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刑法中违法性判断的一元论与相对论述评 被引量:42
1
作者 童伟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违法判断应在所有法领域统一还是在各个法领域可以有不同理解,日本刑法学说和实务上有违法一元论和违法相对论的对立。违法一元论认为,法是行为规范且法秩序应具有统一性,应从一元的角度判断刑事违法。违法相对论认为,不同法律领域的违... 违法判断应在所有法领域统一还是在各个法领域可以有不同理解,日本刑法学说和实务上有违法一元论和违法相对论的对立。违法一元论认为,法是行为规范且法秩序应具有统一性,应从一元的角度判断刑事违法。违法相对论认为,不同法律领域的违法内涵不同,刑事违法的判断可以不同于其他法律。妥当的做法应当是在遵守法秩序统一性的前提下,对严格意义上的违法一元论有所缓和,即坚持缓和的违法一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 民事违法 违法一元论 违法相对论 法秩序统一性
下载PDF
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光权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29,共5页
民事审判上的通行观念是公司股权转让与作为公司资产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系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现行法律并无强制性规定禁止房地产项目公司以股权转让形式实现土地使用权或房地产项目转让的目的。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在刑事司法上就不能... 民事审判上的通行观念是公司股权转让与作为公司资产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系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现行法律并无强制性规定禁止房地产项目公司以股权转让形式实现土地使用权或房地产项目转让的目的。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在刑事司法上就不能无视民法立场和公司法律制度,对于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不能认定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本罪的适用范围必须严格限定为股权转让之外的、行政法规上严格禁止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从而对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进行限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股权转让 刑法解释 法秩序统一性
原文传递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实践分析和逻辑展开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光权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74,共17页
实践中,行为人主张债权或其他财产权利时使用恐吓或欺骗手段的情形并不少见,司法人员面对这类案件极易产生定罪冲动;理论上的多数说认为这类行为符合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仅可能阻却违法。这些立场都值得反思。定罪范围过宽的实务操作与... 实践中,行为人主张债权或其他财产权利时使用恐吓或欺骗手段的情形并不少见,司法人员面对这类案件极易产生定罪冲动;理论上的多数说认为这类行为符合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仅可能阻却违法。这些立场都值得反思。定罪范围过宽的实务操作与财产犯罪的本质并不相符;依靠私力救济这种(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解决涉及权利行使的犯罪认定问题,等于没有给被告人“出路”,在我国当下不是理想的方案。为此,从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角度切入,根据整体财产损害的逻辑,认为主张权利的行为不会给对方造成实质的财产损害,从而在违法性判断之前就否定行为的犯罪性,从逻辑上讲得通,也更为务实,能够遏制近年来将主张权利的行为大量认定为敲诈勒索等罪的司法趋势。基于请求权基础而恐吓对方的,由于从一开始就不可能造成实质的财产损失,实行行为性、非法占有目的等也都可以被否定。在权利存在争议,以及行为人自认为在拆迁补偿等事项中“吃亏”,使用举报、向媒体揭发等恐吓手段提出较高赔偿要求等情形中,只要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权利根据,对相对人的交付就不应评价为产生了财产损失,被告人不应构成敲诈勒索等财产犯罪。使用暴力、威胁手段索要债务,其滥用权利的手段行为构成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其他犯罪的,按照相应犯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行使 违法阻却 财产损害 敲诈勒索罪 法秩序统一性
下载PDF
数字资产属性的界定及其证成 被引量:2
4
作者 房慧颖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对数字资产属性的界定与法律解释,需在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中,在统筹协调多部门法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思考。数字资产财物属性的界定,在宏观层面具有国家战略目标法律化的明显特征,与国家政策的价值导向相符合;在中观层面能得到民法规范与... 对数字资产属性的界定与法律解释,需在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中,在统筹协调多部门法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思考。数字资产财物属性的界定,在宏观层面具有国家战略目标法律化的明显特征,与国家政策的价值导向相符合;在中观层面能得到民法规范与刑法规范的相互印证与支持,与法体系内的治理规则相融贯;在微观层面体现了数字资产的保护必要性、保护可能性和保护有效性,与数字资产的价值属性、管理属性、交换属性相契合,由此实现对数字资产财物属性的正向证成。经由破除技术主义路径依赖,破解数字资产相关财产犯罪中数额确定难题;通过财物概念统一性、利用规则竞争性,回应数字资产所依托底层数据代码的可复制性质疑;利用观念上的判断而非事实上的永恒,解答自然期限论对数字资产的不稳定性诘问,由此实现对数字资产财物属性的反向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 法律解释 财物属性 刑民互动 法秩序统一
原文传递
妨害公务罪的认定:基于一个强制拆除案
5
作者 周天京 熊蕊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9-84,共6页
城镇化进程中符合妨害公务罪构成要件的公务主要集中在妨害行政执法行为,注定了妨害公务罪的判断要从刑法和行政法上“双向奔赴”进行,不可割离。公务合法性的判断应该采用形式加实质说,坚持行为时标准,事后通过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等救... 城镇化进程中符合妨害公务罪构成要件的公务主要集中在妨害行政执法行为,注定了妨害公务罪的判断要从刑法和行政法上“双向奔赴”进行,不可割离。公务合法性的判断应该采用形式加实质说,坚持行为时标准,事后通过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等救济途径解决的公务合法性问题不应溯及行为时。在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下,对行政诉讼裁判为违法的行政行为,刑事诉讼中需要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实质审查,不能唯前置法是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妨害公务罪 实质审查 法秩序统一性
下载PDF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立法根据及犯罪类型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荣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2年第2期68-81,共14页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增设的法理构建,是性侵犯罪刑事立法全覆盖和法秩序统一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性同意年龄部分提高”与“禁忌伦理观念”并非界定照护性侵行为的核心要素,应当从发生性关系双方地位差异的角度探寻本罪的...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增设的法理构建,是性侵犯罪刑事立法全覆盖和法秩序统一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性同意年龄部分提高”与“禁忌伦理观念”并非界定照护性侵行为的核心要素,应当从发生性关系双方地位差异的角度探寻本罪的立法根据,将“性剥削”概念引入刑法理论之中,区别于“性强制”而作为独立的犯罪类型。照护性侵行为是指负有照护职责人员利用照护关系中形成的优势地位与其照护的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剥削其性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当立足于法秩序统一原理,依照《民法典》性骚扰规则进一步描述“性剥削”行为的类型特征,照护性侵罪所侵犯的不仅仅是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权或身心健康,其本质上侵害的是未成年女性性相关的人格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 性剥削 性别强制 法秩序统一
下载PDF
论民事、行政有效性与违法性判断的分离——兼谈法秩序的统一性与刑法判断的独立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雨禾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具有违法性的行为,在民事与行政上的效力一般被予以否定,即违法则不可能有效。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肯定这些行为的效力,更有利于法益保护和立法目的的实现,故在民法上出现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规定的区分。这体现了有效性与违法性... 具有违法性的行为,在民事与行政上的效力一般被予以否定,即违法则不可能有效。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肯定这些行为的效力,更有利于法益保护和立法目的的实现,故在民法上出现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规定的区分。这体现了有效性与违法性判断一定程度上的分离,而这在行政法上也有体现。这种分离既体现了法秩序的统一性,又体现了各部门法不同的利益导向及法的利益权衡本质,也决定了各部门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即使具有保障法地位的刑法也是如此。"一般违法性"的存在,与刑法判断的独立性不相冲突,而民事、行政法有效性与犯罪的成立也并不完全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 违法性 法秩序统一性 独立判断
下载PDF
先前行为产生作为义务的根据及限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文涛 《刑法论丛》 CSSCI 2017年第4期439-474,共36页
产生作为义务的先前行为具有规范违反的特性,应从规范效力的维持、确证出发,证成先前行为人具有消除自己创出的法益危险的作为义务。规范违反说和客观归责的理念,实现了与先前行为之作为义务根据的联动,可以转用至对先前行为之作为义务... 产生作为义务的先前行为具有规范违反的特性,应从规范效力的维持、确证出发,证成先前行为人具有消除自己创出的法益危险的作为义务。规范违反说和客观归责的理念,实现了与先前行为之作为义务根据的联动,可以转用至对先前行为之作为义务范围的限定论中。为了充分评价,过失犯罪行为和故意犯罪行为均可以产生作为义务,但需要运用竞合理论避免重复评价。从刑法与民法规制的不同规制目的以及刑法责任主义的要求,刑法和侵权法上对先前行为之作为义务范围的不同界定并不违背规范评价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前行为 作为义务 规范违反 客观归责理论 法条竞合 法秩序统一性
原文传递
刑民交叉案件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贵扬 曹萌萌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3-27,共5页
刑法学与民法学是看似相互独立、泾渭分明的两种学科,但在纷繁复杂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交织在同一案件中的现象却多如牛毛,其中所涉及的案件性质认定、刑民责任划分、程序适用等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着各级司法机关的... 刑法学与民法学是看似相互独立、泾渭分明的两种学科,但在纷繁复杂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交织在同一案件中的现象却多如牛毛,其中所涉及的案件性质认定、刑民责任划分、程序适用等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着各级司法机关的疑难问题。当前司法实践中主要有先刑后民、刑民并行、先民后刑三种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模式,三种模式可以说是互有优劣并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本文通过对三种审理模式进行利弊分析,提出了依据刑民交叉案件类型灵活选择审理模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审理模式 公平与效率 法秩序统一性
下载PDF
“赵春华案”的构成要件该当性研究
10
作者 王新茹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6-90,共5页
法秩序统一性不要求对法秩序中的所有词语做统一解释,对于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必须根据《刑法》的特有目的进行解释与判断,而不能直接援用行政机关的解释与判断。赵春华持有的玩具枪不属于刑法上的枪支,不满足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客观构成... 法秩序统一性不要求对法秩序中的所有词语做统一解释,对于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必须根据《刑法》的特有目的进行解释与判断,而不能直接援用行政机关的解释与判断。赵春华持有的玩具枪不属于刑法上的枪支,不满足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要求行为人以自己的认识水平理解了具体化在规范概念中的立法者的评价即可。赵春华缺乏对于"枪支"这一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故并不具有非法持有枪支罪的主观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非法持有枪支罪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下载PDF
财产犯罪:刑法对民法的从属与变通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光权 《中国法律评论》 2023年第4期43-59,共17页
对财产犯罪的认定应当坚持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不能将其他法域特别是民事上被允许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刑法所使用许多概念如财产权、财物等从属于民法,对二重买卖的性质认定、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的关系等,都需要顾及民法立场。实务中... 对财产犯罪的认定应当坚持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不能将其他法域特别是民事上被允许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刑法所使用许多概念如财产权、财物等从属于民法,对二重买卖的性质认定、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的关系等,都需要顾及民法立场。实务中对一些犯罪的处理过于偏离民法的思考逻辑,因而存在可疑之处。当然,基于禁止私力救济的考虑,法秩序必须统一并不意味着不同部门法中的概念使用和违法性判断都必须绝对相同。对财产犯罪的认定不能无视刑法固有的违法性判断,在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确定、对占有概念的理解、对违禁品的处理以及财产损害的确定等方面,刑法对民法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通,绝对的民法从属性既不符合惩治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也难以满足法益保护的需要。不过,在理论上必须考虑变通理解刑法的限度问题,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制约,将存在“高度的民事权利根据”作为刑法保护的对象,避免与民法规范相冲突,财产犯罪的认定才具有正当性,据此可以承认刑法对民法的变通理解,但不宜认可脱离民法的“刑法独立性”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禁止私力救济 高度的民事权利根据 刑法固有的违法性
原文传递
论公司法与刑法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刑民交叉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俊海 《法治社会》 2023年第1期37-67,共31页
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科学性,建议推动公司法与刑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与良性互动,扭转两法之间存在的碎片化与孤岛化现象;尊重公司法秩序统一性,确保前置法创设的法律秩序受到刑法礼让;明确追首恶的刑事司... 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科学性,建议推动公司法与刑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与良性互动,扭转两法之间存在的碎片化与孤岛化现象;尊重公司法秩序统一性,确保前置法创设的法律秩序受到刑法礼让;明确追首恶的刑事司法政策,精准锁定并从严处罚公司背后的实质违法者,在裁判民营企业家涉刑案件时要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严格区分股东股权与公司法人物权,尊重股权转让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刑法落实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平等保护的原则,对侵害国企财产与民企财产的行为实行同罪同罚;采取兼顾公司利益与公司意志的职权范围标准;刑法确立疑罪从无原则;尊重与保护诚实信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确立先民后刑、刑民并进、和而不同的程序正义原则,对同一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一律采取先民后刑的新思维,对互有牵连、但并不相同的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采取刑民并进、和而不同的裁判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秩序统一性 前置法 公司生存权 平等保护 疑罪从无 先民后刑
下载PDF
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13
作者 倪朱亮 陈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3-69,共17页
《著作权法》第53条第(六)项与《刑法》第217条第(六)项规定的内容均涉及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其中,《刑法》第217条第(六)项存在限缩规制规避行为类型,无法规制帮助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以及极易陷入“刑优于民”或... 《著作权法》第53条第(六)项与《刑法》第217条第(六)项规定的内容均涉及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其中,《刑法》第217条第(六)项存在限缩规制规避行为类型,无法规制帮助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以及极易陷入“刑优于民”或“刑不依赖民”的不平衡困境。《刑法》之款项看似在“优化”,但实际上仍未解决问题。为解决规制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入罪的刑民统一性问题,需正视《刑法》与《著作权法》在保护技术措施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强调《著作权法》是《刑法》将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入罪的规范基础,入罪须建立在《著作权法》相关概念基础之上,同时要综合考虑规制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的目的、入罪条件及其法定例外情形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 侵犯著作权罪 法秩序相统一原理 帮助规避保护技术措施行为
下载PDF
出租与深度链接他人作品行为之刑法评价
14
作者 程红 李克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9-49,共11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虽部分解决了侵犯著作权罪与其前置法的冲突,但仍遗留了旧矛盾且产生了新冲突。虽然关于“前置法对刑法具有限制功能”的观点已在学界获得广泛认同,但存在关于“前提性知识”的认识不一致的危机,而破局之关键就在... 《刑法修正案(十一)》虽部分解决了侵犯著作权罪与其前置法的冲突,但仍遗留了旧矛盾且产生了新冲突。虽然关于“前置法对刑法具有限制功能”的观点已在学界获得广泛认同,但存在关于“前提性知识”的认识不一致的危机,而破局之关键就在于类型化分析具体罪名与其前置法之间的关系。侵犯著作权罪与其前置法仅存在量的差异,故基于文义解释及规范保护之目的,该罪并不规制出租行为。不过,侵犯著作权罪并非唯刑法之从属性是从,其独立性体现在学界对于如何理解前置法规定存在争议时,刑法应依文义解释之界限与规范保护之目的来选择具体的立场。因此,刑法对于深度链接他人作品的行为需要进行类型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 法秩序统一原理 出租权 深度链接
下载PDF
论违法多元性的理论依据与归责原则
15
作者 王秀梅 戴小强 《刑法论丛》 2022年第2期106-140,共35页
在违法性判断的问题上,是坚持严格的违法一元论还是缓和的违法一元论,抑或违法多元论,在刑法理论上聚讼颇多。法秩序统一原理应当在目的层面作实质性理解,而不应仅停留在逻辑层面作形式性理解。在规范保护目的解释下的违法多元性理论并... 在违法性判断的问题上,是坚持严格的违法一元论还是缓和的违法一元论,抑或违法多元论,在刑法理论上聚讼颇多。法秩序统一原理应当在目的层面作实质性理解,而不应仅停留在逻辑层面作形式性理解。在规范保护目的解释下的违法多元性理论并不违反法秩序统一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对违法性进行合目的的实质、独立的判断,这意味着:在民法和行政法上具有违法性的行为,未必具有刑事违法性;而在民法和行政法上不具有违法性,在刑法上也可能具有违法性。对于同一行为事实同时触犯了刑法和其他部门法,若不同法规范保护目的是一致的,则在达成该目的的前提下,行为人只承担择一的责任;若不同规范保护目的不一致,则应兼顾不同保护目的,使行为人承担聚合责任。在前一种情况下,确定行为人是承担刑事责任还是其他责任,同样需要根据社会危害性标准对行为进行和目的的实质、独立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原理 违法多元性 违法一元性 规范保护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