式三个层面的含义。“气韵生动”在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不断消解的原因主要有西方现代艺术冲击、社会环境变迁、工艺条件变化等。“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创作法则之一,在釉上彩花鸟瓷画中具有主体、工艺和艺术形式三个层面的含义。“气韵生动”在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不断消解的原因主要有西方现代艺术冲击、社会环境变迁、工艺条件变化等。“气韵生动”对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的审美品位、材料趣味、艺术美感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上彩花鸟瓷画
气韵生动
含义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气韵生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意义
9
作者
张旭晨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中国传统艺术不仅要刻画物体的外在面貌,还要通过作品来展现其活灵活现、确凿的内在感觉,更加注意精神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气韵生动”。这一词最初被认为是出自谢赫的《古品画录》,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继承与概括。正是这种...
中国传统艺术不仅要刻画物体的外在面貌,还要通过作品来展现其活灵活现、确凿的内在感觉,更加注意精神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气韵生动”。这一词最初被认为是出自谢赫的《古品画录》,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继承与概括。正是这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中国艺术家创作出了许多传统艺术作品。本文结合“气”与“韵”的含义,对“气韵生动”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重的体现进行分析,使其促进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
谢赫六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理论视野下的敦煌壁画探微
10
作者
刘玉敏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气韵生动"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自然会带到敦煌壁画的创作中。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具有传神技巧的丰富性,"中国化"的韵致体认,动态感的境界渲染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旨归等特点。
关键词
气韵
传神
中国化
动态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化哲学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通之处
11
作者
黄国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9-103,93,共6页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希求从中发现美术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本质精神的比较,找到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同之处——"气韵生动"。中国哲学中的"气"与"道"和西方哲...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希求从中发现美术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本质精神的比较,找到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同之处——"气韵生动"。中国哲学中的"气"与"道"和西方哲学里的"理念"与"生命冲动"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不同的描述。"气韵生动"成为连接"气"与"道"、"理念"与"生命冲动"的艺术本质。艺术家正是发现和表现人类及世界万物之中的"气韵"这种艺术本质来达到和完成其使命的。艺术从而成就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自由沟通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气
道
理念
生命冲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生动”论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地位
12
作者
牟健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4-86,共3页
"气韵生动"作为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凝聚体,受到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深刻影响,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心理。以"气韵生动"作为审美目标。对于人们克服商业运作对书籍装帧带来的弊端,重新认识非实用性审美功能有重要...
"气韵生动"作为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凝聚体,受到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深刻影响,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心理。以"气韵生动"作为审美目标。对于人们克服商业运作对书籍装帧带来的弊端,重新认识非实用性审美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儒
、释、
道
审美心理
非实用性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语境中的“气韵”范畴
13
作者
曾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南朝谢赫标举的六法之首"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文学、美学领域中备受推崇的艺术准则和中心范畴。20世纪初期,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气韵范畴获得了新的阐释,进入了现代文艺美学的研究领域。通过将"...
南朝谢赫标举的六法之首"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文学、美学领域中备受推崇的艺术准则和中心范畴。20世纪初期,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气韵范畴获得了新的阐释,进入了现代文艺美学的研究领域。通过将"气韵"与本雅明的"灵韵"、苏珊·朗格的"生命意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气韵范畴依然存活在现代文艺美学中,其生命力来自于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现实需求。气韵所体现的那种人与自然圆融和谐的生命精神,不仅适用于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也适用于失落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灵韵
生命意味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生动”是影视艺术的生命
14
作者
何天洋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1-86,共6页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直观的动像艺术,它和绘画天生具有某种亲缘关系。中国古代“绘事六法”中提倡的“气韵生动”同样是影视艺术的根本生命力之所在,经过一定改造后的“气韵生动”说,也可概括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在对中国古代画论和中西...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直观的动像艺术,它和绘画天生具有某种亲缘关系。中国古代“绘事六法”中提倡的“气韵生动”同样是影视艺术的根本生命力之所在,经过一定改造后的“气韵生动”说,也可概括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在对中国古代画论和中西影视理论进行相关考察和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气韵生动”说作了新的改造和界定,并用之对影视艺术的本体和特性作了新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六法
气韵生动
影视艺术
生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光线颜色”到“意境气韵”——邓以蛰“心本”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形成
15
作者
唐善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15,共7页
邓以蛰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和美术史家,其别具一格的"心本"美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光线颜色"到"情感生命"、再由"胸襟心意"到"意境气韵"的"心本"建...
邓以蛰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和美术史家,其别具一格的"心本"美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光线颜色"到"情感生命"、再由"胸襟心意"到"意境气韵"的"心本"建构过程。对它的具体梳理和整体把握,是我们研究和评价邓以蛰美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颜色
情感生命
艺术意境
气韵生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气韵生动”
16
作者
侯文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0-,94,共2页
"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法,它比较抽象又放在第一位,既是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又是对作品评价的标准。但...
"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法,它比较抽象又放在第一位,既是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又是对作品评价的标准。但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具体解释以及产生气韵的根源,则一向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对这一重要理论进行探讨,对于阐明中国古代画论的真实含义,继承中国文艺理论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当前的绘画创作,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理解
影响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问题研讨——以邓以蛰为例
被引量:
10
17
作者
简圣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4-128,共15页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传承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现代早期美学研究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邓以蛰的美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试图在不对中国传统美学既有框架做大幅调整的情况下,仅凭借采用和借鉴若干西方现代学术话语就完成中国传统...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传承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现代早期美学研究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邓以蛰的美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试图在不对中国传统美学既有框架做大幅调整的情况下,仅凭借采用和借鉴若干西方现代学术话语就完成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工作。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局限缺乏深刻认识,也对“气韵生动”等古代艺术命题的内在缺陷缺少批判,这导致他的探索最后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邓以蛰的经验说明对中国传统美学不能只进行“注释性阐释”,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个关键点,没有创新的继承不是合格的继承。传统由每个历史时段的代表性成就构成,故而继承传统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新的峰值成就,成为本历史时段“新传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中国传统美学
现代转化
内在理路
气韵生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气韵生动”谈审美活动的符号化显现
18
作者
华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0-83,共4页
审美活动的抽象性特质集中体现在其特殊的形式化特征的显现上。而作为形式化内涵的载体,"符号"的特殊地位就愈发凸显出来。"气韵生动",这个诞生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当中的审美标尺,就是形式之美的高级实现表述,其可...
审美活动的抽象性特质集中体现在其特殊的形式化特征的显现上。而作为形式化内涵的载体,"符号"的特殊地位就愈发凸显出来。"气韵生动",这个诞生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当中的审美标尺,就是形式之美的高级实现表述,其可指的对象早已超出绘画的范畴。关于其自身信息传递方式及与我们主体融合对话所呈现出的审美体验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符号化显现
组织形式
审美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理论源流之辨
19
作者
马向东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6-68,共3页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内涵
气韵生动
神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
5
1
作者
凤文学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44-349,共6页
文摘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真
意境
气韵生动
安顿心灵
Keywords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realism
artistic
conception
vivid
charm
settle
heart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
4
2
作者
曾繁仁
机构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2,1,共7页
文摘
在教学科研与众多中外美学家的启示中,可以感到中国古代的气本论生命哲学与美学相异于西方古代的实体性美学。本文从中国古代内陆的地理环境、农业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应的气本论生命哲学背景探讨了生命论美学产生的必然性,并从养生理论、气韵生动之艺术理论以及民间艺术等多角度论证了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的内涵,最后从后现代生态文明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会文化的转型探讨了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在建设当代生态美学与身体美学中的重要资源价值。
关键词
生命论美学
养生论身体美学
气韵生动
轴心时代
Keywords
life
aesthetics
body
aesthetics
vivid
charm
the
axial
period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熙山水画空间的生命性研究
3
作者
龚雅哲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身为本:身体视域与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理论建构”(22YCX187)。
文摘
中国山水画家向来重视作品所蕴含的生命性,将表现生命作为最崇高的理念。以郭熙为代表,他在山水画的空间建构中,借助“三远”法,着力塑造一个无限的精神自由的心灵空间,运用身体移动的空间建构方法,获取自我生命的感悟和性灵的舒张,通过把握作品内在气韵和山水布局,充分展现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活力。
关键词
山水画
三远
空间
身体移动
气韵生动
生命
Keywords
landscape
painting
three
distances
space
body
movement
vivid
charm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生之道: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
4
作者
谢大娟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1,共5页
文摘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无不蕴含着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作为展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人民的生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中国画蕴含的生生之道的美学思想,一种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生命力。了解中国画及中国画创作过程、品评过程中所蕴含的美学趣味对于当今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画
生生之道
生命意识
天人合一
气韵生动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way
of
living
life
consciousnes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vivid
charm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彩线描艺术之美探微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彩泉
机构
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61,共4页
文摘
古彩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其在长期运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线描是古彩装饰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技法之一,也是古彩装饰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在古彩创作实践中运用线条的穿插、重叠、疏密、虚实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物像形体、结构和韵律,正是古彩线描艺术美的集中体现。从古彩线描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写意、立体、率真、力度等几方面的审美阐释,以期探寻古彩线描魅力之源。
关键词
古彩线描
艺术美
气韵生动
Keywords
famille
verte
line
drawing
artistic
beauty
vivid
charm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形意之辨”到“气韵生动”——邓以蛰的美术史观与绘画美学理想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雷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17JJD7200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SM201910028006)
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度美育研究课题
文摘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美学名家邓以蛰因不满于中国现代美术界的创作弊病以及五四以来质疑国画生命力与价值的激进主张,在紧密结合中国画史与画论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近现代哲学与美学理论来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哲理性研究。邓以蛰围绕“气韵生动”这一核心范畴,将中国古代绘画概括为“体—形—意—理”的线性发展过程,视“理”(气韵生动)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理想境界,并率先建构了一种相对完整的系统性绘画美学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的美术学研究与美学理论话语建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关键词
邓以蛰
形意之辨
气韵生动
克罗齐
表现说
Keywords
Deng
Yizh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m
and
meaning
vivid
charm
Croce
Expression
Theory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谢赫的绘画“六法”与“气韵生动”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华
机构
郑州市图书馆
出处
《殷都学刊》
2009年第2期150-151,共2页
文摘
"六法"的提出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文思想、宗教的产物,为当时的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
关键词
谢赫
六法论
气韵生动
Keywords
Xie
He
six
approaches
vivid
charm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8
作者
彭刘赟
机构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出处
《陶瓷研究》
2022年第5期108-110,共3页
文摘
“气韵生动”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创作法则之一,在釉上彩花鸟瓷画中具有主体、工艺和艺术形式三个层面的含义。“气韵生动”在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不断消解的原因主要有西方现代艺术冲击、社会环境变迁、工艺条件变化等。“气韵生动”对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的审美品位、材料趣味、艺术美感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釉上彩花鸟瓷画
气韵生动
含义
影响
Keywords
Overglaze
color
flower
and
bird
porcelain
painting
"
vivid
charm
"
Meaning
Influence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气韵生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意义
9
作者
张旭晨
机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出处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文摘
中国传统艺术不仅要刻画物体的外在面貌,还要通过作品来展现其活灵活现、确凿的内在感觉,更加注意精神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气韵生动”。这一词最初被认为是出自谢赫的《古品画录》,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继承与概括。正是这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中国艺术家创作出了许多传统艺术作品。本文结合“气”与“韵”的含义,对“气韵生动”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重的体现进行分析,使其促进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
谢赫六法
Keywords
vivid
charm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the
sheikh's
six
methods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理论视野下的敦煌壁画探微
10
作者
刘玉敏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文摘
"气韵生动"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自然会带到敦煌壁画的创作中。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具有传神技巧的丰富性,"中国化"的韵致体认,动态感的境界渲染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旨归等特点。
关键词
气韵
传神
中国化
动态感
天人合一
Keywords
vivid
charm
vivid
portraits
chinization
the
sense
of
moving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分类号
J052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化哲学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通之处
11
作者
黄国飞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出处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9-103,93,共6页
文摘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希求从中发现美术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本质精神的比较,找到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同之处——"气韵生动"。中国哲学中的"气"与"道"和西方哲学里的"理念"与"生命冲动"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不同的描述。"气韵生动"成为连接"气"与"道"、"理念"与"生命冲动"的艺术本质。艺术家正是发现和表现人类及世界万物之中的"气韵"这种艺术本质来达到和完成其使命的。艺术从而成就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自由沟通和表达。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气
道
理念
生命冲动
Keywords
vivid
charm
nature
of
good
fortune,
in
the
heart
of
the
source
gas
tourism
idea
life
impulse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生动”论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地位
12
作者
牟健
机构
台州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4-86,共3页
文摘
"气韵生动"作为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凝聚体,受到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深刻影响,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心理。以"气韵生动"作为审美目标。对于人们克服商业运作对书籍装帧带来的弊端,重新认识非实用性审美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儒
、释、
道
审美心理
非实用性功能
Keywords
vivid
charm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esthetic
psychology
unpractical
function
分类号
J211.7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语境中的“气韵”范畴
13
作者
曾肖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摘
南朝谢赫标举的六法之首"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文学、美学领域中备受推崇的艺术准则和中心范畴。20世纪初期,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气韵范畴获得了新的阐释,进入了现代文艺美学的研究领域。通过将"气韵"与本雅明的"灵韵"、苏珊·朗格的"生命意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气韵范畴依然存活在现代文艺美学中,其生命力来自于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现实需求。气韵所体现的那种人与自然圆融和谐的生命精神,不仅适用于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也适用于失落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
关键词
气韵
灵韵
生命意味
现代价值
Keywords
vivid
charm
aura
the
Life
Significance
the
modern
value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生动”是影视艺术的生命
14
作者
何天洋
机构
贵州广播电视台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1-86,共6页
文摘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直观的动像艺术,它和绘画天生具有某种亲缘关系。中国古代“绘事六法”中提倡的“气韵生动”同样是影视艺术的根本生命力之所在,经过一定改造后的“气韵生动”说,也可概括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在对中国古代画论和中西影视理论进行相关考察和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气韵生动”说作了新的改造和界定,并用之对影视艺术的本体和特性作了新的阐发。
关键词
绘事六法
气韵生动
影视艺术
生命
Keywords
six
methods
of
painting
vivid
charm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life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光线颜色”到“意境气韵”——邓以蛰“心本”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形成
15
作者
唐善林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1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邓以蛰‘心本’美学思想研究"(09CZW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邓以蛰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和美术史家,其别具一格的"心本"美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光线颜色"到"情感生命"、再由"胸襟心意"到"意境气韵"的"心本"建构过程。对它的具体梳理和整体把握,是我们研究和评价邓以蛰美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光线颜色
情感生命
艺术意境
气韵生动
Keywords
light
and
pigment
emotional
life
breadth
of
mind
artistic
conception
vivid
charm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气韵生动”
16
作者
侯文阁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出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0-,94,共2页
文摘
"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法,它比较抽象又放在第一位,既是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又是对作品评价的标准。但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具体解释以及产生气韵的根源,则一向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对这一重要理论进行探讨,对于阐明中国古代画论的真实含义,继承中国文艺理论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当前的绘画创作,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理解
影响
Keywords
vivid
charm
six
methods
understanding
effect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问题研讨——以邓以蛰为例
被引量:
10
17
作者
简圣宇
机构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4-128,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现代阐释研究”(20BEX131)。
文摘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传承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现代早期美学研究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邓以蛰的美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试图在不对中国传统美学既有框架做大幅调整的情况下,仅凭借采用和借鉴若干西方现代学术话语就完成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工作。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局限缺乏深刻认识,也对“气韵生动”等古代艺术命题的内在缺陷缺少批判,这导致他的探索最后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邓以蛰的经验说明对中国传统美学不能只进行“注释性阐释”,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个关键点,没有创新的继承不是合格的继承。传统由每个历史时段的代表性成就构成,故而继承传统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新的峰值成就,成为本历史时段“新传统”的一部分。
关键词
邓以蛰
中国传统美学
现代转化
内在理路
气韵生动
Keywords
Deng
Yizhe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modern
transformation
inner
logic
Qiyun
shengdong(
vivid
charm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气韵生动”谈审美活动的符号化显现
18
作者
华锐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
出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0-83,共4页
文摘
审美活动的抽象性特质集中体现在其特殊的形式化特征的显现上。而作为形式化内涵的载体,"符号"的特殊地位就愈发凸显出来。"气韵生动",这个诞生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当中的审美标尺,就是形式之美的高级实现表述,其可指的对象早已超出绘画的范畴。关于其自身信息传递方式及与我们主体融合对话所呈现出的审美体验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符号化显现
组织形式
审美活动
Keywords
vivid
charm
symbolic
expression
organizational
forms
aesthetic
activity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理论源流之辨
19
作者
马向东
机构
榆林学院中文系
出处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6-68,共3页
文摘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气韵
内涵
气韵生动
神韵
Key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
connota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vivid
and
charm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
凤文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曾繁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郭熙山水画空间的生命性研究
龚雅哲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生之道: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
谢大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彩线描艺术之美探微
赵彩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形意之辨”到“气韵生动”——邓以蛰的美术史观与绘画美学理想
李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谢赫的绘画“六法”与“气韵生动”
杨华
《殷都学刊》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彭刘赟
《陶瓷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析气韵生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意义
张旭晨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气韵理论视野下的敦煌壁画探微
刘玉敏
《红河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文化哲学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通之处
黄国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气韵生动”论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地位
牟健
《怀化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现代语境中的“气韵”范畴
曾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气韵生动”是影视艺术的生命
何天洋
《凯里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光线颜色”到“意境气韵”——邓以蛰“心本”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形成
唐善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试论“气韵生动”
侯文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
原文传递
17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问题研讨——以邓以蛰为例
简圣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由“气韵生动”谈审美活动的符号化显现
华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气韵”理论源流之辨
马向东
《榆林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