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 被引量:101
1
作者 贺雪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59,共6页
中国历史上村级治理主要解决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和满足农民最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维持的需要,村干部主要功能也就兼具国家代理人与农民当家人的双重角色。在当前资源下乡的背景下面,中国基层出现了普遍的村级治理行政化现象。村级治理行政... 中国历史上村级治理主要解决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和满足农民最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维持的需要,村干部主要功能也就兼具国家代理人与农民当家人的双重角色。在当前资源下乡的背景下面,中国基层出现了普遍的村级治理行政化现象。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必然后果是村庄公共性的消失,资源下乡的低效甚至无效。离开对农民群众的动员,仅仅强调为农民群众服务,不组织农民,仅仅帮助农民,结果可能造成村级治理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治理 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公共服务 村庄公共性
下载PDF
村庄公共性生长与国家权力介入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4-32,共9页
在利益分化、意义竞争、规则多元的现代性社会,公共性对于整合多元阶层、增强社会动员力、达成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性的形成及特点不仅与村庄内部社会结构、权力结构有关,也与国家权力介入程度、介入方式相关。当前公共性消解与... 在利益分化、意义竞争、规则多元的现代性社会,公共性对于整合多元阶层、增强社会动员力、达成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性的形成及特点不仅与村庄内部社会结构、权力结构有关,也与国家权力介入程度、介入方式相关。当前公共性消解与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退场有很大关系。自人民公社解体宣告集体化时代结束,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介入程度与介入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强大渗透乃至延伸至乡村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全能主义",到逐渐从乡村社会退场乃至销声匿迹的"悬浮型政权"。这一迅速转变使得乡村社会无所适从:行政强制关联式公共性因人民公社体制解体而随之解体,家族关联式公共性因集体化时代国家权力的入侵早已分崩离析,而村庄内生的整合力量与组织力量短时间无法自发形成。这恰恰是理解当前村庄公共性消解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公共性 国家权力介入 家族关联式公共性 行政关联式共性 公共性消解
下载PDF
被围困的社会:国家基层治理中主体互动与服务异化——来自江苏省N市L区12345政府热线的乡村实践经验 被引量:50
3
作者 雷望红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5,155,共13页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着力构建服务型村级组织,12345政府热线是服务型理念实践的重要体现。以12345政府热线的乡村实践为例,采用结构分析路径探讨服务型理念下国家-村级组织-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研究表明,...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着力构建服务型村级组织,12345政府热线是服务型理念实践的重要体现。以12345政府热线的乡村实践为例,采用结构分析路径探讨服务型理念下国家-村级组织-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研究表明,在服务型理念下,农民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话语保护进行私利化需求的策略表达,政府利用技术治理和行政动员将行政压力转嫁到基层,村干部则通过平衡满意率、表述规范化、保留证据链等手段释放压力、规避责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服务理念在实践中被异化,服务型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破坏了乡村社会公共规则,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实质治理,并不断弱化村干部治理的合法性,最终可能引发国家基层治理的风险。因此,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激发服务诉求,而在于重塑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理念 基层治理 村庄公共性 基层合法性
原文传递
村庄公共性再造: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福建省晋江市S村移风易俗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2,共11页
移风易俗具有鲜明的乡村文化治理意涵。以晋江市S村的移风易俗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其意义。村庄经济分化和地方社会风俗异化是地方政府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背景。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虽然由地方政府发起,但经由基层组... 移风易俗具有鲜明的乡村文化治理意涵。以晋江市S村的移风易俗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其意义。村庄经济分化和地方社会风俗异化是地方政府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背景。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虽然由地方政府发起,但经由基层组织的具体推动而转化为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实践。有为政府的政治动员、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与疏堵结合的柔性治理方式是移风易俗顺利推进的保障机制。以移风易俗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治理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通过对经济精英的积极引导抑制了村庄经济分化转化为社会分层,激活了乡村社会的慈善机制,重塑了村庄公共性。因此,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实践展现了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机制,为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移风易俗 村庄公共性 经济分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与村庄公共性——基于对佛山市南海区禾村党建创新的考察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永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8,共10页
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文章以南海区禾村的党建创新为例,探讨新时期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的可行路径。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事务的解决,而基层党建的核心是对人的组织和动员,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文章以南海区禾村的党建创新为例,探讨新时期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的可行路径。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事务的解决,而基层党建的核心是对人的组织和动员,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基层治理是基层党建的依托,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治理事务构成了激活基层党建的载体,量化的考核体系构成激活基层党建的动力,党员联系群众构成了激活基层党建的路径,因此,基层治理重塑了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强化了基层党建引领的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则通过对群众的教育、组织和动员,重塑村庄的公共性,为村庄的公共性注入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从而强化了基层治理的政治基础。因此,上述交互关系既包含以“事”为载体对人的动员和组织,也包含以“人”为主体对“事”的治理。可见,基层党建的生命力蕴含在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之中,基层党建不仅涉及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风问题,更要以基层治理为归宿,突出党员的代表性、积极性和先进性,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激活基层党员的身份意识。因此,以基层治理激活基层党建,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终形成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是应对转型期乡村社会复杂治理格局的基本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基层治理 群众路线 村庄公共性 治理转型
下载PDF
断裂的公共性:私人生活变革与农民婚姻失序——基于东北G村离婚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永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4,170,171,共12页
农村的离婚现象愈益普遍.通过考察东北农村的离婚现象,发现东北农村较高的离婚率与当地泛滥的婚外情现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不可分割,公私之间相互融通,要将离婚现象置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流... 农村的离婚现象愈益普遍.通过考察东北农村的离婚现象,发现东北农村较高的离婚率与当地泛滥的婚外情现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不可分割,公私之间相互融通,要将离婚现象置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流中加以考察.以村庄公共性为基本分析框架,认为弱家庭伦理、弱村庄公共性以及开放的日常生活是东北农村离婚现象产生的根源.在私人生活的流动与变革中,需要改造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人心”,还要重塑家庭和熟人社会对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重新恢复中国家庭的神圣性是重建村庄公共性的基础,也是重塑私人生活秩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村庄公共性 家庭性质 私人生活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于福波 张应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4,共11页
以山东和贵州两家典型合作社为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党支部领办、联村党委领办两类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内核表现为多中心合作... 以山东和贵州两家典型合作社为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党支部领办、联村党委领办两类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内核表现为多中心合作治理框架效应,体现在政府、乡村精英、农户多元利益主体对话的相互增进与理解、行为的相互激励与制约、资源的互补与互促,由此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二,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具有重塑国家层面资源下乡的组织基础、再造农户层面合作的组织基础、构筑“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建设制衡基础的一般机制,对克服当前乡村组织功能缺位所造成的集体行动困境和公共性衰落成效显著。研究认为,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兴起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具有解决农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绩效,但应进一步加强法律层面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合理的规范与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基层党组织 领办型合作社 去内卷化 村庄公共性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农民分化与村庄社会整合 被引量:11
8
作者 纪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9,共10页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结构,为村民提供情感认同与价值规范;以集体经济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强化村庄治理的公共性与村民的利益关联;以公共生活为载体的媒介机制,为村民提供价值再生产空间,形塑互助合作的阶层关系;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基础,通过对个体的行为约束维护村庄公共秩序。村庄社会整合的四重机制通过维护村庄公共性弱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与区别,重塑了一个稳定有序且有活力的熟人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分化 熟人社会 阶层关系 社会整合 村庄公共性
下载PDF
从高音喇叭到低声微信群: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振其 郭诚诚 《中国农村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2,共19页
人口流动与乡村公共性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题,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命题。大众媒介作为乡村公共性的载体,发挥着联结整合的作用,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变革的技术支撑。通过提炼“媒介传播-公共性再生产-治理... 人口流动与乡村公共性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题,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命题。大众媒介作为乡村公共性的载体,发挥着联结整合的作用,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变革的技术支撑。通过提炼“媒介传播-公共性再生产-治理重构”分析框架,本文以华北前赵固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高音喇叭作为早期扎根乡土的适宜媒介和基层治理工具,表现出具有权威主导性的单向管控特征。社会结构转型使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祛魅化的角色嬗变,高音喇叭的信息传播功能受时空限制而明显削弱。面对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乡村社会中乡村公共性解体与乡村社会治理脱域,数字赋能下的村务微信群成为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载体。村务微信群使村民实现了跨时空的“共同在场”,塑造了虚拟的熟人社会,增进了村民之间的社会关联,强化了村庄共同体意识,推动了互动治理的形成,为乡村善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音喇叭 微信群 乡村公共性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熟人社会的空间秩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9,共15页
村落空间是村落历史的沉淀。不同于熟人社会研究的关系取向,文章引入空间生产的视角,基于南方村落的空间图式阐释熟人社会的空间秩序。“祠堂-阳宅”的平面空间图式定义了农民自然生命升华为道德生命的日常生活路径,而“庙宇-阴宅”的... 村落空间是村落历史的沉淀。不同于熟人社会研究的关系取向,文章引入空间生产的视角,基于南方村落的空间图式阐释熟人社会的空间秩序。“祠堂-阳宅”的平面空间图式定义了农民自然生命升华为道德生命的日常生活路径,而“庙宇-阴宅”的纵向空间图式定义了农民应对日常生活断裂的宗教生活模式。风水的空间实践镶嵌于村落空间图式,并促进了村落空间的结构化和立体化,而村落空间结构维系了村落熟人社会的公共性。可见,熟人社会的空间秩序是空间结构生产与社会秩序生产的统一。现代性力量逐渐抽离了村落空间的历史底蕴,释放了空间权利意识,导致村落空间结构破裂与熟人社会秩序紊乱。立足村庄社会的空间治理是突破村庄空间利益困局,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空间结构 风水实践 村庄公共性 乡村秩序
下载PDF
村庄公共性的情感表达——基于江西泰和一起宗祠火灾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士泂 赵旭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愤怒"兼具个人性及社会性双重特征。要想真正理解愤怒,不仅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及事件过程中观察愤怒主体的表达方式、内在诉求,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剖析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在江西泰... 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愤怒"兼具个人性及社会性双重特征。要想真正理解愤怒,不仅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及事件过程中观察愤怒主体的表达方式、内在诉求,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剖析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在江西泰和某村落的一起宗祠火灾中,当地人借助愤怒表现出一种内与外、上与下的结构关系,而这种情感表达实际上也只有在此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生作用。在村庄公共性不断式微的现状下,人们通过愤怒这一仪式性的情感表达实现了实践的公共性到情感的公共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 村庄公共性 情感表达
下载PDF
从“家国分离”到“家国一体”:面向家庭的村庄公共性再造路径
12
作者 王传发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60,共13页
家国关系是理解村庄公共性流失与再造的一个重要本土视角。在传统熟人社会中,家庭内部伦理及其扩展是村庄公共性建设的动力源泉。家庭本位中所蕴含的公私观念具有伸缩性,使得村庄公共性建设缺乏与国家治理结构的良性沟通渠道。近代以来... 家国关系是理解村庄公共性流失与再造的一个重要本土视角。在传统熟人社会中,家庭内部伦理及其扩展是村庄公共性建设的动力源泉。家庭本位中所蕴含的公私观念具有伸缩性,使得村庄公共性建设缺乏与国家治理结构的良性沟通渠道。近代以来的村庄公共性建设强调国家与农民的直接对接,以理性化的科层体制打造行政公共性,克服家庭的公私跨越难题,这造成了村庄公共性流失的后果。当前的村庄公共性建设,应当重视家庭这一内生性基础,同时以理性的科层行政为前提,以群众路线作为沟通理性科层治理与传统家庭伦理的桥梁。在行政公共性的基础之上,实现村庄公共性的“再家庭化”。“再家庭化”的村庄公共性建设实现了从“家国分离”到“家国一体”的转型,既能够克服传统家庭伦理的公私跨越困境,又可以避免科层治理的形式主义空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公共性 家国一体 家庭本位 再家庭化
下载PDF
村落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被引量:46
13
作者 郑赟 魏开 《华中建筑》 2013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新农村、历史文化名村等建设工作,村落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建设过程中,村落公共空间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关于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文献,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概念,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概... 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新农村、历史文化名村等建设工作,村落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建设过程中,村落公共空间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关于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文献,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概念,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概况、类型和特征,演变趋势和其背后的原因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优势以及不足。同时希望可以以此作为日后研究村落公共空间的一个基础,能够对村落公共空间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公共空间 类型 特征 演变
下载PDF
国家资源输入的内卷化现象分析——基于成都市村公资金的“行政吸纳自治”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义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34-40,46,共8页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切入点,阐析了国家资源输入在现代化的科层体系不断向乡村延伸的背景下,对村民自治的激活和影响;成都市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10年来的转变,成都市早期在向村庄输入资源时,输入了资金使...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切入点,阐析了国家资源输入在现代化的科层体系不断向乡村延伸的背景下,对村民自治的激活和影响;成都市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10年来的转变,成都市早期在向村庄输入资源时,输入了资金使用规则,形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村民动员机制;村公资金的使用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内卷化趋势,表现为资金开支的高度“结构化”、村庄“积极治理”的高成本、以及行政任务对自治事务的挤压;村公资金的大量输入并没有带来村庄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国家资源输入的内卷化趋势背后,存在村公资金的“行政吸纳自治”逻辑,一方面,源于现代科层化逻辑不断进入乡村治理中,使村公资金的使用日益程序化、正规化,消耗了治理资源,导致对村民自治空间的挤压;另一方面,源于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不断增加,使村公资金被一块一块地切割出去应付行政任务,形成了行政对自治的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资源输入 社会管理改革 乡村公共服务 村民自治 内卷化
下载PDF
关于村民自治理性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振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30,共8页
目前 ,村民自治运行中的非理性化问题 ,已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基本思路是 :构建乡政—村治规范化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 ,保持乡村公共权力体系内在张力的动态平衡 ;消解村民自治权威与村党组织政治权威之... 目前 ,村民自治运行中的非理性化问题 ,已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基本思路是 :构建乡政—村治规范化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 ,保持乡村公共权力体系内在张力的动态平衡 ;消解村民自治权威与村党组织政治权威之间的冲突 ,在党的领导下构筑农村基层社会一元性公共权威 ;在改造传统农业社会的过程中加速农民的现代性转换 ,为村民自治培育成熟的、理性化的主体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高效能的社会整合机制 ,为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现代化 社会整合 农村社会 中国 农村公共权利体系 法制体制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祁阳实践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俊生 陈璟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6,共11页
湖南省祁阳县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村为主"乡村治理工作法,并取得良好治理成效。基于调查研究发现,"村为主"工作法自然地建构了一种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当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即"村为中心"... 湖南省祁阳县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村为主"乡村治理工作法,并取得良好治理成效。基于调查研究发现,"村为主"工作法自然地建构了一种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当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即"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共同体由村组、村民、政府、企业、新乡贤等主体通过不同纽带联结构成,村庄在村域公共事务治理中处于共同体的中心地位,其核心运行机制是村民自治。"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契合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的表现方式,期待它能够成为未来中国乡村治理的可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为主”工作法 “村为中心”乡村治理共同体 村域公共事务 村主政辅
原文传递
村级组织建设路径的地区差异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村庄为经验基础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杜姣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基于对既有研究视角的反思,以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村庄经验为基础,文章试图引入地区差异视角,从村庄公共事务分类角度揭示村级组织建设路径的地区差异。研究得出,科层化村级组织形式高... 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基于对既有研究视角的反思,以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村庄经验为基础,文章试图引入地区差异视角,从村庄公共事务分类角度揭示村级组织建设路径的地区差异。研究得出,科层化村级组织形式高度契合了珠三角地区的村庄公共事务结构,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的自治型村级组织形式在中西部地区村庄仍具有存续合理性。就当前形势来看,特别是对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而言,以村级组织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村庄治理现代化并不是要对既已形成的自治型村级组织完全摒弃,而是要在这一组织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完善。只有如此,才能整体提高中国村庄的治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组织 村庄公共事务 地区差异 村庄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视野下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及解释——基于F村与H村的双案例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0,共8页
"农民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落脚点。生活在村庄中的村民互动形成的村庄公共空间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的社会基础。村庄公共空间不仅能够促进村民之间有效勾连,而且能够建构村民与村庄之间的内在联络机制。... "农民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落脚点。生活在村庄中的村民互动形成的村庄公共空间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的社会基础。村庄公共空间不仅能够促进村民之间有效勾连,而且能够建构村民与村庄之间的内在联络机制。近年来,学界围绕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现状展开热议。然而,已有研究大都从单一研究视角解读村庄公共空间的变迁过程,且已有研究大多把村庄作为整体加以考察,忽视村民与村庄之间的关系张力及分型,缺乏准确地辨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空间萎缩形态的差异性。以"村民流动"为视角,通过对"村民流失"型F村与"村民流入"型H村的双案例分析,构建公共活动、公共场所及公共权威三维分析进路,呈现两类村庄公共空间萎缩的差异化形态,并对其进行理论解释,最后给出破解两类村庄公共空间萎缩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F村村民大量走出村庄导致村庄公共空间难以掩盖萎缩的现实;而H村面临难以建构本地村民与外来村民之间共享社区记忆的困境,这导致村庄公共空间难以打开。村庄公权力主体的治理能力不足与市场力量带来的村庄社会结构变革是导致两类公共空间走向萎缩的两个解释维度。为此,强化村庄权力基础、引入市场辅助力量及凝练村庄共享文化等策略是破解村庄公共空间萎缩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公共空间 萎缩 市场力量
原文传递
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与村庄凋敝治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春燕 庄晋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庄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村庄凋敝状况。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创业 村庄公共品供给 村庄凋敝 乡村治理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代芝静 曾起艳 潘伟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311,共9页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利用18个省市的微观数据,运用二...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利用18个省市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在区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产品时,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的农户比例依次为70.4%、65.5%和64.9%,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参与意愿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和心理认知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庄特征和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是影响农户选择参与哪一种类型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要重视政策引导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参与供给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建设农户不同维度社会资本,根据村庄发展程度与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社会资本 村庄公共产品供给 村庄公共产品类型 参与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