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崎骏动漫作品审美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杰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3-76,共4页
宫崎骏创作审美意识中较多地表现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作品中蕴含了现代意义上"善与恶"对立的思考。文章主要对宫崎骏动漫作品中所传达的审美观及审美主题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善与恶"在宫氏动漫作品中的审美内... 宫崎骏创作审美意识中较多地表现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作品中蕴含了现代意义上"善与恶"对立的思考。文章主要对宫崎骏动漫作品中所传达的审美观及审美主题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善与恶"在宫氏动漫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以期对审美现代性及艺术美学探索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净化 善与恶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人性善恶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兴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千百年来,人性善恶问题因没有考察人性情感之敬畏而最终成了无谓的探讨。敬畏是人性善恶的基础。敬畏的缺失是祸之首,恶之源。人要为善,必须有所敬畏;有所敬畏,就有所善举。弃恶扬善是社会有机整合的实现条件,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 千百年来,人性善恶问题因没有考察人性情感之敬畏而最终成了无谓的探讨。敬畏是人性善恶的基础。敬畏的缺失是祸之首,恶之源。人要为善,必须有所敬畏;有所敬畏,就有所善举。弃恶扬善是社会有机整合的实现条件,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类 可持续发展 文化
下载PDF
再读《牧师的黑面纱》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绮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黑面纱是罪恶的象征。笔者从善与恶、罪与非罪的角度对胡珀牧师和他的黑面纱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牧师佩戴黑面纱是因为他觉察到了自己道德上的不足和缺陷,这是他达到灵魂的拯救... 《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黑面纱是罪恶的象征。笔者从善与恶、罪与非罪的角度对胡珀牧师和他的黑面纱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牧师佩戴黑面纱是因为他觉察到了自己道德上的不足和缺陷,这是他达到灵魂的拯救和安宁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师 黑面纱 善与恶 象征 自虐
下载PDF
基督教与佛教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4
作者 宝贵贞 邹婧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关键词 基督教 佛教 伦理思想 比较研究 宗教伦理 道德 人性 行为规范 社会意义
下载PDF
教育道德:伦理视界中的教育善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启树 张鸿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性修养和制度德性来保证。“伦理实体”的论断给教育道德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关于教育道德的一种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道德 伦理实体 教育善恶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高校荣辱观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振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7-20,共4页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学习者通过活动与交往进行的知识建构活动,因此建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要加强学生学习内容和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运用原有的...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学习者通过活动与交往进行的知识建构活动,因此建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要加强学生学习内容和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和习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促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尽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掌握荣辱观教育的真谛,树立社会主义科学的荣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高等学校 荣辱观教育
下载PDF
论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7-78,共2页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关键,言教不如身教。每一个家长、老师、领导要处处做表率,要建立道德扬善抑恶机制,增强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感。
关键词 道德建设 道德 道德责任感 扬善抑恶机制
下载PDF
历史客观与史家主观之间的彷徨——论"春秋笔法"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始峰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5-49,共5页
《春秋》的诞生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意义--奠定了以后2000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春秋笔法"对中国史学、伦理政治直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作者的微言大义,用... 《春秋》的诞生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意义--奠定了以后2000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春秋笔法"对中国史学、伦理政治直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作者的微言大义,用谨慎的用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好恶褒贬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传统。但过分追求义理,使其在某些方面违背了史家记事真实的基本准则并被权势所利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寓褒贬 别善恶 曲笔 历史化妆术
下载PDF
朱元璋推行乡饮酒礼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梧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21-29,共9页
朱元璋在明初重新厘定和推行的乡饮酒礼,是依据其"安民为本""锄强扶弱"的治国思想和主张,针对当时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而采取的礼治措施之一。它既继承历代乡饮酒礼别贵贱、叙长幼的传统,又将习礼与读律... 朱元璋在明初重新厘定和推行的乡饮酒礼,是依据其"安民为本""锄强扶弱"的治国思想和主张,针对当时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而采取的礼治措施之一。它既继承历代乡饮酒礼别贵贱、叙长幼的传统,又将习礼与读律、正面表彰与反面警戒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色。明初推行的乡饮酒礼,与朱元璋基于"安民为本""锄强扶弱"思想主张所采取的其他措施一并施行,收到澄清吏治、抑制豪强、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显著效果,对此应予历史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乡饮酒礼 习礼读律 彰善瘅恶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10
作者 杨思远 孟艳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荣与耻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的道德褒贬。个人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贡献社会,社会依贡献对个人的道德褒扬形成个人荣誉;个人对社会的损害遭到社会的道德贬抑,形成个人耻辱。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民利益为个人荣誉评价标准,以劳动贡献为个人荣誉评... 荣与耻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的道德褒贬。个人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贡献社会,社会依贡献对个人的道德褒扬形成个人荣誉;个人对社会的损害遭到社会的道德贬抑,形成个人耻辱。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民利益为个人荣誉评价标准,以劳动贡献为个人荣誉评价根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个人争取光荣一生的内在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荣辱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满族说部《尼山萨满》文学性浅析
11
作者 韩雨默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1期16-21,共6页
满族说部《尼山萨满》是一部弥足珍贵的满族文学作品,在北方诸民族中皆有广泛影响。《尼山萨满》贯之于全文的思想在于宣扬因果报应与惩恶扬善,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尼山萨满一方面被塑造为神力高超的宗教形象;另... 满族说部《尼山萨满》是一部弥足珍贵的满族文学作品,在北方诸民族中皆有广泛影响。《尼山萨满》贯之于全文的思想在于宣扬因果报应与惩恶扬善,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尼山萨满一方面被塑造为神力高超的宗教形象;另一方面又被塑造为谦虚谨慎、乐于助人、聪明机智、重感情的普通人物形象。《尼山萨满》在文本方面具有语言简明流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这些都奠定了其在满族文学研究上的地位与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山萨满》 文学性 萨满文化
下载PDF
《无声戏》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探析
12
作者 樊明凯 李永建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9-43,共5页
作为生活在明末清初高度城市化时期的文学家,李渔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女性观。他推崇智慧女性、肯定女性追求婚恋自由,关注底层女子。通过对《无声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不同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作者独特的... 作为生活在明末清初高度城市化时期的文学家,李渔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女性观。他推崇智慧女性、肯定女性追求婚恋自由,关注底层女子。通过对《无声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不同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作者独特的女性观念及惩恶扬善的创作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无声戏》 女性形象 女性观 惩恶扬善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中的僧道形象
13
作者 郗韬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6-31,共6页
《聊斋志异》中僧道众多,形象鲜明独特。《聊斋志异》中不少僧人行为龌龊、道德败坏,颠覆了传统僧人清心寡欲的形象。小说中的道士形象,则多为关注世俗、法力高强的异人,能够惩恶扬善。蒲松龄塑造的僧道形象,既与其宗教思想、当时的僧... 《聊斋志异》中僧道众多,形象鲜明独特。《聊斋志异》中不少僧人行为龌龊、道德败坏,颠覆了传统僧人清心寡欲的形象。小说中的道士形象,则多为关注世俗、法力高强的异人,能够惩恶扬善。蒲松龄塑造的僧道形象,既与其宗教思想、当时的僧道活动有关,也与其"雅爱搜奇"的个性、注重作品教化的创作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僧道形象 世俗僧人 惩恶扬善的道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