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验论证与怀疑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向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自从康德以来,哲学家们经常使用先验论证来回答怀疑论者提出的各种挑战,而这种论证在当代分析哲学的各个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这种类型的论证并没有成功地回答怀疑论的挑战,但同时,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和限度作出了有意义的... 自从康德以来,哲学家们经常使用先验论证来回答怀疑论者提出的各种挑战,而这种论证在当代分析哲学的各个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这种类型的论证并没有成功地回答怀疑论的挑战,但同时,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和限度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论证 怀疑论 经验 实在 先验观念论 先验实在论
原文传递
超越存在与非存在
2
作者 丽莲·阿尔维斯 周春兰(译) 喻岚(校)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当胡塞尔谈到所谓的“超越论还原”或“现象学悬置”时,许多人认为他避开了真理或存在的问题,理由有二:第一,胡塞尔明确指出,当我们进行还原时,不应再简单地“假定它既对我呈现又作为事实存在者而呈现”,并且应该悬置我们关于“现实存... 当胡塞尔谈到所谓的“超越论还原”或“现象学悬置”时,许多人认为他避开了真理或存在的问题,理由有二:第一,胡塞尔明确指出,当我们进行还原时,不应再简单地“假定它既对我呈现又作为事实存在者而呈现”,并且应该悬置我们关于“现实存在方面”的判断;第二,胡塞尔在提到观念的“对象”时似乎没问题,即使当我们指的是非存在的、幻觉的或实际上不可能的对象时。这貌似表明,他对是否存在相应的“普遍的”对象问题不感兴趣。本文试图对此提出质疑,并将表明,他的研究不但从未忽略真理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将它们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胡塞尔 怀疑论 悬置 超越论还原 超越论论证 意向性 非存在问题
下载PDF
普特南、先验论证与实用主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红庆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6,共5页
通常,人们仅仅把普特南著名的"缸中之脑"论证当做是一种反怀疑主义的论证,然而这将大大低估其价值。它是一个先验论证,涉及思想或指称的可能性条件,进而拷问在思想与世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截然两分的界限。总而言之,该论证具... 通常,人们仅仅把普特南著名的"缸中之脑"论证当做是一种反怀疑主义的论证,然而这将大大低估其价值。它是一个先验论证,涉及思想或指称的可能性条件,进而拷问在思想与世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截然两分的界限。总而言之,该论证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价值,它为开辟实用主义的先验路径提供了可能,因此从先验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能够把它的真正特性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中之脑 先验论证 可能性条件 普特南
原文传递
论托马斯·里德的知识论
4
作者 方红庆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托马斯·里德是一度被哲学史所遗忘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其知识论的重新发现是当代知识论的一个重要事件。里德的知识论包含了数个维度:首先,它是一种基础主义,即把知识建立的常识原理之上;其次,它是一种自然主义,积极引入心理学的方法... 托马斯·里德是一度被哲学史所遗忘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其知识论的重新发现是当代知识论的一个重要事件。里德的知识论包含了数个维度:首先,它是一种基础主义,即把知识建立的常识原理之上;其次,它是一种自然主义,积极引入心理学的方法,尤其强调对人类心灵与理智能力的探究对于知识的奠基作用;最后,它包含了一个先验论证,为基础知识或常识原理提供终极辩护。里德的知识论对于当代知识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 常识原理 基础主义 自然主义 先验论证
原文传递
自然主义、先验论证与怀疑主义——论斯特劳森的自然主义转向
5
作者 方红庆 何纯秀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25,共6页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体现。不过,自然主义需要联合先验论证来阐明这些信念的基础地位,否则就会流于口号。总而言之,自然主义是一种探究真理的第三条路径,它试图约束人类理性的过分自负,从而展示真理的自然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劳森 自然主义 怀疑主义 先验论证 人类理性
原文传递
康德主义与休谟主义——论斯特劳森哲学的两副面孔
6
作者 骆长捷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一些研究者发现,斯特劳森的晚期哲学似乎发生了从康德主义到休谟主义的“自然主义转向”。他们对斯特劳森的这种休谟式自然主义立场提出了批评。斯特劳森回应称,其休谟式自然主义是对待怀疑论的一种更强的立场,它与其康德主义理论维度... 一些研究者发现,斯特劳森的晚期哲学似乎发生了从康德主义到休谟主义的“自然主义转向”。他们对斯特劳森的这种休谟式自然主义立场提出了批评。斯特劳森回应称,其休谟式自然主义是对待怀疑论的一种更强的立场,它与其康德主义理论维度并不冲突。我们认为,斯特劳森的康德主义与休谟主义理论在不同层次上对怀疑论作出了回应,归根结底,二者不过是其描述形而上学所呈现出来的两副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转向 先验论证 怀疑论
下载PDF
哲学家应怎样看科学?——兼评陈嘉映在《哲学 科学 常识》中的有关论述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林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24-36,197,共13页
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性、学科的自觉性和方法的独特性。反思平衡、概念分析和先验论证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凭借这些方法,针对"科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可分析三种典型科学模式的基本构成概念及其相... 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性、学科的自觉性和方法的独特性。反思平衡、概念分析和先验论证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凭借这些方法,针对"科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可分析三种典型科学模式的基本构成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这些科学模式得以可能成立的先在的解释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哲学科学常识》一书中涉及的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若干评论性的、商榷性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平衡 概念分析 先验论证 科学模式
下载PDF
模态可靠论能够跨越“必然性之桥”吗?
8
作者 孙蕾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1,共7页
乔治·毕勒称之为证据/概念论证的先验论证策略包括两个层面:直观作为知识基本证据来源有效,当且仅当模态可靠论成立。模态可靠主义理论给出了“直观作为知识基本证据来源”这一先验判断的具体说明。借由此模态认识论机制层面的说明... 乔治·毕勒称之为证据/概念论证的先验论证策略包括两个层面:直观作为知识基本证据来源有效,当且仅当模态可靠论成立。模态可靠主义理论给出了“直观作为知识基本证据来源”这一先验判断的具体说明。借由此模态认识论机制层面的说明,可以反驳斯特劳德针对先验论证中先验主张之合理性的怀疑论立场,即是“必然性之桥”问题。此外,必然性之桥问题可被看作融合难题的怀疑论版本。基于以下三方面论述:其一,“必然性之桥”本身的合理性问题;其二,模态可靠论的反怀疑论倾向;其三,必然性之桥作为融合难题的怀疑论版本,最终作出结论:模态可靠论能够跨越“必然性之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可靠论 先验论证 “必然性之桥” 融合难题
原文传递
教育爱的先验论证及其规范性意涵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狂飚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6,共11页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证表明,自由体间的关系是使无条件的教育爱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其规范性的意涵是教育者对作为自由体的受教育者的绝对尊重和维护,它要求作为爱者的教育者在意识之中隐去受教育者的一切功能性角色并承认受教育者作为自由意志存在的无限性和不可被理解。这一无条件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因为正是在无条件的教育爱中,受教育者才能生成位格,进而使其自身所承载的理念性价值得以浮现,并由此学会“自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论证 教育爱 无条件的爱 自由意志 自由体 位格
下载PDF
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的性质
10
作者 李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1-79,共19页
基础规范作为凯尔森法律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对于凯尔森所创立的纯粹法理论的作用自不待言。但是,自始至终,凯尔森并没有对基础规范的性质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先是根据新康德主义修正过的康德哲学,认为基础规范是先验逻辑的预设;后来... 基础规范作为凯尔森法律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对于凯尔森所创立的纯粹法理论的作用自不待言。但是,自始至终,凯尔森并没有对基础规范的性质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先是根据新康德主义修正过的康德哲学,认为基础规范是先验逻辑的预设;后来又根据Vaihinger的"如是"(as-if)哲学,把基础规范界定为不仅与现实相矛盾,而且自身也蕴含矛盾的真正的拟制。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凯尔森对基础规范进行先验性论证时脱离了新康德主义的特征,使其原本想为基础规范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的目的并未达到。于是凯尔森不得不对基础规范的性质进行修正,转而求助于Vaihinger的"如是"(as-if)哲学,把基础规范界定为一种拟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规范 先验性论证 先验逻辑的预设 拟制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规范与商谈原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昶奇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哈贝马斯提出商谈原则来建构普遍规范,其中商谈原则提供普遍规范的形式,而自我和他者商谈的结果提供普遍规范的内容。然而,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受到"商谈两难"的质疑,如果商谈原则只能给出规范的形式,就显得太弱并且违背人们... 哈贝马斯提出商谈原则来建构普遍规范,其中商谈原则提供普遍规范的形式,而自我和他者商谈的结果提供普遍规范的内容。然而,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受到"商谈两难"的质疑,如果商谈原则只能给出规范的形式,就显得太弱并且违背人们的日常道德直觉;如果商谈原则给出规范的内容,又削弱了他者在商谈中的作用。对哈贝马斯商谈理论的一个改进策略,就是从商谈本身出发,通过先验论证的方式就能建构普遍规范,并且这些规范是他者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普遍规范 商谈原则 商谈两难 先验论证
下载PDF
时间:感性与知性的相互限制及其实现——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的“时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争文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1期23-26,共4页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关于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向我们指出:时间是先天的直观形式;关于时间的整个先验论证意在表明:时间是现象的必然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指明:在康德那儿,时间意味着感性和知性的相互限制以及二者的实现。
关键词 时间 先验论证 直观 感性 知性
下载PDF
知识论析取主义与强怀疑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仕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共6页
在知觉知识研究领域,强怀疑论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多理论都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解答,却都差强人意。近年来,知识论析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觉知识研究进路方兴未艾,其代表人物麦克道尔通过对强怀疑论论证做出一个合理的"诊... 在知觉知识研究领域,强怀疑论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多理论都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解答,却都差强人意。近年来,知识论析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觉知识研究进路方兴未艾,其代表人物麦克道尔通过对强怀疑论论证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澄清了一个长久以来对于知觉经验的误解,从而消解了提出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基础,为强怀疑论的解决给出了新的可能。但他的解决方案也遭受了一些反驳,如赖特就认为他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怀疑论",并不比摩尔的回应做的更好。笔者将试图为麦克道尔做出某种辩护,指出赖特的指责是建立在对麦克道尔的误解之上,忽视了麦克道尔论证的先验面向。在笔者看来,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确为强怀疑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析取主义 强怀疑论 知觉知识 先验论证
原文传递
公共理性的“困境”及其解决——剖析康德与罗尔斯的论证
14
作者 董山民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2-27,共6页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表面上存在公共理性的"悖谬"。前者以意志自由为逻辑起点,巧妙地消解公共理性的悖谬;后者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假设了秩序良好的公民社会。相对而言,康德的论证更具先验论证的色彩,而罗尔斯的论证却营造了实用主义的背景。借助他山之石,我们或将吸取其思想,对中国现实问题之思考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康德 罗尔斯 自由的主体 秩序良好的社会 先验论证 完整真理
下载PDF
公共理性的“困境”及其解决——剖析康德与罗尔斯的论证
15
作者 董山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11,共7页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表面上存在公共理性的"悖谬"。前者以意志自由为逻辑起点,巧妙地消解公共理性的悖谬;而后者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假设了秩序良好的公民社会。相对而言,康德的论证更具先验论证的色彩,而罗尔斯的论证却营造了实用主义的背景。借助他山之石,我们或将吸取其思想对中国现实问题之思考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康德 罗尔斯 自由的主体 秩序良好的社会 先验论证 完整真理
下载PDF
为什么规范性是必然的——布兰顿的“康德——黑格尔式”规范性论证
16
作者 刘学良 《南海学刊》 2018年第4期31-37,共7页
布兰顿发掘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来探讨当代规范性问题,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极大启发。首先,布兰顿通过论述康德的"规范性转向",指出康德规范思想中存在两个问题:规范境况的态度—依赖和规范内容的态度—独立之间的问题,概念内... 布兰顿发掘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来探讨当代规范性问题,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极大启发。首先,布兰顿通过论述康德的"规范性转向",指出康德规范思想中存在两个问题:规范境况的态度—依赖和规范内容的态度—独立之间的问题,概念内容与客观对象的关系问题。然后,布兰顿通过引入黑格尔相互承认的社会模式、增加回顾式重构来解决规范地位的问题;通过以实质的不相容性和推论性为条件来回答"概念内容—客观对象"问题,指出从表达维度到表征维度的认识过程就是从错误经验到揭示对象的渐进真理过程,从而建立了从认知内容到客观对象的联系。布兰顿的这种"康德—黑格尔式"的论证展现了规范性产生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兰顿 规范性起源 先验论证 辩证法 社会承认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