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8
1
作者 汪雷 李涛 +6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裴福兴 刘立岷 龚全 孔清泉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平均65.2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9例,4个节段狭窄15例,5个节段狭窄6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出现C5神经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20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7±0.8分,术后6个月为15.2±1.1分,改善率为(75±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d、6个月时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0.8mm,术后3d、6个月均为15.9±1.2mm,椎管扩大率为(71.8±11.0)%。术后6个月时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Centerpiece钛板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章翼 刘建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7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双侧钢板内固定组(30例)和单侧钢板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 目的 观察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双侧钢板内固定组(30例)和单侧钢板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伸屈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伸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微型钛板与锚定法颈椎单开门治疗颈椎病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世锋 郭东明 +3 位作者 徐中和 肖文德 李菊根 尹庆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0-352,354,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通过比较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而影像学结果则通过比较X线颈椎曲度变化值和MRI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进行评估。结果其中50例获得随访6~42个月,平均(27.1±9.9)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椎曲度变化值、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变化值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颈椎单开门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但微型钛板固定技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单开门 微型钛板 锚定法
下载PDF
单钢板固定联合骨康胶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4
作者 徐凯捷 蔡晓辉 +3 位作者 徐建德 朱泽 牛锋 姚志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2期4582-4584,共3页
目的探讨单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骨康胶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为单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为单钢板内固定手术联... 目的探讨单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骨康胶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为单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为单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骨康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骨代谢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生活质量。结果术后2周、术后4周观察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钢板固定联合骨康胶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单钢板固定 骨康胶囊
下载PDF
三维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兵 瞿刚波 +3 位作者 陈建强 袁俊 郝攀登 杨家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0期2907-2908,291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三维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75.56%)高于对照组(62.22%),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三维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三维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75.56%)高于对照组(62.22%),手术时间[(98.32±12.42)min]长于对照组[(78.54±10.78)min],骨折愈合时间[(19.83±3.78)周]、住院时间[(16.82±3.36)d]和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3.38±4.31)周,(22.63±5.17)d,3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内固定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三维骨折固定术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程中午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行单侧钢板(24例)和双侧钢板(22例)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主要参考正、侧位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行单侧钢板(24例)和双侧钢板(22例)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主要参考正、侧位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问10~42(22.2±9.8)个月。单侧及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愈合时间分别为17.8周±6.3周、19.7周±6.9周,x线结果显示,单侧钢板有13例、双侧钢板有11例获得满意的关节面复位。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钢板 双侧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发作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巩腾 夏群 +1 位作者 王景贵 阚世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PAS)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79例OPLL患者,12例术后发生PAS。比较PAS和非PAS患者术中指...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PAS)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79例OPLL患者,12例术后发生PAS。比较PAS和非PAS患者术中指标:减压节段数量,椎板开门角,C_2和C_7棘突处理方式;手术前后参数:合并颈椎不稳比例,C_(2~7)节段Cobb角,颈椎前凸指数,矢状垂直轴线,K线类型,C_(4~6)部分节段占C_(2~7)整体屈伸活动度比例。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术前OPLL最狭窄处骨化物形态、病理分型、术前颈椎不稳及术中C_2或C_7棘突处理方式对PAS发作的影响。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颈椎屈伸度变化幅度与PAS严重度和发生率间存在关联性。结果 PAS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术前C_(4~6)椎间占C_(2~7)活动度比例、术后C_(2~7)屈伸度矫正值均高于非PA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椎不稳系预测PAS发作的独立易感因素,术后C_(2~7)屈伸度显著下降与PAS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颈椎不稳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继发PAS独立风险因素。术后发生PAS患者颈椎屈伸度下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术 术前颈椎不稳 微型钛板固定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李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5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5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式,29例患者行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患者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主...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5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式,29例患者行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患者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主要参考正、侧位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单侧及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愈合时间分别为(17.6±6.8)周、(19.9±6.2)周,X线结果显示,单侧钢板有17例、双侧钢板有14例获得满意的关节面复位。结论 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钢板 双侧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5
9
作者 江亚 卞育俊 +2 位作者 刘群 刘锴 吴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2期4332-4334,4358,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DIDPIF)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TPF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访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 目的:研究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DIDPIF)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TPF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访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DIDPIF术式治疗,对照组接受ULPIF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固定疗效、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固定的优良率是83.33%,与对照组的61.11%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下地负重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78%,与对照组的38.89%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DPIF术式与ULPIF术式均可较好地治疗CTPF患者,但DIDPIF术式在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下地负重的时间方面均优于ULPIF术式,且不会增加安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丁卫丰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单侧钢板内固定术组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0.46,P>0.05);双侧... 目的比较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单侧钢板内固定术组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0.46,P>0.05);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t=2.82,P<0.05);双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侧组(t=2.45,P<0.05;t=2.63,P<0.05);双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单侧组的38.2%(t=3.18,P<0.05)。双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3.5%显著高于单侧组的41.2%(t=3.24,P<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苏菲 桑宏勋 +5 位作者 樊勇 吴子祥 张扬 白博 刘斌 雷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7-885,共9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56.2±9.8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12例,4个节段狭窄29例,5个节段狭窄18例。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C2~C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在颈椎三维CT上测量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2.2±18.1min,术中出血量为264.5±50.5ml,术后引流量为252.3±28.6ml,住院日为7.2±0.7d。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5例出现了颈后部轴性疼痛症状,按照VAS评分,13例为轻度疼痛,2例为中度疼痛,所有患者颈部轴性疼痛症状均于术后1年内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术后12周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8~72个月,平均60.5±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5±0.5分,末次随访为15.4±1.3分,改善率为(77.1±5.2)%。术前平均VAS评分为3.9±0.4分,末次随访时为1.3±0.6分。术前平均NDI为20.3±5.4,末次随访时为6.5±1.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随访期间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椎管矢状径平均值术前为9.7±0.9mm,末次随访时为16.8±1.2mm,椎管扩大率为(67.6±13.9)%,椎管矢状面积术前为128.1±13.5mm^2,末次随访时为318.3±34.3mm2。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值较术前减少9.6°±2.4°,手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C2~C7夹角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Centerpiece钛板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贤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8期79-80,共2页
目的比较单侧锁定钢板与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单侧锁定钢板与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海林 卢进 沈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疗法(DIDPIF)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法。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钢板内固定组,DIDPIF组和...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疗法(DIDPIF)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法。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钢板内固定组,DIDPIF组和ULPIF治疗组,每组50例。观察3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解剖钢板内固定组,DIDPIF组和ULPIF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95.43±15.16)vs(96.01±16.09)vs(95.99±15.19)] mi、术中出血量[(281.55±52.07)vs(283.59±53.11)vs(282.66±53.04)] ml及切口长度[(11.38±0.73)vs(10.97±0.44)vs(10.64±0.69)]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及膝关节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LPIF治疗组负重时间和愈合时间显著小于DIDPIF治疗组,DIDPIF治疗组膝关节锻炼时间小于ULPIF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内翻角和后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IDPIF治疗组和ULPIF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DPIF治疗组和ULPIF治疗组HSS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解剖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DPIF与ULPIF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DPIF与ULP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相当,均能够获得满意的固定稳定性,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且病人愈后下肢力线好,膝关节功能恢复率高,但各具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解剖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内固... 目的比较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手术出血量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较单侧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上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以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钢板内固定 双侧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海涛 孙丽静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A组(24.5°~36.5°)和B组(36.6°~49.0°),每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CC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CI均较术前降低[A组:(13.8±3.6)分比(8.6±2.0)分、(13±4)%比(14±4)%,B组:(14.2±3.7)分比(8.8±2.1)分、(13±4)%比(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10.3%(4/39)比28.2%(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均可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但可造成颈椎曲度丢失,出现轴性症状,且开门角度越大,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轴性症状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卫星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其实施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干预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该院骨科,所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为对象,对其简单化分组,即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单侧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其实施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干预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该院骨科,所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为对象,对其简单化分组,即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2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10);2组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28)。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价值,其中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不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可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后路微型钛板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伟 马均峰 +3 位作者 崔子健 张黎龙 江泽华 陆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14-2624,共11页
背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主要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然而,这2种术式在临床中的优越性仍有很大争议,关于两者比较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大多因为样本量的局限未予以... 背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主要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然而,这2种术式在临床中的优越性仍有很大争议,关于两者比较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大多因为样本量的局限未予以客观的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接受以上2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临床结果、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一步评价2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在CNKI、WANGFANG、VIP、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检索关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从纳入文献中提取以下结果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指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5神经根麻痹、轴性症状、后凸畸形及其他并发症数据。使用STATA 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 666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型钛板组在手术时间[WMD=-20.090, 95%CI(-27.759,-12.421), P<0.00001]及术中出血量[WMD=-42.519,95%CI(-66.368,-18.670),P<0.00001]上均优于侧块螺钉组;③2组术式在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WMD=0.092,95%CI(-0.177,0.361),P=0.502> 0.05]、术后目测类比评分[WMD=-0.247,95%CI(-0.667,0.172),P=0.248> 0.05]、术后颈椎曲度指数[WMD=-0.314,95%CI(-1.070,0.441),P=0.415> 0.05]、术后Cobb角[WMD=0.193,95%CI(-0.116,0.502),P=0.220> 0.05]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微型钛板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WMD=-1.361,95%CI(-2.219,-0.503),P=0.002 <0.05]及轴性症状[RR=0.572,95%CI(0.43,0.759),P <0.000 01]、C5神经根麻痹[RR=0.313,95%CI(0.211,0.465),P <0.000 01]、总并发症发生率[RR=0.521,95%CI(0.426,0.637),P <0.000 01]均低于侧块螺钉组;⑤提示临床上治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成形 侧块螺钉 椎板切除术 微型钛板 钛板内固定 椎管扩大成形 椎板矢状径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晓帆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4期238-240,共3页
目的分析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目的分析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胫骨平台PA(后倾角)与TPA(内翻角)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膝关节锻炼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更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术后12个月时的胫骨平台PA、TP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但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膝关节锻炼时间更早,总体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金虎 杨大雷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日常生活、疼痛、关节畸形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可提高关节稳定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 关节稳定性 并发症
下载PDF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双... 目的探讨单侧、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观察组优良率(95.49%)明显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8±2.4)周、(16.1±1.5)d;对照组分别为(24.3±2.8)周、(23.8±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3,5.047;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03%)高于对照组(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能够有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优良率 骨折愈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