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金华 金平 +1 位作者 吴章松 辛家厚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根据首次发生TIA后72 h内头颅CT或...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根据首次发生TIA后72 h内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无卒中组和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71例TIA患者,其中卒中组54例,无卒中组117例。两组性别、心房颤动、发病前使用抗凝药、基线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TIA病因学(心源性栓塞)、TIA发作频率(≥2次)、TIA症状持续时间、ABCD2评分(6分和7分)以及发病后使用抗高血压药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舒张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1.1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6~1.238;P=0.023]、高空腹血糖(OR 10.866,95% CI 3.658~30.945;P=0.001)、ABCD2评分为6分(OR 4.221,95% CI 1.906~9.352;P〈0.001)和7分(OR 4.207,95% CI 2.040~9.961;P〈0.001)、TIA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 3.682,95% CI 1.961~9.989;P〈0.001)和TIA发作≥2次(OR 4.220,95% CI 1.953~9.118;P〈0.001)为早期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病前使用抗凝药为独立保护因素(OR 0.300,95% CI 0.097~0.923;P=0.036)。 结论症状发作次数≥2次和症状持续时间≥60 min的TIA患者早期更易发生缺血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卒中:定义、共性和启示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占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共性和临床启示进行了探讨。在二者的定义部分,指出了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定义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短暂性"该如何界定?在二者的共性部... 本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共性和临床启示进行了探讨。在二者的定义部分,指出了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定义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短暂性"该如何界定?在二者的共性部分,在对可逆性缺血性组织(即缺血半暗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临床上存在症状持续24 h甚至数天而不发生梗死的情形,据此引入了持久性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持续状态")的概念。在临床启示部分,对持久性缺血发作做了进一步阐述,同时对"短暂/持久性的判定、推断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建议把超过某一时间阈值时缺血性卒中风险在一定时期内明显增高作为"短暂性"阈值的判定依据,该时间阈值可能在5~20 min之间,超过该阈值即可诊断为持久性缺血发作。持久性缺血发作患者有可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而这也成为该时间阈值是否存在及合理的另一个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科学术语专题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神经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慧 宗寿健 王兴臣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7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脑梗死患者梗死前有无TIA史分为脑梗死Ⅰ组(梗死前无TIA)和脑梗死Ⅱ组(梗死前有TIA),分别从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及发作频次与梗死前无TIA患者比较,...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脑梗死患者梗死前有无TIA史分为脑梗死Ⅰ组(梗死前无TIA)和脑梗死Ⅱ组(梗死前有TIA),分别从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及发作频次与梗死前无TIA患者比较,应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梗死前患者TIA持续时间≤10min、与梗死时间间隔≤7d及发作频次2~3次与梗死前无TIA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Ⅰ级预后较好。结论脑梗死前已发作TIA可能使大脑产生缺血耐受,对后继脑梗死有神经保护作用,且与TIA持续时间、脑梗死间隔时间及发作频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脑缺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对急性小卒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郭伟 何兴萍 段作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对急性小卒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影响。方法连续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对急性小卒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影响。方法连续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小卒中/高危TIA患者。小卒中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3分,高危TIA定义为ABCD2评分≥4分。分析患者在入院后72 h内监测得到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的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极差(max-mi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END定义为72 h内复评NIHSS最高分较入院时评分增加≥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压变异性参数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3例患者,男性69例(56.10%),女性54例(43.90%),年龄(63.74±11.94)岁。其中,高危TIA患者39例(31.71%),小卒中患者84例(68.29%)。入院72 h内有33例(26.8%)患者发生END。单变量分析表明,END组与非END组年龄、性别、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SBPmax-min、SBPSD、SBPCV、DBPmax-min、DBPSD和DBP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压变异性参数中的SBPmax-min[优势比(odds ratio, OR)1.01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1~1.038]、SBPSD(OR 1.099,95% CI 1.005~1.201)、SBPCV(OR 1.320,95% CI 1.124~1.550)、DBPmax-min(OR 1.065,95% CI 1.017~1.114)、DBPSD(OR 1.492,95% CI 1.186~1.877)和DBPCV(OR 1.543,95% CI 1.263~1.886)是急性小卒中/高危TIA患者入院72 h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个血压变异性参数与急性小卒中/高危TIA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疾病恶化 血压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媛媛 解恒革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0例确诊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进行24 h内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10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脑电图均正常,而...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0例确诊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进行24 h内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10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脑电图均正常,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SPECT显示不同脑区有低灌注情况。结论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缺血,提示本病病因与脑关键部位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短暂完全性 脑电描记术 脑缺血 病因学
下载PDF
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治疗: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华坤 王鹏 +7 位作者 蔡玉森 郑兴月 赵昊天 周亚飞 高丰 王海洋 初建峰 闫中瑞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6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但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部分患者急性期持续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但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部分患者急性期持续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至少24 h,然后进行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部分患者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主要疗效终点为发病后7 d时瘫痪侧肌力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次要疗效终点为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2分定义为临床转归良好。安全性终点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出血事件。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30例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其中替罗非班组19例(63.3%),对照组11例(36.7%)。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相关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发病后7 d时瘫痪侧肌力和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临床转归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开始治疗时NHISS评分后,替罗非班是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040,95%置信区间0.040~0.449;P=0.009)。 结论:替罗非班急性期治疗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阻断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转归,且不会增高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内囊 卒中 脑缺血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ABCD^2量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宣 孙晓培 +2 位作者 曹华 常庚 李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1-355,共5页
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可能会进展为缺血性卒中,部分患者因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近年来的研究显示,ABCD。量表在TIA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价值。文章概述了ABCD^2量表的来源和应用,重点阐述了该... 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可能会进展为缺血性卒中,部分患者因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近年来的研究显示,ABCD。量表在TIA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价值。文章概述了ABCD^2量表的来源和应用,重点阐述了该量表在TIA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风险预测:ABCD评分及其衍生的评分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欣彤 宋晓文 +1 位作者 陈金波 苏毅鹏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信号,预示着卒中风险显著增高,尤其是在7 d内。对TIA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分层十分重要。根据TIA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制定了多种简易预测量表,例如加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信号,预示着卒中风险显著增高,尤其是在7 d内。对TIA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分层十分重要。根据TIA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制定了多种简易预测量表,例如加利福尼亚量表、ABCD量表、ABCD2量表等。其中以ABCD评分最为常用,但随着其应用越来越普遍,该量表的缺陷也日益显现。近年来,为了提高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继推出了ABCD评分的衍生量表。文章就ABCD评分及其衍生的量表在TIA患者卒中风险预测应用中的发展演变、内容和预测价值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非谷氨酸受体依赖的钙毒性机制在急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向军 唐宇平 蔡定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4-1228,共5页
Intracellular Ca2+ overload and the following Ca2+-toxicity ar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underlying ischemic brain injury.However,recent clinical trials using antagonists of the N-methyl-daspartate(NMDA) to prevent isch... Intracellular Ca2+ overload and the following Ca2+-toxicity ar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underlying ischemic brain injury.However,recent clinical trials using antagonists of the N-methyl-daspartate(NMDA) to prevent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humans have been largely disappointing.Activation of glutamate receptors resulting in intracellular Ca2+ overload and excitotoxicity couldn’t expla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schemic brain injury,and emerging new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activation of several glutamate receptor-independent Ca2+-toxicity pathways also contribute to ischemic brain injury.This review focus on the roles of 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Na+-Ca2+ exchanger(NCX) and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 channels in the ischemic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 Na+-Ca2+交换体 瞬时受体电位 脑缺血
下载PDF
Na^+通道阻断剂对脑缺血海马锥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忠良 李晖 +3 位作者 樊小力 师建华 崔得华 田平武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实验为观察在脑一过性缺血条件下,Na+ 通道阻断剂对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对9 月龄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通过脑室内单独注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和呋喃苯胺酸复合应用,用HE染色方法通过计算机对海马... 实验为观察在脑一过性缺血条件下,Na+ 通道阻断剂对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对9 月龄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通过脑室内单独注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和呋喃苯胺酸复合应用,用HE染色方法通过计算机对海马CA1 区神经元计数。结果发现,单独注射2% 利多卡因5μl,对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无保护作用;2% 利多卡因和2% 呋喃苯胺酸各25μl联合应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1)。实验结果提示,Na+ 通道阻断剂联合应用,可能是预防脑缺血引起海马C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 脑缺血 海马 钠离子通道 阻断剂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婵娟 田文洁 +1 位作者 夏晓爽 李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根据TIA发病后90d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IA后早期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基线NLR对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31例TIA患者,其中23例(17.5%)在90d内发生卒中,主要集中在TIA发病后7 d内(13例,56.5%)。单变量分析显示,卒中组年龄.ABCD2评分、高血压、症状持续时间≥60min、糖尿病、三酰甘油、基线NLR、颅内动脉狭窄、抗血小板药及双重抗血小板药等与非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基线NLR[优势比(oddsratio,OR)2.63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72-5.046;P=0.004]和ABCD^2评分(OR3.049,95%CI 1.130-8.226;P=0.028)是TIA后早期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双重抗血小板药(OR 0.195,95%CI 0.046-0.826;P=0.026)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NLR截断值为2.84时,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 0.716-0.889),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69.5%。结论基线NLR较高对TIA后早期卒中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试验预期值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绞股蓝总皂甙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长庆 李麟仙 王子灿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实验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再灌流7天,造成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模型,用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绞股蓝总皂甙(GPM)对海马DND的影响。NS组、GPM-I组和GPM-Ⅱ组的CA_1区神经元密度... 本实验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再灌流7天,造成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模型,用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绞股蓝总皂甙(GPM)对海马DND的影响。NS组、GPM-I组和GPM-Ⅱ组的CA_1区神经元密度分别是107.50±6.63、146.18±19.75和165.30±9.24。GPM-I组、GPM—Ⅱ组与NS组比较P<0.01,P<0.0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绞股蓝总皂甙对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总皂甙 脑缺血 海马 DND
下载PDF
牛磺酸对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作用研究
13
作者 赵育梅 孙明 徐超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建立前脑缺血模型,缺血5 min后进行再灌注。在缺血1 h后经静脉给予2.5 mg/kg、5 mg/kg、15 mg/kg及50 mg/kg牛磺酸。再灌注7 d时,对沙土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缺...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建立前脑缺血模型,缺血5 min后进行再灌注。在缺血1 h后经静脉给予2.5 mg/kg、5 mg/kg、15 mg/kg及50 mg/kg牛磺酸。再灌注7 d时,对沙土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缺损进行评分,并留取全脑,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情况。结果 2.5 mg/kg牛磺酸虽然改善前脑缺血5 min再灌注7 d时沙土鼠的行为,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5 mg/kg、15 mg/kg及50 mg/kg牛磺酸可明显改善前脑缺血沙土鼠的行为缺损(P分别为0.001、0.006和0.037),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P均<0.001),其中,5 mg/kg、15 mg/kg和50 mg/kg牛磺酸组的锥体细胞的死亡低于2.5 mg/kg牛磺酸组(P分别为0.001、0.001和0.005)。结论牛磺酸能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沙土鼠前脑缺血损伤,提示牛磺酸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短暂性缺血的大脑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沙土鼠 牛磺酸 缺血大脑保护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周颍 陆景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8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行24 h内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病1周内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检查。结果7...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行24 h内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病1周内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检查。结果7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中6例EEG正常,1例可见少量慢波;TCD均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6例正常,1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SPECT均显示不同脑区有低灌注情况。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6例无复发,1例复发1次,复查SPECT左颞叶血流灌注减低。结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缺血,提示本病可能与颞叶及海马局部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短暂完全性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原文传递
赛庚啶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的影响
15
作者 王春玉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目的 :赛庚啶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的影响。方法 :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上应用 5 -HT2 受体拮抗剂赛庚啶、观察其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DND的影响。结果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5分钟再灌 7天模型 ,与对照组相... 目的 :赛庚啶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DND的影响。方法 :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上应用 5 -HT2 受体拮抗剂赛庚啶、观察其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DND的影响。结果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5分钟再灌 7天模型 ,与对照组相比 ,赛良啶能明显增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 ,分别为 84 72± 87 31/mm和 16 8 79± 6 2 5 0 /mm(P <0 0 1)。结论 :提示 5 -HT2受体拮抗剂赛庚啶能明显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DND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海马 赛庚啶 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5-羟色胺
下载PDF
Time-course pattern of neuronal loss and gliosis in gerbil hippocampi following mild, severe, or lethal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4
16
作者 Tae-Kyeong Lee Hyunjung Kim +9 位作者 Minah Song Jae-Chul Lee Joon Ha Park Ji Hyeon Ahn Go Eun Yang Hyeyoung Kim Taek Geun Ohk Myoung Cheol Shin Jun Hwi Cho Moo-Ho W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394-1403,共10页
Transient ischemia in the whole brain leads to neuronal loss/death in vulnerable brain regions. The striatum, neocortex and hippocampus selectively loose specific neurons after transient ischemia. Just 5 minutes of tr... Transient ischemia in the whole brain leads to neuronal loss/death in vulnerable brain regions. The striatum, neocortex and hippocampus selectively loose specific neurons after transient ischemia. Just 5 minutes of transient ischemia can cause pyramidal neuronal death in the hippocampal cornu ammonis (CA) 1 field at 4 days after transient ischemi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5-minute (mild), 15-minute (severe), and 20-minute (lethal) transient ischemia by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 on behavioral change and neuronal death and gliosis (astrocytosis and microgliosis) in gerbil hippocampal subregions (CA1-3 region and dentate gyrus). We performed spontaneous motor activity test to evaluate gerbil locomotor activity, cresyl violet staining to detect cellular distribution, neuronal nuclei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detect neuronal distribution, and Fluoro-Jade B histofluorescence to evaluate neuronal death. We also conduct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 (Ibal) to evaluate astrocytosis and microgliosis, respectively. Animals subjected to 20-minute BCCAO died in at least 2 days. BCCAO for 15 minutes led to pyramidal cell death in hippocampal CA1-3 region 2 days later and granule cell death in hippocampal de匚tate gyrus 5 days later. Similar results were not found in animals subjected to 5-minute BCCAO. Gliosis was much more rapidly and severely progressed in animals subjected to 15-minute BCCAO than in those subjected to 5- minute BCCAO.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uronal loss in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following transient ischemia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regions and severity of transient ischemia. 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AICUC) of 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approval No. KW-180124-1) on May 22, 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global brain ischemia delayed neuronal death GLIAL activation ischemic duration hippocampus spontaneous motor activity Mongolian GERBIL histolog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DM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国芳(综述) 刘安祥 张骏(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3111-3114,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于卒中高危患者的脑血管疾病。TIA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一过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循环中多种因子与其相关脑血管功能紊乱、结构障碍存在较强相关性。目前,TIA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来有研究发现血清非对称性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于卒中高危患者的脑血管疾病。TIA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一过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循环中多种因子与其相关脑血管功能紊乱、结构障碍存在较强相关性。目前,TIA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来有研究发现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能参与了TIA的病理过程,并逐渐在TIA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ADMA与TIA发病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缺血 一过性缺血
下载PDF
大鼠短暂前脑缺血诱导IL-1β蛋白表达的时间规律
18
作者 时晶 田金州 +3 位作者 高扬 林嘉友 尹军祥 程龙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模型脑内 IL-1 β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LMCAO)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按照 1、2、4d不同缺血时间组和缺血再灌后 3 0 min~ 7d的不同再灌时间点取材 ,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模型脑内 IL-1 β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LMCAO)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按照 1、2、4d不同缺血时间组和缺血再灌后 3 0 min~ 7d的不同再灌时间点取材 ,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实验各组大鼠脑组织中 IL-1 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在不同缺血时间组中 ,假手术组少见 IL-1β蛋白表达 ,模型组大鼠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 ,IL-1β蛋白表达数量增多。在不同再灌时间组中 ,假手术大鼠脑内两侧半球少见散在的 IL-1 β免疫反应细胞 ,模型组 IL-1 β免疫活性细胞在线栓栓塞 (MCAO)缺血再灌后缺血半球从 1 h后开始表达 ,2 h后免疫反应继续增加并向未缺血半球侧表达 ,此时表达达到高峰 ,4h后表达开始减弱 ,至第 7天 IL-1 β免疫活性细胞在所检测脑区为最低水平表达。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后可诱发 IL-1 β表达增加 ,且 IL-1 β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规律 IL-1Β 短暂前脑缺血 免疫组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