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德里罗《坠落的人》看美国后“9·11”文学中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45
1
作者 朴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5,共7页
近年来,关于"9·11"事件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德里罗的小说《坠落的人》就是其中一例。作品主要围绕"9·11"事件之后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状况展开描述,显示出重大历史事件给普通美国人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冲... 近年来,关于"9·11"事件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德里罗的小说《坠落的人》就是其中一例。作品主要围绕"9·11"事件之后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状况展开描述,显示出重大历史事件给普通美国人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本文以《坠落的人》为例,探索在后"9·11"文学创作中,以德里罗为代表的美国作家在见证历史、表征创伤等方面所付诸的努力,进而审视文学在参与公共记忆,疗治精神创伤,倾注伦理关怀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罗 《坠落的人》 “9·11”事件 创伤书写
原文传递
印尼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华族身份认同调适——基于印尼华文文学作品的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峰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51,共9页
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文教育书写的题材各有偏重,而华族个体与群体的创伤书写是其一大核心主题。华文教育创伤书写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官方对华文的禁绝则是最大的创伤源。在创伤及其前后,印尼华族的身份认同也有相应的变化与调适。1966... 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文教育书写的题材各有偏重,而华族个体与群体的创伤书写是其一大核心主题。华文教育创伤书写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官方对华文的禁绝则是最大的创伤源。在创伤及其前后,印尼华族的身份认同也有相应的变化与调适。1966年之前,新式华文教育从开创到发展都相对平稳,相关议题主要来自于华文学校内部,母语教育使命与族群认同、中国认同紧密相连。1966年至1998年,苏哈托政府强制实施少数民族归化政策,随着华文学校被强制关闭,华文教育进入最为艰难的创伤期,华族的文化认同也被当地的政治认同所遮蔽。1998年以后,在民主改革的宽松文化环境下,国民教育体系开始接纳华文,而去身份化的三语学校成为华文教育创伤的疗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教育 印尼 创伤书写 身份认同 华文文学
原文传递
庾信的“记忆宫殿”:中古宫廷诗歌中的创伤与暴力 被引量:6
3
作者 田晓菲 寇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64,共13页
一个人如何回忆和书写一段创伤的经历,并进而把它转化为一件文学作品?对创伤的记忆如何决定了它在文学中的再现?它的文学再现又会如何重塑一个人的记忆?导致创伤的缘由——不论是战争、死亡、暴力,还是离散——一直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一个人如何回忆和书写一段创伤的经历,并进而把它转化为一件文学作品?对创伤的记忆如何决定了它在文学中的再现?它的文学再现又会如何重塑一个人的记忆?导致创伤的缘由——不论是战争、死亡、暴力,还是离散——一直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在一位中国六世纪贵族诗人庾信身上,我们将看到这些关于创伤记忆和文学再现等问题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庾信来说,正因为固有的诗歌写作传统和资源皆不足以表达创伤体验和复杂的个人情感,诗人开始尝试创建新的诗歌语言和自我书写方式,对南方宫廷诗歌的既有类型和写作常规进行变形,创造一种新的诗歌语言。而在这一过程中,庾信以南方宫廷诗歌的材料、资源和技术作为基础,建构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文本"记忆宫殿"。就这样,庾信重新营造了宫体诗,使它成为可以再现个人经历特别是痛苦经历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记忆 创伤写作 南朝宫廷诗歌
下载PDF
莱辛《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战争创伤书写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琪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创伤是莱辛作品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莱辛在封笔之作《我的父亲母亲》中书写了父母备受战争折磨的创伤人生。在虚构部分,莱辛为其父母回避了战争创伤,但战争灾难与威胁时隐时现;在现实人生部分,莱辛直面父母遭受的战争创伤及其对全家的... 创伤是莱辛作品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莱辛在封笔之作《我的父亲母亲》中书写了父母备受战争折磨的创伤人生。在虚构部分,莱辛为其父母回避了战争创伤,但战争灾难与威胁时隐时现;在现实人生部分,莱辛直面父母遭受的战争创伤及其对全家的摧残。面对创伤,莱辛父亲通过口头讲述宣泄内心恐惧与伤痛,母亲却对创伤经历缄口不言,莱辛则书写创伤来舒缓创痛。莱辛的战争创伤书写揭示了战争的残忍及其带给个体与群体及社会的巨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我的父亲母亲》 战争创伤 创伤书写 创伤治疗
原文传递
创伤理论视阈下马拉默德创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裴浩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创作中整合了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民族创伤。他以犹太民族作为载体,对人类苦难进行深刻反思和构建。在创伤书写中寻求修复创伤、改善社会的途径。他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在民族性与普世性中绵远流长。
关键词 个体创伤 集体创伤 民族创伤 苦难书写
下载PDF
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症候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董琼 田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当代灾难文学内涵缺乏认同、创作力不足使得这一题材一直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层面。灾难书写存在瓶颈,需要我们对与之相关的灾难以及灾难意识重新定位,也需要我们从情感的、伦理的以及人性的层面进一步挖掘这一题材的审美意蕴,有所艺术... 当代灾难文学内涵缺乏认同、创作力不足使得这一题材一直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层面。灾难书写存在瓶颈,需要我们对与之相关的灾难以及灾难意识重新定位,也需要我们从情感的、伦理的以及人性的层面进一步挖掘这一题材的审美意蕴,有所艺术突破。同时,一个民族的写作方向离不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认同,鉴于我们民族表现出的"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文化心理特征,灾难文学的"创伤书写",则可以对这一题材如何实现艺术突破生发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 灾难意识 伦理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勒克莱齐奥《暴雨》中的创伤书写及精神分析解读
7
作者 杨新颖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暴雨》着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个体生存困境,通过反复使用关于大海和暴雨的意象,在日本海之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神秘的自然空间。文章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从战争与和平、爱欲与痛苦、死亡与生命三个主题入手,对小说中的记忆复现与创伤... 《暴雨》着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个体生存困境,通过反复使用关于大海和暴雨的意象,在日本海之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神秘的自然空间。文章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从战争与和平、爱欲与痛苦、死亡与生命三个主题入手,对小说中的记忆复现与创伤书写展开深入探析。小说中,战地记者克约承担着道德罪行、情人去世的双重记忆创伤,他始终摇摆于爱欲与痛苦之间,感受着自己断断续续、不堪一击的生命能量。最后,借助俊娜这一具有神秘性、超越性的客体,他打破了诅咒一般的命运循环,实现了对自我的确认和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勒克莱齐奥 精神分析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多重创伤与情感表达:论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梅吉的创伤书写
8
作者 郭莉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品《荆棘鸟》中梅吉的创伤书写具有多重性,其亲情创伤、友情创伤和爱情创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作者某些真实的创伤性体验,而且呈现了作者在遭遇创伤性体验之后的内心告白,某种程度上实现宣...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品《荆棘鸟》中梅吉的创伤书写具有多重性,其亲情创伤、友情创伤和爱情创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作者某些真实的创伤性体验,而且呈现了作者在遭遇创伤性体验之后的内心告白,某种程度上实现宣泄痛苦、释放压力和重获新生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创伤性体验的抚慰和治疗。梅吉的多重性创伤体验正如传说中的荆棘鸟一样,体现了任何美好东西的获得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朴素价值,展示了创伤性文学叙事所具有的感染、引领和教化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 梅吉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创伤的诗意再现——路易斯·格吕克突破自白派诗歌的书写策略
9
作者 张英 于元元 陈旭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创伤是一种极其私密且痛苦的经历,但如何将不可言说的创伤变成可公开言说和交流的经验,美国当代诗人路易斯·格吕克的诗作以她独特的方式探索和表达创伤,突破了自白派诗歌在主题和形式上的局限性。她在诗歌中透过个人创伤探讨创伤... 创伤是一种极其私密且痛苦的经历,但如何将不可言说的创伤变成可公开言说和交流的经验,美国当代诗人路易斯·格吕克的诗作以她独特的方式探索和表达创伤,突破了自白派诗歌在主题和形式上的局限性。她在诗歌中透过个人创伤探讨创伤的普遍性,并通过解构神话传说,变换叙述角度,艺术留白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诗歌语言,使创伤经历得以被呈现和理解,赋予了创伤经历以美学和心理上的意义。这使得格吕克的创伤书写往往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格吕克 创伤书写 解构神话传说 变换叙述角度 艺术留白
下载PDF
创伤书写与自我拯救——析《一个兼职印第安男孩的绝对真实的日记》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华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81,共7页
《一个兼职印第安男孩的绝对真实的日记》是美国著名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列克谢在2007年写的第一部青少年作品,也是同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图书。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阿诺德为了追求梦想、改变命运而离开印第安人保留地到白人学校求... 《一个兼职印第安男孩的绝对真实的日记》是美国著名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列克谢在2007年写的第一部青少年作品,也是同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图书。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阿诺德为了追求梦想、改变命运而离开印第安人保留地到白人学校求学的经历。该书是对阿诺德及其印第安人族群遭受的个人及群体创伤的书写,揭示了引起个人以及群体创伤的不同社会及历史原因。主人公个人的寻梦之旅,不仅拯救、重构了的自己的既定命运,也给整个印第安人族群例证了一个改变不幸命运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书写 群体创伤 历史创伤 自我拯救
下载PDF
托马斯·哈代的故园情结与创伤书写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丽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42,共4页
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性叙事艺术及思想意识来源于故园多塞特在他内心的纠结而成的情伤。结合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当时的英国社会史实和"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发现,英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冲击了托马斯·哈代浓厚的故园情... 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性叙事艺术及思想意识来源于故园多塞特在他内心的纠结而成的情伤。结合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当时的英国社会史实和"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发现,英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冲击了托马斯·哈代浓厚的故园情,酿成哈代"怀念故园而故园不再"的故园情结。哈代以创伤书写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英国工业革命后渐行渐远的多塞特式故园的思恋,呼吁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应兼顾民众家园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故园情结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印第安口头叙事传统与创伤书写——厄德里克《拉罗斯》解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金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2-86,共5页
2016年,当代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推出新作《拉罗斯》。这部小说属"正义三部曲"系列,其基本主题是创伤与幸存者的复原。小说采用多线叙事,分别展现了拉罗斯家族的历史创伤、诺拉一家的家庭创伤及其愈合、罗密... 2016年,当代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推出新作《拉罗斯》。这部小说属"正义三部曲"系列,其基本主题是创伤与幸存者的复原。小说采用多线叙事,分别展现了拉罗斯家族的历史创伤、诺拉一家的家庭创伤及其愈合、罗密欧的个人创伤及其报复。第一代拉罗斯的逃离经历与小拉罗斯的灵视幻象叙事继承了印第安口头叙事的传奇性,罗密欧的形象刻画继承了印第安民间故事的幽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克 《拉罗斯》 正义三部曲 印第安口头叙事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地下》的叙事结构与创伤书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斌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地下》是村上春树1997年推出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被誉为转型之作。我国学术界一直以该作品为例探讨村上春树如何关注社会现实、进行创作转型等命题,鲜有考察该作品所再现的创伤情境里日本人的社会心态。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着重分析... 《地下》是村上春树1997年推出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被誉为转型之作。我国学术界一直以该作品为例探讨村上春树如何关注社会现实、进行创作转型等命题,鲜有考察该作品所再现的创伤情境里日本人的社会心态。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着重分析该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而窥测村上春树笔下灾难亲历者面对创伤时的真实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地下》 叙事结构 创伤书写
原文传递
《所罗门之歌》中的创伤书写
14
作者 吴良红 杨雯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杰出的代表作家。她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刻画种族歧视与奴隶制背景下深受迫害的黑人形象,书写美国非裔族群艰难求生的创伤历史。本文立足于创伤叙事视角,从叙事聚焦、多元化结构和隐喻的语言三...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杰出的代表作家。她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刻画种族歧视与奴隶制背景下深受迫害的黑人形象,书写美国非裔族群艰难求生的创伤历史。本文立足于创伤叙事视角,从叙事聚焦、多元化结构和隐喻的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呈现创伤的书写技巧,深入解读小说中黑人群体在白人主流文化压迫下的生存困境,揭露黑人民族文化断层与边缘化的社会现实,从而进一步丰富小说内涵,发掘小说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托尼·莫里森 创伤书写
下载PDF
从《玩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米兰·昆德拉和张贤亮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爽 谭晓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捷克作家昆德拉与中国作家张贤亮都擅长通过"创伤书写"来揭露压抑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个体生命力受到的创伤。为了获得拯救,受创伤的个体就必须采取各种动力来对自我进行恢复,通过透视两位作家"创伤——拯救"叙事策... 捷克作家昆德拉与中国作家张贤亮都擅长通过"创伤书写"来揭露压抑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个体生命力受到的创伤。为了获得拯救,受创伤的个体就必须采取各种动力来对自我进行恢复,通过透视两位作家"创伤——拯救"叙事策略的异同,可以寻求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创伤视域下的文学治疗——以琦君散文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海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琦君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坎坷与失意,尤其是童年的创伤与离乡的漂泊,苦难成为她生命书写的底色,而在这灰暗的底色之上她始终坚持用爱与温情的亮色来铺陈渲染。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创作洞照忧患人生,将一颗童心、母心、禅佛之心细腻地转化... 琦君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坎坷与失意,尤其是童年的创伤与离乡的漂泊,苦难成为她生命书写的底色,而在这灰暗的底色之上她始终坚持用爱与温情的亮色来铺陈渲染。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创作洞照忧患人生,将一颗童心、母心、禅佛之心细腻地转化为创伤书写的疗愈艺术。琦君散文的创伤书写最终指向的是生命的关怀与救赎,借由文学的疗愈力量来点亮自我与他者的生命微光,以及救赎一代人的集体创伤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琦君 散文 创伤书写 文学疗愈
下载PDF
纪实文学中的女性叙事视角——阿列克谢耶维奇“情感创伤书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锦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2-89,共8页
白俄罗斯女性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将笔触关注到战争、核爆与社会变革中的受难者,她以口述纪实文学作品继承了俄罗斯苦难文学传统,通过创伤历史事件展现人民的情感创伤体验。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创新的纪实文学体裁与写作手法、创伤... 白俄罗斯女性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将笔触关注到战争、核爆与社会变革中的受难者,她以口述纪实文学作品继承了俄罗斯苦难文学传统,通过创伤历史事件展现人民的情感创伤体验。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创新的纪实文学体裁与写作手法、创伤叙事方式以及叙事艺术介绍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体现其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以小历史见证大历史,以情感创伤书写再现人文情怀,并通过揭示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实现多重对话与情感共鸣,将民族记忆带入历史反思,赋予纪实文学以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纪实文学 创伤书写 情感共鸣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中的创伤探析
18
作者 高玉珠 顾梅珑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11,共5页
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是描写创伤的高手,从个人成长的身份破碎,到人际交往的疏离扭曲,再到社会景观的满目疮痍,麦克尤恩落笔于小,却据冰山一角刻画了一幅全方位、递进式的创伤全景图。种种创伤势所必然,既体现了个体自我意识... 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是描写创伤的高手,从个人成长的身份破碎,到人际交往的疏离扭曲,再到社会景观的满目疮痍,麦克尤恩落笔于小,却据冰山一角刻画了一幅全方位、递进式的创伤全景图。种种创伤势所必然,既体现了个体自我意识的构建失败,也是个体成长中家庭缺位的直接结果,又是现代文明的固疾所致。创伤叙事之后是麦克尤恩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和社会发展的关照,在逃无可逃的创伤与罪无可赎的孽障之下,麦克尤恩从没有放弃探索救赎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创伤书写 人文关怀 创伤救赎
下载PDF
浅析路易斯·格吕克诗集《乡村生活》中的创伤书写
19
作者 张英 陈旭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4期87-91,128,共6页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女诗人路易斯·格吕克擅长书写生、死、爱、恨、家庭、婚姻等主题,其清晰明了的诗意之声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从创伤理论的角度浅析路易斯·格吕克的诗集《乡村生活》,大概总结其中创伤的...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女诗人路易斯·格吕克擅长书写生、死、爱、恨、家庭、婚姻等主题,其清晰明了的诗意之声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从创伤理论的角度浅析路易斯·格吕克的诗集《乡村生活》,大概总结其中创伤的类别并尝试分析这些创伤的起因,以更好地理解路易斯·格吕克的写作动机和诗歌内涵,并探究写作对创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格吕克 《乡村生活》 创伤理论 创伤书写
下载PDF
论迟子建小说伤痕书写的别样性
20
作者 李姣 《江科学术研究》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伤痕书写是作家通过书写人身心上的伤痛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书写方式,许多作家书写伤痕主要侧重于展示锥心的痛楚,而迟子建小说的伤痕书写不是血淋淋的,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她以新颖的伤痕视角、诗意温暖的伤痕叙事方式与平和超... 伤痕书写是作家通过书写人身心上的伤痛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书写方式,许多作家书写伤痕主要侧重于展示锥心的痛楚,而迟子建小说的伤痕书写不是血淋淋的,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她以新颖的伤痕视角、诗意温暖的伤痕叙事方式与平和超然的伤痕理解,给文坛带来一种别样的伤痕书写方式。其超越的精神内涵和轻灵诗意的审美风格在日趋世俗化、商业化的社会中别具一番魅力。迟子建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精神气质与其童年经验、宗教情怀和她的文学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伤痕书写 别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