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明媚 焦富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眩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个疗程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目的:研究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眩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个疗程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28天给予TCD观察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判断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14 d两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增快,以治疗组增快较为明显,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28 d治疗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进一步增快,对照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前无明显变化,两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定眩汤可以通过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循环,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眩晕 痰浊中阻 定眩汤
下载PDF
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康晓乐 鹿洪辉 +3 位作者 李德魁 戴爽 马小芳 穆晓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2418-2422,共5页
目的观察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盐酸... 目的观察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以及尼莫地平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痉散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以及平均脑血流量变化情况,评估2组治疗后效果,并随访1年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较治疗前加快(P均<0.05),平均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快于或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5/32),观察组复发率为3.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散瘀汤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 脑血流量
下载PDF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宋燕 严伯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2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用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用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改变及收缩压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长春西汀
下载PDF
PWI联合MRA评价侧支循环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永刚 刘希胜 +3 位作者 王敏 许新堂 张秋妹 苗重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侧支循环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方法搜集32例伴有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病例组),分析PWI和MRA检查资料,并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观察后循...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侧支循环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方法搜集32例伴有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病例组),分析PWI和MRA检查资料,并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观察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侧支血管的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指标。结果病例组中后交通动脉开放22例;软脑膜动脉显示11例;微小动脉团显示12例。病例组ROI/额叶白质比值相对于对照组rCBF、rCBV值均下降,MTT值延长,两组参数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有后交通开放的患者与未开放的患者比较,rCBF升高,MTT缩短,P值均<0.05;而r CBV两组间比较,P值=0.36(>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WI联合MRA可以客观地评价后交通动脉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加权成像 MRA 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 后循环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博文 白卫星 +3 位作者 李天晓 贺迎坤 许岗勤 赵同源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7例VBDA患者的临床表现、DSA检查结果、CT/MRI和CTA/MRA的阳性结果。结果 57例VBDA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28例(49.1%)、以...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7例VBDA患者的临床表现、DSA检查结果、CT/MRI和CTA/MRA的阳性结果。结果 57例VBDA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28例(49.1%)、以缺血性卒中发病20例(35.1%)、以颈枕部痛发病5例(8.8%)、无症状4例(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59.6%)、恶心呕吐(54.4%)、头晕(42.1%)、颈枕部痛(26.3%)等。行DSA检查55例,确诊55例;行CTA检查33例,确诊7例;行MRA检查8例,确诊1例;行高分辨MR检查4例,确诊4例。最常见的DSA、CTA、MRA表现是均为串珠征(67.3%)和鼠尾征(25.5%)。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是囊状动脉瘤,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异常增粗。结论 VBDA多以SAH发病,临床症状除SAH外多以后循环缺血或梗死为主,DSA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更为准确,高分辨MR在诊断VBDA方面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缺血性卒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高分辨磁共振
原文传递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的TCD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建伟 张凡 +1 位作者 赵菁菁 张颜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表现形式。方法 采集10 0例具有分析价值的CSA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指标检测值的状态,...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表现形式。方法 采集10 0例具有分析价值的CSA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指标检测值的状态,并与文献资料对比。结果 受检患者TCD异常率为87% ,其中3支血管均异常者占17.2 % ,2支异常者占3 2 .2 % ,1支异常者占5 0 .6% ;既有VA又有BA异常者占17.2 % ,仅有VA异常者占49.4% ,仅有BA异常者占3 3 .3 %。87例异常患者涉及异常血管数占全部受检血管的65 .9% ,其中低流速血管占66.9% ,高流速血管占3 3 .1% ;有16.1%的患者一侧VA流速降低,而另一侧流速增高。结论 CSA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既有低流速状态,又有高流速状态,而以低流速状态多见;部分患者尚有VA供血失衡的现象,反映出CSA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处于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7
作者 潘华 兰昊 郝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CV)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8例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丹葛汤加减治疗),每组69例... 目的观察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CV)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8例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丹葛汤加减治疗),每组69例。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次症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主症、次症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66/69)高于对照组85.51%(59/69)(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血浆ET-1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CGR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CV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平衡血浆ET-1、CGRP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葛汤 温针灸 颈性眩晕症 临床疗效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伟 王怡宁 +9 位作者 孔令燕 薛华丹 刘炜 陈钰 宋兰 李烁 周慷 孙昊 苏柏燕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院84例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以节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院84例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以节段狭窄积分定量计算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价其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积分与其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50和0.475,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军 周学龙 《广西中医药》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并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正骨治疗的优选节段。方法:将90例具有寰椎轴线分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共3组,3组病例均以颈部的分理揉按...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并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正骨治疗的优选节段。方法:将90例具有寰椎轴线分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共3组,3组病例均以颈部的分理揉按为基础治疗,其中A组加用定点复位法调整C1~2;B组加用角度复位法调整C3~5;C组加用侧旋提推法调整C6~7,以症状、体征、X线片及TCD检测为观察指标,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三节段手法正骨均能减少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A、B、C3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0.00%、66.67%、60.00%,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较B组、C组更能改善寰枢椎轴线分离程度(P<0.01);A组较B组、C组更能减少患者眩晕症状积分(P<0.01)及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P<0.05或P<0.01)。结论:本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与寰枢椎的错动移位关系密切,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合并有寰枢椎的错动移位时,颈椎寰枢节段应作为手法正骨的优选节段,针对性地纠正寰椎或枢椎的错动移位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寰枢关节 椎-基底动脉 手法正骨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MMP-2、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鹂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153-154,1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和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脑心...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和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眩晕症状、神经功能及MMP-2、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峰流速(Vm)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眩晕症状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眩晕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降低MMP-2、MMP-9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眩晕 椎-基底动脉
下载PDF
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凡滢 齐铁伟 +3 位作者 梁丰 何科君 杨毅兵 欧斯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方法收集23例患者共23枚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支架植入后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破裂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共12...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方法收集23例患者共23枚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支架植入后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破裂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共12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破裂夹层动脉瘤共11例。单纯支架植入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支架植入均成功。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1/12)和0%(0/11),破裂组出现1例术后24 h内非动脉瘤部位出血。随访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未破裂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90.9%(10/11),部分闭塞率为9.1%(1/11);破裂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50%(6/12),部分闭塞率为41.7%(5/12),无复发病例。随访过程中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结论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术中应用支架不会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再出血的风险,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推荐将支架作为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原文传递
PWI联合MRA评价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后循环远端无症状缺血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永刚 刘希胜 +3 位作者 王敏 许新堂 张秋妹 苗重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PWI联合MRA技术评价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远端的无症状型缺血情况。方法设立3组研究对象。A组:无症状组(n=22);B组:症状组(n=22);C组:健康对照组(n=30)。分析3组PWI和MRA检查资料,观察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侧支血管分级... 目的探讨利用PWI联合MRA技术评价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远端的无症状型缺血情况。方法设立3组研究对象。A组:无症状组(n=22);B组:症状组(n=22);C组:健康对照组(n=30)。分析3组PWI和MRA检查资料,观察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侧支血管分级的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r MTT)指标。结果 3组研究对象前后循环血管的MRA图像均取得满意效果;A、B、C 3组后交通动脉开放的比率分别为68.2%(15/22)、77.3%(17/22)、50%(15/30),软脑膜动脉生成的比率分别为31.8%(7/22)、59.1%(13/22)、23.3%(7/30);A组与C组比较,r CBF、MTT存在差异,r BCV无明显差异;A组与B比较,B组的r CBF、r BCV下降,MTT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PWI联合MRA,能够评价无症状型后循环缺血的范围及侧支循环血流,可以尽早地为临床提示后循环血液动力学状况,为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缺血 椎基底动脉 平均通过时间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无创针灸+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玲玲 刘洁 +1 位作者 田洁 朱彤 《系统医学》 2022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联用子午流注无创针灸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联用子午流注无创针灸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0例应用子午流注无创针灸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Vm、PI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9、5.012,P<0.05)。研究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结论子午流注无创针灸与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病情,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增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子午流注 椎-基底动脉 无创针灸 眩晕 血液流变
下载PDF
扩大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玉球 邓晓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8期21-23,27,共4页
目的观察扩大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5例经多模式MRI证实且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不同,将其分为<4.... 目的观察扩大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5例经多模式MRI证实且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不同,将其分为<4.5 h组(42例)和4.5~9.0 h组(43例),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记录两组脑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溶栓后24 h、14 d、30 d及90 d的NIH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溶栓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NIHSS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溶栓后14 d、30 d及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溶栓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预后良好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5 h组和4.5~9.0 h组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76%和6.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与常规时间窗疗效相当,临床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时间窗 RT-PA静脉溶栓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梗死
下载PDF
超声评价不同级别高血压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方方 韩伟 +1 位作者 穆玉明 史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各组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椎动脉1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和EDV减低,PI和RI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呈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2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和EDV降低,1级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系EDV降低和RI增高。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仅在2级高血压以上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分节段推拿手法干预对家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血管”反馈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增图 杨丽娉 陈莹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推拿手法干预对实验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血管”反馈调控的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 目的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推拿手法干预对实验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血管”反馈调控的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行颈上段推拿手法干预组(B组)、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行颈下段推拿手法干预组(C组)、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合并颈交感神经节摘除行颈上段推拿手法干预组(D组)、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合并颈交感神经节摘除行颈下段推拿手法干预组(E组)。于治疗前后检测5组实验兔左侧椎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量(BF)、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变形指数(DI)、全血黏度以及CGRP、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B、C、D、E组Ri、Pi、BF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C、D、E组左侧椎动脉Ri、Pi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5组间B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B、C、D、E组AI、DI和全血黏度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C、D、E组AI、DI和全血黏度与A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C组AI、DI和全血黏度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和D组的200-1切变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200-1切变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C、D、E组CGRP、ET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组CGRP、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C6以下椎动脉行推拿手法干预治疗实验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液中ET/CGRP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基底动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万铭 祝河忠 潘庆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2期2046-2047,共2页
目的:研究倍他司汀片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4月.我院经彩色经颅多普勒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84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倍他司汀片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4月.我院经彩色经颅多普勒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84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片口服,每次1片,2次/d。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口服,每次15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脑血流图、血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9%(39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8例)(x^2=8.92,P<0.05)。(2)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值均<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7.14%(3倒)。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6.7%(7例),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倍他司汀片应用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具有疗效显著.疗效稳定,安全,耐受性佳等优势,较丁咯地尔在该病治疗中具有更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脑缺血发作 眩晕 培他司汀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微栓子检测及随访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科 祁风 +5 位作者 刘祖佑 韦朝霞 陈小武 陈莉 蔡鸣凡 徐松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中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及脑微栓子检测,随访观察数据之间行配对t检验。结果:75例患者中MES阳...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中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及脑微栓子检测,随访观察数据之间行配对t检验。结果:75例患者中MES阳性13例,阳性率17.3%,中高度狭窄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25.0%vs6.5%,P<0.05);抗栓治疗后MES明显减少;73例患者随访,12例(12/73,16.4%)缺血性中风再发,MES阳性缺血性中风复发率高于MES阴性组(38.5%vs11.7%,P<0.05)。结论:可以通过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artery,PCA)和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进行微栓子监测,评价抗栓治疗的疗效,中高度狭窄的椎基底动脉更易出现后循环的MES;后循环MES阳性的患者易复发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 椎基底动脉 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头穴丛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被引量:3
19
作者 戚秀杰 韩迪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与常规体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并加电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进行操作;10次为一疗程,连续...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与常规体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并加电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进行操作;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并比较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P<0.05)。结论:头穴丛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下载PDF
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东 冯蓉 贺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耳聋、耳鸣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I_2(PGI_2)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聋、耳鸣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XA_2、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PGI_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V水平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能够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耳蜗微循环障碍,改善患者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山莨菪碱 椎-基底动脉 微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