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酰离子在大孔膦酸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1
作者 熊春华 莫建军 林峰 《铀矿冶》 CAS 199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本文报道了大孔膦酸树脂对轴酰离子的吸附行为与机理.在pH=3的HAc-NaAc体系中对UO有很好的吸附性,用5%的Na2CO3溶液定量解吸,测得静态吸附容量为450.67mp/g.用化学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得到大孔膦酸... 本文报道了大孔膦酸树脂对轴酰离子的吸附行为与机理.在pH=3的HAc-NaAc体系中对UO有很好的吸附性,用5%的Na2CO3溶液定量解吸,测得静态吸附容量为450.67mp/g.用化学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得到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铀酰离子的基本参数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磷酸树脂 铀酰离子 吸附机理
下载PDF
铀酰离子吸附在高岭土基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晓宇 黎春 +6 位作者 田文宇 陈涛 王路化 郑仲 朱建波 孙茂 刘春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研究铀酰离子在高岭土不同基面上的吸附,对含有0.01mo·lL-1碳酸铀酰液相和9×9×3个高岭土单胞的粘土固相的模拟盒子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从模拟的截图中直观地观察到了铀酰离子的吸附位点,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了铀酰离... 为研究铀酰离子在高岭土不同基面上的吸附,对含有0.01mo·lL-1碳酸铀酰液相和9×9×3个高岭土单胞的粘土固相的模拟盒子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从模拟的截图中直观地观察到了铀酰离子的吸附位点,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了铀酰离子与水中氧原子的配位情况.利用原子密度剖面图讨论铀酰离子在两个基面上的吸附倾向,并从原子密度剖面图和均方位移等角度证实了铀酰离子在硅氧面上形成了外界配合物.从理论上证明了表面配合模型对于吸附位点所做简化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岭土 铀酰离子 吸附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用于溶剂萃取铀酰离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褚泰伟 秦丽 +1 位作者 刘新起 王祥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初步研究了以咪唑类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8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和季胺类离子液体三辛基甲基氯化铵([N8881][Cl])为稀释剂,TBP为萃取剂,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研究结果表明,... 初步研究了以咪唑类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8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和季胺类离子液体三辛基甲基氯化铵([N8881][Cl])为稀释剂,TBP为萃取剂,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研究结果表明,铀的萃取分配比随水相初始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季胺类离子液体略好于咪唑类离子液体,但都比对照稀释剂异辛烷差。研究了以碳酸胍为反萃剂的反萃条件。碳酸胍在实验条件下均能从这3种离子液体萃取体系中定量反萃铀酰离子,解决了用离子液体萃取铀酰离子中的反萃及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铀酰离子 反萃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铁对痕量铀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樊耀亭 马英歌 +1 位作者 童张法 吕秉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0-477,共8页
研究了水合氧化铁的制备条件及其对痕量铀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加碱温度和反应温度均为80℃时,吸附剂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72.8m2·g-1;当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90-95℃,溶液pH≈6时,铀吸附量可... 研究了水合氧化铁的制备条件及其对痕量铀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加碱温度和反应温度均为80℃时,吸附剂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72.8m2·g-1;当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90-95℃,溶液pH≈6时,铀吸附量可达122mg·g-1,但吸附体系中硼酸和硫酸镁的存在导致铀吸附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比表面积 铀铣离子 吸附平衡 废水处理 吸附剂 含铀废水
下载PDF
硝酸铀酰溶液初始浓度与pH值对其水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晓朦 刘洪雪 +1 位作者 王锐 姜恒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硝酸铀酰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pH值这两个因素对铀酰离子(UO2+2)水解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UO2+2与偶氮胂(Ⅲ)显色后的最大吸收波长。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3.0~7.0时,偶氮胂(Ⅲ)显色后的最...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硝酸铀酰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pH值这两个因素对铀酰离子(UO2+2)水解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UO2+2与偶氮胂(Ⅲ)显色后的最大吸收波长。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3.0~7.0时,偶氮胂(Ⅲ)显色后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652nm;当硝酸铀酰溶液浓度相同、pH值在4.0~6.0时,高pH值环境中UO2+2更易发生水解反应,pH值相同时,UO2+2浓度越大越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得到了不同UO2+2浓度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的最低pH值。在pH值为5.0时进行吸附,UO2+2浓度不能超过1.000×10-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酰离子 水解 分光光度法 初始浓度 PH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处理含铀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阳鹏飞 黎杰鑫 朱春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可再生回收、良好的吸附性能和易于分离等优点,在去除水溶液中的铀酰离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磁性纳米材料也存在易团聚、易氧化等不足,通过表面修饰或改性等方法可改善其不足,提高其对废水...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可再生回收、良好的吸附性能和易于分离等优点,在去除水溶液中的铀酰离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磁性纳米材料也存在易团聚、易氧化等不足,通过表面修饰或改性等方法可改善其不足,提高其对废水中铀酰离子的去除能力,改善其吸附效果。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概括了磁性纳米材料的种类,归纳总结并比较了不同种类磁性纳米材料对含铀废水的去除能力及优势与不足,探讨了磁性纳米材料在含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磁性纳米材料去除溶液中铀酰离子的影响因素,简述了目前磁性纳米材料在处理含铀废水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分离放射性元素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分离 铀酰离子 废水 环境 吸附
下载PDF
咪唑型功能离子液体合成及其对铀(Ⅵ)的萃取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宏宇 申利红 +1 位作者 张乐 李培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通过在阳离子结构中引入铀酰离子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的功能结构,设计合成了两种咪唑型离子液体,使该离子液体在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时,既是稀释剂又具有萃取剂功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和元素分析,对合... 通过在阳离子结构中引入铀酰离子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的功能结构,设计合成了两种咪唑型离子液体,使该离子液体在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时,既是稀释剂又具有萃取剂功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和元素分析,对合成的离子液体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对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所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离子液体可在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萃取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功能离子液体 铀酰离子 磷酸三丁酯 萃取
下载PDF
低煤级煤与UO_2^(2+)的吸附络合及亲煤型铀矿成矿过程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志远 张泓 +2 位作者 张群 李恒堂 李建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0,共6页
针对中国亲煤(煤系)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以不同氧化程度的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煤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煤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受煤氧化程度、煤种、溶液pH值、环境温度和铀溶液初始浓度等因... 针对中国亲煤(煤系)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以不同氧化程度的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煤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煤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受煤氧化程度、煤种、溶液pH值、环境温度和铀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影响。脱附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煤中活性官能团与铀酰离子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吸附/络合作用。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亲煤型砂岩铀矿的成矿过程,为揭示煤与铀矿共伴生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级煤 吸附络合 铀酰离子 亲煤型砂岩铀矿 成矿过程
下载PDF
黑曲霉磁性生物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低浓度铀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成彬 李乐 +5 位作者 丁德馨 廖琪 卢炜 戴仲然 胡南 张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以亲铀真菌黑曲霉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黑曲霉磁性生物吸附剂(Nano-Fe_3O_4 modified Aspergillus niger,NFAN)。研究了初始p 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以及铀初始浓度等对NFAN吸附铀酰离子的影响,分析了吸附铀过程的... 以亲铀真菌黑曲霉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黑曲霉磁性生物吸附剂(Nano-Fe_3O_4 modified Aspergillus niger,NFAN)。研究了初始p 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以及铀初始浓度等对NFAN吸附铀酰离子的影响,分析了吸附铀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FAN在初始浓度为6 mg/L,p H=7,NFAN的用量为0.15 g/L,吸附4 h。在此条件下,NFAN的铀吸附量为60.05 mg/g,铀吸附率可达76.36%,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纳米FE3O4 磁性生物吸附剂 铀酰离子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铀酰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静水 刘慧君 +1 位作者 肖锡林 黄生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以UO22+为印迹离子,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邻苯二酚-UO22+-4-乙烯基吡啶三元配合物为模板,与苯乙烯单体、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在甲醇溶液中通过共聚反应制备了UO22+印迹聚合物微球。该印迹聚合物微球经6mol/L HCl处理后留下与铀酰离... 以UO22+为印迹离子,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邻苯二酚-UO22+-4-乙烯基吡啶三元配合物为模板,与苯乙烯单体、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在甲醇溶液中通过共聚反应制备了UO22+印迹聚合物微球。该印迹聚合物微球经6mol/L HCl处理后留下与铀酰离子大小相匹配的空穴,对水溶液中微量铀有富集作用,在pH=5~7及吸附时间在20min以上时,该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水溶液中微量铀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HCl浓度在1.0mol/L以上,淋洗体积为聚合物体积的5倍以上,淋洗时间在20min以上时洗脱率可达99%以上。将其应用于卤水中微量铀的测定,与标准方法相比较,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酰离子 三元配合物 印迹聚合物 卤水
下载PDF
高分子铀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宁波 赵晓 赵达慧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99,共13页
近年来,随着核电的发展,对金属铀的需求不断增加。自然界中,除了有限的陆地铀矿之外,盐湖、海水等水体中蕴含大量由水循环体系带入的可溶性铀盐。如能实现这部分铀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可为核能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巨大的原材料储备。此外... 近年来,随着核电的发展,对金属铀的需求不断增加。自然界中,除了有限的陆地铀矿之外,盐湖、海水等水体中蕴含大量由水循环体系带入的可溶性铀盐。如能实现这部分铀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可为核能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巨大的原材料储备。此外,核燃料裂变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铀元素的废水,将其中的铀元素有效去除,甚至加以循环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科研课题。这两方面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可以从开发高效的铀吸附材料入手,实现水溶液中铀元素的有效提取。在众多的潜在铀吸附材料中,高分子材料以其突出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这一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材料之一。国际上利用高分子材料进行的海水吸附试验已获得值得关注的成果。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将有望发展出高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可多次循环使用的高效高分子铀吸材料,为核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元素 铀酰离子 化学吸附 高分子材料
原文传递
新型双极双齿配体的合成及其与铀酰离子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锡林 许丽 +3 位作者 王娇 廖力夫 蒋敏 彭鹏程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8-83,共6页
铀是重要的核燃料,也是发展核电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它具有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铀的检测对资源开发、健康维护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要高效地获得铀资源并防止铀污染,就必须开发高效无毒的铀配位剂.... 铀是重要的核燃料,也是发展核电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它具有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铀的检测对资源开发、健康维护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要高效地获得铀资源并防止铀污染,就必须开发高效无毒的铀配位剂.本文利用间苯二甲醛与吡咯发生的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极双齿配体isophthalaldehyde-tetrapyr-role(IPTP),并研究了其与铀酰离子进行配位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机理,初步探讨了其用作铀配位剂开发分离分析新方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双齿配体(IPTP) 铀酰离子 共振光散射
下载PDF
铀酰离子在泥炭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传玺 刘峙嵘 桑国辉 《铀矿冶》 CAS 2010年第2期74-77,共4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铀酰离子在泥炭上的吸附行为,探讨固液质量体积比、振荡时间、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测定室温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pH对泥炭吸附铀酰离子的影响较大,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铀酰离子在泥炭上的吸附行为,探讨固液质量体积比、振荡时间、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测定室温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pH对泥炭吸附铀酰离子的影响较大,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铀酰离子在泥炭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铀酰离子 吸附
下载PDF
Cu(Ⅱ)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制备及对铀的吸附
14
作者 韩珊珊 陈元涛 +3 位作者 张炜 荆永康 周昌友 王海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通过简单的交联法制备了Cu(Ⅱ)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CMC-Cu)和以聚乙二醇(PEG)为造孔剂的Cu(Ⅱ)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CMC-Cu-PEG),并用于水溶液中铀酰离子(U)的去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 通过简单的交联法制备了Cu(Ⅱ)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CMC-Cu)和以聚乙二醇(PEG)为造孔剂的Cu(Ⅱ)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CMC-Cu-PEG),并用于水溶液中铀酰离子(U)的去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对铀酰离子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25℃条件下,CMC-Cu和CMC-Cu-PEG对铀酰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31.8 mg·g^(-1)和558.1 mg·g^(-1).热力学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铀酰离子 吸附
原文传递
MIL-125(Ti)/NH2-MIL-125(Ti)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铀酰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莉莉 许成 +1 位作者 陈元涛 张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5-2065,共11页
寻找具有高效、高吸附量、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处理放射性的含铀废水,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两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5和NH2-MIL-125,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 寻找具有高效、高吸附量、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处理放射性的含铀废水,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两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5和NH2-MIL-125,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DSC)等仪器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表征,探究不同的初始pH、初始铀浓度、吸附时间等条件下两种材料分别对UO2^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合成了MIL-125和NH2-MIL-125两种材料;当初始pH分别为5和8时,MIL-125和NH2-MIL-125材料对UO2^2+的吸附效果最好.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热力学拟合可知,两种材料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方程,在25℃时MIL-125、NH2-MIL-125对UO2^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4.4 mg·g^-1和327.3 mg·g^-1,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480 min和7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IL-125 NH2-MIL-125 铀酰离子
原文传递
磁性微藻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娇娇 陈元涛 +2 位作者 张炜 张莉莉 郭燕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对冷冻干燥得到的雨生红球藻粉(PRCP)进行改性,合成了磁性γ-Fe_(2)O_(3)/PRCP,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能谱分析(EDS)、BET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 通过水热法对冷冻干燥得到的雨生红球藻粉(PRCP)进行改性,合成了磁性γ-Fe_(2)O_(3)/PRCP,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能谱分析(EDS)、BET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别探究了不同pH值、初始铀浓度、温度、时间等对铀酰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6时,材料对铀的吸附效果最好.从吸附动力学看,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材料进行热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在25℃、pH=6时材料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方程,且随着溶液中初始铀酰离子浓度的升高,材料表现出了更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γ-Fe_(2)O_(3)/PRCP 水热法 吸附 铀酰离子
原文传递
铀酰离子与柠檬酸的配位化学研究
17
作者 李智 张燕 +4 位作者 纳森卜彦日 丁琪秀 杨素亮 王琛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0-1942,共13页
摘要: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H_(3)Cit)常用于铀污染的去污和铀污染土壤的修复。然而以往对水溶液中铀酰离子与柠檬酸配位化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低pH区域和柠檬酸与铀酰离子比例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更宽的pH范围内进行的实验和去... 摘要: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H_(3)Cit)常用于铀污染的去污和铀污染土壤的修复。然而以往对水溶液中铀酰离子与柠檬酸配位化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低pH区域和柠檬酸与铀酰离子比例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更宽的pH范围内进行的实验和去污实践中,所得到的配位模型和热力学常数不能很好地解释大多数观察结果。为探究UO_(2)^(2+)与H_(3)Cit在宽pH范围和高铀酰柠檬酸比例下的配位反应,本文通过采用电位滴定和吸收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一系列UO_(2)^(2+)与H_(3)Cit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通过解析滴定过程中采集的光谱获得各物种的标准摩尔吸收谱。结果表明,在pH=2~12区间,随着pH的升高,UO_(2)^(2+)与H_(3)Cit可逐渐形成11种不同配比和组成的(UO_(2))_(n)H_(r)Cit_(m)^(2n+r-3m)配合物,分别为n∶r∶m=1∶1∶1、1∶0∶1、2∶0∶2、2∶−1∶2、2∶−2∶2、1∶0∶2、1∶0∶3、3∶−5∶2、3∶−5∶3、1∶−2∶2、1∶−3∶3,其中1∶0∶3、1∶−2∶2和1∶−3∶3三个配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培养并获得了3∶−5∶3物种晶体,结合其拉曼光谱,通过UO_(2)^(2+)-H_(3)Cit拉曼光谱滴定归属了各物种的拉曼谱带。通过热力学和光谱信息,明确了H_(3)Cit的羟基去质子化并参与配位的机理。H_(3)Cit羟基在参与和UO_(2)^(2+)的配位时,UO_(2)^(2+)对羟基O—H键的强极化作用,使得H_(3)Cit羟基能在pH=1.5时发生去质子化,并通过羟基氧和羧基氧与UO_(2)^(2+)桥接形成多核配合物;在pH>9和更碱性的溶液中,Cit^(3−)的羟基将更易发生去质子化形成H_(−1)Cit^(3−),这有利于形成1∶−2∶2和1∶−3∶3的单核配合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酰离子 柠檬酸 稳定常数 pH电位滴定 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水环境中铀酰离子荧光检测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穆林梅 顾玲玲 +2 位作者 黄滟钦 乔钰晗 魏燕霞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12-14,共3页
铀是核能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料,在铀矿开采、核电站运行、乏燃料处理等环节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并残留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环境中的铀常以铀酰离子(UO_(2)^(2+))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因此,需要... 铀是核能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料,在铀矿开采、核电站运行、乏燃料处理等环节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并残留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环境中的铀常以铀酰离子(UO_(2)^(2+))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因此,需要及时有效地对环境中存在的铀进行检测,已有多种材料被设计用于UO_(2)^(2+)检测,主要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MOF/COF、生物质材料和光子晶体等。本文综述了上述材料的优缺点,旨在对铀酰离子检测材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酰离子 荧光检测 传感器
下载PDF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uranyl ions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high-efficiency SERS-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被引量:4
19
作者 Xuan He Shaofei Wang +1 位作者 Yu Liu Xiaolin W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064-1071,共8页
The uranyl ion(UO22+) poses high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hence its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s of utmos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an ultra-sensitive, high-efficiency and convenient ... The uranyl ion(UO22+) poses high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hence its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s of utmos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an ultra-sensitive, high-efficiency and convenient approach for on-site detection of UO22+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in, a reliable and reusabl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based microfluidic biosensor was develop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UO22+ in real samples. The detection protocol involved the reaction of 5′-Rhodamine B(RhB)-labeled double-stranded DNA for UO22+-specific DNAzyme-cleavage reaction in a U-shaped microchannel. Then, the reaction products were delivered into three parallel samples for high-throughput tests by SERS biochips,where 3 D ZnO-Ag mesoporous nanosheet arrays(MNSs) were modified with a single-stranded DNA(ssDNA). The ssDNAwas sequence-complementary with the 5′-RhB-labeled cleaved-stranded DNA(csDNA) from the reaction products. By the hybridization of ssDNA and csDNA, the signal probe RhB was fixed close to the surface of the ZnO-Ag MNSs to enhance the Raman signal. The limit of detection for UO22+ with the microfluidic-SERS biosensor was 3.71×10-15 M. An over 20,000-fold selectivity towards UO22+ response was also achieved in the presence of 15 other metal ions. The high-throughput microfluidicSERS biosensor operated well for practical UO22+ detection, with excellent recoveries in contaminated river and tap water from95.2% to 106.3%(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6.0%, n=6). Although the SERS-based microfluidic biosensor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deployed for the detection of UO22+, the reusable and high-efficiency system may be expanded to the detection of other analytes on-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yl ion DNAZYME SERS microfluidic device HIGH-THROUGHPUT REUSAB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