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用地效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6
1
作者 罗罡辉 吴次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7-370,392,共5页
用地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用地效益内涵和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来分析我国城市用地效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模型构建来评价城市用地效益,试图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 用地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用地效益内涵和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来分析我国城市用地效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模型构建来评价城市用地效益,试图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效益 比较研究 评价指标 土地集约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卫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7-40,共4页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土地供给调控体系的对策包括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加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 ,形成城市土地供给的良性循环 ;消除城市土地闲置现象 ,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土地开发 调控机制 土地供给
下载PDF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50
3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0-387,共8页
以我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7年-2009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差... 以我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7年-2009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差异明显,且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开发强度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郑州-洛阳为中心的高强度区域,西部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省会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且同一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也较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地规划政策的影响尚没有体现,且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应采取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政策,合理推动城市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开发强度 影响因素 泰尔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国外城市土地整理及对中国合理用地的启示 被引量:31
4
作者 谈明洪 吕昌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54-158,共5页
城市土地整理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和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把它介绍给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是20世纪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之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用地扩展迅速,现今形成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不易逆转,对未来城市发展影... 城市土地整理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和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把它介绍给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是20世纪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之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用地扩展迅速,现今形成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不易逆转,对未来城市发展影响很大。但中国城市土地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城市土地整理技术,合理规范未来城市用地发展和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该文首先分析讨论了国外城市土地整理的对象、目标、地位和主要功能,然后从5个方面探讨了土地整理在中国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用地管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整理 中国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双维视角下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38
5
作者 徐银凤 汪德根 沙梦雨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4,共10页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分析苏州城市外部和内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来看,苏州城市外部用地扩展经历"低强高速"、"...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分析苏州城市外部和内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来看,苏州城市外部用地扩展经历"低强高速"、"中强中速"和"高强低速"3个发展阶段。②从苏州城市内部形态演变来看,全局集成核规模不断扩大且集成核形态逐渐完善,由树状单中心集成核向轮状多中心集成核转变。③苏州城市内外部形态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道路交通系统和用地扩展的城市内外部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外部和内部维度均凸显出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多核"→"组团状行政型多核"→"组团状功能型多核"演变趋势。④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化 城市蔓延 城市用地需求 组团式开发 区划调整 规划引导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0-1485,共6页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推动城镇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将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对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开发强度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6-704,共9页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6~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探索了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6~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探索了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结构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增强,但是土地功能一直滞后于土地结构,阻碍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②土地利用目标与土地利用强度之间的协调性逐渐提高。在研究前期,土地利用目标超前于土地利用强度,而在研究后期,两者的关系则相反。土地利用静态结构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之间的协调性比较稳定。两者之间的相对发展速度却起伏不定。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结构之间的局部协调性逐渐上升,且所处的协调发展阶段也不断提高。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局部协调性也稳步上升,但所处的协调发展阶段却没有明显变化。④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尤其在研究后期提高的速度变大。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结构-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很大。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结构-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土地结构对协调性的影响小于土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协调发展度 结构-功能关系 武汉市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组合模型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媛媛 陆化普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40-1243,共4页
提供一种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一体化优化的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与构造模型。通过分析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之间动态反馈关系的关键因素 ,建立了反映两者循环式互为反馈关系的优化组合模型。指出建模的关键是在满足资源与环境... 提供一种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一体化优化的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与构造模型。通过分析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之间动态反馈关系的关键因素 ,建立了反映两者循环式互为反馈关系的优化组合模型。指出建模的关键是在满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 ,使城市广义出行效率最大 ,模型的计算结果体现了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结构状态。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交通结构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动力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考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舒帮荣 朱建军 +2 位作者 李永乐 曲艺 雍新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71,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1987—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采用计量工具分析经济增长、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为城市用地扩张差别化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1987—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采用计量工具分析经济增长、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为城市用地扩张差别化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统计与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城市用地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在传统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用地扩张影响最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工业化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成为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力下降;在全面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成为城市用地扩张的首要驱动力,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变为影响最小的负向作用因子。研究结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及效果有所不同,为引导城市用地合理扩张,需把握各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城市用地扩张主导驱动力,制定差别化城市用地扩展管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扩张 驱动力 经济发展阶段 面板模型
下载PDF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欧阳晓 李勇辉 +2 位作者 徐帆 陈建设 黄梅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3-201,共9页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二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群扩张研究中,从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二元共生视角提出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新思路。研究表明:①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②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的“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区管控、治理修复与城市用地扩张方面的监测预警、城市更新形成多维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③基于共生机制框架提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生态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用地扩张 生态环境保护 共生机制 交互作用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北京大都市土地开发的乘数效应和增长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宗跃光 张振世 +1 位作者 陈红春 郭瑞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6,共8页
本文依据 1992 - 2 0 0 0年北京地区 2 0 0 0多个土地开发项目统计资料 ,通过实证对城市土地空间开发的理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特定区域的土地开发 ,表现为乘数效应作用下的逻辑斯蒂增长。根据模型对各环线和扇面模拟的相关... 本文依据 1992 - 2 0 0 0年北京地区 2 0 0 0多个土地开发项目统计资料 ,通过实证对城市土地空间开发的理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特定区域的土地开发 ,表现为乘数效应作用下的逻辑斯蒂增长。根据模型对各环线和扇面模拟的相关系数高达 0 95以上。在此基础上 ,结合北京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巨大投资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开发 乘数效应 增长模式 北京
下载PDF
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分析——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盛业旭 刘琼 +1 位作者 欧名豪 佴伶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2,共7页
在借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Kuznets曲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假说,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江苏... 在借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Kuznets曲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假说,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以及苏南5市、苏北5市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②苏南5市城市土地规模的稳定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符合其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而苏北5市城市土地扩张的放缓可能与消除效应中的政策约束有关,或许不利于其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受区位条件跳跃式优化的影响,苏中3市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出现Kuznets曲线效应,城市土地仍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对此,本文建议江苏省三大区域应实行"有保有压,保压结合"的差别化管控政策:苏南5市应以压为主,严格限制城市用地扩张,倒逼经济结构调整;苏北5市应压中有保,在保证耕地保有量的前提下允许城市土地适度扩张,以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苏中3市尤其是南通市应保中有压,在给予较大的城市土地新增空间的同时,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落实耕地保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扩张 经济发展 KUZNETS曲线 计量经济分析 江苏
原文传递
土地发展权视域下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万娟娟 陈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167,共8页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剖析区域特征,借助GIS分析法,概括其效率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SLM和SEM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三大...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剖析区域特征,借助GIS分析法,概括其效率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SLM和SEM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三大区域效率的变化形态相似,以2010年为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模式上逐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2000—2016年,效率有效省份经历了由少增多的变化形态,空间上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高—中—高'分布;(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土地资源丰度、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表现为抑制作用。另外,土地发展权确定及分配对于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扩大空间溢出效应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空间格局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登清 张阿玲 吴宗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1,共4页
本文阐述了城市土地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动力——以太仓市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2 位作者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162,共8页
以太仓市为例,采用扩张速度与强度指数、重心坐标、灰色关联度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及空间角度分析了1989—2008年太仓市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动力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阶段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 以太仓市为例,采用扩张速度与强度指数、重心坐标、灰色关联度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及空间角度分析了1989—2008年太仓市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动力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阶段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强度不同,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心由前两时段向东北东移动变为第三时段向北东北移动;②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增加值、二三产比重及二三产劳动力是研究区城镇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但主导动力从1995—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二三产增加值变为了2001—2008年的二三产增加值及二三产劳动力,而耕地稀缺指数及粮食单产对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较小;③除与主要河流的距离外,各潜在空间动力对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均有影响,但不同阶段其动力组合、主导动力及各因素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为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应从规模及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不同阶段城镇用地扩张动力,动态把握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 规模扩张 空间扩张 动力 经济发展阶段 太仓市
原文传递
空间收敛视角下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演变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敏 匡兵 陶雪飞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03,122,共7页
利用收敛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6—2016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差异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无论是全国层面、区域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研究期内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利用收敛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6—2016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差异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无论是全国层面、区域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研究期内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出σ收敛特征,σ系数在考察期内都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地区分布还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存在条件β收敛;(3)土地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变量对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收敛过程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4)应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参照,通过规划约束、市场引导等抑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无序扩张。同时探索城市存量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指导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及新增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土地 开发强度 土地资源价值 规划约束 城市引导 收敛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2 位作者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85,共7页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经济发展 协整性 因果关系 河南省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供给错配:特征事实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程开明 于静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54,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供给错配的典型特征,明晰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从土地供给过度与供给不足视角解析城市土地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通过空间一...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供给错配的典型特征,明晰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从土地供给过度与供给不足视角解析城市土地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通过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城市土地供给错配指数,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土地供给错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城市规模、人口流动方向分别呈现出“东少西多”“阶梯递减”“逆向配置”特征。(2)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城市存在异质性,城市土地供给过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强于土地供给不足。(3)城市土地供给过度通过创新创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双重路径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土地供给不足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警惕土地配置过度的“经济效率”陷阱,强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人地挂钩机制,因城施策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供给 错配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升级 创新创业发展
下载PDF
城市产业类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模式的生成语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震 顾大治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49,53,共4页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历史见证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促使改造性再利用模式被优先选择;而产业类建筑遗产自身的特点则保证了实施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类建筑遗产 改造性再利用 生成语境 城市土地再开发 可持续发展观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蔡俊 郑华伟 +1 位作者 刘友兆 欧名豪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350-355,共6页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市土地 协调发展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