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风石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冉兵 魏俊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痛风石由尿酸及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外周骨及软组织而形成,常发生于四肢关节及皮下,其不仅影响局部外观还可破坏骨与关节结构,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传统经典药物治疗是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必要措施,然而对于晚期痛风石,药物难以有效,手术治疗... 痛风石由尿酸及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外周骨及软组织而形成,常发生于四肢关节及皮下,其不仅影响局部外观还可破坏骨与关节结构,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传统经典药物治疗是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必要措施,然而对于晚期痛风石,药物难以有效,手术治疗可清除痛风石,控制机体尿酸总量,改善局部功能,但其创伤较大且易复发。新型抗尿酸药物是目前研究热点,其除了对于控制血尿酸水平疗效显著外尚可溶解部分痛风石,但其费用较高。晚期痛风石最佳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诊断 外科手术 尿酸酶
下载PDF
阿是穴刺血治疗急性痛风近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左政 姜云武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8期589-590,共2页
目的观察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及后期痛风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先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苯溴马隆片,于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3... 目的观察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及后期痛风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先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苯溴马隆片,于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痛风石的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6.7%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均有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的血尿酸浓度降低大致相近;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石的形成病例数比较均有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治疗组痛风石的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是穴刺血在治疗急性痛风及预防痛风石的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刺血疗法 痛风石 阿是
下载PDF
骨关节痛风结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3
作者 严耀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痛风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骨关节痛风结石患者(39个关节)采用痛风病灶清除和刮骨植骨术,术前、术后药物治疗,术后早期行CPM关节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关节畸形矫正,血尿... 目的探讨骨关节痛风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骨关节痛风结石患者(39个关节)采用痛风病灶清除和刮骨植骨术,术前、术后药物治疗,术后早期行CPM关节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关节畸形矫正,血尿酸下降。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痛风石复发,手指麻木感减轻。结论对骨关节痛风结石患者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痛风 痛风结石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双能量能谱CT检测痛风石沉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旭 李小虎 +5 位作者 刘斌 罗莉 蔡静 王万勤 夏莉 汪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3-975,共3页
采用双能量能谱CT对19例确诊为痛风的患者外周关节行能谱(GSI)扫描,分析比较痛风石和肌肉、皮质骨、松质骨的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间的差异。与痛风石比较,肌肉与松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水(钙)浓度降低(P<0.05),皮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 采用双能量能谱CT对19例确诊为痛风的患者外周关节行能谱(GSI)扫描,分析比较痛风石和肌肉、皮质骨、松质骨的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间的差异。与痛风石比较,肌肉与松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水(钙)浓度降低(P<0.05),皮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水(钙)浓度升高(P<0.05),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钙(尿酸)和钙(水)浓度升高(P<0.05);与肌肉比较,松质骨尿酸(钙)和水(钙)浓度降低(P<0.05),皮质骨尿酸(钙)和水(钙)浓度升高(P<0.05);与松质骨比较,皮质骨尿酸(钙)和水(钙)浓度升高(P<0.05);痛风石与肌肉在钙(尿酸)、钙(水)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能谱成像技术 痛风石 物质分离
下载PDF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痛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威 关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评估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降尿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评估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降尿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痛风石最大径变化、痛风发作次数、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对血尿酸水平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尿酸达标率(血尿酸<60 mg/L)分别为96.43%、77.78%,治疗组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痛风石最大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在缩小痛风石最大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痛风发作分别有1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腹泻分别有4例和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各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疗效满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预防降尿酸治疗所诱导的痛风急性发作,改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石 清热利湿 痛风方 非布司他
原文传递
四肢痛风石的手术技巧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悦娇 黄东旭 +3 位作者 李秀存 孙浩然 路来金 崔建礼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痛风石的手术切除技巧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们对149例四肢痛风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复查,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共8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7... 目的探讨四肢痛风石的手术切除技巧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们对149例四肢痛风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复查,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共8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7年5个月,平均2年5个月,所有患者对四肢外形满意,上肢受累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下肢关节承重无疼痛。结论四肢痛风石患者一旦出现关节受累就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痛风石不仅减轻了机体尿酸盐的总负荷,降低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频率,更是改善肢体外形及关节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外科手术 痛风石
原文传递
痛风患者足部痛风石沉积特点的双能量CT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谦 陈兴国 +4 位作者 冯源 许权 吴前芝 沈敏宁 殷信道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应用双能量CT对足部痛风石常见沉积部位进行分析,并对痛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患者的足部双能量CT扫描检查资料。将根据痛风石沉积部位分为关节组、韧带/肌腱组,并分别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56例患者... 目的应用双能量CT对足部痛风石常见沉积部位进行分析,并对痛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患者的足部双能量CT扫描检查资料。将根据痛风石沉积部位分为关节组、韧带/肌腱组,并分别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双能量CT共发现51例患者有痛风石沉积。关节组最常见受累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75%,73/198),其次是踝关节(33.9%,32/198)。韧带/肌腱组中最常见受累部位依次是跟腱(39.3%,37/99)、腓骨肌腱(16.1%,14/99)。结论足部痛风石常见受累关节及韧带/肌腱分别为第一跖趾关节及跟腱,足部痛风石的沉积部位与特殊解剖部位、生物力学作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痛风 痛风石
下载PDF
痛风患者易患皮下痛风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利丹 程晓宇 +5 位作者 吴秀英 李长贵 贾兆通 辛颖 刘甜 孙瑞霞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与痛风患者易患皮下痛风石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痛风石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临床医学中心就诊及住院且病程小于10年的痛风患者5 321例,根据有无皮下痛风石分为有痛风石... 目的探讨与痛风患者易患皮下痛风石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痛风石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临床医学中心就诊及住院且病程小于10年的痛风患者5 321例,根据有无皮下痛风石分为有痛风石组和无痛风石组,分别采集其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有痛风石组与无痛风石组患者在规律运动、上肢关节受累、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和冠心病的比率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有痛风石组与无痛风石组患者在初诊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受累关节数目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51.80±14.58对48.45±14.45)岁,(5.61±3.20对3.28±3.06)年,(26.50±3.39对27.05±3.45)kg/m^2,(138±20对133±18)mmHg,1 mmHg=0.133 kPa,(89±13对87±12)mmHg,(486.66±121.96对460.02±119.10) μmol/L,(112.11±62.97对104.43±46.28) μmol/L,(86.46±37.99对93.00±40.11)ml/min,(2.89±1.86对1.76±1.22)个,均P〈0.01];2组在痛风家族史、性别、吸烟饮酒史、腰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受累关节数目、痛风发作累及上肢关节、合并肾结石及高血尿酸水平、舒张压是皮下痛风石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体重指数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病程长、血尿酸水平高、受累关节数目多、累及上肢关节、肾结石、合并高血压者更易早期出现皮下痛风石,临床诊治中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石 易患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第一跖趾关节超声在诊断痛风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清林 刘琳 +5 位作者 郝敬春 李美荣 顾芳 饶咏梅 祖蓓蓓 杨君霞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探讨第一跖趾关节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痛风的价值。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门诊或住院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35例,超声检查患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痛风发作时,超声检查第一跖趾关节可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关节腔... 探讨第一跖趾关节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痛风的价值。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门诊或住院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35例,超声检查患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痛风发作时,超声检查第一跖趾关节可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关节腔强回声点、关节滑膜强回声点、痛风石及“双边征”等特征;在所有检查的关节中,第一跖趾关节出现超声异常的频率显著高于膝关节与踝关节(P<0.01);并且第一跖趾关节较膝关节和踝关节更易出现“强发光点”、“痛风石”及“双边征”3种痛风特异性超声影像特点(P<0.01)。第一跖趾关节超声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痛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趾关节 超声 痛风 痛风石 双边征
原文传递
非布司他联合手术治疗痛风结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隋磊 杨蕊菲 +2 位作者 杜健 杨博 杨茂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在手术治疗痛风结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痛风结节患者37例,所有患者行痛风结节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应用非布司他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术后切口34处)和对照组18例(术后切口31处)。...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在手术治疗痛风结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痛风结节患者37例,所有患者行痛风结节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应用非布司他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术后切口34处)和对照组18例(术后切口31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血尿酸、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及痛风结节的复发。结果术后37例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治疗组无痛风结节复发,对照组复发7例。治疗组治疗后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各时间SF-36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 d后的血尿酸和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7、14、30和90 d后,血尿酸和VAS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在手术治疗痛风结节中具有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术后疼痛、调控血尿酸、提高生命质量及防止复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结节 非布司他 手术治疗 切口愈合 血尿酸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在痛风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陆蓓蕾 黄备建 +5 位作者 李翠仙 郑逢洋 王文平 王培蕾 荆露霞 王群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痛风石及滑膜增生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痛风患者68例,所有患者超声检查时均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分别应用能量多普勒(PDI)及SMI技术探测痛...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痛风石及滑膜增生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痛风患者68例,所有患者超声检查时均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分别应用能量多普勒(PDI)及SMI技术探测痛风石及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并将其分为4级(0~3级)。对SMI与PDI两种模式的痛风石和滑膜增生血流分级进行比较,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SMI和PDI血流分级及滑膜增生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发作频率组间(0~5、6~10和>10次/年3组)痛风持续时间及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3)。痛风石及滑膜增生的SMI血流分级中,高分级(2、3级)患者例数均多于PDI模式,低分级(0、1级)患者例数均少于PDI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85、-2.842,P<0.001、=0.004)。滑膜增生SMI血流分级与hs-CRP相关性最强(r=0.721,P<0.001),其次为滑膜增生PDI分级、滑膜增生程度分级、痛风石SMI分级及痛风石PDI分级(r=0.570、0.563、0.532、0.399,P<0.001、<0.001、<0.001、=0.007)。结论SMI对于痛风石及滑膜增生血流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SMI较PDI可探测到更多的血流信号,滑膜增生SMI血流分级与hs-CRP相关性最强,可为痛风活动性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超声检查 血流显像 滑膜增生 痛风石
原文传递
痛风炎症发作与消散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丁鹏 李华南 +3 位作者 甘斌 章晓云 陈玉年 顾兵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0期1891-1896,共6页
痛风炎症急性发作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及嘌呤受体2(P2) X7受体等识别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激活NLRP3及P2X7受体等信号通路,释放炎症介质,促使局部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升高,诱导... 痛风炎症急性发作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及嘌呤受体2(P2) X7受体等识别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激活NLRP3及P2X7受体等信号通路,释放炎症介质,促使局部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升高,诱导急性炎症反应发作相关。急性炎症通常两周后自行消散,此过程与髓样分化因子88介导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抗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中性粒细胞形成NETosis途径的阻断及中性粒细胞产生聚集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包裹MSU结晶密切相关。对痛风急性发作与自行消散相关机制及其作用靶点和特点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痛风石
下载PDF
Rar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Tophaceous Gout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Black African Subject: A Case Report
13
作者 Yannick Laurent Tchenadoyo Bayala Abdoul Aziz +3 位作者 Ismael Ayouba Tinni Fulgence Kaboré Wenlassida Joëlle Stéphanie Zabsonré/Tiendrebeogo Dieu-Donné Ouedraogo 《Ope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2023年第4期71-77,共7页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gout are common diseases, but their coexistence is rare.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76-year-old man with hypertension who had been treated for gout for 20 years on allopurinol and colchici...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gout are common diseases, but their coexistence is rare.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76-year-old man with hypertension who had been treated for gout for 20 years on allopurinol and colchicine. He was seen in consultation for deforming polyarthritis of the small and large joints, which had been evolving for about 2 years. The acute episode occurred 10 days earlier with the onset of bilateral and symmetrical polyarthritis affecting the large and small joints.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peripheral joint syndrome with ulnar gale force deformities of the hands and several buttonhole deformities of the finger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dules, some of which were fistulised, giving rise to a chalky slurry. The biology revealed a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addition to rheumatoid factors and ACPA, which were elevated. B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nodular fluid revealed clusters of sodium urate crystals and ultrasound scans of the joints revealed a double-contour appearance in several joints. The diagnosis of RA was made using the 2010 ACR/EULAR criteria.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as an outpatient with corticosteroids before being put on methotrexat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se two conditions can occur at the same time, so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m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gout or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ITIS GOUT Rheumatoid Arthritis tophus AFRICA
下载PDF
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益品 张建浦 +4 位作者 杨名飞 宋勤圆 徐熙 曹秀春 黄如根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病例,总结该病临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来安县家宁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临床罕见的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采用L4~S1右侧椎板开... 目的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病例,总结该病临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来安县家宁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临床罕见的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采用L4~S1右侧椎板开窗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随访期间予低嘌呤饮食及降尿酸等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脊柱痛风诊断治疗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椎管内切除物为痛风石.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3个月双手握力、股四头肌肌力、腓肠肌及足长伸肌肌力均达4级;术后6个月双下肢肌力基本正常,双下肢小腿外侧及足背足底感觉麻木较前缓解,但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脊柱痛风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诊断较为困难,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若出现神经损害表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配合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痛风石 椎管占位
原文传递
手、足部巨大痛风结节45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纯全 赵东莉 +1 位作者 于小春 石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手、足部巨大痛风结节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手、足部巨大痛风结节患者45例,均在间歇期或慢性期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行I期关节功能重建。结...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手、足部巨大痛风结节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手、足部巨大痛风结节患者45例,均在间歇期或慢性期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行I期关节功能重建。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12~24个月,效果满意。手术部位共60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5例行关节融合术,1年后骨性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年均发作(4.5±0.9)次,术后为(0.8±0.6)次,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手、足部巨大痛风结节的最佳治疗方法,术中保护关节功能及功能重建尤为重要;该方法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结节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胸椎管狭窄症合并椎管内痛风石1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山强 陶君 +2 位作者 孙双喜 苘乾峰 郭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合并痛风石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综合分析1例胸椎管狭窄症合并痛风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胸椎管狭窄后路减压T10~T11节段黄韧带增生肥厚并部分...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合并痛风石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综合分析1例胸椎管狭窄症合并痛风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胸椎管狭窄后路减压T10~T11节段黄韧带增生肥厚并部分钙化,呈黄白色石灰状沉积物,胸髓受压严重,显微镜下可见痛风结节。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满意。结论胸椎管狭窄症合并痛风石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可结合患者自身疾病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胸椎黄韧带 痛风石
下载PDF
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日生 李传旺 唐平太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痛风患者72例,进行单源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混合能量扫描,并对尿酸基图和钙基图进行分拆重建,并结合常规能量扫描图进行诊断。根据... 目的探讨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痛风患者72例,进行单源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混合能量扫描,并对尿酸基图和钙基图进行分拆重建,并结合常规能量扫描图进行诊断。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观察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分析此方法影像学显示的特征。结果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93.7%(59/63)、特异性为77.8%(7/9)、准确率为91.7%(66/72)。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诊断阳性61例患者,结节影钙基图上均呈低密度影;其中,57例关节周围结节影能谱尿酸基图显示稍高密度影,4例显示不清楚。结合其常规能量扫描对痛风结节的X线征象,包括关节面下骨质小囊样改变及穿凿样骨质破坏,软组织偏心性肿胀,均可明确痛风诊断。结论单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痛风结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简单,安全,廉价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痛风的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结节 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分析在痛风石与增生钙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海云 颜梅 +2 位作者 刘刚 毛旭 李小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177-178,共2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诊断痛风石与增生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疑似痛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观察患者痛风石与增生钙化显示情况。结果 98例患者71例确诊为痛风,能谱CT检出痛风石灵敏度95....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诊断痛风石与增生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疑似痛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观察患者痛风石与增生钙化显示情况。结果 98例患者71例确诊为痛风,能谱CT检出痛风石灵敏度95.77%、特异度88.89%、准确率93.88%均高于常规CT的69.01%、62.96%、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骨质破坏、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检出率分别为77.55%、54.08%、2 9.59%均高于常规CT的64.29%、39.80%、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定量分析在痛风石与增生钙化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帮助临床医师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增生钙化 能谱CT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尿酸氧化酶体外溶解痛风石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冉兵 谢远龙 +1 位作者 冯帆 蔡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液质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分析尿酸氧化酶体外溶解痛风石的疗效。方法收集行痛风石切除治疗患者的痛风石标本,将标本纯化、风干、称质量处理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液质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分析尿酸氧化酶体外溶解痛风石的疗效。方法收集行痛风石切除治疗患者的痛风石标本,将标本纯化、风干、称质量处理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尿酸氧化酶1 mg/mL溶解处理,对照组采用质量分数5%碳酸氢钠溶解处理,应用HPLC-MS技术检测2组溶解产物尿囊素含量,称量2组溶解后痛风石质量。结果实验组检出明显尿囊素色谱峰,定量尿囊素浓度为(0.377±0.090)μmol/L,对照组尿囊素峰不明显,未定量检测出浓度;实验组溶解后痛风石质量[(437.7±1.7)mg]明显低于溶解前[(549.7±0.8)mg](P<0.01),对照组溶解后痛风石质量[(523.2±4.7)mg]低于溶解前[(549.2±0.8)mg](P<0.05);实验组溶解前后痛风石质量减少绝对值[(112.0±1.9)mg]明显高于对照组[(26.0±4.1)mg](P<0.01)。结论尿酸氧化酶与质量分数5%碳酸氢钠溶液在体外条件下均对痛风石的溶解有一定作用,但尿酸氧化酶溶解效果优于5%碳酸氢钠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石 尿酸氧化酶 5%碳酸氢钠溶液 液质联用 体外
原文传递
基于双能CT探讨痛风石经络分布规律
20
作者 宋连英 周静威 +4 位作者 张耀圣 张立苹 王世东 杨印辉 李晓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痛风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痛风石的形成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及预防是避免痛风发生发展的关键,201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联盟联合推荐将双能CT纳入评分标准,以双能CT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痛风石的数目... 痛风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痛风石的形成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及预防是避免痛风发生发展的关键,201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联盟联合推荐将双能CT纳入评分标准,以双能CT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痛风石的数目、位置、大小和形态,从痛风石分布的规律可以发现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经及其相连属的经筋、皮部、五腧穴、阿是穴等在痛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包括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阳明热毒、厥阴火盛、太阴湿浊;慢性关节炎期的脾虚湿盛、肝肾亏虚、浊毒瘀阻等是目前临床医家利用针刺、膏摩、针刀、微创等外治法治疗痛风循经选穴的依据,也指导着内科的辨证治疗,加深了我们对痛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双能CT 经络 经筋 皮部 阿是穴 痛风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