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栓塞术治疗三种类型肝血管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志成 袁广庆 莫灿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高、中和低血供型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00例,其中高血供型37例(A组),中等血供型34例(B组)和低血供型29例(C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经股动脉插... 目的探讨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高、中和低血供型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00例,其中高血供型37例(A组),中等血供型34例(B组)和低血供型29例(C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经股动脉插管,注射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行栓塞术,随访12个月。结果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9%和81.1%,均显著高于B组的61.8%和67.7%或C组的3.5%和10.3%(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博来霉素碘化油用量分别为(11.4±2.6)ml、(9.7±1.9)ml和(4.3±1.0)ml,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12个月,C组患者病灶直径为(6.6±0.7)mm,显著大于A组的(2.8±0.2)mm或B组的(3.2±0.3)mm(P<0.05);术后A组近期肝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高于B组的8.8%或C组的3.4%(P<0.05)。结论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血供类型的肝动脉瘤患者可能疗效不同,对富血供的血管瘤疗效较好,研究提示对乏血供的血管瘤,应采取其他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术 血供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保信 邢宏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诊治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0例,被随机等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接受TACE治疗,只是观察组在治疗...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诊治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0例,被随机等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接受TACE治疗,只是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雷替曲塞灌注。常规检测血清CA19-9和CEA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9-9和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上述肿瘤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血清CA19-9和CEA水平分别为(18.46±7.59)U/ml和(3.52±2.5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5±11.85)U/ml和(9.86±3.47)ng/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P<0.05);观察组1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88.9%、73.3%、5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42.2%、33.3%(P<0.05)。结论 TACE术中应用雷替曲塞灌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可有效提高近期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雷替曲塞 治疗
下载PDF
持续经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凯 王丽英 +5 位作者 刘国兴 倪田强 张宗鹏 刘国斌 夏宝枢 尹春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灌注(TAI)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肝脏转移瘤的最大直径,根据m 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统计术后发热、腹痛、恶心等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灌注(TAI)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肝脏转移瘤的最大直径,根据m 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统计术后发热、腹痛、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1例患者中CR 4例(9.7%),PR 20例(48.7%),SD 8例(19.5%),PD 8例(19.5%),总有效率58.4%。中位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个月。大部分患者在栓塞后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发热、呕吐、肝区疼痛),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2.2%)、腹泻(发生率19.5%)等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TAI联合TAE治疗肝转移安全、有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介入栓塞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郭燕 贾守梅 +2 位作者 王安妮 俞静娴 朱英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22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编制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为TACE术后症状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经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咨询编制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的初稿,对复旦大学附属中... 目的:编制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为TACE术后症状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经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咨询编制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的初稿,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200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包含了9个条目生理症状和6个条目心理及社会症状的初稿,项目分析显示各条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条目与问卷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因子1心理社会症状群、因子2躯体不适症状群、因子3胃肠道反应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92%;问卷与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55(P<0.05);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8,3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85、0.771、0.870。结论:本研究编制的肝癌患者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症状管理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德尔菲法 信度 栓塞综合征 效度
原文传递
合并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双介入治疗利弊和指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志坚 沈丰 +1 位作者 于嘉伟 李小彦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53-154,15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伴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的利弊和指征。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分别行肝、脾动脉的化学灌注栓塞和明胶海绵栓塞为观察组 ,并对比观察单纯行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组 (对照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生... 目的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伴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的利弊和指征。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分别行肝、脾动脉的化学灌注栓塞和明胶海绵栓塞为观察组 ,并对比观察单纯行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组 (对照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生活质量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 6 8例治疗后血细胞均见不同程度增高 ,白细胞分布范围 (5 .0~ 2 0 .0 )× 10 9/ L,血小板多在原水平呈现倍增 ;对照组 6 0例治疗后均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两组肝功能、免疫指标、KPS评分等未见明显异常 ,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16 .2天和 31.4天。结论 :肝脾动脉双栓塞对合并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 ,特别是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为综合治疗赢得了时间 ,但对老年患者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联合依维莫司治疗复发性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梁嘉琦 蒋梅 +4 位作者 匡忠生 王芳军 王晓东 莫嘉欣 曹玉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84-3288,共5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肿瘤细胞常在血管壁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肾脏,少数发生于肝脏。PEComa为交界性肿瘤,少数PEComa组织学表现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潜能,恶...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肿瘤细胞常在血管壁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肾脏,少数发生于肝脏。PEComa为交界性肿瘤,少数PEComa组织学表现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潜能,恶性PEComa则更为罕见。现介绍复发性恶性肝脏PEComa病例报道1例。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受试对象及其监护人均已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经皮肝动脉栓塞术 依维莫司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涂强 饶荣生 +2 位作者 周新文 何均 温时来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血常规,WBC和PLT有显著升高(P<0.01),RBC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肝脏病灶内均有碘油沉积,脾脏有脾实质梗死区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加味一贯煎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义琼 李华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一贯煎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加味一贯煎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TACE后16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 目的观察加味一贯煎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加味一贯煎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TACE后16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于TACE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卡氏评分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缓解率57.14%,对照组为4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ACE后血清AFP水平较TACE前均下降(P<0.05);试验组TACE后第21、28天血清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ACE后第3天肝功能各指标较TACE前均升高(P<0.05),试验组各指标在第28、84天均接近TACE前水平(P>0.05),对照组在第28、84天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TACE前水平(P<0.05),试验组患者TACE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ACE后卡氏评分和SaO2水平均较TACE前提高(P<0.05),TACE后试验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一贯煎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TACE的治疗效率并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一贯煎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甲胎蛋白 肝功能
原文传递
THAE、TSAI、PVE序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志坚 孟宪镛 +5 位作者 成建萍 刘艳华 郑毓荃 黄介飞 吴建新 吴晓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7-40,共4页
肝癌最早、亦最常发生肝内门静脉系统的转移,一旦癌栓形成,预后极差。我们对28例伴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非随机地采取THAE、TSAI、PVE序贯疗法及单纯THAE二种治疗方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后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66.7%(8/12)和18.8%(3/... 肝癌最早、亦最常发生肝内门静脉系统的转移,一旦癌栓形成,预后极差。我们对28例伴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非随机地采取THAE、TSAI、PVE序贯疗法及单纯THAE二种治疗方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后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66.7%(8/12)和18.8%(3/16),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为前者治后门脉癌栓8例缩小,3例消失,1例不变;而后者门脉癌栓均未见缩小(P<0.01)。且前者半数病例影像检查示未栓塞的肝左叶呈代偿性增大,血清白蛋白水平亦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 门静脉化学栓塞术 肝癌 门静脉癌栓
原文传递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东 吕维富 +4 位作者 王伟昱 侯昌龙 张行明 张正峰 高宗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84-388,共5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导管注入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再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34次),术后随访12~24月,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导管注入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再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34次),术后随访12~24月,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3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部分缓解者(瘤体缩小大于50%)19例(67.9%,19/28),好转者(瘤体缩小25%~50%)7例(25%,7/28),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临床观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碘油 平阳霉素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杜锡林 吴金生 +2 位作者 马庆久 李正平 赵柏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1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 .方法  1将猪随机分为两组 ,A组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后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B组未行肝动脉栓塞直接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2临床患者 ,将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C...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 .方法  1将猪随机分为两组 ,A组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后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B组未行肝动脉栓塞直接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2临床患者 ,将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C组 )及未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D组 )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后分别统计 .结果  1离体猪肝的治疗时间为 (6 .0± 1.4) min,坏死直径 (5 .5± 0 .7) cm;2 A组的治疗时间为 (8.0± 1.3) m in,坏死直径 (4 .7± 0 .9) cm,B组的治疗时间为 (12 .0± 1.8) m in,坏死直径 (4 .0± 0 .6 ) cm(P<0 .0 1) ;3 C组的治疗时间 (9.0± 2 .1) min,坏死直径(5 .3± 1.4) cm,D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0± 4.6 ) min,坏死直径 (3.5± 1.8) cm(P<0 .0 1) .结论 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热毁治疗 肝动脉栓塞 碘化油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元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予以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予以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疾病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1、2、3年生存情况。结果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3.33%、56.67%,试验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00%、83.33%;试验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分级A级和B级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优于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碘化油栓塞肝动脉对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锡林 马庆久 +4 位作者 高德明 鲁建国 何显力 王执民 王义清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的各种效应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 9±...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的各种效应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 9± 2 .1m in,坏死直径 5 .3± 1.4 cm;B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4 .6 min,坏死直径 3.5± 1.8cm(均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热毁治疗 肝动脉栓塞 碘化油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治疗肝癌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锡林 王义清 +2 位作者 马庆久 王执民 张红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分别统计。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为 (9± 2 )min ,...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分别统计。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为 (9± 2 )min ,坏死直径 (5 .3± 1.4 )cm ;B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5 )min ,坏死直径 (3.5± 1.8)cm (P <0 .0 1)。结论 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射频治疗 肝癌 肿瘤 碘化油
下载PDF
肝癌TAE后正常肝组织中PPAR-α和氧化应激指标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娟娟 杜伟 +1 位作者 郭伟莲 王光明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肝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建立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27只...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肝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建立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27只,编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造影组、TAE组,每组9只。造影组和TAE组相同时间点注射造影剂后,TAE组进行TAE治疗10 h后处死实验兔,造影组于TAE组在相同时间(TAE手术时间+10 h)处死取材。在不同实验组癌旁肝组织中用生化酶学法检测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活力或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α在不同组间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造影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抗氧化指标SOD、CAT和GSH-Px的活力有降低趋势,而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有升高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与TAE组比较,TAE组肝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CAT和GSH-Px活力明显低于造影组,而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造影组PPAR-α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PPAR-α的表达量低于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TAE术后癌旁肝组织PPAR-α表达下降,抗氧化指标SOD、CAT和GSH-Px活力减低,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可能是导致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16
作者 林森海 刘建诚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6年第1期15-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平分为两组,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分别开展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平分为两组,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分别开展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远期生存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其各项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阶段远期生存率及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升整体临床疗效,延长中位生存时间,控制病情发展,且不易出现毒副作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32P胶体-碘化油栓塞肝动脉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峰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32P胶体-碘化油乳剂经导管栓塞家犬肝动脉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家犬12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放疗栓塞组)、对照组(化疗栓塞组)每组6只。实验组用^32P肢体混合碘化油栓塞肝叶/段动脉;对照组用阿霉... 目的 探讨^32P胶体-碘化油乳剂经导管栓塞家犬肝动脉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家犬12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放疗栓塞组)、对照组(化疗栓塞组)每组6只。实验组用^32P肢体混合碘化油栓塞肝叶/段动脉;对照组用阿霉素混合同样剂量的碘化油,做同样的栓塞,再从腹腔干动脉灌注5-FU5~10ml。术后即刻行肝脏CT,并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分别干术后1、3d和1、2、4、8周对每组犬进行上述检查后处死。观察肝脏大体标本,取被栓塞肝叶,固定、切片、HE染色后做组织学检查,并将各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内两组犬均表现精神饮食差,体重下降;ALT等均表现不同程度地升高,白细胞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无明显变化,变性坏死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未出现明地并发症。结论^32P胶体-碘化油乳剂栓塞肝动脉安全可靠,可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胶体-碘化渍 肝动脉栓塞术 实验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前后肝血流改变的探讨
18
作者 王岩 郑立波 +1 位作者 赵翰学 王晓煜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分别测量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 ,肝动脉内径无明... 目的 :研究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分别测量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 ,肝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 ,但收缩期峰值明显降低 (P <0 0 5)。结论 :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后门静脉血流无明显变化 ,对肝脏本身供血无影响。肝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流动力学 肝动脉栓塞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