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茸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然然 刘华淼 +1 位作者 邢秀梅 胡大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3-889,共7页
为筛选在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试验以不同生长时期(分别为脱盘后10、20、40和60d)的鹿茸组织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2-微球蛋白(B2M)、还原型辅酶Ⅰ(NADH)、... 为筛选在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试验以不同生长时期(分别为脱盘后10、20、40和60d)的鹿茸组织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2-微球蛋白(B2M)、还原型辅酶Ⅰ(NADH)、60S核糖体蛋白L40(RPL40)、谷胱甘肽还原酶7(GPx)和β肌动蛋白(ACTB)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运用geNorm和NormFinder两个程序综合分析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GAPDH、ACTB、RPL40表达稳定性较好,可用作鹿茸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而NADH和GPx的稳定性最差,不适合作内参基因。通过对鹿茸生长相关基因(ANXA5、HSP27、PRD2、CRABP1、LGALS1)表达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并且发现这5种基因均在脱盘后10d的鹿茸组织中高表达。该研究结果为鹿茸快速生长及骨化相关基因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T-PCR 鹿茸 内参基因 GENORM NORMFINDER
下载PDF
梅花鹿鹿茸蛋白聚糖的提取与分离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和丽 杨鸣琦 +1 位作者 杨萍 邹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2,91,共4页
探讨梅花鹿(Cervus nippon)鲜鹿茸中蛋白聚糖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鹿茸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Tris-HCl缓冲液匀浆提取梅花鹿鲜鹿茸,将粗提液上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离组分。结果表明... 探讨梅花鹿(Cervus nippon)鲜鹿茸中蛋白聚糖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鹿茸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Tris-HCl缓冲液匀浆提取梅花鹿鲜鹿茸,将粗提液上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离组分。结果表明提取液中总蛋白聚糖含量为6.69 mg/g;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收集到三个蛋白聚糖组分Ⅰ、Ⅱ、Ⅲ,其蛋白聚糖含量分别占总蛋白聚糖含量的45.25%、25.15%、18.2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和甲苯胺蓝染色均着色,蛋白聚糖Ⅰ核心蛋白分子量大约为40 kD,甲苯胺蓝染色显示3条单一宽带。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能用于梅花鹿鲜鹿茸中蛋白聚糖的分离,且此法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鹿茸 蛋白聚糖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基于组织结构特征和蛋白质与钙含量比值的鹿茸分区研究
3
作者 赵海平 姚梦杰 +4 位作者 徐源 刘佳 岳志刚 齐晓妍 李春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8-1527,共10页
目的建立客观鹿茸分区方法。方法采集3种规格的鹿茸,分别为马鹿三杈茸、梅花鹿三杈茸和二杠茸。通过纵向剖面、横断面和组织学切片对鹿茸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组织类型进行分析,确定鹿茸的感官分区指标。通过测定鹿茸不同区段成分... 目的建立客观鹿茸分区方法。方法采集3种规格的鹿茸,分别为马鹿三杈茸、梅花鹿三杈茸和二杠茸。通过纵向剖面、横断面和组织学切片对鹿茸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组织类型进行分析,确定鹿茸的感官分区指标。通过测定鹿茸不同区段成分上的差异,设立数据化的分区指标。结果建立血管形态和骨密质环2个感官分区指标,蜡片:无肉眼可见血管;粉片:血管细密,粗细均匀;蜂片:开始出现密质骨时,周围血管细密,中间粗,呈蜂窝状;骨片:密质骨连成骨密质环。利用蛋白质含量和钙含量的比值设定了不同区段鹿茸分区值(PV值):蜡片≥65.00,粉片6.30~64.99,蜂片4.70~6.29,骨片≤4.69。结论通过感官指标和PV值建立了鹿茸的客观分区方法,能够精确客观地对鹿茸进行分区,不仅适用于不同种鹿茸,如马鹿茸和梅花鹿茸;而且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鹿茸,如二杠茸和三杈茸;还能够适用于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鹿茸,如传统煮炸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该方法为增强鹿茸治疗的针对性和促进鹿茸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内部组织特点 马鹿三杈茸 梅花鹿三杈茸 二杠茸 分区值
原文传递
骨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鹿茸重量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赵佩 王洪亮 +2 位作者 王磊 邢秀梅 胡鹏飞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2,共7页
旨在研究骨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重量鹿茸的尖端表达规律,以期深入研究鹿茸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个基因(MMP14、COL11A1、PHOSPHO1、RHOA、COL1A2、SPARC、CTNNB1)在不同重量鹿茸尖端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水... 旨在研究骨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重量鹿茸的尖端表达规律,以期深入研究鹿茸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个基因(MMP14、COL11A1、PHOSPHO1、RHOA、COL1A2、SPARC、CTNNB1)在不同重量鹿茸尖端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骨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鹿茸重量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目的基因是否存在关联和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重量组鹿茸尖端上述7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高于低重量组,且均与鹿茸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生物信息分析表明,骨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互作,MMP14、COL11A1、COL1A2、SPARC、RHOA、CTNNB1共同参与骨骼发育及软骨内骨化。结果提示,高低重量鹿茸的尖端组织中MMP14、COL11A1、COL1A2、SPARC、RHOA、CTNNB1、PHOSPHO1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骨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影响鹿茸的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骨发育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酶解鹿茸肽的制备、纯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华 黄宜兵 +2 位作者 高科翔 孙辉 高忠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0-2395,共6页
利用一种工业用碱性蛋白酶对新鲜梅花鹿鹿茸进行水解,制备得到生物活性肽.首先,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酶与底物质量比1:150,底物与溶剂质量比1:13,水解时间60min.其次,利用硫酸胺分级... 利用一种工业用碱性蛋白酶对新鲜梅花鹿鹿茸进行水解,制备得到生物活性肽.首先,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酶与底物质量比1:150,底物与溶剂质量比1:13,水解时间60min.其次,利用硫酸胺分级沉淀法制备了鹿茸多肽粗提液,同时采用缓冲液保护其活性,再经SephadexG-25凝胶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最强抗氧化活性的鹿茸肽组分(VAP-B).最后,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对VAP-B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分子量在800以内的小肽活性组分(VAP-B1),其蛋白含量为70.45%.在此基础上,对小肽活性组分VAP-B1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包括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以及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鹿茸肽VAP-B1浓度为20mg/mL时,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达到91.9%,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当浓度为10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达到100%,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此外,鹿茸肽VAP-B1还具有一定的防止脂质过氧化和还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肽 碱性蛋白酶 酶解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均匀设计优化鹿茸抗氧化多肽酶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春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0-2663,共4页
目的研究鹿茸抗氧化多肽酶解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酶解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鹿茸抗氧化多肽酶解工艺。结果最优工艺为:酶解时间58min,酶添加量5.0U/mg,底物浓度11mg/ml,酶解温度60℃,... 目的研究鹿茸抗氧化多肽酶解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酶解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鹿茸抗氧化多肽酶解工艺。结果最优工艺为:酶解时间58min,酶添加量5.0U/mg,底物浓度11mg/ml,酶解温度60℃,p H值6。验证实验显示该条件下鹿茸多肽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5±0.9)%,比预测值稍低,基本相符。结论均匀设计法优化的鹿茸抗氧化多肽酶解工艺稳定、可行,获得了抗氧化性较好的鹿茸多肽,对开发高附加值的鹿茸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抗氧化活性 酶解 均匀设计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促进表皮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皮肤创伤愈合 被引量:89
7
作者 翁梁 周秋丽 +4 位作者 王丽娟 刘永强 王岩 王颖 王本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 研究总鹿茸多肽 (TVAP)及天然鹿茸多肽 (nVAP)和合成鹿茸多肽 (sVA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乳鼠表皮细胞和家兔肋软骨细胞 ,体外加入TVAP ,nVAP和sVAP ,观察其对 [3H]TdR参入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整体观察TVAP对大鼠实验性皮... 目的 研究总鹿茸多肽 (TVAP)及天然鹿茸多肽 (nVAP)和合成鹿茸多肽 (sVA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乳鼠表皮细胞和家兔肋软骨细胞 ,体外加入TVAP ,nVAP和sVAP ,观察其对 [3H]TdR参入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整体观察TVAP对大鼠实验性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TVAP 0 8和 3 2mg·g- 1 膏剂外涂对实验性大鼠皮肤损伤有加速修复作用。离体TVAP 5 - 5 0mg·L- 1 和nVAP 0 4 - 5 0mg·L- 1 均能促进大鼠表皮细胞有丝分裂 ,提示nVAP是TVAP中促进表皮细胞分裂和加速皮肤创伤愈合的主要活性多肽。sVAP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马鹿茸多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皮肤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中药 鹿茸多肽 表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皮肤损伤 细胞增殖 动物实验 创伤愈合
下载PDF
鹿茸多肽的分离纯化及药理活性 被引量:49
8
作者 王丰 梅子青 +1 位作者 周秋丽 王本祥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高效液相方法,从马鹿鲜鹿茸分离得到了一种多肽,其在SDS-PAGE电泳上显示为一条带,HPLC图谱为单峰,质谱显示其相对分子量为3095.1.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此多肽主要含有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高效液相方法,从马鹿鲜鹿茸分离得到了一种多肽,其在SDS-PAGE电泳上显示为一条带,HPLC图谱为单峰,质谱显示其相对分子量为3095.1.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此多肽主要含有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没有半胱氨酸.经FDNB法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为缬氨酸.活性检测表明,该多肽能够明显促进表皮细胞和BRL肝细胞株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多肽 分离 纯化 药理活性 中药 理化性质 凝胶过滤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鹿茸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0
9
作者 范玉琳 邢增涛 +3 位作者 卫功庆 刘桂荣 李慧萍 周淑琴 《经济动物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27-31,共5页
鹿茸粉脱脂后,用NaCl-HCl缓冲液(pH6)提取,应用SephadexG-50层析柱分离纯化后,获得鹿茸蛋白。给腹腔接种S180型小鼠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口服鹿茸蛋白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生存时... 鹿茸粉脱脂后,用NaCl-HCl缓冲液(pH6)提取,应用SephadexG-50层析柱分离纯化后,获得鹿茸蛋白。给腹腔接种S180型小鼠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口服鹿茸蛋白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鹿茸蛋白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鹿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52
10
作者 胡太超 刘玉敏 +5 位作者 陶荣珊 苏凤艳 张晶 顾效瑜 李庆杰 王全凯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56-162,共7页
鹿茸用于医疗保健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鹿茸化学成分复杂,药理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对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鹿茸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无机元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质类,多胺类化合物,维生素,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 鹿茸用于医疗保健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鹿茸化学成分复杂,药理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对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鹿茸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无机元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质类,多胺类化合物,维生素,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核酸、碱基成分等。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抗氧化和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神经系统、抗应激、肝脏、组织伤口愈合、骨质疏松症、减肥降脂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鹿茸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郭晓晗 程显隆 +3 位作者 李明华 张文娟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1-565,共15页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方法多样。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相互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归纳与综述,为完善鹿茸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与依据。鹿茸中化学成分随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呈较为规律的变化,其中蛋白质、...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方法多样。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相互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归纳与综述,为完善鹿茸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与依据。鹿茸中化学成分随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呈较为规律的变化,其中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甾体化合物等为主要活性物质;其质量控制方法涉及传统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现代光谱法、色谱法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其质量控制方法虽多,但并不完善,面对掺伪造假、等级评价等问题,建立一套灵敏度高及专属性强的鹿茸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化学成分 真伪鉴别 等级评价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鹿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薄士儒 李庆杰 +2 位作者 王春雨 袁相恋 王全凯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43-248,共6页
对鹿茸的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脂类、多肽类、多糖类、多胺类和无机元素)及药理作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两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对鹿茸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鹿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应用PCR-RFLP方法鉴定梅花鹿茸与马鹿茸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岩 邵博宇 +8 位作者 徐宁 翟英南 高锋 艾金霞 张亚丽 李明成 李丹 高丽君 夏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021-202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鉴别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的方法。方法提取各种鹿茸样品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正品鹿茸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鹿茸的真伪,然后对正品鹿茸利用动...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鉴别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的方法。方法提取各种鹿茸样品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正品鹿茸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鹿茸的真伪,然后对正品鹿茸利用动物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一步对正品鹿茸的种属来源进行确证。结果通过对特异性片段的PCR扩增,可将梅花鹿茸及马鹿茸与驯鹿、麋鹿、新西兰鹿等伪品鹿茸加以区分,通过对限制性内切酶Msp I进行酶切后的片段长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区分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快速、准确的鉴别鹿茸真伪及种属鉴定的方法,为解决中药易混品种难以鉴定的问题提供了又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种属鉴别
原文传递
梅花鹿茸中活性多肽的纯化、测序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严铭铭 曲晓波 +4 位作者 王旭 刘宁 刘志强 赵大庆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93-1896,共4页
利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及C18反相柱层析等方法,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多肽CNT14,SDS-PAGE电泳显示其为一条带,HPLC图谱为单峰,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479.9028.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此多肽主要含缬氨酸... 利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及C18反相柱层析等方法,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多肽CNT14,SDS-PAGE电泳显示其为一条带,HPLC图谱为单峰,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479.9028.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此多肽主要含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及脯氨酸,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序结果为E-P-T-V-L-D-E-V-C-L-A-H-G-P.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肽能够明显促进小鼠海马HT22细胞增殖.同时,采用固相合成法对该多肽进行了合成,与所分离的天然多肽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多肽 提取纯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鹿茸线粒体DNA的指纹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谷玉娟 张丽华 傅桂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通过鹿茸特异性引物鉴别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鉴别的比较,选择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用于鉴别鹿茸。方法采用盐析法从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市售鹿茸等样品中抽提线粒体DNA,并应用试剂盒进行纯化。进行特异性引物扩增和序列测定... 目的通过鹿茸特异性引物鉴别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鉴别的比较,选择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用于鉴别鹿茸。方法采用盐析法从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市售鹿茸等样品中抽提线粒体DNA,并应用试剂盒进行纯化。进行特异性引物扩增和序列测定,同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扩增。结果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以及部分市售鹿茸经特异性引物扩增后均可在琼脂糖凝胶中显示313 bp片段,只是条带亮度不同。而其余市售鹿茸无扩增条带;随机扩增多态DNA不仅有效显示阳性与阴性的DNA扩增结果,而且对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差异,以不同的条带数目和条带亮度得以验证。结论随机扩增多态DNA鉴别鹿茸真伪的方法更准确快捷,通过随机扩增多态DNA扩增后主条带与梅花鹿茸或马鹿茸扩增的条带大小和亮度一致,则为正品;如不一致,则为《中国药典》规定外的鹿茸或其他混淆品。这种方法对于筛选、甄别市售动物中药材,特别是名贵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特异性引物 随机扩增多态DNA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梅花鹿三种深加工制品的营养保健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万超 赵伟刚 +3 位作者 张秀莲 张宝香 赵立波 赵景辉 《特产研究》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分析测定了鹿茸血酒,鹿心片和鹿鞭精中的蛋白质、脂肪、总糖、维生素及无机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它们是优良的营养保健佳品。
关键词 梅花鹿 深加工制品 鹿茸血酒 鹿心片 鹿鞭精 营养保健成分 蛋白质 脂肪 总糖 维生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鹿茸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忠梅 吕伟 +4 位作者 孙玉滨 王怀生 杜娜 新吉乐 郜玉钢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中药鹿茸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有突出优势。文中对近年来鹿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简要总结,从单方鹿茸和复方鹿茸两个方面阐述鹿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试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鹿茸作用机制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鹿茸 骨质疏松 鹿茸单方 鹿茸复方
下载PDF
梅花鹿茸可溶性蛋白提取工艺及免疫活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梦莹 赵玉娟 +1 位作者 李倩竹 沈明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8-160,163,共4页
以梅花鹿茸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可溶性蛋白。以鹿茸可溶性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浓度、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功率和液料比对鹿茸可溶性蛋白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 以梅花鹿茸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可溶性蛋白。以鹿茸可溶性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浓度、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功率和液料比对鹿茸可溶性蛋白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鹿茸可溶性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pH=10.00、0.05 mol·L-1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为提取溶剂,液料比10∶1,超声提取功率200W,超声提取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鹿茸可溶性蛋白得率为36.849mg·g-1。体内免疫活性试验表明,鹿茸蛋白提取物能够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质量浓度、血清及肝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可溶性蛋白 超声波提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A Novel Polypeptide from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被引量:8
19
作者 LiangWENG QiuLiZHO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A novel polypeptide having stimulant effect on som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lvet antler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The 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 consists of a single chain of 32 amino acid residues... A novel polypeptide having stimulant effect on som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lvet antler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The 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 consists of a single chain of 32 amino acid residues.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polypeptide was identified as: VLSAADKSNVKAAWGKVGGNAPAFGAEALL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lvet antler PEPTIDE amino acid sequence.
下载PDF
不同部位鹿茸水提液对NRK-49F细胞促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帆 董玲 +4 位作者 王春梅 丁倩男 刘建亭 赓迪 戴俊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研究鹿茸不同部位水提液体外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差异。方法:以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49F作为模型,以MTT法检测鲜鹿茸上、中、下三部分水提液的促细胞增殖率,以BCA法检测样品蛋白浓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样品... 目的:研究鹿茸不同部位水提液体外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差异。方法:以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49F作为模型,以MTT法检测鲜鹿茸上、中、下三部分水提液的促细胞增殖率,以BCA法检测样品蛋白浓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样品蛋白组成的差异。结果:上、中、下部鹿茸样品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7.89、16.04和6.89 mg·mL-1,从顶端到基部,鹿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依次降低。加样24 h时,鹿茸上部和中部样品分别在蛋白浓度800μg·mL-1和600μg·mL-1时达到最大促增殖率,分别为66.76%和64.36%,下部样品在1 000μg·mL-1时达到最大促增殖率,为58.87%。作用48 h后,鹿茸上部和中部样品均在蛋白浓度800μg·mL-1时达到最大促增殖率,分别为219.56%和215.86%,下部样品在蛋白浓度1 000μg·mL-1时达到最大促增殖率,为169.20%。鹿茸样品对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远大于10%胎牛血清。3个部位样品蛋白组成的SDS-PAGE图谱差异不大。结论:所有样品对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效应。不同部位样品主要蛋白组成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不同部位 MTT法 NRK-49F细胞 促增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