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爱》与文化过滤——从译者序看《简·爱》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3
1
作者 龚北芳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简.爱》的几个汉译本的序言运用现实主义的批评方法,对作品的人格力量、社会意义及宗教进行了评价,而且70余年来观点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对《简.爱》的接... 《简.爱》的几个汉译本的序言运用现实主义的批评方法,对作品的人格力量、社会意义及宗教进行了评价,而且70余年来观点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对《简.爱》的接受,其接受是一个文化过滤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序对《简.爱》的接受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译者序 文化过滤
下载PDF
《一千零一夜》之译者主体性研究
2
作者 马祯妮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活动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该研究对清末民初一直到当代《一千零一夜》众多译本中有代表性的译本做了历时性描述,围绕周桂笙、周作人、奚若、纳训、郅溥浩译者们的译本序言做了一一介...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活动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该研究对清末民初一直到当代《一千零一夜》众多译本中有代表性的译本做了历时性描述,围绕周桂笙、周作人、奚若、纳训、郅溥浩译者们的译本序言做了一一介绍与讨论,借由译序比较可靠的文字材料考察了译者的主体性在对原作的选取、对原作的评价、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读者意识和文化身份等方面的表现,不仅弥补了国内翻译研究领域对《一千零一夜》译者序言的缺失,而且对丰富和发展《一千零一夜》文学经典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译者序言 历时性描述 文学经典
下载PDF
19世纪4部《大清律例》法文译本译者序言
3
作者 +3 位作者 王春荣(译) 孙雅文(校) 《南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5期155-166,共12页
《大清律例》自1810年被英国汉学家及时任英属东印度公司广州特选委员会成员的小斯当东爵士(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译成英文在欧洲出版后,四部法文译本也相继于19世纪问世。1812年,勒努阿尔侯爵率先把小斯当东的英译本转译成法文;... 《大清律例》自1810年被英国汉学家及时任英属东印度公司广州特选委员会成员的小斯当东爵士(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译成英文在欧洲出版后,四部法文译本也相继于19世纪问世。1812年,勒努阿尔侯爵率先把小斯当东的英译本转译成法文;1865年,加布里埃尔·奥巴雷中校把当时越南阮朝效仿《大清律例》所撰的《皇越律例》(欧洲人称之为《安南法典》)首次从中文原著译成法文,它是法国在殖民安南初期对安南乃至中国法律的首次窥探;1876年,霍道生上尉重译《安南法典》,该法译本以其译文和内容的完整性而闻名;1891年,来华耶稣会士鲍来思神父基于《大清律例》《大清会典》等书籍编译了一本给传教士用的手册,取名为《大清律例便览》。现把这4部译著的译者序言译成中文,以此展示19世纪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法律观。为便于读者理解,对文中相关术语、词条及文本考证以脚注形式作补充说明,脚注皆为译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律例》 法文译本 译者序言 《安南法典》、中国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