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9年西藏叛乱后劳威尔·托马斯及“美国紧急救助西藏难民委员会”涉藏活动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程早霞 闫金红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13,128,共10页
1949年8~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评论员劳威尔·托马斯和其儿子小托马斯进入拉萨并与达赖喇嘛等会谈。回到美国后,托马斯父子向美国总统、国务卿就其西藏之行做了汇报,此后劳威尔·托马斯一直致力于支持达赖喇嘛... 1949年8~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评论员劳威尔·托马斯和其儿子小托马斯进入拉萨并与达赖喇嘛等会谈。回到美国后,托马斯父子向美国总统、国务卿就其西藏之行做了汇报,此后劳威尔·托马斯一直致力于支持达赖喇嘛的活动。1959年达赖喇嘛叛逃印度后,一批藏人随后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与此同时,以劳威尔·托马斯为主席、国会议员等知名人士为副主席的“美国紧急救助西藏难民委员会”在美国成立,并与印度国会议员担任主席的印度“中央救助委员会”及达赖集团密切合作,由此建立了美国、印度与达赖集团间畅通的沟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西藏叛乱 劳威尔·托马斯“美国紧急救助西藏难民委员会”
原文传递
真言宗僧人入华与9世纪中叶后的唐日佛教交流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潇鸫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4期99-108,126,共11页
弘法大师空海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真言宗,从9世纪中叶起,真言宗僧人陆续入唐,他们在华巡礼求法的经历以及归国后的成就,反映了9世纪中叶以后唐日佛教交流呈现出一些新的常态。其一,日本僧侣入华或归国时,主要选择搭乘大唐商人的商船,大唐... 弘法大师空海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真言宗,从9世纪中叶起,真言宗僧人陆续入唐,他们在华巡礼求法的经历以及归国后的成就,反映了9世纪中叶以后唐日佛教交流呈现出一些新的常态。其一,日本僧侣入华或归国时,主要选择搭乘大唐商人的商船,大唐商人成为了交通往来的新助力。其二,那些以个人身份入唐的僧侣,在华逗留的时间更长、巡礼的佛教寺院或圣迹更多。密教寺院、天台道场和五台山成为了日僧在华巡礼时频繁造访的地点。其三,"镇护国家"的秘法以及修行仪轨、法门等密教的新事相成为了日僧入唐求法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言宗僧人 大唐商人 巡礼 镇护国家 密教
下载PDF
郭晓岚:中美大气科技交流的践行者
3
作者 杜常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7-12,共6页
该文丰富了20世纪70年代美籍气象学家郭晓岚的两次访华活动的相关史实。在科学民族主义和科学国际主义的推动下,郭晓岚致力于中国“四化”的建设,其跨国科技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科技现代化进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研究表明... 该文丰富了20世纪70年代美籍气象学家郭晓岚的两次访华活动的相关史实。在科学民族主义和科学国际主义的推动下,郭晓岚致力于中国“四化”的建设,其跨国科技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科技现代化进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研究表明,郭晓岚的多次访华活动不仅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员接触到美国气象研究的前沿知识,促进了中国大气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调动了外籍学者为中国科技现代化服务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晓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科技交流 访华
下载PDF
物理学家萨拉姆与中国——从萨拉姆六次访华看他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4
作者 孙婧涵 尹晓冬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阿卜杜斯·萨拉姆,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的创立者。文章根据档案及其他相关文献梳理了萨拉姆六次访华的历史过程并作分析。研究表明,萨拉姆访华不仅增强了中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学术... 阿卜杜斯·萨拉姆,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的创立者。文章根据档案及其他相关文献梳理了萨拉姆六次访华的历史过程并作分析。研究表明,萨拉姆访华不仅增强了中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学术交流,为中国物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他的六次访华也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姆 中巴关系 访华
原文传递
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看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5
作者 潘敬国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21,128,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了一次重要调整。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与蒙哥马利进行的多次会谈中,毛泽东等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就国家安全、与西方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了一次重要调整。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与蒙哥马利进行的多次会谈中,毛泽东等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就国家安全、与西方关系、核政策等战略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释放出外交政策调整的信号。而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后对中国的客观描述,实际上是对中国形象的一次正面宣传。这一切都为中国在60年代中期掀起第二次建交高潮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哥马利 访华 外交政策 调整
原文传递
马戛尔尼使团对华外交策略评析
6
作者 侯强 《学术探索》 2003年第6期54-57,共4页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最后虽以失败告终 ,但尽其政治和外交技巧 ,访华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 ,某些要求和行为带有明显的侵略性 ,其为英国资产阶级下一步行动提供根据的任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
关键词 马戛尔尼 访华 外交策略
下载PDF
雾霾天气对潜在海外游客来华意愿的影响——基于目的地形象和风险感知理论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晨 高峻 丁培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67,共10页
近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受到公众及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甚至被国际媒体列为全球旅游警告。学者研究发现,入境旅游的下滑期正是我国雾霾问题从显露到逐步严重并受到广泛关注的时段;也有学者认为,雾霾天气是影响入境旅游的主要障碍。然而... 近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受到公众及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甚至被国际媒体列为全球旅游警告。学者研究发现,入境旅游的下滑期正是我国雾霾问题从显露到逐步严重并受到广泛关注的时段;也有学者认为,雾霾天气是影响入境旅游的主要障碍。然而,在空气质量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已呈现复苏的态势,从而使得雾霾天气与入境旅游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文章围绕雾霾天气是否影响潜在海外游客来华意愿以及雾霾天气是如何影响潜在海外游客来华意愿两个问题,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以澳大利亚和美国居民为调研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法,依据目的地形象和风险感知的交叉理论,实证研究得出: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中国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作为潜在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主要风险感知因素,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且潜在海外游客对中国空气质量的感知和对雾霾的担心已经超越了历史、文化、自然等核心吸引物的吸引,成为阻碍其来华意向的主要因素。研究进一步提出在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中应增加风险因素,并需完善风险感知和情感评价测量。研究也发现不同群体对雾霾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国家整体旅游形象危机宣传、空气质量信息传递、不同特征人群宣传差异等方面提出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目的地形象 风险感知 来华意愿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日本经济界的中国观
8
作者 孟凡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7-65,共9页
中日两国关系能否友好发展的重点,在于双方民众对于彼此的"观感"。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苏冷战、旧金山和会的召开以及美日单独媾和等事件的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遇到了巨大障碍,两国联系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的"民间&... 中日两国关系能否友好发展的重点,在于双方民众对于彼此的"观感"。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苏冷战、旧金山和会的召开以及美日单独媾和等事件的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遇到了巨大障碍,两国联系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的"民间"交流。在这一中日敌对、无邦交的特殊时期,日本经济界人士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这对于当时双方经贸关系的展开,乃至后来双方这种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界 中国观 访华代表团 中日关系
下载PDF
丹麦物理学家奥格·玻尔1962年来华始末及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尹晓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42,共14页
奥格·玻尔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其父是尼尔斯.玻尔。尼尔斯.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并以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他还提出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父子两... 奥格·玻尔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其父是尼尔斯.玻尔。尼尔斯.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并以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他还提出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父子两人都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尼尔斯.玻尔1937年曾来中国访问,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奥格.玻尔曾于1962、1973年两次来华。文章根据档案及其他相关原始史料梳理了1962年奥格.玻尔夫妇及尼尔森副教授一行三人来华的历史过程,并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奥格.玻尔等人的该次来华,不仅提供了具体而实际的帮助,而且对中国核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方签署的第一个科学交流协议。在当时大多数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情况下,奥格.玻尔表明了与父亲一致的态度:反对国际上封锁中国的政策,继续做中国的好朋友,愿意成为联系东西方物理学交流的桥梁,体现了科学家的国际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家 奥格·玻尔 来华
下载PDF
1954年贝尔纳第一次访华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邦红 《科学文化评论》 2012年第6期37-53,共17页
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是中国学者热衷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其在1954年时第一次访华的详情至今已鲜为人知。本文依据藏于中英两国的相关档案,揭示贝尔纳访华的缘起,访华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其在访华后为出版关于新中国科学与技术的专书... 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是中国学者热衷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其在1954年时第一次访华的详情至今已鲜为人知。本文依据藏于中英两国的相关档案,揭示贝尔纳访华的缘起,访华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其在访华后为出版关于新中国科学与技术的专书而作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访华
下载PDF
瑞典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1972年访华考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烁 尹晓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16,共18页
汉尼斯·阿尔文是瑞典著名物理学家,因其在磁流体力学方面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阿尔文曾于1963年和1972年两度访问中国。文章梳理了1972年阿尔文身为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主席时访问中国的行程,并... 汉尼斯·阿尔文是瑞典著名物理学家,因其在磁流体力学方面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阿尔文曾于1963年和1972年两度访问中国。文章梳理了1972年阿尔文身为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主席时访问中国的行程,并结合当时国际背景对事件进行了分析。阿尔文1972年的中国之行,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瑞典对中国的友好姿态,以及阿尔文身为科学家的国际主义精神,而中国则因政治惯性对国际社会有一定的抵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文 中国科学院 访华 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
下载PDF
胡适与泰戈尔访华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云波 董德福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1 92 4年 ,泰戈尔应邀访华 ,宣扬东方价值观 ,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胡适一贯推崇西方文化 ,对泰戈尔的思想也没有真切的了解 ,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对泰戈尔的人格表示敬重 ,为泰戈尔在华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辩护。两... 1 92 4年 ,泰戈尔应邀访华 ,宣扬东方价值观 ,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胡适一贯推崇西方文化 ,对泰戈尔的思想也没有真切的了解 ,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对泰戈尔的人格表示敬重 ,为泰戈尔在华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辩护。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泰戈尔 访华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下载PDF
胡适与杜威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育生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34-42,共9页
杜威是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的恩师,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胡适一生从事思想学术研究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胡适促成杜威的中国之行并为之亲自做翻译,使杜威的实用主义及其科学方法得以在中国思想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胡适 杜威 实用主义 中国之行
下载PDF
杜威博士访华研究进一解——以路线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露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9-96,共8页
1919年4月30日,杜威博士应邀来华,游历多地,持续两年有余。他对中国教育和东方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留下浓重的印记。通过梳理杜威博士访华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路线是以往研究的罅漏,存在沿线地点可能不全、路线顺序可能不当等问题。... 1919年4月30日,杜威博士应邀来华,游历多地,持续两年有余。他对中国教育和东方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留下浓重的印记。通过梳理杜威博士访华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路线是以往研究的罅漏,存在沿线地点可能不全、路线顺序可能不当等问题。为了补苴罅漏,本研究勾勒出杜威博士去过的12省1市;基于以往成果,特别选择路线中较少提到的奉、鄂、赣、闽四省,详细考察他的活动和思想。时值杜威来华百年,仅以此项粗浅的梳理向杜威博士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博士 访华研究 路线
下载PDF
权近的中国使行与汉诗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允镇 张宝双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93-99,127,128,共9页
权近是高丽朝末期朝鲜朝初期的政治家、性理学家和汉文学家。他一生写了不少诗歌,其诗文集《阳村集》就收有980余首汉诗作品。他的创作横跨高丽朝和朝鲜朝时期,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一个正统儒学家的现实情怀和情感世界。不仅如此,他与中... 权近是高丽朝末期朝鲜朝初期的政治家、性理学家和汉文学家。他一生写了不少诗歌,其诗文集《阳村集》就收有980余首汉诗作品。他的创作横跨高丽朝和朝鲜朝时期,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一个正统儒学家的现实情怀和情感世界。不仅如此,他与中国还有着深厚的缘分。出身仕宦名门的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走上仕途后又曾两次奉命出使中国。他的使行诗集《奉使录》与24首应制诗就是在出使中国后创作的,这些诗歌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同时充分体现了他"亲明"的政治倾向与事大主义为中心的大中华思想,表现出了他对古代中国一派繁荣景象的惊叹,也反映出了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近 中国使行 奉使录 应制诗
下载PDF
论美国图书馆学家鲍士伟中国之行及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平保兴 《贵图学刊》 2010年第2期49-52,共4页
鲍士伟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1925年来华调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本文循着鲍士伟来华的历史足迹,分析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关键词 鲍士伟 中国之行 影响 启示
下载PDF
蒋介石与威尔基访华——以《蒋介石日记》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北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5-145,共11页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派194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作为总统特使访华,对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战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威尔基访华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解疑释惑,提高中国的抗战效力,推动中美友好合作,增强美国在战后远东事务中的领导力量...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派194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作为总统特使访华,对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战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威尔基访华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解疑释惑,提高中国的抗战效力,推动中美友好合作,增强美国在战后远东事务中的领导力量和对英、苏的优势地位。蒋介石也希望通过威尔基访华,就中美结盟、中苏关系、中英关系、归还东北、印度独立、废除不平等条约等问题与美方达成共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蒋介石、威尔基于10月4,5,7日举行正式会谈。威尔基访华实现了访问的目标,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蒋介石对罗斯福和美国政府增加了信任。此后,美国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蒋介石认为威尔基访华“影响极佳”。透过此次访问,蒋的要求美国战时继续援华、战后中美合作、美国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东北回归中国等一得到了美国的满足。威尔基访华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访问期间他就吹捧蒋介石为“伟人”,加上此后宋美龄访美宣传蒋介石,结果蒋被当成中国的化身,蒋的领导地位等同于中国的前途。这是抗战后期美国形成扶蒋反共政策的远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威尔基 访华 罗斯福
下载PDF
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华的态度——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材料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北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是抗战期间美国最高级别领导人对中国的一次访问,对二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对美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问的态度经历了从访问前对其反感到访问中对其"甚表敬爱"再到访问后...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是抗战期间美国最高级别领导人对中国的一次访问,对二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对美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问的态度经历了从访问前对其反感到访问中对其"甚表敬爱"再到访问后对其反感的过程。蒋对华莱士反感,是由于罗斯福政府干预国共之争,蒋介石感到"憋屈"和压力。他深知允许美国介入国共关系,对其权力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他认为华莱士和美国政府官员受到中共宣传的蒙蔽。蒋对华莱士"甚表敬爱",是表面上的一种姿态,因为无论是战时和战后,在解决抗日、反共、中苏关系、战后发展及中国大国地位等问题时,由于中国国力较弱,他必须求得美国的援助、支持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华莱士 访华 罗斯福
下载PDF
金泽荣离韩来华的目的与根因辨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乃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金泽荣以步入晚年的五十五岁之时离韩来华,其目的原因极须探究明白,此前学界多认定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不作亡国奴",此说颇可商榷,充其量只是离韩来华的触媒与由头。其真正的目的原因当可概括如下:自许于自己的诗文著述,... 金泽荣以步入晚年的五十五岁之时离韩来华,其目的原因极须探究明白,此前学界多认定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不作亡国奴",此说颇可商榷,充其量只是离韩来华的触媒与由头。其真正的目的原因当可概括如下:自许于自己的诗文著述,渴望于自己的声名传扬,恐惧于人生的来日无多,景仰于中华的儒家文化。于是,在日本殖民侵略致使祖国每况愈下态势的刺激触发之下,来华谋求诗文著述的刊印流传,与中国文士吟咏切磋,乃至徜徉山水,而度过余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泽荣 离韩来华 目的根因 辨正
下载PDF
意图的挪用:奥登在中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9,共13页
作为抗战时期来华的西方作家之一,奥登广为中国知识分子熟知。然而,奥登中国之行的真正动机常为学界忽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系统误读,并将其塑造成为同情中国民族战争的苦难、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正义的代言人形象。本文以详实... 作为抗战时期来华的西方作家之一,奥登广为中国知识分子熟知。然而,奥登中国之行的真正动机常为学界忽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系统误读,并将其塑造成为同情中国民族战争的苦难、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正义的代言人形象。本文以详实的文本与史实例证,通过奥登在中西文化语境下的差异对比研究,分析抗战时期的民国知识分子如何系统地对奥登的中国之行进行误读与阐释,以迎合救国救民的宏观历史话语。笔者将这一过程总结为意图的挪用。然而,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挪用,也可促成中国现代诗歌在创作手法上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登 中国之行 误读 意图的挪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