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妇术后感染及血WBC和CRP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栗浩然 周亚丹 +2 位作者 王雅莉 李红娟 胡晓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剖宫产妇围术期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临床预防感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剖宫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剖宫产妇围术期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临床预防感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剖宫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手术前30min给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对照组手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产褥感染率、血白细胞计数(WBC)异常率、泌尿系感染率、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7.43±1.36)d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感染率为4.55%低于对照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研究组产妇CRP和PCT指标分别为(2.75±0.61)mg/L和(2.75±0.97)ng/ml,低于对照组产妇(4.73±0.93)mg/L和(6.78±1.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给予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率,是临床预防产妇感染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给药时机 剖宫产 感染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用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惠权斌 陈永刚 陈盼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用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用药时机的不同区分为术前组(40例)和术后组(51例),其中术前组PCI术前即接受替格...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用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用药时机的不同区分为术前组(40例)和术后组(51例),其中术前组PCI术前即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术后组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接受丹参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情况,以及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差异,最后随访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术前组溶栓再通率、近期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发生率低于术后组(P<0.05);②术前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后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术后组(P<0.05);③术前组术后3个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T)水平低于术后组(P<0.05);④术前组术后3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术后组(P<0.05)。结论:行PCI术前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和替格瑞洛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急性心梗患者心肌功能,同时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替格瑞洛 用药时机 急性心梗 效果 影响
下载PDF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小霞 褚莉茗 +3 位作者 林尤直 杨柳 吴小娟 莫占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2542-254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关于STEMI患者急诊行PCI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对照研究(RCT),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4月30日。试验组为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为PCI术中或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共计22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组较术中或术后用药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RR=1.10,95%CI=1.06~1.15,P<0.01)和(RR=1.10,95%CI=1.03~1.17,P<0.01)、ST段下落幅度(SMD=0.44,95%CI=0.17~0.70,P=0.001)和(SMD=1.85,95%CI=1.53~2.17,P<0.01)、ST段回落率(RR=1.51,95%CI=1.20~1.89,P<0.01)和(RR=1.20,95%CI=1.05~1.39,P=0.01)均显著优于术中或术后用药;术前应用组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MD=0.46,95%CI=0.13~0.79,P=0.007)和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RR=0.53,95%CI=0.39~0.73,P<0.01)均优于术中用药组。术前应用组与术后应用组的LVEF%和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用组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术前应用更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增加心肌组织有效的再灌注、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用药时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同给药时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祖嵩洋 项荣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79-2481,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同给药时机对术后感染的影响,得出最优给药时机,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711例(711眼)老年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时间分...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同给药时机对术后感染的影响,得出最优给药时机,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711例(711眼)老年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时间分为术前用药≥3 d组(A组,221例)及术前用药<3 d组(B组,490例),比较术后2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分析白内障术后眼部主要菌株分布情况。结果:在711例患者中仅A组有1例并发眼内炎。A组术后细菌培养阳性61例(27.60%),B组术后细菌培养阳性142例(28.9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2组间菌株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超过2 d并不能减少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即并不能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率,同时也不影响术后结膜囊细菌分布情况,建议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超过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左氧氟沙星 给药时机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与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爽 李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与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将麻醉诱导前15 min以0.6μg/kg...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与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将麻醉诱导前15 min以0.6μg/kg给药剂量输注10 min者纳入A组(n=46);将手术结束前15 min以0.6μg/kg剂量输注10 min者纳入B组(n=44),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苏醒情况、疼痛VAS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背景输注总量与静脉自控泵按压次数、简易智力状态检测量表(MMSE)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HR、MAP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术毕时、苏醒即刻、指令配合、拔除气管插管及出手术室时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4、8 h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24、48 h时背景输注总量低于B组,静脉自控泵按压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24、48 h认知功能MMSE评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寒战、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手术结束前15 min注射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前15 min注射右美托咪定有利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加快术后麻醉苏醒,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呕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给药时机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下载PDF
奥曲肽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郝双 党大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至入院接受奥曲肽治疗的... 目的探讨奥曲肽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至入院接受奥曲肽治疗的时间长短将MSAP患者分别纳入A组(n=40,发病24 h后给药)与B组(n=33,发病24 h内给药),将SAP患者分别纳入C组(n=49,发病24 h后给药)与D组(n=73,发病24 h内给药)。各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各组临床评价指标,主要评价指标为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钙、降钙素原、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结果A组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显著高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钙、降钙素原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钙、降钙素原、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钙、降钙素原、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高于A组,血钙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低于C组,血钙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P发病24 h内给予奥曲肽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提高AP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给药时机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ERCP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机应用生长抑素对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娟 张献文 《医学综述》 2021年第1期204-208,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单管造影术(ERCP)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机应用生长抑素对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在ERCP术前6 h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的110例患者纳...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单管造影术(ERCP)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机应用生长抑素对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在ERCP术前6 h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的110例患者纳入A组,术后12 h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的150例患者纳入B组,术前6 h至术后12 h内全程连续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的140例患者纳入C组。对比三组老年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给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血清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输血量少于A组、B组[(256.8±10.2)mL比(408.6±14.1)mL、(410.1±14.6)mL],C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B组[(18.4±2.4)h比(30.4±7.0)h、(30.1±6.4)h],C组血清淀粉酶低于A组、B组[(116.2±18.1)U/L比(190.4±34.4)U/L、(195.2±38.4)U/L](均P<0.01)。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的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给药12 h、给药1 d,三组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均呈下降趋势,C组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均低于A组和B组。A组、B、组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10/110)、6.67%(10/150)、12.86%(18/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行ERCP,全程给予生长抑素,能够显著改善消化道出血相关症状,纠正胃肠激素紊乱,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反应,但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内镜逆行单管造影术 生长抑素 给药时机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不同时机给药对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
8
作者 陈玲 曾翠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不同时机给药对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不同时机给药对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在宫缩乏力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B组在胎儿娩出后即刻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g)]、康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及术后2、24h,B组出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B组HR水平低于A组,MAP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B组D-D、PAP、Fg水平均低于A组,TAT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即刻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给药时机
下载PDF
不同时机给药辅助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9
作者 王庆贺 李洪影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纳布啡不同给药时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组,将入组... 目的观察纳布啡不同给药时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组,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术前组和术后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术前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采用纳布啡辅助麻醉,术后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采用纳布啡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苏醒期基础体征,术后镇痛、镇静情况,手术应激情况及麻醉安全性。结果在不同麻醉方法下,术前组的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术后组;术前组苏醒后1 h、3 h的心率(HR)均高于术后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术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应用次数(3.11±0.14)次/d略高于术后组(2.92±0.86)次/d;术前组术后1 h、3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3.75±0.24)分、(4.23±1.46)分,略高于术后组(3.58±0.72)分、(4.06±1.88)分;Ramsay镇静评分(RSS)分别为(3.55±0.24)分、(3.13±0.32)分,略低于术后组(3.78±0.83)分、(3.26±0.72)分;术前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略高于术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的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3.77%(2/53)低于术后组20.75%(1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 min予以纳布啡辅助麻醉能缩短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可在不影响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或增加手术应激风险同时,有效稳定苏醒期基础体征,并降低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纳布啡 给药时机 麻醉效果 麻醉安全性
下载PDF
苯巴比妥负荷量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用药时机 被引量:5
10
作者 拉热 马红 +1 位作者 吴巧艳 张国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9-981,985,共4页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负荷量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高效用药时机。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3-2016年间就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169例进行研究,回顾性收集患儿治疗方案,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受试对象分为3组:A组患儿51例:24 h内...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负荷量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高效用药时机。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3-2016年间就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169例进行研究,回顾性收集患儿治疗方案,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受试对象分为3组:A组患儿51例:24 h内使用负荷量苯巴比妥进行预防干预;B组患儿50例:24 h后使用苯巴比妥负荷量预防干预;C组患儿68例:未进行苯巴比妥负荷量预防,为对照组。收集患儿入院时基本情况,以及随访预防干预HIE的病情表现和预后状态,同时进行美国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国产期补充Ⅱ(SNAPPE-Ⅱ)的评分评价。讨论苯巴比妥负荷量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最佳用药时机。研究中的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入院时3组患儿的SNAPPE-Ⅱ评分差别也无显著性差异。随访A组受试对象意识恢复最快,而C组最慢,P<0.05;反射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也表现为A组最快而C组最慢,P<0.05;3组患儿随访SNAPPE-Ⅱ评分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评分水平最优,C组最差。同时统计患儿随访死亡发生情况,A组未检出死亡病例,B组和C组死亡率分别为2.00%和11.76%,C组岁最高,A组最低。结论:24 h内使用苯巴比妥负荷量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个高效的治疗时机,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减低死亡风险,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负荷量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用药时机
原文传递
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倩影 张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本院收治的27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经药学干预),2019年本院收治的35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本院收治的27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经药学干预),2019年本院收治的35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预防总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观察组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两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预防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前给药时机及疗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药疗程在>48~72 h的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用药疗程的患者占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促使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趋于合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骨科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给药时机 疗程 切口感染
下载PDF
溶栓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秋怡 龙贵华 周玉静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时机不同分为甲组(溶栓治疗后>24 h给予抗血小...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时机不同分为甲组(溶栓治疗后>24 h给予抗血小板药物,n=59)与乙组(溶栓治疗后<24 h给予抗血小板药物,n=59)。两组均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甲组于溶栓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乙组于溶栓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瞬时记忆、定向力、视觉及空间觉、注意力计算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APTT、PT、TT均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24 h内或静脉溶栓24 h后开展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不良事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静脉溶栓24 h后开展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抗血小板药物 给药时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氟比洛芬给药时机对腹腔镜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桂宝 杜倩 +2 位作者 潘骋 邵银灿 方晓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21-322,共2页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给药时机对腹腔镜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60例,依不同给药时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手术完成时给药氟比洛芬...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给药时机对腹腔镜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60例,依不同给药时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手术完成时给药氟比洛芬,观察组于手术麻醉诱导前给药氟比洛芬;对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炎性因子水平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于手术麻醉诱导前为患者给药氟比洛芬的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控制效果佳,于该时机给药并不会影响到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给药时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子宫肌瘤术后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案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丽华 史颖 +2 位作者 邱育红 茹亚 师晓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675-1678,共4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不同疗程及时机使用对子宫肌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30日-2019年3月30日本院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根据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和疗程分为4组各30例,A组术前1h静脉注射抗菌药,... 目的:探讨抗生素不同疗程及时机使用对子宫肌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30日-2019年3月30日本院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根据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和疗程分为4组各30例,A组术前1h静脉注射抗菌药,B组术前1h+术后6h静脉注射抗菌药,C组术前1h+术后连续3d(2次/d)静脉注射抗菌药,D组术后连续3d(2次/d)静脉注射抗生素。观察各组情况。结果:D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另外3组(P均<0.05)。各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率无差异(P>0.05)。D组最高体温及术后24h、48h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另外3组,总感染发生率D组(43.3%)、A组(26.7%)高于B组(6.7%)、C组(6.7%)(P<0.05)。术后D组CRP、TNF-α、IFN-γ、IL-6水平高于另外3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D组高于A组、B组(P<0.05)。结论:术前联合术后短疗程抗菌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抗生素 使用时机 使用疗程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与给药时机口服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飒飒 陈建国 丁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与给药时机口服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表法为A组和B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A组最终维持剂量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与给药时机口服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表法为A组和B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A组最终维持剂量1.0 mg/(kg·d),B组最终维持剂量2.0 mg/(kg·d),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停药终点时的总体疗效、达到显效和临床治愈时间及持续治疗时间。依据开始治疗年龄将两组患儿各分为>3个月和≤3个月两个亚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达到停药终点时,A组和B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患儿中,B组达到显效和临床治愈时间短于A组(P<0.05)。A组持续治疗时间长于B组(P<0.05)。达到停药终点时,≤3个月组临床治愈率高于>3个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患儿中,≤3个月组达到显效和临床治愈时间短于>3个月组(P<0.05)。≤3个月组持续治疗时间短于>3个月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婴幼儿血管瘤临床治疗中,普萘洛尔1.0 mg/(kg·d)可获得与2.0 mg/(kg·d)疗效相当的临床结局,且安全性更高,未增加复发风险,但1.0 mg/(kg·d)方案需更长疗程。此外,尽早(≤3月龄)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更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给药剂量 给药时机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下地佐辛在鼻内镜手术中不同给药时机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肯如 林宏彬 +1 位作者 杜瑞明 游志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地佐辛在鼻内镜手术术前、术中分别给药及术前术中联合给药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鼻内镜下鼻道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按地...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地佐辛在鼻内镜手术术前、术中分别给药及术前术中联合给药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鼻内镜下鼻道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按地佐辛不同给药时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0组)、术前给药组(N1组)、术中给药组(N2组)、术前及术中联合给药组(N3组),每组30例。各组麻醉方案及控制性降压方法一致,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记录各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出血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使用硝酸甘油降压例数及硝酸甘油用量,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镇静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苏醒后的疼痛程度。结果:N1~N3组患者与N0组相比,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均增加(均P<0.05),VAS评分和术中硝酸甘油的用量均减少(均P<0.05);N1组患者与其他组相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减少(均P<0.05);N2组患者与其他组相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增加(均P<0.05),VAS评分减少(P<0.05)。结论:在Narcotrend监测下使用地佐辛能减少鼻内镜手术中降压药物的使用,缓解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躁动。术前给予地佐辛能够降低麻醉复苏时间,术中给予地佐辛虽然会延长麻醉复苏时间,但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给药时机 鼻内镜手术 NARCOTREND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时机对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佳 张春明 +1 位作者 季莹 吴凯华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9期2329-2332,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时机对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依照氟比洛芬酯给药时机的不同分为术前给药组(n=40)及术后给药组(n=4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时机对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依照氟比洛芬酯给药时机的不同分为术前给药组(n=40)及术后给药组(n=4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评价患者术后疼痛及POCD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24h的VAS评分,术后24h内瑞芬太尼用量,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MMSE评分及两组患者术后3天内POCD发生率。结果术后3h及术后6h术前给药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及术后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给药组患者术后24h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术后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1天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术后3天术前给药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后给药相比,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宫颈癌根治术术前给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给药时机 宫颈癌 宫颈癌根治术 POCD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时机对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晓莲 叶敏涛 杨泽萍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0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时机对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揭阳市揭东区妇幼保健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60例产妇,根据不同给药时机将产妇分为麻醉后组(A组)和麻醉前组(B组),每组30例。两...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时机对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揭阳市揭东区妇幼保健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60例产妇,根据不同给药时机将产妇分为麻醉后组(A组)和麻醉前组(B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A组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后即刻缓慢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B组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前15 min缓慢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两组产妇寒战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麻醉前、麻醉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寒战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前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预防寒战反应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不同给药时机 寒战反应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下载PDF
择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秀荣 田春梅 赵燕娥 《河北中医》 2008年第6期575-576,605,共3页
目的观察择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我科中药协定方"清心灵"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择时服药,每日3次(8:00、13:00、20:00);对照... 目的观察择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我科中药协定方"清心灵"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择时服药,每日3次(8:00、13:00、20:00);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服药,每日2次(8:00、18:00)。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学、心电图的变化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择时内服中药与胃经、心经、心包经功能旺盛的时间段相对应,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增加心肌的力量,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急性病 心肌炎 择时服药 中医药疗法 汤剂
下载PDF
雷公藤萜类组分提取及其抗炎药效-毒性时间节律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房雨彤 潘荣华 +6 位作者 唐婷婷 曹杰 李秋桐 嵇晶 黄仕文 程建明 刘陶世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43-49,共7页
目的优选雷公藤萜类组分的提取参数,阐明雷公藤萜类组分抗炎药效与毒性的时间节律性以探讨雷公藤的新型增效减毒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晋碱等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法优选雷公藤... 目的优选雷公藤萜类组分的提取参数,阐明雷公藤萜类组分抗炎药效与毒性的时间节律性以探讨雷公藤的新型增效减毒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晋碱等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法优选雷公藤的提取工艺参数。采用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建立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对比白天给药(10:00)和夜间给药(22:00)药效与毒性的差异,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并测定小鼠心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的脏器指数。结果(1)雷公藤萜类组分的优化提取参数:取雷公藤饮片加85%乙醇回流提取2次(11倍量1.5 h,9倍量1 h)。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59、12.71、139.19、578.58、2.67μg·g^(-1)。(2)雷公藤提取物在0.45~1.80 g·kg^(-1)剂量范围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降低小鼠血清IL-2、TNF-α含量,同时使ALT、AST含量升高,脏器指数增大。与白天给药相比,夜间给药对小鼠耳肿胀率及血清IL-2、TNF-α含量的降低效果更显著,且脏器指数及ALT、AST含量低于白天给药。结论雷公藤萜类组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但同时会引起肝肾等毒性。雷公藤夜间给药的抗炎作用强于白天给药,但毒性低于白天给药,提示雷公藤的抗炎作用和毒性均具有明显时间节律性,该结果对制定雷公藤给药方案和研制择时给药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提取 抗炎 时间节律性 择时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