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 被引量:305
1
作者 李明 仲伟合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经验,从翻译工作坊的定义入手,就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目的、目标、模式、步骤以及翻译工作坊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和对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该课程真正让翻译实践走进了课堂,有... 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经验,从翻译工作坊的定义入手,就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目的、目标、模式、步骤以及翻译工作坊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和对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该课程真正让翻译实践走进了课堂,有效实施了翻译技能的培训优先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强调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注重所选翻译材料的真实性,注重译者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翻译能力、译者能力、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责任意识等的培养,为他们日后成功地踏上职业翻译之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工作坊教学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译者能力 专业翻译人才
原文传递
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 被引量:159
2
作者 胡庚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5,共6页
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借用"生命体"接受"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 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借用"生命体"接受"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译者"适应"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译者选择的是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和对译本的最终行文。这种描述可以表达为:翻译过程=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译者对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程度的"选择"+译者对译本最终行文的"选择")。简化地说,翻译=译者的适应+译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适应 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下载PDF
认知翻译研究 被引量:148
3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3,127,共7页
翻译学借助语言学建构了很多理论,随着21世纪认知语言学(CL)逐步成为主流学派,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研究"。本文简述该学科两大理论来源(认知科学和CL),且重点论述其基本观点与应用:CL... 翻译学借助语言学建构了很多理论,随着21世纪认知语言学(CL)逐步成为主流学派,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研究"。本文简述该学科两大理论来源(认知科学和CL),且重点论述其基本观点与应用:CL核心原则、范畴化、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转喻、参照点、翻译的构式单位、识解、基于用法模型、数法并用等,有望为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
原文传递
翻译能力及其研究 被引量:90
4
作者 杨志红 王克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翻译能力研究对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翻译能力的概念,并对翻译能力实证研究模式、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于开展基于英汉语的翻译能力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翻译能力 实证研究 过程 成品
原文传递
从阐释学视角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兼谈《魔戒》译者主体性发挥 被引量:52
5
作者 唐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72,共5页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本文试图借助阐释学,关注和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在分析《魔戒》译本的基础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翻译目的及翻...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本文试图借助阐释学,关注和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在分析《魔戒》译本的基础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确定到对作品的阐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译者 主体性 翻译过程 《魔戒》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过程新观 被引量:76
6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17,共7页
基于认知语言学(CL)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可弥补将翻译仅视为"语言转换"这一传统观之缺陷。CL所分析出的认知过程同样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意象、意象图式、范畴... 基于认知语言学(CL)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可弥补将翻译仅视为"语言转换"这一传统观之缺陷。CL所分析出的认知过程同样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意象、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ECM、隐转喻等环节来细述翻译过程,以期能在认知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中深入探索翻译过程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尝试为该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认知过程 翻译过程 意象图式 隐转喻
原文传递
认知翻译学与识解机制 被引量:76
7
作者 王寅 《英语知识》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认知翻译学是一门将"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充分体现出后现代哲学中的体验人本精神。本文拟将认知翻译学描写为"如何在译八语中识解原作者在原作品中的原意图",且运用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用以解... 认知翻译学是一门将"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充分体现出后现代哲学中的体验人本精神。本文拟将认知翻译学描写为"如何在译八语中识解原作者在原作品中的原意图",且运用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用以解释语言表达主观性的"识解机制(包括5个要素: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突显)",从认知角度来简析翻译中的常见方法,以期能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具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识解
下载PDF
试论语块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与启示 被引量:63
8
作者 袁卓喜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9,共7页
本文以语块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预制语块的特点并结合翻译单位及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特点来探讨语块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文章认为语块储备及语块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译者进行无标记翻译,实现翻译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本文以语块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预制语块的特点并结合翻译单位及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特点来探讨语块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文章认为语块储备及语块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译者进行无标记翻译,实现翻译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为译者提供更大的处理有标记翻译所需的大脑信息处理空间。语块对翻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和目标语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对翻译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块理论 翻译单位 翻译过程 翻译教学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的认知取向 被引量:47
9
作者 吴义诚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61,共7页
受语言学研究的启示本文将翻译研究分为外在性的翻译研究和内在性的翻译研究外在性的翻译研究即传统的翻译研究重点放在与翻译结果相关的方法标准及功能上内在性的翻译研究可称之为认知取向的翻译研究它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 受语言学研究的启示本文将翻译研究分为外在性的翻译研究和内在性的翻译研究外在性的翻译研究即传统的翻译研究重点放在与翻译结果相关的方法标准及功能上内在性的翻译研究可称之为认知取向的翻译研究它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试图建立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翻译模式并以此揭示翻译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文章还对英国学者B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 语言学研究 翻译模式 心理现实性 认知 文章 内在性 揭示 国学
全文增补中
作为社会实践的翻译——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思考与方法探索 被引量:55
10
作者 田海龙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4,71,共6页
通过讨论译本比较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与其他主体的联系,进而开拓翻译过程研究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汲取批评话语分析关于话语即社会实践的论述,在理论层面思考将翻译作为社会实践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通过讨论译本比较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与其他主体的联系,进而开拓翻译过程研究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汲取批评话语分析关于话语即社会实践的论述,在理论层面思考将翻译作为社会实践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同时在方法论方面提出一个将翻译作为社会实践进行研究的话语分析模式。理论层面的思考旨在认识翻译作为社会实践建构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作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意在探索翻译若作为社会实践进行研究可否有一个可操作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本比较 翻译过程 批评话语分析 翻译即社会实践
下载PDF
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 被引量:34
11
作者 周红民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 ,生活中的语言充满着隐喻”这一视角出发 ,来揭示英语隐喻意义的一般演算过程 ,演算的制约机制 ,演算后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以此来扩大隐喻翻译的研究范围 ,揭示隐喻翻译深层次的基理 。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过程 表现形式
下载PDF
简论翻译过程的实际体验与理论探索 被引量:43
12
作者 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9,51,共8页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经验总结与理论探索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过程的探索与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就翻译过程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提出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转换层...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经验总结与理论探索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过程的探索与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就翻译过程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提出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转换层面的具体过程,而且涉及到人类理解行为的基本倾向和伦理原则,其过程所展示的广阔空间,包括社会与文化空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有助于我们把握翻译的本质,认识与处理好翻译过程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经验总结 理论探索 翻译学
下载PDF
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金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4-37,共4页
本文试图从哲学、语言学、文学等角度,研究译者的主体意识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提出译学研究应当把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意识 客体 翻译过程 客观 非个性化原则
下载PDF
论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对“翻译过程模式”的反思和修正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绍龙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长期以来,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者大都将兴趣集中在对翻译产品(译品或译作)的描写、解释和争论上,而对译品的产生过程(即翻译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尚处在对国外成果的引进和介绍阶段。相关成果颇少,批评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对... 长期以来,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者大都将兴趣集中在对翻译产品(译品或译作)的描写、解释和争论上,而对译品的产生过程(即翻译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尚处在对国外成果的引进和介绍阶段。相关成果颇少,批评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对"翻译过程模式"及其理论的七点修正和对"主体"研究的再思考,旨在说明:1)翻译过程的实质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2)译品是由过程实现的,译者只有理解过程才有望改进翻译技巧,提高译作水平;3)贝尔的翻译心理模式并非真理,对其进行再认识、再反思将有益于学术心理的不断创新和翻译心理科学的早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翻译 过程模式 译者心理 动态机制
原文传递
西方翻译实证研究二十年(1986-2006) 被引量:33
15
作者 苗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在过去20年中,西方翻译研究发展了实证研究模式,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融会贯通,其内容至今已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前沿性研究。本文论述了西方翻译实证性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论、研究内容、研究状态及其重要意义,旨在中国翻译理论界倡导... 在过去20年中,西方翻译研究发展了实证研究模式,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融会贯通,其内容至今已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前沿性研究。本文论述了西方翻译实证性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论、研究内容、研究状态及其重要意义,旨在中国翻译理论界倡导开展实证研究模式,建立翻译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模式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下载PDF
图式分析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美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6,共4页
翻译的过程非常复杂.罗杰·贝尔尝试用图形模式来描述翻译的过程.他以系统功能语言模式为理论基础,探讨"意义"如何被认知又如何被转换,新信息如何与旧信息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目标语译文.本文尝试运用贝尔的认知图式来分析... 翻译的过程非常复杂.罗杰·贝尔尝试用图形模式来描述翻译的过程.他以系统功能语言模式为理论基础,探讨"意义"如何被认知又如何被转换,新信息如何与旧信息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目标语译文.本文尝试运用贝尔的认知图式来分析两则隐喻的翻译过程,从中探讨在此过程中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原文中的概念代码(即解码),又如何根据译语文化和语境进行概念代码的转换(即编码),从而生产出一个能在目标语文化中与原文功能相似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认知 图形模式
下载PDF
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寅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自国外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以来,欧洲学者们运用认知科学和先进设备不断设计出种种实验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十数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讨论其优缺点,积极推荐"数法并用"的策... 自国外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以来,欧洲学者们运用认知科学和先进设备不断设计出种种实验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十数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讨论其优缺点,积极推荐"数法并用"的策略。当今认知翻译学当走"上勾下联"之路,即立足于翻译学,既要向上发展进入到"形而上"理论层面;也应向下联通,进入到"形而下"实验层面。只有真正实现"三合一"目标,才能大力推进我国认知翻译学的建设,尽早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实验方法 上勾下联
原文传递
译者主体性与翻译过程的伦理思考——以文学翻译为例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庆明 刘婷婷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文化转向"后,新的翻译理论纷纷产生。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提升了译者的地位,唤醒了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伦理道德是译者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伦理的视角审视译者的主体性,并以文学翻译为例,探讨翻译过程... "文化转向"后,新的翻译理论纷纷产生。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提升了译者的地位,唤醒了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伦理道德是译者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伦理的视角审视译者的主体性,并以文学翻译为例,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伦理关照及其影响,包括译者的翻译动机、译者对原语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运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文学翻译 翻译过程 伦理
原文传递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活动过程 被引量:19
19
作者 肖辉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8,共5页
翻译过程就是译者的特殊思维活动过程。在翻译过程中主体——译者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首先解析原文的语言材料 ,追寻原作者的思路 ,然后综合译语的语言表达手段再现原文。无论在理解阶段 ,还是在表达阶段 ,翻译活动总是与主体的抽象、形... 翻译过程就是译者的特殊思维活动过程。在翻译过程中主体——译者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首先解析原文的语言材料 ,追寻原作者的思路 ,然后综合译语的语言表达手段再现原文。无论在理解阶段 ,还是在表达阶段 ,翻译活动总是与主体的抽象、形象思维能力紧紧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翻译主体 思维活动
下载PDF
译者文化态度的多歧性及其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岫庐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5,128,共5页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译者的文化态度体现了其翻译过程中的自我定位,对译者的翻译动机、文本阐释、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的选择都有直接的影响。译者的文化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建构而成的多元...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译者的文化态度体现了其翻译过程中的自我定位,对译者的翻译动机、文本阐释、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的选择都有直接的影响。译者的文化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建构而成的多元认同。对译者文化态度多歧性的分析,为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翻译过程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态度 多歧性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