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中的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攻击信念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玉龙 李朝芳 吴佳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问卷、攻击信念量表和暴力暴露问卷对164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暴力暴露、攻击信念与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②攻击信念在暴力... 目的:探讨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问卷、攻击信念量表和暴力暴露问卷对164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暴力暴露、攻击信念与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②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③性别调节了攻击信念的中介作用。相比女生,攻击信念对男生的网络欺负行为有更明显的预测作用。结论:攻击信念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暴露 网络欺负 攻击信念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大学生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素然 刘怡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赞许和焦虑在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暴力环境接触问卷、攻击规范信念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简版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反应问卷,对河北省和河南省六所高校14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控制性别后,暴... 目的:探讨社会赞许和焦虑在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暴力环境接触问卷、攻击规范信念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简版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反应问卷,对河北省和河南省六所高校14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控制性别后,暴力暴露正向预测攻击规范信念;状态焦虑在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赞许调节了状态焦虑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关系,以及状态焦虑的中介作用:社会赞许水平较高时,状态焦虑对攻击规范信念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状态焦虑的中介作用较大。结论:状态焦虑部分中介了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关系,而社会赞许对中介模型后半段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暴露 攻击规范信念 状态焦虑 社会赞许
原文传递
暴力暴露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青 刘银章 +1 位作者 汪玥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存在不同校园欺凌潜在模式,男生分为4组:低卷入组(61.90%),中度卷入组(16.49%),高度卷入组(5.05%),受欺凌组(16.56%);女生分为3组:低卷入组(74.16%),中度卷入组(14.29%),受欺凌组(11.55%);(2)暴力暴露是校园欺凌的危险性因素,对校园欺凌的预测效应因情境和形式不同出现差异。从暴力暴露形式出发,亲历暴力均为男女生卷入欺凌的最大危险性因素;从暴力暴露情境出发,家庭及学校、社区分别对男生、女生卷入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性别青少年在校园欺凌方面的差异以及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为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暴力暴露 潜在剖面分析 青少年早期
原文传递
医疗职业风险要素分析及在薪酬分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佳婧 曾雁冰 +3 位作者 杨万洪 郑鸿 姚冠华 方亚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职业风险要素并应用于医师薪酬分配体系,合理补偿职业风险的健康及经济损失。方法采用文献法和Delphi法对以往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提炼要素并征询意见,专家评分法对试点医院各科室职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职业风险3个要素分别是职... 目的分析职业风险要素并应用于医师薪酬分配体系,合理补偿职业风险的健康及经济损失。方法采用文献法和Delphi法对以往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提炼要素并征询意见,专家评分法对试点医院各科室职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职业风险3个要素分别是职业暴露、医疗纠纷及医疗暴力,Delphi专家意见一致。各科室职业风险评价结果中,风险非常高的科室是PICU、骨科急诊、外科急诊,非常低的科室是皮肤科门诊、康复科门诊、成人门诊、中医门诊及儿童保健门诊。结论评分结果与以往职业风险相关的定量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职业风险系数可以适度调整科室之间奖金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风险 医疗暴力 医疗纠纷 职业暴露 薪酬分配
下载PDF
暴力暴露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5
作者 谢威士 王梦璇 +1 位作者 王琳亚 左训雅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采用暴力暴露问卷、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对4498名被试进行调查,以探讨暴力暴露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和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暴力暴露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杀意念;自尊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自... 采用暴力暴露问卷、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对4498名被试进行调查,以探讨暴力暴露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和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暴力暴露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杀意念;自尊在暴力暴露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自尊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即相较于女生,男生的自尊水平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由此可知,目睹或亲历暴力暴露会导致青少年自杀意念产生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提升自尊水平来减少暴力暴露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这一点在男生群体中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暴力暴露 自尊 性别 青少年
下载PDF
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圣杰 闵昌运 +1 位作者 祝阳君 张林 《人类工效学》 2014年第4期1-4,11,共5页
目的考察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78名一般社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暴力暴露与暴力态度、心理不安全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确定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 目的考察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78名一般社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暴力暴露与暴力态度、心理不安全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确定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暴力态度与心理不安全感有显著正相关;心理不安全感与心理确定感有显著负相关。暴力态度在环境暴力暴露与心理不安全感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可见减少日常环境中的暴力线索暴露,改变民众的暴力态度是维护民众心理安全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力 暴力态度 社会民众 心理安全感 心理确定感 心理健康 公共安全
下载PDF
青少年社区暴力接触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旺 白灵 郝阳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91,共6页
社区暴力接触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近二十年来,学术领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社区暴力接触给与了充分的关注。本文在回顾青少年暴力接触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暴力接触的相关概念、青少年社区暴力接触的影响因素、主要理论模... 社区暴力接触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近二十年来,学术领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社区暴力接触给与了充分的关注。本文在回顾青少年暴力接触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暴力接触的相关概念、青少年社区暴力接触的影响因素、主要理论模型,并对社区暴力接触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以及对青少年社区暴力接触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等进行了介绍,此外,分析了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暴力 暴力接触 青少年 影响
原文传递
Associations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Previously and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Perpetrated the Violence
8
作者 Sachiko Kita Megumi Haruna +2 位作者 Miku Yamaji Masayo Matsuzaki Kiyoko Kamibeppu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7年第3期361-377,共17页
Backgrou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has long-term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worldwid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pas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 Backgrou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has long-term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worldwid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pas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mong children and examine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children’s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perpetrated th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women who had been abused by their intimate partners and had one or more children aged 4 - 18 years old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6.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1) demographic data about the mothers and children, (2)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ldren’s visits with the mother’s former partner (i.e., father), and (3) psychological data using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4 - 18.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s and rates of internalizing, externalizing, and total problems among the children who had be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were: 10.8 (SD = 10.4), 26 (51.0%);9.0 (SD = 9.0), 14 (27.5%);and 26.3 (SD = 21.5), 15 (29.4%), respectively. Children’s visits with fathers who were IPV perpetr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nalizing (AOR = 12.6, β = 0.56;p β = 0.48;p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umatized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thorough and cautious assessments and decisions regarding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are IPV perpetrators are essential to safeguard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ABUSE exposure to violenc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VISITATION
下载PDF
Situations of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a Northeastern Brazilian Capital
9
作者 Eliane Santos Cavalcante Francisco Arnoldo Nunes de Miranda +7 位作者 Lannuzya V. e Oliveira Glauber W. dos Santos Silva Gustavo Ávila Dias Romeika C. F. de Sena Suerda Lillian da Fonseca Lins Cleonice A. A. Cavalcante Izaura Luzia Silvério Freire João E. da Costa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6年第9期633-642,共11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Method: This is a cross sectional and descriptive study, following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conducte...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Method: This is a cross sectional and descriptive study, following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conducted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3, at the SOS CHILD service, in the city of Natal, Rio Grande do Norte, Brazil. The research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CEP/UFRN under CAAE 0166.0.051.000-11. Results: In the analysis of 69 children, 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 1) the victim—female (56.5%), aged one to 11 years old (66.7%) and lived with one of the parents (43.5%);2) the abuser—female (60.9%) in the 14 - 23 years old and 34 - 43 years old, with the same percentage (24.6%), history of alcohol use and abuse (42.0%), the mother was the one who attacked the most (34.7%);3) types of violence, among the physical ones, the most frequent were slaps (43.2%) and punches (18.9%);the prevalence, among the psychological violence, were curses (35.4%) and abuse (27.8%);negligence, omission of care (73.5%), deprivation of care for personal appearance (18.4%);among sexual violence: sexual caresses (57.1%) and forced sex (42.9%). Conclusi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laced in an unfavorable social-economic context, under the care of mothers with a history of use and abuse of alcohol and other drug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intra-domiciliary vio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osure to violence Domestic violence Child Health Adolescent Health
下载PDF
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珊珊 张野 申婷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9-546,共8页
目的了解暴力暴露、自我控制、社交焦虑与校园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9—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新乡市城乡范围3所初中(初一至初三)和3所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共计1631名(男生770名,女生861名;初中生891名,高中生740名;城市922名... 目的了解暴力暴露、自我控制、社交焦虑与校园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9—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新乡市城乡范围3所初中(初一至初三)和3所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共计1631名(男生770名,女生861名;初中生891名,高中生740名;城市922名,农村709名)。采用暴力暴露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和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1)男生的暴力暴露(34.45±12.97)、社交焦虑(11.04±3.61)、传统欺凌(24.09±8.86)和网络欺凌(14.94±6.25)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32.07±11.09)、(10.30±3.58)、(21.57±7.98)和(13.00±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暴力暴露(35.21±13.83)、社交焦虑(11.24±3.58)、传统欺凌(26.40±8.68)和网络欺凌(15.06±6.26)得分均高于高中生[(30.52±8.51)、(9.92±3.53)、(19.26±6.14)和(12.55±3.73)],而自我控制得分(121.98±17.22)低于高中生(129.84±1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自我控制得分(126.30±18.54)高于农村生(122.99±18.04),而社交焦虑(10.38±3.53)及传统欺凌得分(22.41±8.28)高于农村生[(11.06±3.67)和(23.25±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暴力暴露、社交焦虑、传统欺凌及网络欺凌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24~0.59,P<0.01),而与自我控制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0.19,P<0.01)。(3)社交焦虑在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直接效应为(β=0.45,95%CI 0.38~0.53,t=17.19,P<0.001),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值为0.02,占总效应的4.26%。自我控制在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影响关系中的后半段起到调节作用,社交焦虑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校园欺凌(β=0.08,95%CI 0.03~0.12,t=3.05,P<0.01)。结论暴力暴露正向预测校园欺凌,暴力暴露可以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对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暴露 自我控制 社交焦虑 校园欺凌
原文传递
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暴露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怿婷 李玉华 +3 位作者 张杰 王雪莲 严晓丹 李晶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第2期181-183,204,共4页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暴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精神科护士执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两所精神专科医院的护士作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年内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暴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精神科护士执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两所精神专科医院的护士作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年内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16名精神科护士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占45.52%,其中言语暴力为82.87%、躯体暴力为33.33%、性暴力为20.37%。经两两比较,言语暴力在年龄<30岁、中专学历、护士职称、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中的暴露概率更高;学历和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躯体暴力的暴露概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和学历不同护士的性暴力暴露概率有显著性差异。暴力发生地点中,病区占比最大;男病区发生职业场所暴力的占比最大。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不同社会学特征的护士遭受职业场所暴力的状况有所不同,需要加强预防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暴露
下载PDF
Effects of Media with Violent Content on College Students' Aggressive Reaction
12
作者 Pedro Esteban Negrete Narvaez Robert J. F. Eisner 《Psychology Research》 2016年第8期449-454,共6页
关键词 攻击性 大学生 视频剪辑 反应 参与者 个性特征 数据分析 对照组
下载PDF
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的长期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林 刘燊 +2 位作者 徐强 吴晓燕 杨梦圆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以85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和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攻击性... 以85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和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攻击性信念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会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对于低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只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 攻击性信念 人际信任 攻击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衍玲 陈海英 +1 位作者 滕召军 杨营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了解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现实暴力接触问卷》调查373名大学生的现实暴力接触现状,并从中筛选出62名大学生作为试验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暴力游戏对其内隐攻击... 目的了解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现实暴力接触问卷》调查373名大学生的现实暴力接触现状,并从中筛选出62名大学生作为试验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暴力游戏对其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结果 1性别主效应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在内隐攻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游戏类型主效应显著,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显著(P<0.05);3现实暴力的主效应显著,高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P<0.05);4游戏类型和高低现实暴力接触对内隐攻击性的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网络暴力游戏对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影响显著(P<0.05)。结论网络暴力游戏对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增强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游戏 内隐攻击性 现实暴力接触 大学生
下载PDF
父母暴力暴露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信哲 王智 +1 位作者 李勇 王玢莹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采用间隔8个月的追踪研究设计,对3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暴力暴露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关系,以及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和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暴力暴露能够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随后的问题行为;(2)表达抑制在... 采用间隔8个月的追踪研究设计,对3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暴力暴露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关系,以及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和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暴力暴露能够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随后的问题行为;(2)表达抑制在父母暴力暴露和中学生问题行为之间起着纵向中介作用。父母暴力暴露也能通过中学生的表达抑制对其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同伴依恋在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调节作用显著,具体而言,高同伴依恋水平中学生的问题行为较少受到表达抑制的影响。该研究对父母暴力暴露、表达抑制和中学生问题行为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强调了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这对未来纠正中学生问题行为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暴力暴露 问题行为 表达抑制 同伴依恋 中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受欺负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和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宝娟 杨雪 +1 位作者 陈传升 杨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9-315,共7页
采用受欺负量表、相对剥夺感问卷、暴力暴露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94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受欺负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在受欺负和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2)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调节了受欺负通过相对剥夺感... 采用受欺负量表、相对剥夺感问卷、暴力暴露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94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受欺负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在受欺负和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2)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调节了受欺负通过相对剥夺感影响攻击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后路径,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强度较低时,受欺负对相对剥夺感和攻击行为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相对剥夺感 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 攻击行为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maltreatment and axis I mental disorders: A summary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from 2006 to 2010 被引量:1
17
作者 Tracie O. Afifi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2年第1期21-32,共12页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child mal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s that continues into adulthoo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child mal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s that continues into adulthoo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synopsis of the recent published research from 2006 to 2010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 maltreatment and Axis I mental disorders and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s. The databases MEDLINE and PsycINFO were searched for relevant and high quality citations up to October 20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ypes of child maltreatment examined are linked to reduced mental health. A general noted trend in the literature is that earlier age of onset of child mal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mental health outcomes. Sex differences do exist with some disorders being more likely among males (e.g., anti-social behaviour) and other more likely among females (e.g., depression, PTS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following child mal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Maltreatment CHILD ABUSE Physical ABUSE Sexual ABUSE Emotional ABUSE NEGLEC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NTAL DISORDERS MENTAL Health Depression Anxiety DISORDERS Conduct Disorder Eating DISORDERS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SUICIDAL Ideation Suicide Attempts
下载PDF
学校暴力暴露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濠贤 汪玥 +2 位作者 周雨锴 蒋索 李小青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探讨学校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以及学校回避态度的中介作用和学段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浙江省2542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学校喜欢和回避态度问卷、流调用抑郁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学... 目的:探讨学校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以及学校回避态度的中介作用和学段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浙江省2542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学校喜欢和回避态度问卷、流调用抑郁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学校回避态度在学校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②学段调节了学校暴力暴露与学校回避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回避态度在学校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相对于初中组,小学组的学校暴力暴露对学校回避态度的预测效应更强,小学组的学校回避态度在学校暴力暴露和内化问题间的中介效应更强。结论:学校暴力暴露可以通过学校回避态度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内化问题,并且学段发挥了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学校暴力暴露 内化问题 学校回避态度
原文传递
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农村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欣欣 卜梦婵 吴淑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8-1863,共6页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及冲动性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攻击性行为问卷、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问卷、敌意认知问卷、冲动性问卷...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及冲动性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攻击性行为问卷、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问卷、敌意认知问卷、冲动性问卷对721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的暴力暴露与攻击性行为(r=0.80,P<0.01)、敌意认知(r=0.77,P<0.01)、冲动性特质(r=0.33,P<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攻击性行为与敌意认知(r=0.82,P<0.01)、冲动性特质(r=0.64,P<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敌意认知与冲动性特质(r=0.62,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②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显著正向预测攻击性行为,敌意认知在暴力暴露和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显著部分中介效应;③冲动性特质对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并调节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敌意认知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随着冲动性特质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农村初中生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通过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攻击性行为,冲动性特质对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 敌意认知 冲动性特质 攻击性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