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田开发生产数字化管理转型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贾静 粟鹏 +1 位作者 魏可萌 陈强 《石油科技论坛》 2020年第5期24-33,共10页
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通过高水平的数字化气田建设,在前端实现了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实时感知,中端实现了安全存储、实时监视、集中管控,后端实现了初步智能分析、数据共享与技术支撑。前端、中端、后端一体化协同、高效联动与数据共享... 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通过高水平的数字化气田建设,在前端实现了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实时感知,中端实现了安全存储、实时监视、集中管控,后端实现了初步智能分析、数据共享与技术支撑。前端、中端、后端一体化协同、高效联动与数据共享,快速推动了传统业务流程重构与工作方式变革,全面构建了“单井无人值守+区域集中控制+调控中心远程支持协作”的管理新模式和“电子巡井+定期巡检+周期维护”的运行新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条件下的开发生产转型升级。开发生产数字化助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生产维护成本、应急处置成本大幅降低,提质增效效果显著,员工数字化能力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为了建设好数字化油气田,建议要解放思想,革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综合集成共享;提升全员数字化转型认识,坚持业务驱动,不断演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气田 龙王庙组气藏 数字化气田 一体化协同 物联网 转型升级
下载PDF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媒介逻辑探赜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扣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就是媒介化发展。在学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就是媒介化发展。在学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治理水平的必要环节,需要把握数字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耦合关系,阐释清楚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效度和限度。在实践层面,要克服“重价值、轻工具”和“重数据、轻人文”两种错误的技术认知倾向,着眼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等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构建柔性的意识形态治理范式,提升意识形态治理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转型 媒介逻辑 治理现代化 技术赋能 整体智治
下载PDF
从传统到现代:台湾农业现代化转型及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军花 王善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台湾已经走出了一条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市场狭窄、生产力落后地区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道路。回顾和探讨台湾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成功经验,对于大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农业 现代化转型
原文传递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与顺应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康智 莫明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11-19,153,共10页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反观当下如火如荼推行的农业现代化转型,从中总不难发现客观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实。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并做出有...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反观当下如火如荼推行的农业现代化转型,从中总不难发现客观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实。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并做出有效的应对,以期确保当下的农业现代化转型不至于在无意识中突破必须“顺应自然”这一不可逾越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自然 现代化转型 农业
下载PDF
从历史上三次文化交流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克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其结果是宋明理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再一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三次开始于清代后期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东传,融合还未结束,争论还没有结果,但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优点在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观念文化层面。因此,要想成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应该将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嫁接到中华传统的观念文化之上,构筑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转型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下载PDF
心态何以文明:普通人国家观念演变的社会构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大为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8-145,179,180,共10页
在国家—社会的结构之下,国家观念是社会心态的核心呈现。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大致经历了家天下时期的“孝亲忠君”、救亡图存时期的“祖国母亲”、集体化时期的“新中国”及个体化与数字化时代下“阿中哥哥”的变迁。通过历时分析,可以看... 在国家—社会的结构之下,国家观念是社会心态的核心呈现。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大致经历了家天下时期的“孝亲忠君”、救亡图存时期的“祖国母亲”、集体化时期的“新中国”及个体化与数字化时代下“阿中哥哥”的变迁。通过历时分析,可以看到国家观念是个人与国家关系在不同时代结构性变迁的产物,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家天下—民族国家—国家主义—个体主义—多元主义”。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虽有其独特文化特性,但仍是人类文明现代性进程的组成部分,有着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从国家观念演变看,其方向是走出“以家喻国”的家本位观念,逐渐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建构起理性平和的道德期待与权利关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念 社会心态 心态秩序 文明进程 现代化转型
原文传递
传统建筑现代转型中的“道外模式”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岩 侯幼彬 陆彤 《华中建筑》 2007年第6期170-174,共5页
简要分析了哈尔滨道外传统建筑向现代转型的过程、转型的模式以及建筑的形态表征等,探讨了道外模式的基本特点,力图揭示出传统建筑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呈现的某一地域的特色。
关键词 哈尔滨 道外 傅家甸 近代 传统建筑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逻各斯中心的现代解构
8
作者 龚举善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7-24,共8页
受儒学“秩序意志”的深刻规定 ,中国古典诗学奉行“文以载道”的核心原则 ,由此形成既具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味的文质编码程序。该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论逻各斯中心话语的适度解构 ,力图在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等多维参照中 ,探索世纪... 受儒学“秩序意志”的深刻规定 ,中国古典诗学奉行“文以载道”的核心原则 ,由此形成既具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味的文质编码程序。该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论逻各斯中心话语的适度解构 ,力图在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等多维参照中 ,探索世纪转换关头中国古典诗学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路径 ,以期在开放性的世界对话中达成体系化的现代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学 东方逻各斯中心主义 儒学 解构
下载PDF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军队的改革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相骏 皮军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48-55,共8页
印尼军队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军队"双重职能"的问题。印尼军队的改革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迭以及军队内部派系斗争而呈波浪形轨迹发展,但总的趋势是往"军队非政治化与政治过程非军事化"的方向发展。军队的改革经历了哈... 印尼军队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军队"双重职能"的问题。印尼军队的改革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迭以及军队内部派系斗争而呈波浪形轨迹发展,但总的趋势是往"军队非政治化与政治过程非军事化"的方向发展。军队的改革经历了哈比比与瓦希德执政时期的混乱,以及梅加瓦蒂时期的停滞不前之后,随着倾向于改革的苏西洛成为总统再一次提上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军政关系、军队职能立法、军队结构重组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影响印尼军队改革因素主要是印尼政府与军队以及军队内部之间的权力斗争、国内族群冲突与地区分离主义运动、军队经费不足、军队参与政治的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苏哈托时代 印尼军队 现代化改革
下载PDF
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道德两难与应对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爱玲 王梦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人是自然的、历史的和空间的交互存在主体,社会的转型必然引发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的变革,道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由于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交往形式的变革,人类道德面临着... 人是自然的、历史的和空间的交互存在主体,社会的转型必然引发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的变革,道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由于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交往形式的变革,人类道德面临着技术革命与伦理道德的冲突博弈、经济发展与生态道德的冲突博弈、交往异化与社会道德的冲突博弈。消解社会现代化转型中道德两难困境的有效路径为:引导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个体认知,构建理性道德;引导人与自然统合,构建生态道德;引导个体与社会融合,构建社会公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代化转型 道德两难 理性道德 生态道德 社会公德
下载PDF
两种意会观的欢会神契——野中郁次郎与庄子的意会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漆捷 刘仲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82,288,共9页
从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及其转换载体——BA(场所)和道(境界)、两类知识的转化方式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与比较野中郁次郎与庄子意会核心思想,基于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应取"创造"为核心的实践之"道"。
关键词 野中郁次郎 庄子 意会知识 言传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无我”与“有我”之间--路遥《平凡的世界》与传统的现代性转换
12
作者 耿传明 王亚琦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是“人”之主体性的发现,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本位为核心而构建的“他人至上”的制度体系,二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多形成一种“矛盾冲突”的复杂局面。路遥的创作既继承了“五四”个性解放的启蒙传统,同时又关注传统... 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是“人”之主体性的发现,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本位为核心而构建的“他人至上”的制度体系,二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多形成一种“矛盾冲突”的复杂局面。路遥的创作既继承了“五四”个性解放的启蒙传统,同时又关注传统家庭共同体本位文化的固有价值,故“启蒙的再出发”便成为其创作的重中之重,突出表现便是对主体性的有无、强弱尺度的考量:首先,中国文化是一种“孝文化”,但随着几千年社会政治秩序的统治需要,“孝文化”不断被极端化,以至于变得刻板僵硬,形成一种双亲威权,对人的个性欲求产生了严重压抑;其次,群体本位文化注重群体间的人际关系,自有其正面的价值,但一旦极端化,就会导致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消亡;再次,宗法制是中国伦理社会整体秩序维持的根基,主要表现为血缘纽带、父系权威和等级关系,它既为个人的生存提供了庇护和归宿,同时又以父之名要求子女的献祭,从而造成个体人生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平凡的世界》 有我 无我 传统 现代性转换
下载PDF
“徽文化”在当代安徽架上绘画中的现代性转化
13
作者 范本勤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徽文化是地域性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考察其在安徽当代架上绘画中的转化,对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本土文化的传承等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通过对徽州人文景观的再现与表现、传统绘画媒介(材料)的挪用、“徽文化”精神意... 徽文化是地域性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考察其在安徽当代架上绘画中的转化,对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本土文化的传承等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通过对徽州人文景观的再现与表现、传统绘画媒介(材料)的挪用、“徽文化”精神意象的继承与转化等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认为:徽文化对当代安徽架上绘画的影响是全面的,徽文化在当代安徽架上绘画中是得到现代性的转化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传统文化,通过与外来的、现代性的绘画艺术相结合的途径,实现了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文化 安徽 架上绘画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小玲 吕晓艳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体现中国古代最高政治文明。"为政以德"主张为政者要"修己"、"以民为本",并通过"以刑辅德"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把孔子"为政以德"治...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体现中国古代最高政治文明。"为政以德"主张为政者要"修己"、"以民为本",并通过"以刑辅德"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把孔子"为政以德"治国理念转换成现代性治国理念,为中国反腐倡廉提供极大的价值意义,促进中国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现代性转换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俄罗斯芭蕾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延杰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4期10-16,共7页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白银时代"的现代艺术潮流之中,俄罗斯芭蕾实现了现代性转型。俄罗斯"白银时代"融合鲜明民族气息的现代艺术,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美学基础。佳吉列夫和他的舞团凭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白银时代"的现代艺术潮流之中,俄罗斯芭蕾实现了现代性转型。俄罗斯"白银时代"融合鲜明民族气息的现代艺术,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美学基础。佳吉列夫和他的舞团凭借《彼得鲁什卡》《火鸟》《春之祭》这些传世名作将芭蕾带入现代艺术世界。这些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浓郁俄罗斯民族气息征服了欧洲观众,并成为区别于古典芭蕾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今天,当我们追索这一现代性转型的文化源头时,不可忽略俄罗斯现代芭蕾的开创者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下,对自身民族传统的探寻、汲取以及转化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现代芭蕾 民族性 现代性转型 佳吉列夫
下载PDF
谈西藏布画的现代性转化——以大型唐卡《高原明珠》为例
16
作者 李雪艳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美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当代布画的创作、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一美术实践的回顾,对西藏传统唐卡、布面重彩画、新唐卡创作的起源、渊源以及主题和审美形态的发展、演变作了简要梳理,探讨了西藏布画从传统的神本思想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美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当代布画的创作、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一美术实践的回顾,对西藏传统唐卡、布面重彩画、新唐卡创作的起源、渊源以及主题和审美形态的发展、演变作了简要梳理,探讨了西藏布画从传统的神本思想向开放的人本精神的突破。论述重点以完成于2023年的大型新唐卡《高原明珠》为例,对作品的题材立意、风格技法、美学精神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西藏布画应当也必然在兼收并蓄中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开放包容中把握时代大势,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当代美学表达,进而实现更高形态上的现代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布画 守正创新 人本精神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教堂建筑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卓然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0期54-56,共3页
受到礼拜仪式的革新、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发展与理性思想的传播等影响,宗教空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了建筑师新的审视。他们通过对敬神和礼拜形式本原的重新认识、对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大胆运用与对雕塑般的艺术式空间的初步尝试而建立... 受到礼拜仪式的革新、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发展与理性思想的传播等影响,宗教空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了建筑师新的审视。他们通过对敬神和礼拜形式本原的重新认识、对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大胆运用与对雕塑般的艺术式空间的初步尝试而建立起新的宗教形式与空间,使古老的教堂形式开始了走向现代主义风格的革命性旅程,并最终在功能、技术、艺术三方面使教堂完成了现代主义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堂 建筑 现代转型
下载PDF
抵抗与重组——组诗《楚声》写作中的现代性转换
18
作者 路云 《云梦学刊》 2022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从楚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创作出优秀的现代性诗歌,需要在一种抵抗的观念之下不断重组出新的写法,这是诗歌现代性转换的关键所在。诗人刘创对此有持续深入的思考和清醒认知,他的楚文化系列诗直接将香草美人的写作传统还原到当下的生活... 从楚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创作出优秀的现代性诗歌,需要在一种抵抗的观念之下不断重组出新的写法,这是诗歌现代性转换的关键所在。诗人刘创对此有持续深入的思考和清醒认知,他的楚文化系列诗直接将香草美人的写作传统还原到当下的生活场景之中,借助洞察、对话以及戏剧性独白等写作手法重组为新的表达,创作出一组有明确主题思想的现代性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 重组 现代性转换 刘创
下载PDF
民间美术在美术片创作中的得失考辩
19
作者 陶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162,共5页
文章以直接植根于和来源于我国民间美术形式的剪纸片、木偶片等类型的美术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是如何结合自身艺术特征,开创性地对民间美术形式进行视觉重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在当下中国动画创作失去方向和自身风格屡遭诘... 文章以直接植根于和来源于我国民间美术形式的剪纸片、木偶片等类型的美术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是如何结合自身艺术特征,开创性地对民间美术形式进行视觉重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在当下中国动画创作失去方向和自身风格屡遭诘难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和探索在现代性的审美语境中民间美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动画转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片 民间美术 视觉重构 现代性转换
下载PDF
论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耻感伦理及其现代性转化
20
作者 刘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8,共10页
耻感伦理是集体主义特质之儒家文化的基础元素。它在客观意志之法的伦理性层面表现为未能遵从礼仪规范,实现“特殊自我”向“普遍自我”的跨越,进而为共同体所唾弃的道义惩罚;在主观意志之法的道德性层面表现为“实然自我”与“应然自... 耻感伦理是集体主义特质之儒家文化的基础元素。它在客观意志之法的伦理性层面表现为未能遵从礼仪规范,实现“特殊自我”向“普遍自我”的跨越,进而为共同体所唾弃的道义惩罚;在主观意志之法的道德性层面表现为“实然自我”与“应然自我”的落差,所产生的否定性道德情感,是“成人”的底线伦理与“至善”的德性伦理的内在统一。耻感伦理在乡村熟人社会的交往格局之中、士大夫—士绅阶层的道德范导之下“、做人”与“脸面”的现实运行之间,规范着传统的乡村共同体。这种前现代的伦理传统只有在伦理根基、伦理结构、伦理精神三个层面实现现代性转化,才能真正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为中国社会之现代伦理构建提供有效的传统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耻感伦理 底线伦理 德性伦理 现代性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