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害性与被害预防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和华 《政法论丛》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的重要一环,被害预防应该从被害性分析着手。被害性即指人身上所存在的足以导致犯罪侵害的一切特性,它与犯罪心理紧密相关。从犯罪人犯罪前的心理状态分析,犯罪人选择作案对象有一定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被害性。被害... 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的重要一环,被害预防应该从被害性分析着手。被害性即指人身上所存在的足以导致犯罪侵害的一切特性,它与犯罪心理紧密相关。从犯罪人犯罪前的心理状态分析,犯罪人选择作案对象有一定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被害性。被害人就其有无过错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被害性,被害预防应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性 动机斗争 自我辩解 被害人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校园欺凌现象的犯罪学评价及预防路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婉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5-19,共5页
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在犯罪学上因侵害了怜悯感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感而应当认定为自然犯罪。如此现象的发生源于欺凌者怜悯感的缺失、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席与错位、法律保护与惩治方面的空白。要预防这一现象,必须通过合理... 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在犯罪学上因侵害了怜悯感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感而应当认定为自然犯罪。如此现象的发生源于欺凌者怜悯感的缺失、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席与错位、法律保护与惩治方面的空白。要预防这一现象,必须通过合理的道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道德体系,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几率;通过个案的惩处、正确的矫治手段以及被欺凌者的认知重建,实现特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自然犯罪 怜悯感 道德教育 被害预防
下载PDF
犯罪被害人学视阈中的被害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刚 《犯罪研究》 2014年第6期10-19,共10页
传统犯罪学研究遵从"犯罪中心主义",作为犯罪对象的被害人长期未受重视。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是犯罪学的核心要素,绝大部分犯罪中都存在犯罪人和被害人互动的现象,忽视被害人的犯罪学研究进路是片面的,不可能全面揭示犯... 传统犯罪学研究遵从"犯罪中心主义",作为犯罪对象的被害人长期未受重视。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是犯罪学的核心要素,绝大部分犯罪中都存在犯罪人和被害人互动的现象,忽视被害人的犯罪学研究进路是片面的,不可能全面揭示犯罪原因及提出科学的犯罪预防对策。犯罪被害人通常在生理、心理、社会或行为等方面存在一些被害性因素,导致自己更容易成为犯罪的侵害对象。通过对这些被害性因素的分析,结合部分常见犯罪的案发特征,提出被害预防的有关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被害人学 被害性 被害预防
下载PDF
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嘉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92,共6页
在大数据时代,公民需要精准的被害预防信息,深入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问题对犯罪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分析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发现,被害人存在的认知偏差、应激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倾向性是... 在大数据时代,公民需要精准的被害预防信息,深入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问题对犯罪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分析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发现,被害人存在的认知偏差、应激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倾向性是导致被害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更新电信网络诈骗被害预防内容和完善被害预防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被害性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探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模式——以被害预防为路径
5
作者 许桂敏 符迪豪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1-128,共8页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针对被害人的被害性,以被害预防为路径构建新的电诈犯罪治理模式。当前我国被害预防工作面临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实效性降低、预警干预乏力导致成功率低下、善后能力不足导致后续预防堪忧的情况。应构建三级预...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针对被害人的被害性,以被害预防为路径构建新的电诈犯罪治理模式。当前我国被害预防工作面临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实效性降低、预警干预乏力导致成功率低下、善后能力不足导致后续预防堪忧的情况。应构建三级预防模型,在初级预防阶段进行宣传教育,使已然受害人和潜在受害人经历“渗透—共鸣—内省—发散”的反诈宣传教育过程;在次级预防阶段由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突破反诈技术,优化劝阻方案,加强对被害人的后续监督;在三级预防阶段追赃挽损,拓宽救助渠道,对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重建,注重后续跟踪调查,丰富电信网络诈骗被害预防经验,优化被害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被害预防 被害性 三级预防模型 救助渠道
下载PDF
性侵犯罪受害女性的被害性及预防对策——以2019年130宗典型强奸案为样本 被引量:3
6
作者 龚傲霜 孙旭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9-87,127,共10页
性侵犯罪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从被害人视角防控犯罪应当检视被害人自身诱发潜在性侵犯罪的因素。被害人被害的主观被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客观被害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日常行为因素。只有减弱或者改变引发性侵犯罪的因... 性侵犯罪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从被害人视角防控犯罪应当检视被害人自身诱发潜在性侵犯罪的因素。被害人被害的主观被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客观被害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日常行为因素。只有减弱或者改变引发性侵犯罪的因素,才能有助于及早和全面预防性侵犯罪。鉴于性犯罪被害女性自身就是弱势群体,应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监护者来实现外部预防,提升性侵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要求被害人规范自我日常生活实现对性侵的内部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犯罪 被害性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论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国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8-72,共5页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可从被害人的视角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增强网民安全意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互联网平台审查制度、建立专门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建设联动防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被...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可从被害人的视角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增强网民安全意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互联网平台审查制度、建立专门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建设联动防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被害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被害人 被害性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论被害预防的不足及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小萍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5-87,90,共4页
被害预防是从被害人角度研究防止犯罪的自我防范举措,是根据犯罪诱发因素与制约因素的互动关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制订并实施的对策。实践中对被害人被害责任追究和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的缺乏使得被害预防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建... 被害预防是从被害人角度研究防止犯罪的自我防范举措,是根据犯罪诱发因素与制约因素的互动关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制订并实施的对策。实践中对被害人被害责任追究和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的缺乏使得被害预防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建立被害人过错责任机制和犯罪被害补偿制度,并将被害人纳入法律援助体系之中将更有利于被害预防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被害人过错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被害预防”视域下大学生“校园贷”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然然 《大理大学学报》 2021年第7期81-86,共6页
以被害预防理论为基础,从犯罪与被害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校园贷"违法犯罪中的大学生自身被害性因素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提出基于被害预防视角,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的预防整体;解决平台管理和规范问题,从犯罪主体上解决问... 以被害预防理论为基础,从犯罪与被害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校园贷"违法犯罪中的大学生自身被害性因素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提出基于被害预防视角,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的预防整体;解决平台管理和规范问题,从犯罪主体上解决问题;改变潜在被害人易被害诱因,从犯罪对象上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监管—预防—协同解决"的工作机制,解决大学生"校园贷"被害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贷 校园贷现象 被害预防 被害性
下载PDF
被害人因素视野下的犯罪预防——以财产犯罪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志君 何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预防犯罪模式久不见效。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在犯罪——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对于犯罪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以高发性的财产犯罪为例,案件很多时...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预防犯罪模式久不见效。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在犯罪——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对于犯罪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以高发性的财产犯罪为例,案件很多时候是由于被害人自身的疏忽与过错造成。因此,树立被害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犯罪被害的诱发性和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因素 财产犯罪 被害预防
下载PDF
关于离家出走儿童的被害预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雨薇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4-30,共7页
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及其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频频发生。儿童年龄的特殊性、自身易被侵害性、其面临危险的未知性,都大大增加了其被害的可能性。因此,基于被害预防理论,应通过加强儿童事前安全教育,严格... 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及其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频频发生。儿童年龄的特殊性、自身易被侵害性、其面临危险的未知性,都大大增加了其被害的可能性。因此,基于被害预防理论,应通过加强儿童事前安全教育,严格公安机关事中快速反应,落实社会组织事后心理辅导,并结合信息发布平台形成社会联动的找寻机制,以此来切实预防出走儿童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安全 离家出走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被害人学视域下的河北省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颖 王川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5-39,共5页
传统的对非法集资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往往是以犯罪行为和犯罪人、潜在犯罪人为本位的。但就当前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而言,基于非法集资"犯罪中心主义"研究而提出的犯罪治理措施显然是片面的,并且收效不佳。被害人是犯... 传统的对非法集资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往往是以犯罪行为和犯罪人、潜在犯罪人为本位的。但就当前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而言,基于非法集资"犯罪中心主义"研究而提出的犯罪治理措施显然是片面的,并且收效不佳。被害人是犯罪现象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忽视被害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就不可能科学的揭示犯罪产生的原因及犯罪的预防措施。通过分析我省非法集资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及其致害因素,提出犯罪被害预防的措施和我省非法集资犯罪治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学 非法集资 致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被害预防在命案预防中的作用及具体设计
13
作者 付辉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我国命案基数较大,命案被害人较为集中,形成易被害群体。命案发案的时间和地点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被害预防从潜在被害人与既然被害人被害趋势及各类被害情况出发,避免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和存在,防止、减少潜在被害人被害。... 我国命案基数较大,命案被害人较为集中,形成易被害群体。命案发案的时间和地点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被害预防从潜在被害人与既然被害人被害趋势及各类被害情况出发,避免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和存在,防止、减少潜在被害人被害。而在一定时空内,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方法,从而达到减少命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预防 命案预防 具体设计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
14
作者 陈习知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犯罪加害人与犯罪被害人同时为在校大学生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借鉴现代被害人学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作为潜在犯罪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条件,全面揭示大学生的刑事犯罪被害... 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犯罪加害人与犯罪被害人同时为在校大学生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借鉴现代被害人学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作为潜在犯罪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条件,全面揭示大学生的刑事犯罪被害性,并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措施,是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被害性 被害预防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诈骗与被害预防——从新冠疫情期间“两高”发布的典型案例切入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彪 储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5-24,共10页
诈骗犯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起了普遍关注,政府、企业与社区在协同治理诈骗犯罪时经验不足,民众防范被骗意识缺失致被骗风险上升。从疫情期间“两高”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诈骗犯罪呈现出诈骗虚构内容类型化、诈骗手段网络化和被害群... 诈骗犯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起了普遍关注,政府、企业与社区在协同治理诈骗犯罪时经验不足,民众防范被骗意识缺失致被骗风险上升。从疫情期间“两高”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诈骗犯罪呈现出诈骗虚构内容类型化、诈骗手段网络化和被害群体普遍化等特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下,被害预防理论基于其强调预防被害措施的灵活性和充分调动被害人预防被害的主动性,不仅能对预防网络诈骗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治理压力。降低被害人的被害性与互动性是预防网络诈骗的主要思路,政府、企业和社区应当围绕引导公众情绪和阻断犯罪互动来制定预防网络诈骗的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诈骗 被害预防理论 被害性 互动性
下载PDF
福利治理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侵害预防与保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双辰 朱新然 胡宏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从福利治理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留守儿童侵害预防与保护问题,发现留守儿童侵害预防与保护工作存在多元主体发展力量不足、顶层政策设计和权威机构缺位、多元互动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以及福利传递未到位的问题。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同时... 从福利治理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留守儿童侵害预防与保护问题,发现留守儿童侵害预防与保护工作存在多元主体发展力量不足、顶层政策设计和权威机构缺位、多元互动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以及福利传递未到位的问题。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同时,重视发挥家庭的作用,调动学校和农村社区力量,倡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营造多元主体合作互动的机制,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侵害预防与保护 福利治理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犯罪被害预防的原则和环节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鸿 徐兆源 沈雪君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49-52,共4页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被害预防 易被群体 监护人 自我保护教育
下载PDF
论个体犯罪被害预防的理论基础
18
作者 段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5-48,共4页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个体犯罪被害预防的理论基础:趋利避害的本能是其人性基础;人的安全需要作为其心理学基础使个体犯罪被害预防成为可能;作为政治学基础的国家对公民的信任使个体犯罪被害预防得以有效开展;犯罪动机的形成理论、理性选择...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个体犯罪被害预防的理论基础:趋利避害的本能是其人性基础;人的安全需要作为其心理学基础使个体犯罪被害预防成为可能;作为政治学基础的国家对公民的信任使个体犯罪被害预防得以有效开展;犯罪动机的形成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及责任公民理论等作为其犯罪学基础充分论证了个体犯罪被害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个体犯罪被害预防的基本方法消除被害性因素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犯罪被害预防 理论基础 和谐精神
下载PDF
论被害预防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良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犯罪的认识,被害预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害人的被害性包括诱发性、易感性和受容性。被害预防应当以被害性为基础,开展经常性的被害调查,为被害性高的人群提供预防被害的心理与技能训练... 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犯罪的认识,被害预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害人的被害性包括诱发性、易感性和受容性。被害预防应当以被害性为基础,开展经常性的被害调查,为被害性高的人群提供预防被害的心理与技能训练,为被害人提供国家补偿与心理治疗,全面地预防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预防 被害性 被害调查
下载PDF
犯罪场语境下的被害预防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谭志君 余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145,共8页
在犯罪场中研究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通过预防被害来控制犯罪,无疑是预防犯罪的一条有益的路径。在对传统犯罪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犯罪场进行重构,主张建立以犯罪人和被害人双向互动为中心的犯罪场,并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犯罪场中的... 在犯罪场中研究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通过预防被害来控制犯罪,无疑是预防犯罪的一条有益的路径。在对传统犯罪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犯罪场进行重构,主张建立以犯罪人和被害人双向互动为中心的犯罪场,并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犯罪场中的基本要素,探讨犯罪场中各子系统内部的运动规律和各子系统相互间的运动规律,针对这些规律,提出了在犯罪场中预防被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场 重构 运动规律 被害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