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8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康注射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90
1
作者 赵宗江 张新雪 +4 位作者 师锁柱 张颖 陈香美 叶传蕙 牛建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延 5/6肾切除 (5/6NX)大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苯那普利、来适可为实验对照组 ,研究了肾康注射液对 5/6NX大鼠肾小球硬化、肾功能、高脂血症及肾组织TGF-β1的影响。结果 :肾康注射液可以显...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延 5/6肾切除 (5/6NX)大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苯那普利、来适可为实验对照组 ,研究了肾康注射液对 5/6NX大鼠肾小球硬化、肾功能、高脂血症及肾组织TGF-β1的影响。结果 :肾康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 5/6肾切除大鼠的血压、2 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胆固醇 (CH)、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明显减轻 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 ,显著抑制肾组织 TGF-β1的表达。对以上指标的改善作用 ,与苯那普利、来适可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减轻 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损害 ,改善肾功能 ,降低尿蛋白含量、高脂血症及肾组织 TGF- 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脂血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肝纤维化血清五项标志物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7
2
作者 罗瑞虹 杨绍基 +3 位作者 谢俊强 赵志新 何有成 姚集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 Ⅳ)、层粘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β1)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 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 HA、 PCⅢ、 C Ⅳ、 ...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 Ⅳ)、层粘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β1)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 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 HA、 PCⅢ、 C Ⅳ、 LN、 TGF β1水平,并与其中 87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作对比。结果血清 H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较弱的正相关(r=0.393, P<0.05),血清 HA、 PC Ⅲ、 LN、 TGF β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分别为 0.584、 0.454、 0.441和 0.612, P< 0.05),血清 C Ⅳ与之则呈较弱的正相关(r=0.319, P< 0.05)。血清 HA诊断肝硬化的 AUC明显大于血清PCⅢ、 C Ⅳ、 LN、 TGF β1者(AUC=0.904 vs 0.784、 0.815、 0.805、0.828, P< 0.05);血清 HA、 LN、 TGF β1判断S2期以上肝纤维化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血清PC Ⅲ、 C Ⅳ者(AUC=0.849、 0.819、 0.836 vs 0.702、 0.721, P< 0.05)。联合五项指标估计肝纤维化程度,判别分析只选入血清 HA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层粘蛋白 血清诊断
原文传递
八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比较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蔡卫民 张彬彬 +4 位作者 翁红雷 胡中荣 闾军 郑敏 刘荣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比较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 目的 比较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IMP-1 mRNA、MMP-1 mRNA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RT-PCR检测PBMCs中MMP-1 mRNA、TIMP-1 mRNA水平;酶标法检测血清PDGF-BB、TGF-β_1、TIMP-1和MMP-1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PCⅢ、C-Ⅳ和LN含量。结果 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DGF-BB、TIMP-1、HA、PCⅢ、C-Ⅳ、LN和TIMP-1 mRNA的AUC分别为0.985、0.726、0.318、0.728、0.727、0.583、0.463、0.876,血清PDGF-BB和PBMCs中TIMP-1 mR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5%,73.7%、10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5.0%。结论 八项指标中,血清PDGF-BB的诊断价值最大。在筛选肝纤维化患者时,以血清PDGF-BB、PBMC中TIMP-1 mRNA联合检测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清标志物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黄芪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陈清江 杨丽 +1 位作者 王辉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间质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KFB),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8mol/L、10-7mol/L和10-6mol/L的AngⅡ),黄芪注射液干预组(...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间质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KFB),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8mol/L、10-7mol/L和10-6mol/L的AngⅡ),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分别于培养液中加入10-6mol/L的AngⅡ和10mg/L、20mg/L和40mg/L黄芪注射液)。作用48h后,各组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水平。结果:AngⅡ可促进KFB增殖,刺激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612和0.723,P<0.05);黄芪注射液可抑制AngⅡ的上述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561和-0.689,P<0.05)。结论:黄芪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TGF-β1的分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7
5
作者 王辰之 祁玉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37-274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防治效果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防治效果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并确诊为PFD的产妇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6例。2组产妇均行Kegel训练及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补中益气丸,2组均连续治疗6周。统计临床疗效,于产后42 d(治疗前)、3个月、6个月统计2组气虚积分变化、盆底肌力康复情况、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并检测2组血清TGF-β1和IGF-1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00%(P <0. 01)。与产后42 d比较,产后3个月、6个月气虚积分、POP和SUI发生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1); 2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观察组盆底肌力增强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产后3个月2组患者血清TGF-β1和IGF-1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PFD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提高盆底肌力,降低POP和SUI发生率,可能与升高血清TGF-β1和IGF-1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补中益气丸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
下载PDF
大黄酸对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及葡萄糖摄入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章精 刘志红 +2 位作者 李颖健 陈朝红 黎磊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黄酸对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 G L U T1) 及葡萄糖摄入的影响,探讨大黄酸拮抗 T G Fβ1 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 L U T1 m R N A表达的检测 采用 Nor... 目的 研究大黄酸对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 G L U T1) 及葡萄糖摄入的影响,探讨大黄酸拮抗 T G Fβ1 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 L U T1 m R N A表达的检测 采用 Northern 印迹, 葡萄糖摄入的测定采用2deoxy〔3 H〕 Dglucose 摄入法。结果 T G Fβ1 显著增加系膜细胞 G L U T1 m R N A 的表达和葡萄糖摄入,大黄酸对正常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的葡萄糖摄入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拮抗 T G Fβ1 增加系膜细胞 G L U T1 m R N A 表达与葡萄糖摄入的作用。结论  T G Fβ1 介导系膜细胞葡萄糖代谢的改变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增加,大黄酸能明显抑制 T G Fβ1 所引起的系膜细胞 G L U T1 表达与葡萄糖摄入的异常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TGFβ1 GLUT1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孔五宝 李华君 +7 位作者 王晓蕴 王元松 孙云川 董艳芳 金倩倩 罗英 牛跃龙 赵红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前后对2组血压、尿素(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炎性因子[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锌-α2-糖蛋白(ZAG)]及血糖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TGF-β1、ZA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ysC、BUN、hs-CRP、IL-6、mALB、AngⅡ、TM、vWF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效果好,可有效缓解病情,减缓肾功能衰竭进程,且疗效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沙库巴曲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6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黄芪、丹参有效单体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62
8
作者 唐英 朱祎 +1 位作者 王东 何立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有效单体黄芪甲苷和丹参多酚酸A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通过5/6肾切除建立CRF动物模型,根据血肌酐(Cr)值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组、丹参多酚酸A组及科素亚组各10只,并设正常组10...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有效单体黄芪甲苷和丹参多酚酸A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通过5/6肾切除建立CRF动物模型,根据血肌酐(Cr)值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组、丹参多酚酸A组及科素亚组各10只,并设正常组10只。黄芪甲苷组给予黄芪甲苷1.4mg/(kg·d),丹参多酚酸A组给予丹参多酚酸A 17.1mg/(kg·d),科素亚组给予科素亚8.6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Cr、尿素氮(BUN)水平,并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组、丹参多酚酸A组血清Cr、BUN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黄芪甲苷组、丹参多酚酸A组、科素亚组肾组织TGF-β1、CTGF mRNA较模型组亦降低(P<0.05或P<0.01)。丹参多酚酸A组在降低BUN、Cr方面优于科素亚组(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丹参多酚酸A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 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Cr、BUN水平,从而延缓CRF肾功能衰竭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纤维化 黄芪甲苷 丹参多酚酸A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8
9
作者 展玉涛 刘宾 +1 位作者 李定国 毕春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大黄素具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1],现旨在进一步探讨大黄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85±23)g.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首次按体重以5.0 ml/kg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中国上海长江化工厂... 大黄素具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1],现旨在进一步探讨大黄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85±23)g.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首次按体重以5.0 ml/kg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中国上海长江化工厂产品),以后以3.0 ml/kg注射,3d1次,共4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肝纤维化 药物治疗 实验
原文传递
针灸推拿联合腰椎牵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GF-β_1、PGE_2、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8
10
作者 魏向阳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907-910,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腰椎牵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老...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腰椎牵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TGF-β_1、PGE_2、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1.18%,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相近(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VAS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相近(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JOA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IL-6、PGE_2、TGF-β_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腰椎牵引的疗效较好,可以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改善免疫因子水平及血清疼痛物质相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推拿 腰椎牵引 转化生长因子-β1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肾络通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11
作者 丁跃玲 赵玉庸 +2 位作者 陈志强 张雪静 李国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生化、放免、免...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生化、放免、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分析等方法 ,检测肾功能、肾小管间质PCNA、TGF 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中药肾络通组 2 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 β2 MG、尿NAG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 ,部分优于西药组。结论 :肾络通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和TGF β1表达 ,保护肾功能 ,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络通 阿霉素 肾病 大鼠 肾小管间质 增殖细胞核 抗原表达 中药
下载PDF
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3
12
作者 徐向进 张荔群 +3 位作者 王庆彪 冯修高 郑智勇 陈频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给予槲皮素 10 0mg·kg-1·d-1,治疗共 8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力。RT PCR检测方法观...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给予槲皮素 10 0mg·kg-1·d-1,治疗共 8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力。RT PCR检测方法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TGF β1基因表达的影响 ,观察槲皮素对肾小球形态及病理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存在肾小球高滤过 ,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 /体重、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明显升高。肾脏皮质TGF β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肾小球肥大。给予槲皮素治疗 2周及 8周时 ,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肥大均较糖尿病未治疗组显著降低 ,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及TGF β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肾脏病理改变不显著。结论 槲皮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力可以纠正糖尿病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 ,并同抑制肾脏皮质TGF β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槲皮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蛋白激酶C 大鼠
原文传递
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MMP-2、TIMP-2、TGF-β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3
13
作者 曾小丹 李常虹 张春雨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50例产后PF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Kegel盆底肌训练,B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C组给予Kegel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并检测盆腔壁组织中MMP-2、TIMP-2、TGF-β1表达水平。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A组(70.00%)和B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盆底手测肌力及I类、II类纤维肌最大电位值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C组POP-Q分期等级与A组、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POP-Q分期等级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分别为26.34±5.67、28.96±5.31、32.8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MMP-2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P<0.05),TIMP-2、TGF-β1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各指标变化优于A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PFD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肌力 性生活质量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扶正化瘀319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14
作者 刘成海 王晓玲 +3 位作者 刘平 刘成 谭英姿 顾宏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319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传代培养。用扶正化瘀319方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胶原酶消化法测定细胞内外胶原生成率,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319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传代培养。用扶正化瘀319方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胶原酶消化法测定细胞内外胶原生成率,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的Ⅰ型胶原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半定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Ⅰ型前胶原、TGFβ1mRNA的表达量。结果:扶正化瘀319方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内外胶原生成率,抑制细胞的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及其胶原分泌,抑制肝星状细胞TGFβ1与蛋白表达。结论:扶正化瘀319方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对肝星状细胞Ⅰ型前胶原及TGFβ1mRNA表达的抑制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319方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I型胶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与肝组织纤维化及肝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孙樱 宣世英 +5 位作者 辛永宁 吕维红 初蕾蕾 李宁 张健 张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我们观察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进行比较,以探讨TGF β1与CHB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 我们观察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进行比较,以探讨TGF β1与CHB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 TGFβ1 肝功能 相关性 转化生因子β1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干扰素γ的关系 被引量:40
16
作者 程鹏 刘素侠 +3 位作者 孙晋浩 王朝晖 徐之德 彭传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干扰素γ(IFN 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慢性肝炎黄芪治疗前后血清TGFβ1,透明质酸 (H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GFβ1,HA ,P... 目的 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干扰素γ(IFN 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慢性肝炎黄芪治疗前后血清TGFβ1,透明质酸 (H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GFβ1,HA ,PBMC产生IFN γ的含量分别为 (4 2 8.85± 117.5 3)mg/L ,(35 6 .77± 78.43) μg/L ,(12 .3± 5 .7) μg/L ,黄芪治疗后分别为 (2 2 2 .6 9± 85 .73)mg/L(P <0 .0 5 ) ,(179.2 3± 5 8.43) μg/L(P <0 .0 1) ,(2 2 .6± 8.7) μg/L(P <0 .0 5 ) ,治疗前后TGFβ1,HA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前PBMC产生IFN γ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黄芪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TGFβ1,IFN γ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转化生长因子β 干扰素Γ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影响因素及胃蛋白酶水平 被引量:48
17
作者 陈瑾 丁希云 +2 位作者 王国平 林佩丽 王雨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970-2974,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情...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经消化内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据Hp感染阳性情况分为Hp感染阳性组76例和Hp感染阴性组44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A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GⅠ、PGⅡ与TGF-β1水平;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归纳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阳性患者76例,感染率为63.33%;胃溃疡Hp感染阳性组GAS、PGⅠ、PGⅡ、TGF-β1分别为(110.78±20.69)pg/ml、(321.19±39.58)ng/ml、(46.55±15.82)ng/ml、(76.39±7.59)ng/ml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01);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阳性患者GAS、PGⅠ、PGⅡ、TGF-β1分别为(113.53±21.47)pg/ml、(395.01±53.21)ng/ml、(45.78±13.27)ng/ml、(82.85±7.42)ng/ml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吸烟饮酒和GAS、PGⅠ、TGF-β1水平均为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GAS、PGⅠ、PGⅡ、TGF-β1水平变化与Hp感染有关,尽量避免在外就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暴饮暴食等可降低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TGF-β1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46
18
作者 党双锁 李亚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631-1636,共6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是肝纤维化最关键的细胞因子,他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关系最为密切.学者们在肝纤维化疾病的大量研究中证明了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是肝纤维化最关键的细胞因子,他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关系最为密切.学者们在肝纤维化疾病的大量研究中证明了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发生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提出了针对干预TGF-β1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新途径,在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肝纤维化中TGF-β1的作用及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开发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马骏 孙梦夕 +4 位作者 张琳 杨勇锋 张燕 张岱 吕路线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2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给予奥氮平治疗4周后评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2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给予奥氮平治疗4周后评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同时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根据奥氮平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将患者分为A组(减分率<50%)和B组(减分率≥50%),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1β、IL-6、IL-17和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82例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为88.34±11.50,治疗4周后降为67.15±18.69,平均减分率(38.84±25.33)%;其中有42例(51.22%)PANSS减分率<50%(A组),40例(48.78%)PANSS减分率≥50%(B组)。与治疗前比较,奥氮平治疗4周后,82例患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1β、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性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生、熟地黄缓解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刘道刚 曾敏 +1 位作者 高洪燕 王琴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07-2510,共4页
目的:探讨生地黄和熟地黄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5只。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分别按生地黄、熟地黄剂... 目的:探讨生地黄和熟地黄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5只。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分别按生地黄、熟地黄剂量1.6 g/(kg·d)灌胃给药14 d,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Scr、BUN值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玻璃样病变减轻,肾小管囊性扩张和空泡变性程度缓解,胶原沉积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熟地黄水煎液组比较,生地黄水煎液组的Scr、BUN值较低,胶原沉积较少,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较明显,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生地黄和熟地黄均能缓解肾间质纤维化,以生地黄作用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熟地黄 肾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肌动蛋白α Ⅰ型胶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