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从璘之前前后后 被引量:8
1
作者 邓小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40,共8页
李白从璘之前前后后,作有一系列有关永王璘事件之诗文。本文对之作出笺证,试图解决历来解释失误、失注问题。李白从璘诗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
关键词 李白 从璘 诗文 笺证
原文传递
散步诗学:读诗人雅各岱的两篇散文
2
作者 苏薇星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6,共8页
对瑞士法语诗人雅各岱来说,在现代世界,特别是战后的世界,写诗意味着对诗歌的合理性、甚至可能性的深思。通过解读两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散文,即《看不见的鸟儿》和《穿过果园》,本文旨在探讨诗人在其散文中发展、深化的散步诗学。这... 对瑞士法语诗人雅各岱来说,在现代世界,特别是战后的世界,写诗意味着对诗歌的合理性、甚至可能性的深思。通过解读两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散文,即《看不见的鸟儿》和《穿过果园》,本文旨在探讨诗人在其散文中发展、深化的散步诗学。这种散步诗学既滋养着作者对外在现象透明超然的本质的信仰,也强调着这一本质相对人生体验和诗意表达而言的难以捕捉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力浦·雅各岱 诗学 散文 散步诗学
原文传递
试论陆象山的诗文创作
3
作者 徐国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7-51,共5页
后世论象山 ,多注重其哲学和教育思想 ,而对他的诗歌、散文创作关注较少。其实 ,象山精通文学。象山主张诗文从心里流出 ,作文须领会本心 ,提倡自由创作。象山的诗歌工于用典 ,多绘景精细之作。象山的散文析理精微 ,善于从细微处提炼出... 后世论象山 ,多注重其哲学和教育思想 ,而对他的诗歌、散文创作关注较少。其实 ,象山精通文学。象山主张诗文从心里流出 ,作文须领会本心 ,提倡自由创作。象山的诗歌工于用典 ,多绘景精细之作。象山的散文析理精微 ,善于从细微处提炼出哲理 ,在宋乾道、淳熙年间文坛足具代表性。象山先生诗文自具风格 ,足成一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诗文 心学 风格
下载PDF
莎剧的文化逻辑
4
作者 周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6,共9页
维柯的“诗性智慧”即指创造的智慧。以此为视角,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和文体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特征:即高雅和粗俗并列、诗体与散体共存。以其作品的诗体和散体比例为依据,莎剧可以分为英雄(神圣)的语言和世俗的语言,而此两种语言都在舞... 维柯的“诗性智慧”即指创造的智慧。以此为视角,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和文体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特征:即高雅和粗俗并列、诗体与散体共存。以其作品的诗体和散体比例为依据,莎剧可以分为英雄(神圣)的语言和世俗的语言,而此两种语言都在舞台语汇中构建出对立统一的共生关系。从第一野蛮时期(荷马时代)与第二野蛮时期(中世纪)之间的历史关联中来审视,可知“野蛮的复归”和“戏剧的复归”是莎剧“诗性智慧”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智慧 野蛮的复归 戏剧的复归 诗体与散体 神圣与世俗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传统目录学之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彭玉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 :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 ,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 :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 ,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诗文评著作的整理、归类和研究的分析 ,试图为 2 0世纪之前的批评史研究作一粗线条的勾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文评 目录学 学术理念
下载PDF
清代“诗文相通”说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诗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诗文体性、功用、艺术手法、审美旨趣等方面的相通... 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诗文体性、功用、艺术手法、审美旨趣等方面的相通相近,确立"以文为诗"的正当性及宋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促成了清诗发展由唐入宋的转型。"诗文相通"说也随之成为清代诗学的主流观念。此外,清代的弘通学风也推动了这一主流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诗文相通 以文为诗 学风
原文传递
北朝的崇儒倾向与笔体文学
7
作者 米晓燕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97-109,共13页
“文笔之辨”是中古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既是一种基于文学创作的文体认识,也是一次基于文体认识的理论探讨。北朝建立后,执政者为了巩固统治,很快接受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形成了崇儒的文化倾向,从礼制、乐治、德治等方面进行了文化... “文笔之辨”是中古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既是一种基于文学创作的文体认识,也是一次基于文体认识的理论探讨。北朝建立后,执政者为了巩固统治,很快接受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形成了崇儒的文化倾向,从礼制、乐治、德治等方面进行了文化建设。儒家文化中“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北朝文人对于功名的追求等等,使之更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和应用,由此便促进了北朝“笔”体文创作的繁荣。因此,其创作动机、创作实绩、创作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与其他时代有所不同的发展样貌,表现出北朝“文质推移,与时俱化”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儒家文化 文笔之辨 笔体文学
下载PDF
“把”字句的项与成句和使用动因——一个基于二语教学的“把”字句解析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占华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目前为止的"把"字句研究,除了"提宾"和"主观处置"以外,走的基本上是语义研究的路线,先后概括、讨论过介词("把")、动词、宾语、NV之间、句式、句式群等的语义特征。本文从二语教学的实践出发,... 目前为止的"把"字句研究,除了"提宾"和"主观处置"以外,走的基本上是语义研究的路线,先后概括、讨论过介词("把")、动词、宾语、NV之间、句式、句式群等的语义特征。本文从二语教学的实践出发,在检验这些语义特征的解释力,指出非母语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它们的困难的基础上,主张淡化语义因素,主要从结构项目和时间顺序的角度解析"把"字句,指导其教学。具体地说,就是先根据"把"字句所含有的事件结构的"项"的数量将其分为四项"把"字句、三项"把"字句、二项"把"字句,再分别揭示各类的成句和使用动因,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事件结构 脱离韵文 叙事起点 转喻“把”字句
原文传递
从“自讼”到“自适”——曾国藩的读书功程与诗文声调之学的内化 被引量:5
9
作者 陆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晚清曾国藩汲取理学家读书功程和修身日谱的经验,有意识地将各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塑造为一门修身日课,对近代读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日记详记阅读时间、节奏以及看、温、诵、校、批等具体"读法",实为一宗特殊的阅读史材料... 晚清曾国藩汲取理学家读书功程和修身日谱的经验,有意识地将各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塑造为一门修身日课,对近代读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日记详记阅读时间、节奏以及看、温、诵、校、批等具体"读法",实为一宗特殊的阅读史材料。按照每日读书时段、书籍类型、阅读方式三个维度,分类统计现存曾氏日记所载6529次读书活动,可以发现"看读""校读"等一次性或研究性阅读与"温读""诵读"等反复进行的出声涵泳显著分化为两极。多层次的读法对应于不同类型的书籍,体现出曾国藩在经世视野下维持学问完整性和各门类平衡的努力。从历时变化看,以把握知识整体为目标的"自讼"功程逐渐让位于追求内在体验的"自适"调剂,诗文声调的意义于兹凸显。作为诵读材料的古文选本兼包"经史百家",诵读声调既安顿了义理、考核、词章、经济在内的知识统一体,又渐有从这个整体中超脱出来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日记 读书功程 读书法 诗文声调之学
原文传递
说唱的艺术 诗化的叙述──《江格尔艺术论》之五“叙事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3-69,共7页
文章在论述史诗《江格尔》是诗、乐、舞相结合的民间说唱艺术的基础上,运用叙述学的原理,对《江格尔》的叙事特点、叙事的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多角度的观照,较详实地引证与论述。
关键词 英雄史诗 说唱艺术 叙事特点 《江格尔》 抒情 《江格尔艺术论》 蒙古族
下载PDF
绛帐遥相设——美国汉学教席的设立及戈鲲化、卫三畏的交往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晓婉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1784年,美国商船抵达中国,拉开了中美贸易和交流的序幕。此后,商人、海员、传教士、外交官梯航东来,他们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中国讯息带回美国,其中一些人甚至著书立说,永久地记录下他们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世情的见解。这些闻... 1784年,美国商船抵达中国,拉开了中美贸易和交流的序幕。此后,商人、海员、传教士、外交官梯航东来,他们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中国讯息带回美国,其中一些人甚至著书立说,永久地记录下他们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世情的见解。这些闻见认知由零散而系统,由肤浅而深入,最终形成了专业的美国汉学研究。1877年、1879年,美国两大老牌名校耶鲁和哈佛先后设立汉学教席,分别聘请美国资深传教士卫三畏和中国鸿儒戈鲲化为首任汉学教授,这应当被视作美国汉学建制化的基点。与此同时,故步自封的清朝人,很少有主动了解外界的意愿。直到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国门,中国人才开始赴欧美留学"取经","师夷长技"。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个登上哈佛大学讲台、向美国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戈鲲化与美国汉学里程碑式人物卫三畏之间的交往,意义非凡而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三畏 戈鲲化 汉学 《华质英文》
原文传递
技法与德性:明代七子派“诗文如何书写”探研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宏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明代七子派在谈诗论文中重点关注了诗文如何书写这一问题,从李梦阳"尺尺寸寸"、何景明"舍筏登岸"到李攀龙"拟议以成其变化"、王世贞"文至临摹则丑矣",七子派的诗文复古经历了由"拟议"... 明代七子派在谈诗论文中重点关注了诗文如何书写这一问题,从李梦阳"尺尺寸寸"、何景明"舍筏登岸"到李攀龙"拟议以成其变化"、王世贞"文至临摹则丑矣",七子派的诗文复古经历了由"拟议"到"新创"的不断修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诗文书写的起点是拟议还是新创的论争尤为激烈,成为明清诸诗文流派讨论的焦点。七子派成员从不同层面给予不同阐发,甚至追随七子派的陈子龙、沈德潜以及桐城派对这一问题也予以重点关注。围绕这一问题七子派与其他诗文流派在模拟与新创、有法与无法、直径与曲径等问题上有过论争,公安派又在此基础上将诗文书写由注重技术技巧的技法问题转化为宣泄情感情绪的情感问题,沈德潜等又将之提升为人格修养的德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议 新创 七子派 诗文书写
下载PDF
《文心雕龙》骈文体制的变通
13
作者 何越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5-32,151,共9页
《文心雕龙》骈文创作理论主张会通适变。其文本实践中既有较为稳定的常用表达形式,又有骈文体制下的多种骈散结合形式及其他变通表达形式。宏观上看,《文心雕龙》骈散结合的风格特点融会于各级语篇单位,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微观上看,例... 《文心雕龙》骈文创作理论主张会通适变。其文本实践中既有较为稳定的常用表达形式,又有骈文体制下的多种骈散结合形式及其他变通表达形式。宏观上看,《文心雕龙》骈散结合的风格特点融会于各级语篇单位,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微观上看,例程与变式的有机结合,始终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本实践。对骈文体制的遵循与变通,是刘勰《文心雕龙》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尝试,也是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修辞风格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骈文体制 骈散结合 变通
下载PDF
“有诗为证”的佛教渊源——也谈古代白话小说韵散结合文体的成因
14
作者 卞清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7-101,共5页
韵散结合是我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的一大文体特征。古代白话小说韵散结合的文体特征具有深厚的佛教渊源。首先,白话小说的语体源于佛教的"译经体"。其次,白话小说中韵文有两种用法:一为"补充式",即与散文相互... 韵散结合是我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的一大文体特征。古代白话小说韵散结合的文体特征具有深厚的佛教渊源。首先,白话小说的语体源于佛教的"译经体"。其次,白话小说中韵文有两种用法:一为"补充式",即与散文相互补充,各自表达独立内容,共推叙事进程;二为"重复式",即在散文叙述有关内容后,用韵文重复一遍,对其进行铺陈渲染。第二种用法源自汉译佛经。第三,白话小说中的"有诗为证"等韵文导语,虽然与史传及志怪、传奇等文言小说有一定传承关系,但其功能用法主要源自演述佛经故事的俗讲、变文。我国白话小说在发展过程中,既延续了民族文化基因,又接受并融合了外来佛教文化影响,两者交相作用,终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韵散结合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白话小说 韵散结合 有诗为证
下载PDF
"棂轩"释义辨正
15
作者 曹海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古诗文中的"棂轩"一词,历来解释不一。通过稽考相关古籍资料,该词意应指置有棂格的栏杆。
关键词 古诗文 棂轩 栏杆 考释
下载PDF
曹植:文艺新时代的开拓者
16
作者 汪玉川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4-80,共7页
曹植一生文采风流,后期诗赋散文均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无论是运用审美眼光去观察生活,开掘生活的美,还是运用形象思维,艺术地表现生活,传达思致;或文学语言的锤炼、诗赋体制的更新,他都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诚为文学新时代的开拓者。
关键词 曹植 魏晋文学 古代诗文
下载PDF
“露才扬己”与“铺张扬厉”——屈原文学影响观之一
17
作者 方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文学史上对屈原的评价有一定的争议。从屈原创作的主观意图来看,其抒情有直接的功利性因素;从创作的形式因素和艺术因素来看,存在着张扬自己文才的现象。这些创作倾向对以汉赋与六朝骈赋为代表的"铺张扬厉"式的形式主义文学... 文学史上对屈原的评价有一定的争议。从屈原创作的主观意图来看,其抒情有直接的功利性因素;从创作的形式因素和艺术因素来看,存在着张扬自己文才的现象。这些创作倾向对以汉赋与六朝骈赋为代表的"铺张扬厉"式的形式主义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露才扬己 楚辞
下载PDF
司马相如赋论发微
18
作者 汪文学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司马相如不仅是汉代伟大的赋作家 ,而且在赋体文学创作理论方面 ,也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他第一个强调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第一个从艺术角度阐述文学想象问题 ,第一个以自身的创作行动展示了文学创作的特殊的精神... 司马相如不仅是汉代伟大的赋作家 ,而且在赋体文学创作理论方面 ,也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他第一个强调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第一个从艺术角度阐述文学想象问题 ,第一个以自身的创作行动展示了文学创作的特殊的精神状态 ,第一个强调艺术天才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这些观点 ,不仅远远超过汉人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都产生过十分深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赋迹 赋心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与文言叙事传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文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2,共7页
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文言叙事传统的洗礼,仅仅着眼于口头叙事传统,难以圆满地把握这一研究对象。尤其是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有意赋予文本以不确定含义和将诗心与写实融合方面,明清章回小说中的几部经典作品卓有... 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文言叙事传统的洗礼,仅仅着眼于口头叙事传统,难以圆满地把握这一研究对象。尤其是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有意赋予文本以不确定含义和将诗心与写实融合方面,明清章回小说中的几部经典作品卓有建树,体现了鲜明的文人小说风范。这一类文人小说,是不能以研究通俗文学的方式来解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章回小说 表达方式 文言叙事传统 通俗小说 讲唱文学
下载PDF
南朝文笔之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5-79,共5页
笔从言分化出来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尽管受到传统势力的长期排斥,终就成为寒门士子的仕进之梯。到南朝,文风愈盛,文士集团崛起,文笔受到普遍重视,别集、总集大量产生,文笔之辨成为文章学的重要内容。南朝学者试图从目录、音... 笔从言分化出来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尽管受到传统势力的长期排斥,终就成为寒门士子的仕进之梯。到南朝,文风愈盛,文士集团崛起,文笔受到普遍重视,别集、总集大量产生,文笔之辨成为文章学的重要内容。南朝学者试图从目录、音韵、情感三方面对文笔进行区分,虽有许多不周全之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朝文学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文笔 言笔 刀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