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太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80,共19页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修改。然而,规定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商标法第57条第2项中的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均是不清楚的。混淆可能性吸收相似性、混淆可能性内化于相似性以及以相似性为基础...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修改。然而,规定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商标法第57条第2项中的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均是不清楚的。混淆可能性吸收相似性、混淆可能性内化于相似性以及以相似性为基础、以混淆可能性为限定条件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三种代表性立法例。从法理上看,商标的通信本质决定了混淆性商标使用会影响商标功能的发挥,商标法立法目的决定了混淆可能性是商标侵权判断的基本标准,商标权的基本权能决定了混淆可能性主要适用于商标和商品有一者不相同但近似或者类似的商标使用情形,维持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平衡的商标保护基本政策决定了混淆的程度是混淆可能性,相似性本身的重要性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决定了相似性可以是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引入混淆可能性的基本动因来看,商标法第57条第2项所确立的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可以解释为以相似性为基础和前提、以混淆可能性为限定条件,而传统上内含于商标近似、类似商品、类似服务、商品与服务类似等概念的混淆可能性应该从这些概念中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侵权 相似性 混淆可能性
原文传递
涉外定牌加工在商标法中的法律性质--兼论商标侵权构成的判定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伟君 魏立舟 赵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9,共7页
涉外定牌加工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原则上属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涉外定牌加工的产品不在我国境内销售,不会导致相关公众混淆,但是,"混淆可能"并不是构成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且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情况下... 涉外定牌加工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原则上属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涉外定牌加工的产品不在我国境内销售,不会导致相关公众混淆,但是,"混淆可能"并不是构成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且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情况下,所谓的"推定混淆"是绝对推定,不能通过相关证据来推翻。涉外定牌加工产品虽然用于出口而不在本国销售,但并不属于过境货物,因此定牌加工仍属于具有营利性质的商业活动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标专用权 涉外定牌加工 混淆可能 商业活动中的使用 来源识别功能
下载PDF
商标共存的法理逻辑与制度构造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太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商标共存是同一法域内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有冲突的商标基于某种原因同时合法存在的情形,认为商标共存需要以不存在混淆可能性为条件以及认为商标共存协议是排除混淆可能性的有力证据均属对商标共存的认识误... 商标共存是同一法域内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有冲突的商标基于某种原因同时合法存在的情形,认为商标共存需要以不存在混淆可能性为条件以及认为商标共存协议是排除混淆可能性的有力证据均属对商标共存的认识误区。商标共存制度倾向于商标所有人利益的保护,从而与消费者利益保护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类似的制度还包括商标先用权制度、商标共有制度、冲突商标审查制度以及商标转让制度等,这些制度应该保持协调。商标共存利大于弊的客观情况、我国商标法的私权保护取向以及商标先用权等相关制度的发展趋势共同决定了我国应该明确承认商标共存,而商标共存的弊端则要求通过恰当的商标共存协议内容、正确使用商标以及附加区别标志等方式对商标共存予以适当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混淆可能性 商标共存协议 商标法
原文传递
规制商标恶意抢注规范的体系化解读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32,共16页
尽管注册主义相比于使用主义更有利于促进商誉凝结于商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商业流通秩序的建立,但是不可否认该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注册主义的优势发挥和弊端弥补存在于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之中,应依据一国具体现状,通过制度... 尽管注册主义相比于使用主义更有利于促进商誉凝结于商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商业流通秩序的建立,但是不可否认该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注册主义的优势发挥和弊端弥补存在于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之中,应依据一国具体现状,通过制度的设计与运用予以调节。对此应通过建立一个"弥补注册主义弊端的制度框架",从而体系化地将零星分布于商标法中的规范进行整理,以期妥当地适用商标法下各种规范工具应对恶意抢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恶意抢注 注册主义 未注册商标 诚实信用原则 混淆之虞 有一定影响 其他不良影响 在先权利
下载PDF
商标共存理论探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梅术文 王超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43-49,共7页
商标共存是不同的市场主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相同或近似商标进行使用而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情形。商标共存现象的出现使得在判定混淆可能性时所要考察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均发生了改变。在商标共存的实现模式中,通过完善... 商标共存是不同的市场主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相同或近似商标进行使用而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情形。商标共存现象的出现使得在判定混淆可能性时所要考察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均发生了改变。在商标共存的实现模式中,通过完善商标的在先使用权以及商标侵权中的混淆可能性判定标准来实现商标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商标共存协议
下载PDF
民刑交叉视角下商标刑事保护边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耕 黄国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2,共13页
民事救济与刑事制裁均是保护商标权的有效手段,对两种保护方式的加强使二者在范围上产生了重合的趋势。加强商标权的刑事保护,应当从降低犯罪门槛入手,而不应增加商标犯罪的行为类型。盲目扩大商标刑事保护范围反而会降低商标符号资源... 民事救济与刑事制裁均是保护商标权的有效手段,对两种保护方式的加强使二者在范围上产生了重合的趋势。加强商标权的刑事保护,应当从降低犯罪门槛入手,而不应增加商标犯罪的行为类型。盲目扩大商标刑事保护范围反而会降低商标符号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基于民法与刑法所保护法益的差别,二者应当在规制的对象、行为方式和行为程度上有清晰的界限。商标刑事犯罪的对象应当以获得注册为条件,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判定中不存在"混淆可能性"标准适用的空间。通过新设罪名的方式对仿冒等一般侵权行为进行刑事制裁亦不可取。降低数额在罪量因素中的权重,可以在明确民刑保护界限的同时,加大对商标犯罪的打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注册商标罪 民刑交叉 服务商标 集体商标 混淆可能性 情节严重
下载PDF
构建我国商标共存制度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玉香 刘晓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1-66,共6页
我国现行商标法中没有商标共存的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却频频出现商标共存的判决或裁定①。此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冲击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法官思考角度不同而得出的不同判决也在破坏着我国知识... 我国现行商标法中没有商标共存的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却频频出现商标共存的判决或裁定①。此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冲击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法官思考角度不同而得出的不同判决也在破坏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的严肃性。因此,尽快建立商标共存制度迫在眉睫。在对商标共存概念和商标共存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商标共存的立法和实践,对构建我国商标共存法律制度提出初步的法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合理性 混淆理论 商标先用权
下载PDF
商标性使用作为商标侵权前提的反思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旭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6-78,共23页
《商标法》第48条规定商标的使用必须是"识别商品来源"意义上的使用(即"商标性使用"),但构成商标侵权是否也必须首先满足这一条件仍然存有争议。在商标维持和商标侵权两种不同的语境下,商标法对商标的使用有着不同... 《商标法》第48条规定商标的使用必须是"识别商品来源"意义上的使用(即"商标性使用"),但构成商标侵权是否也必须首先满足这一条件仍然存有争议。在商标维持和商标侵权两种不同的语境下,商标法对商标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商标侵权语境下,仅具有识别商品来源的可能性即可构成商标使用,并不要求达到实际上的识别商品来源的效果,因此"商标性使用"不是构成商标侵权的前提条件。司法实践中,不构成商标性使用正在演变成为排除侵权的万能理由,对商标性使用进行"贴标签"式的做法将不利于商标法的透明化发展。商标侵权的判断应该回到消费者混淆可能性、正当使用等既有的判定规则上来,以免商标性使用这一概念架空既有的商标法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性使用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正当使用 贴牌加工 商标确权 商标撤销
下载PDF
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海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1,57,共6页
反向混淆是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它不仅会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而且会损害在先商标人的信誉。必须根据反向混淆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侵权的救济方式,并适当引入权利衡平和权利通约理论解决争议商标的权利冲突。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反向混淆 权利通约
下载PDF
商标性使用在侵权诉讼中的作用及其认定 被引量:13
10
作者 凌宗亮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7年第9期74-82,共9页
商标性使用的制度价值在于划定商标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商标权的权利边界。因此,在侵害商标权纠纷中,应将商标性使用作为侵权判断的前提,以确定被诉标志使用行为是否属于商标法调整,是否进入商标权的控制范围。这是区分商标性使用与标志使... 商标性使用的制度价值在于划定商标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商标权的权利边界。因此,在侵害商标权纠纷中,应将商标性使用作为侵权判断的前提,以确定被诉标志使用行为是否属于商标法调整,是否进入商标权的控制范围。这是区分商标性使用与标志使用的应然结果。商标性使用与描述性正当使用属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描述性正当使用属于非商标性使用,但并非所有的非商标性使用行为都属于描述性正当使用。商标性使用的认定属于相对客观的过程,在具体认定时应当避免将其与混淆可能性的判断相混淆,也不应将商品是否在国内销售作为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性使用 侵权判断前提 描述性使用 混淆可能性 地域性
下载PDF
商标侵权认定理论考评与探索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期家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7,共7页
传统商标侵权认定理论主要包括混淆理论、淡化理论和联想理论,其最大贡献在于为商标混淆侵权行为和商标淡化侵权行为的认定提供了合理解释,但其局限在于对反向假冒侵权行为和商标处分侵权行为缺乏解释力。商标侵权认定理论的探索,应当... 传统商标侵权认定理论主要包括混淆理论、淡化理论和联想理论,其最大贡献在于为商标混淆侵权行为和商标淡化侵权行为的认定提供了合理解释,但其局限在于对反向假冒侵权行为和商标处分侵权行为缺乏解释力。商标侵权认定理论的探索,应当与时俱进。吞噬理论和处分理论的创立,为反向假冒侵权行为和商标处分侵权行为的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混淆理论、淡化理论、吞噬理论和处分理论各有针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科学的商标侵权行为认定理论体系,对于指导商标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理论 淡化理论 吞噬理论 处分理论
下载PDF
商业标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整——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士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7-177,共11页
商业标识的保护一直存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称《反法》)和《商标法》并行适用的情形,新施行的《反法》第6条虽然删除了注册商标的表述,但"其他混淆行为"的规定与《商标法》第58条的衔接并没有明确,注册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识... 商业标识的保护一直存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称《反法》)和《商标法》并行适用的情形,新施行的《反法》第6条虽然删除了注册商标的表述,但"其他混淆行为"的规定与《商标法》第58条的衔接并没有明确,注册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识交织混淆情形下的规范适用并不清晰。追溯商业标识保护史可见,商业标识保护模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单一适用《商标法》或《反法》者,也有综合适用两法者。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模式,所依据的法理在于:权利的定性、统一注册、对抗力强弱;所依据的外在技术在于:商标概念的广狭、反法的规整方式、商标使用的判定。我国的《反法》第6条意图消除与《商标法》的重叠保护,囊括溢出《商标法》之外的商业标识,但"其他混淆行为"兜底的宽泛规定可能使上述立法意图落空,因此应将其解释为两种情形:"将商标作为非商标性商业标识使用的行为"和"使用他人商标之外的识别标志引起误认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商标法 不正当竞争 对抗力 市场混淆
原文传递
信息时代的商标共存规则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9,共13页
网络没有改变商标共存的制度基础,商标可以在网络中合法共存。对约定的商标共存和非约定的商标共存应区别适用禁止混淆原则。在非约定的商标共存中,市场的隔离应该是双向的。宜将界定在先使用的时间点从注册商标申请日推迟到初步审定公... 网络没有改变商标共存的制度基础,商标可以在网络中合法共存。对约定的商标共存和非约定的商标共存应区别适用禁止混淆原则。在非约定的商标共存中,市场的隔离应该是双向的。宜将界定在先使用的时间点从注册商标申请日推迟到初步审定公告日。仅注册域名不构成在先使用。网络商标在先使用人的市场疆域不覆盖整个互联网,其'原使用范围'可借助网络平台和产品来限定。网络中的商标在先使用范围不延及线下市场,在先使用人在线下的商标使用应限于为完成线上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混淆可能性 先用权 原使用范围 互联网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概念澄清与制度反思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鹤徽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8期81-93,共13页
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法的基本范畴,是商标侵权认定的重要标准和商标权权利范围的基础。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引入了混淆可能性要件,但并未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造成混淆可能性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为此,需要从混淆的主体、程度和类... 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法的基本范畴,是商标侵权认定的重要标准和商标权权利范围的基础。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引入了混淆可能性要件,但并未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造成混淆可能性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为此,需要从混淆的主体、程度和类型出发,归纳出混淆可能性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明晰混淆可能性的概念,划定混淆可能性的适用范围。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中的商标混淆可能性具有概念指向上的特定性,仅仅针对那些损害商标标示来源功能发挥、危害消费者和商标权人利益、危及商标法价值和规范意旨实现的混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混淆可能性 消费者 商标权人
下载PDF
论商标侵权行为认定中的混淆标准——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三终字第3号判决评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树建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4,共5页
从最高人民法院对拉科斯特公司诉鳄鱼国际公司商标侵权案作出的判决可以看出,在我国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为混淆,在混淆的认定上商标近似虽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诉争商标的形成历史和发展历程、被诉标识的使用环境和状态、被告的... 从最高人民法院对拉科斯特公司诉鳄鱼国际公司商标侵权案作出的判决可以看出,在我国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为混淆,在混淆的认定上商标近似虽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诉争商标的形成历史和发展历程、被诉标识的使用环境和状态、被告的主观意图、诉争标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共存和使用情况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个案的特点,灵活、综合地判定混淆,这对于公平合理地认定商标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该案对我国商标法引入混淆理论和有限度地承认商标共存协议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近似 混淆
下载PDF
商标权客体新论——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下的商标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海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9,共7页
商标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非传统私权法,而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商标法立法目的与法律属性的认识,商标权客体并非本体意义上的商标标志本身,而是商标标志同商品与服务来... 商标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非传统私权法,而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商标法立法目的与法律属性的认识,商标权客体并非本体意义上的商标标志本身,而是商标标志同商品与服务来源之间的一种指代关系,是一种抽象性的客观存在。商标权客体从形式上看是标志同来源之间的指代关系,从实质上讲是商标权人合法的竞争利益。商标的显著性是标志本身的一种能力,往往是同商品或服务越远的标志其标识来源的能力越强;指代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通过商标使用予以建立;商标的强度是对指代关系是否具有唯一性的描述与评价。正确认识商标权客体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可以有效证成使用在商标获权机制中的根本作用,正确界定商标法意义上商标使用的内涵为对指代关系的利用,尽管标志本身的近似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混淆之虞,但由于标志本身并非商标权客体,仅从标志本身的近似出发判定商标是否侵权必定误入歧途,混淆可能性才是根本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权客体 商标标志 指代关系 商标使用 混淆可能性
下载PDF
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纠纷法律问题探讨——兼评《商标法》第57条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晓霞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5,共10页
商标侵权,即假冒商标行为的实质是通过制造混淆来借用他人商誉,从中获取不正当竞争利益。它不仅侵害了商标权人的私权,同时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制止可能发生的混淆是商标侵权救济的本义。审理涉外定... 商标侵权,即假冒商标行为的实质是通过制造混淆来借用他人商誉,从中获取不正当竞争利益。它不仅侵害了商标权人的私权,同时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制止可能发生的混淆是商标侵权救济的本义。审理涉外定牌加工商标纠纷案,应把握商标侵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性质,全面适用混淆理论,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诚信经营者的角度来认定和制裁商标侵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定牌加工 商标侵权 竞争政策 混淆
原文传递
平行进口中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欧盟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旭霞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平行进口近几年随着自贸区数量的增多和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模式的兴起在国内备受瞩目,该领域内的商标侵权问题也是我国司法实务界关注重点。针对该领域的商标侵权认定集中于对"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欧盟区域内追求最大化自由贸... 平行进口近几年随着自贸区数量的增多和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模式的兴起在国内备受瞩目,该领域内的商标侵权问题也是我国司法实务界关注重点。针对该领域的商标侵权认定集中于对"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欧盟区域内追求最大化自由贸易和货物流通与我党十九大中所强调的贸易畅通目标有相似的政策背景,欧洲法院针对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所考量的因素也具有一定变通性,而该变通性也使欧洲法院针对平行进口商标侵权的认定更符合欧盟境内贸易政策同时也平衡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因此欧洲法院判例法关于平行进口中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认定所考量的多位因素对我国法院在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平行进口商标侵权的认定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进口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司法保护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测试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祝顺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9年第5期59-71,共13页
商标的功能是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由此决定了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从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应回归市场环境和克服裁判者主观性的角度,说明多因素测试法是判定混淆可能性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美国和欧盟的多... 商标的功能是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由此决定了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从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应回归市场环境和克服裁判者主观性的角度,说明多因素测试法是判定混淆可能性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美国和欧盟的多因素测试法做了梳理,提炼适用多因素测试法判定混淆可能性的比较法经验。多因素测试法在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均有所体现,但仍存在完善空间。应借鉴美国和欧盟的比较法经验,明确规定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测试法,并强调相关因素清单具有开放性,多因素测试法的适用还应注意各判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综合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多因素测试法 美国和欧盟 制度完善
下载PDF
论混淆可能性在商标混淆侵权判定中的地位——兼评我国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鹤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88-101,共14页
混淆可能性是否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目前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而另有观点认为,判定商标混淆侵权不一定需要借助于混淆可能性。只要系争双方标识相同或近似,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类... 混淆可能性是否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目前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而另有观点认为,判定商标混淆侵权不一定需要借助于混淆可能性。只要系争双方标识相同或近似,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类别上,就构成商标混淆侵权。根据商标的本质和功能原理以及商标的相似性、商品的类似性在消费者认知中所发挥的作用,混淆可能性应是法院据以判断混淆侵权成立与否的标准,商标的相似性和商品的类似性是判定混淆可能性是否存在的考量因素。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厘清了商标的相似性、商品的类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肯定的立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混淆可能性 消费者 侵权判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