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安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4-76,共3页
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研究的启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读者从阅读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二是读者的接受反作用于文本创作。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文学性与译者主体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体现——以《简·爱》三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芳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45-147,共3页
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及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是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主要目标。以著名文学作品《简·爱》为例,分别对李霁野、祝庆英和黄源深三位翻译家的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版本中的文学性再现问题和译者主体性问... 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及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是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主要目标。以著名文学作品《简·爱》为例,分别对李霁野、祝庆英和黄源深三位翻译家的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版本中的文学性再现问题和译者主体性问题,即基于时代背景的主体性体现、基于意识形态的主体性体现,以及基于翻译思想的主体性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翻译 文学性再现 译者主体性 《简·爱》 翻译版本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翻译 被引量:2
3
作者 卫立平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翻译是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与非传统文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加说明翻译在我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下,该文为中国文学... 翻译是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与非传统文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加说明翻译在我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下,该文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走出去” 文学作品翻译
原文传递
论“认同原则”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以欧·亨利“The Gift of the Magi”的译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克炎 廖文杰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7-52,共6页
“认同原则”在文学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作用尚需进一步探究。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只有2074词的“The Gift of the Magi”的汉语译文,因缺乏“读者认同”意识存在不少误译,有些错误在不同译本始终未得到纠正... “认同原则”在文学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作用尚需进一步探究。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只有2074词的“The Gift of the Magi”的汉语译文,因缺乏“读者认同”意识存在不少误译,有些错误在不同译本始终未得到纠正,延续至今。解析误译,有助于确实提高译品质量。针对英译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将“认同原则”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并阐释具体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翻译 “The GIFT of the Magi” 认同原则 对策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燕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9-111,共3页
风格意义的翻译问题是翻译中主体对客体实施控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它的深入研究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翻译中风格是可以传译的,但另一方面,风格也是难译的,具有可译性限度。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风格 可译性
下载PDF
浅探风格的传译——兼评老舍《养花》英译 被引量:1
6
作者 褚天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其思想内容,情感氛围,风姿神韵都需与原文本相符合。其中如何传达原作的风姿神韵,即风格,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牵涉到译文的遣词造句,还关系到译文整体基调的把握。从...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其思想内容,情感氛围,风姿神韵都需与原文本相符合。其中如何传达原作的风姿神韵,即风格,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牵涉到译文的遣词造句,还关系到译文整体基调的把握。从翻译的风格谈起,探讨其在翻译中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以老舍《养花》英译论证以上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风格 必要性 可译性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1-143,共3页
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阻碍了信息的交流。文学翻译者应正确地认识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尽量淡化和减少文化差异,有效完成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传递。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差异 文化传递
下载PDF
文化自信原则下的顺应论小说翻译研究——以小说《暗河》日语翻译为例
8
作者 詹锦程 张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的文化也日益受到外国朋友尤其是日本友人的关注。本文坚持“文化自信”原则,以顺应论作为翻译的指导方法,探讨在新时代对日翻译、传播文学作品时,应怎样以一种正确的翻译...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的文化也日益受到外国朋友尤其是日本友人的关注。本文坚持“文化自信”原则,以顺应论作为翻译的指导方法,探讨在新时代对日翻译、传播文学作品时,应怎样以一种正确的翻译方法作为指导,挖掘出中国的优秀文化精髓。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包含比较综合的文化内容,在对日本读者推广的过程中,要求译者必须用文化自信的原则去翻译文学作品;文学翻译也需要科学的指导方法,顺应论的语境顺应和交际顺应,符合文学作品的语境构造,可让译者有效把握作品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原则,可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散发出应有的光芒;运用顺应方法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也可把中国的经验智慧、价值理念、主张方案等充分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对外文化传播 文化自信 顺应论 文学作品翻译 暗河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美版《甄嬛传》译文探析
9
作者 刘亚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文学作品的翻译目的是文化输出、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纳。在英汉影视作品翻译中,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指导翻译实践,才能让受众也就是观众接纳外来文化。文章以美版《甄嬛传》台词翻译为例,对接受...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文学作品的翻译目的是文化输出、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纳。在英汉影视作品翻译中,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指导翻译实践,才能让受众也就是观众接纳外来文化。文章以美版《甄嬛传》台词翻译为例,对接受美学下台词翻译的策略进行研究,探求文化交流中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翻译 《甄嬛传》台词
下载PDF
浅谈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以《论语》英译为例
10
作者 徐慧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310-311,共2页
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若干人文学科中,比较文学是一个刚兴起的学科,而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形象学主要是研究同一形象在不同国家的衍变,即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嬗变过程。对比不同文学作... 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若干人文学科中,比较文学是一个刚兴起的学科,而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形象学主要是研究同一形象在不同国家的衍变,即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嬗变过程。对比不同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可以知晓不同国家对中国思想体系的理解。本文将以《论语》的英译为例,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翻译 中国形象 《论语》 形象学
下载PDF
亦明亦暗 错综复杂——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
11
作者 张鲁艳 陈倩蓝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6期71-75,共5页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自从被Gutt引入翻译领域,就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解释力。文学作品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深受其影响,但同时文学作品富含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又使关联翻译观遇到了挑战,从而使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呈...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自从被Gutt引入翻译领域,就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解释力。文学作品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深受其影响,但同时文学作品富含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又使关联翻译观遇到了挑战,从而使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呈现出既解释又受限的复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学作品翻译 最佳关联 认知语境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角度谈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
12
作者 张敏 胡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38-342,共5页
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分析,表明陌生化的本质是作者有意识地打破现实符号的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的规约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扭曲、变形、拉长或颠倒,从而产生诗学效果;在语际翻译中,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系统... 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分析,表明陌生化的本质是作者有意识地打破现实符号的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的规约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扭曲、变形、拉长或颠倒,从而产生诗学效果;在语际翻译中,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给再现这种效果造成了障碍。结论为:译者在源语言符号系统解码时应对陌生化手法进行符号学分析;在目标语符号系统进行编码时应遵循重视而适度的原则,灵活使用移植法、模仿法以及补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陌生化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文学自译的本质、译者身份及研究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从文学自译的界定、自译者身份及研究性质等方面入手,考察文学自译的本质并对文学自译者和双语作家做出区分,认为自译者都是双语作家,但双语作家不一定是自译者,同时分析认为自译者具有多重身份,他是原作者、创造者还是两种文化的协调... 从文学自译的界定、自译者身份及研究性质等方面入手,考察文学自译的本质并对文学自译者和双语作家做出区分,认为自译者都是双语作家,但双语作家不一定是自译者,同时分析认为自译者具有多重身份,他是原作者、创造者还是两种文化的协调者。对自译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进行考察,发现它是伴随着翻译研究中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而兴起的,认为文学自译研究做一种特殊的翻译研究,是一种在既定文本约束下关于翻译活动的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自译者 本质 主体性 翻译研究
下载PDF
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性别考量——以《三体》第一、二部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晓菲 《外国语言文学》 2017年第4期235-243,共9页
《三体》第一部、第三部英译本中,译者刘宇昆、周华运用"劫持"策略重现原著女性形象,消除了歧视女性的因素,凸显了女性角色的积极影响,显示了男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他们采取的"劫持"翻译策略成功地再现了《三体... 《三体》第一部、第三部英译本中,译者刘宇昆、周华运用"劫持"策略重现原著女性形象,消除了歧视女性的因素,凸显了女性角色的积极影响,显示了男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他们采取的"劫持"翻译策略成功地再现了《三体》的女性主义意识,对提高女性主义译者地位、推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 科幻小说 中国文学外译
原文传递
用功能文体学构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风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用功能文体学构建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一个模式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证明此模式应用于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理论上,功能文体学的文体观非常全面(风格是前景化;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突出的功能当中;篇章是风格分... 用功能文体学构建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一个模式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证明此模式应用于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理论上,功能文体学的文体观非常全面(风格是前景化;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突出的功能当中;篇章是风格分析的单位等等),这有利于文学作品翻译者获得对原文风格更为充分的识别和理解,并通过在译文中做到功能对等而达到完美的风格对等。因此功能文体学是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研究的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理论基础,并能为风格分析和翻译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模式。三个例子是对理论分析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文体学 前景化 文学风格翻译 风格翻译的模式
下载PDF
从译介学视角看《易经》英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以理雅各和汪榕培英译本为例
16
作者 任艳霞 傅治夷 《河套学院论坛》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本文从译介学视角看《易经》文本中文化意象英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易经》英译本,从而凸显出文化是导致语言转换时文化意象失落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译介学 文化意象 《易经》英译
原文传递
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性别考量——以《三体》第一、二部英译本为例
17
作者 吕晓菲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6年第2期84-94,共11页
《三体》第一部、第二部英译本中,译者刘宇昆、周华运用'劫持'策略重现原著女性形象,消除了歧视女性的因素,凸显了女性角色的积极影响,显示了男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他们采取的'劫持'翻译策略成功地再现了《三体》的... 《三体》第一部、第二部英译本中,译者刘宇昆、周华运用'劫持'策略重现原著女性形象,消除了歧视女性的因素,凸显了女性角色的积极影响,显示了男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他们采取的'劫持'翻译策略成功地再现了《三体》的女性主义意识,对提高女性主义译者地位、推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女性主义翻译 科幻小说 中国文学外译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18
作者 宋海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研究,根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阐释,主要从翻译目的、译本选材、翻译主体的变化、以及译作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进行操控,从而印证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本文以中国大陆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研究,根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阐释,主要从翻译目的、译本选材、翻译主体的变化、以及译作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进行操控,从而印证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外国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操控
下载PDF
中拉文化交流70年:以拉美文学作品汉译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楼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14,共6页
拉美文学汉译是中拉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1949—2019年拉美文学类书籍在华的翻译和出版历程,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70年来中拉文化交流的特点与变化。在中拉民间交往时期,拉美文学汉译发挥了铺路搭桥的重要作用。20世纪8... 拉美文学汉译是中拉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1949—2019年拉美文学类书籍在华的翻译和出版历程,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70年来中拉文化交流的特点与变化。在中拉民间交往时期,拉美文学汉译发挥了铺路搭桥的重要作用。20世纪80~90年代,拉美文学汉译回归文学本位,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拉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时期,拉美文学汉译也迎来蓬勃发展时期,成为中拉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拉文化交流 拉美文学汉译 中拉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
下载PDF
论刘宓庆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思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想,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出现错位的原因: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观所致;二是刘宓庆所依据的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桥梁地位;三是从整体上看,刘宓庆的研究还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四是刘宓庆对翻译学本质属性的认识与其研究实践之间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研究 范式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