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王颂吉 白永秀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1-43,共13页
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相悖,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滞后性,这不仅对"三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之谜。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 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相悖,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滞后性,这不仅对"三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之谜。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及其相关制度安排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对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明显的非农偏向,由此造成的要素错配可能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城乡部门生产要素配置的视角下,探讨城乡要素错配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城乡部门生产要素配置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密切相关;全国和省际层面的非农部门配置了过多资本和过少劳动力,农业部门则配置了过多劳动力和过少资本,城乡要素错配显著阻碍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要素配置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部门 生产要素错配 二元经济结构 转化滞后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理论:阶段、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85
2
作者 刘守英 龙婷玉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4,共14页
本文通过对发达经济体城乡转型的事实和理论梳理,发现城乡融合是城乡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基本特征为,人口在城乡的双向流动的人口融合,土地利用混合性和多样性的空间融合,乡村经济非农化以及城乡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经济融合,城乡居民认知和... 本文通过对发达经济体城乡转型的事实和理论梳理,发现城乡融合是城乡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基本特征为,人口在城乡的双向流动的人口融合,土地利用混合性和多样性的空间融合,乡村经济非农化以及城乡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经济融合,城乡居民认知和观念差异缩小的价值融合。城乡融合带来城乡研究从城乡二分范式向城乡连续体范式的转变,它将社会视为城乡连续体,通过经济、社会的多维指标对城乡连续体进行划分,以城乡连续体作为分析城乡问题的基本单位,更加强调城乡的联系与融合。中国已经进入城乡融合阶段,应从单向城市化思维向城乡融合思维转变,更加注重城乡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依赖性,通过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构建促进城乡融合的发展政策,探索不同类型的城乡融合路径,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城乡连续体范式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 被引量:49
3
作者 杨园园 臧玉珠 李进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4-698,共1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核心在于破解乡村地域系统的"五化"问题。乡村振兴的模式及路径探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乡村地域辽阔、类型差异万千,因此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核心在于破解乡村地域系统的"五化"问题。乡村振兴的模式及路径探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乡村地域辽阔、类型差异万千,因此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的差异化特征,并在乡村分区、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乡村振兴模式的探索。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范围,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构建城乡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乡转型的发展轨迹进行功能分区,并基于分区进行乡村振兴典型模式的梳理,以期形成区域发展样板,为京津冀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模式的梳理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模式 城乡转型 功能分区 京津冀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略论 被引量:34
4
作者 郭爱君 毛锦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9,共8页
县域不仅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 县域不仅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产业特色优势,依托"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区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制度变革和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县域经济跨区域融合共享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城乡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 区域融合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转型特征与路径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晓冬 李鑫 +1 位作者 顾晓波 胡睿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3-1866,共14页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两分离一切变"而导致的"三不足"的困境,即传统农区的"居业分离"、资源型城市的"产城分离"和省际交界区的"切变效应",导致乡村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不足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协同力不足。(2)城乡转型状态呈现出经济、社会和空间多维相关的特征,转型过程的城乡异速不同步和转型格局的城乡异构非均衡现象并存;采用对比聚类法,划分出城乡转型滞后型、乡村转型滞后型、城市转型滞后型和城乡转型同步型四种类型。(3)推进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碎片化"困境,分类推进城乡协同转型发展,加强省际交界区城乡发展的跨域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转型 跨域协同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唐林楠 刘玉 唐秀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乡转型和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期为改善北京城乡关系、有效提升乡村地域功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12年,北京市城乡转型依次经历了缓慢转型(197... 本研究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乡转型和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期为改善北京城乡关系、有效提升乡村地域功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12年,北京市城乡转型依次经历了缓慢转型(1978—1995)、快速转型(1996—2006)、转型放缓(2007—2012)三个阶段。2生态、历史、市场和政策等因素显著影响着乡村地域功能的提升。35年间,乡村地域功能总体稳步发展,并与城乡转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3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地域功能反馈等综合作用下,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依次经历了低水平耦合、倒"U"型耦合和高水平耦合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乡村地域功能 时序特征 关联度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发展中数字治理共同体的三重逻辑与建构路径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卫卫 张迪 龚兴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数字化技术的嵌入正在改变城乡社会的发展格局并形塑新的治理模式。在社会数字化转型场域,数字治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变量,针对当... 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数字化技术的嵌入正在改变城乡社会的发展格局并形塑新的治理模式。在社会数字化转型场域,数字治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变量,针对当前数字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结合“共同体”理论尝试提出数字治理共同体这一学术命题。在深入阐释其概念特征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为研究背景,基于“理论-历史-现实”三维视角,系统解构城乡融合发展中数字治理共同体的多重逻辑。基于此,从物理边界的消解与重构、基础网络的织就与形塑、多元主体的融入与互动、科技伦理的诠释与再造等方面提出建构路径,推进“中国之治”话语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技术赋能 数字化转型 治理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城乡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决策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远智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9-1811,共13页
城乡转型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过程。科学认知城乡转型的概念内涵,系统探讨城乡转型的格局、过程和机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转型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解析了中国... 城乡转型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过程。科学认知城乡转型的概念内涵,系统探讨城乡转型的格局、过程和机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转型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解析了中国省域城乡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并基于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剖析了城乡转型的格局,探讨了不同类型城乡转型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及其对策。结果表明:(1)城乡转型是城市地域系统演化与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外在表征是这2个过程耦合协调的状态;(2) 2000—2018年,各省城市和乡村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的转变,但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3) 2000—2018年,全国城乡转型整体上实现了由低水平城乡统筹向中等水平城乡融合的转变,在空间上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城乡转型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征;(4)全国城乡发展可划分为高水平城乡融合区、中等水平城乡融合区、低水平城乡融合Ⅰ区和低水平城乡融合Ⅱ区4种类型,各类型区城乡转型的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补齐短板等措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原文传递
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的嵌入式治理 被引量:15
9
作者 戴祥玉 卜凡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基于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治理的嵌入性特征,将嵌入性理论视角与存量规划新常态下老旧社区的治理创新诉求相关联,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研究阐述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嵌入式治理的生成背景、行动策略与创新路径。现阶段,多元治理主体在助力... 基于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治理的嵌入性特征,将嵌入性理论视角与存量规划新常态下老旧社区的治理创新诉求相关联,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研究阐述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嵌入式治理的生成背景、行动策略与创新路径。现阶段,多元治理主体在助力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治理与改造过程中,为满足老旧社区基础性改造需求、超越传统治理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内源性发展目标,业已形成资源型嵌入、功能型嵌入和融合型嵌入三种行动策略,但受复杂的治理情境和滞后的治理后管理机制的影响易面临适应性挑战。应通过激发社区居民主体能动性、推进社会资本再组织化、完善治理后管理机制等具体路径,推进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嵌入式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老旧社区 社区改造 嵌入式治理 治理创新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域下特色村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颜培霞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4,共8页
推动特色村经济转型,将其建设成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支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城乡融合视域下,立足特色村经济转型内涵,从农业增长、质效提升、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以"市场扩张、功能集聚、模... 推动特色村经济转型,将其建设成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支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城乡融合视域下,立足特色村经济转型内涵,从农业增长、质效提升、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以"市场扩张、功能集聚、模式创新"三大动力机制为核心的经济转型逻辑框架。市场扩张,通过生产规模累积、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导向效应,是拉动特色村经济转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引擎;功能集聚,通过知识溢出、分工深化和组织保障效应,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支撑特色村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模式创新,是特色村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主要通过拓展高级要素禀赋、引入现代农业组织以及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助力现代乡村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特色村"经济、生态、文化"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特色村 经济转型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城市规划设计的永续理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志强 李欣 《南方建筑》 2016年第5期4-9,共6页
作者从对城乡规划思想方法变革的基本认识出发,对规划变革的理性化内核、理性发展过程和变革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西方理性化模式的困境以及"大智云移"技术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下,城乡规划思想... 作者从对城乡规划思想方法变革的基本认识出发,对规划变革的理性化内核、理性发展过程和变革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西方理性化模式的困境以及"大智云移"技术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下,城乡规划思想方法应进行永续理性化变革,并以融入中华文明的永续理性思想和开启"大智云移"时代的规划工具理性变革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思想方法 变革 理性化 中华文明 大数据 智能化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下载PDF
乡土如何触碰旅游--一种文化转型视角下乡村振兴人类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从文化转型的视角来看,基于乡土社会的开放性而非封闭性,城乡互动呈现出依循着“城-乡-城”与“乡-城-乡”两种模式的钟摆运动,这两种摆动之中的农轴和工轴相互交叉,便成了一种纺锤体模式的交互作用的图形,两个轴向各自形态运行的结果... 从文化转型的视角来看,基于乡土社会的开放性而非封闭性,城乡互动呈现出依循着“城-乡-城”与“乡-城-乡”两种模式的钟摆运动,这两种摆动之中的农轴和工轴相互交叉,便成了一种纺锤体模式的交互作用的图形,两个轴向各自形态运行的结果就可能会出现二者之间种种接触或触碰。基于旅游消费业而有的一种文化转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发生,成为乡土旅游发展的新场域。乡土和旅游这两个有着其各自存在和发生背景的社会文化要素,在此一点上发生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触碰。只有通过这种城乡之间的直接触碰,且这种触碰的原理基于城乡之摆的摆动而发挥出一种接触的效应,城和乡、新和旧、钢筋水泥和青山绿水之间才能发生一种新的交叉,创造和转化出一种新鲜感,乡土和旅游这两个社会文化的要素才能有所沟通以及各自都有所创造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旅游 触碰机制 城乡关系 文化转型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下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以湖南岳阳市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又铭 郭炎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文姝 林赛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快速城镇化下,我国乡村人、地剧变形成留村、外出、回流三大村民群体及村庄物质、社会、经济环境的地域分异。立足人-地情感关系和主观乡村性的已有成果,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探究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表明:(1)乡... 快速城镇化下,我国乡村人、地剧变形成留村、外出、回流三大村民群体及村庄物质、社会、经济环境的地域分异。立足人-地情感关系和主观乡村性的已有成果,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探究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表明:(1)乡村依恋水平总体高于环境感知,留村村民乡村环境感知水平最高,外出村民乡村依恋程度最高。(2)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有独立、显著的正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影响最强。就群体而言,留村与回流村民的依恋均受3个维度环境感知的显著影响,但前者多于后者;外出村民依恋的感知因素仅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应着眼于不同群体和环境的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感知 乡村依恋 乡村性 城乡转型 岳阳市
下载PDF
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宏胜 王兴平 +2 位作者 刘晔 石钰 李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27,90,共11页
健康、幸福和家庭经济满意等已成为评价我国城镇化模式与城乡规划作用的重要维度.本文以健康、幸福感和家庭经济满意等为基础构建居民主观福祉,采用全国124个城市401个社区的1 460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层混合效应... 健康、幸福和家庭经济满意等已成为评价我国城镇化模式与城乡规划作用的重要维度.本文以健康、幸福感和家庭经济满意等为基础构建居民主观福祉,采用全国124个城市401个社区的1 460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城镇化、城乡规划和居民主观福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居民主观福祉的空间分布上,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较低,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较高;但城镇化率大于70%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却显著低于城镇化率50%~70%的城市的居民.研究证实当前城镇化模式下存在居民主观福祉转折点,即,城镇化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均与居民主观福祉呈“倒U型”结构关系.这一方面证实了以往中国城乡规划追求经济增长以提升居民福祉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出粗放的城镇化模式对居民福祉可能存在潜在的损害.迈入城镇化中后期,提高社会福祉应作为我国城乡规划的直接目标,以满足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规划 居民福祉 转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何健诚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3,共12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在促进人口流动与融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空间布局的均衡与协调、提升社会服务的普及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成效,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在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创新动力不足、人才短缺等挑战与问题。因此,应当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均衡化进程、提升全社会数字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数字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入手,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数字鸿沟 城乡差距 产业转型升级 消费升级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用地供求平衡演变特征——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凯文 刘卫东 张恒义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142,162,共8页
基于供求分析模型、脱钩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建设项目供地分析,揭示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转型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供求平衡演变特征。研究显示:(1)2010—2015年,宁波市农村建设用地供求平衡演变特征表现为强负脱钩模式,供求不平衡加剧;... 基于供求分析模型、脱钩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建设项目供地分析,揭示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转型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供求平衡演变特征。研究显示:(1)2010—2015年,宁波市农村建设用地供求平衡演变特征表现为强负脱钩模式,供求不平衡加剧;(2)农村新增建设项目需求多元化且主要来源于外部需求,主要通过增量供给方式满足;(3)农村建设用地增加主要是因为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村房屋拆迁和征地成本等地价因素对于农村建设用地供求平衡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未来农村建设用地合理供给,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严格控制和建设项目用地的批后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农村建设用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宅基地 供求分析模型 驱动机制 宁波市
原文传递
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与逻辑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凡军 王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策赋值、组织赋权、技术赋智的实践过程,发现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表现为城乡结构一体化、要素均衡流动和功能差异化互补,并呈现了价值理性、结果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再生产过程。在逆差序理念、双中心发展与数字红利扩散的逻辑取向下,城乡关系转型的价值观从差序向逆差序转变,成效观从极化发展向合作生产转型,方法观从效率增利向效益共享转换,既建构了稳定有序的城乡关系秩序,亦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更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现代化转型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年第2期16-17,共2页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城市规划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论文将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对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城乡规划 转型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转型与创新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银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8,共5页
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呈现出格局动态性、样态过渡性、群体异质性、诉求多元性、城乡文化冲突等阶段性特征,给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的社会治理与城镇化发... 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呈现出格局动态性、样态过渡性、群体异质性、诉求多元性、城乡文化冲突等阶段性特征,给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的社会治理与城镇化发展还存在行政架构尚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二元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社会治理成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利益矛盾调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从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治理机制、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结合部 社会治理 转型创新
下载PDF
经济转型小城镇“规划区”结构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派潭镇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红 郑书剑 邓毛颖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53,共5页
分别从制度性与技术性层面讨论了《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规划区"概念。通过与《城市规划法》的对比,认为《城乡规划法》已经在制度性的行政管理、与远景规划的关系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技术性层面的积累则需要以城乡统... 分别从制度性与技术性层面讨论了《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规划区"概念。通过与《城市规划法》的对比,认为《城乡规划法》已经在制度性的行政管理、与远景规划的关系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技术性层面的积累则需要以城乡统筹为原则,在"规划区"的功能结构、管制引导和修改调整方面继续深化。以处在向旅游主导转型的广州增城派潭镇为例,结合外部性原理分析,认为城乡合作完善旅游产业专业化投入品建设,共同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是派潭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类推提出适合经济转型小城镇"规划区"划分的"镇区—转型经济区—衍生经济区—乡村区"的功能结构原型,并在派潭镇总体规划中予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区 城乡统筹 经济转型 外部 性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