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及其当代道德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白新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两种并存对立的本能。两种本能间的矛盾斗争是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建立在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是:想发扬生本能,拒斥死本能,但死本能又死死纠缠住生本能不放。这是传统道德...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两种并存对立的本能。两种本能间的矛盾斗争是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建立在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是:想发扬生本能,拒斥死本能,但死本能又死死纠缠住生本能不放。这是传统道德的困境,也是人类文明的困境。建立在无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新道德将整体性作为基本取向,将同时接纳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原则,并把二者整合在一起,从而建立统一和完整的人及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本能理论 道德意义
下载PDF
关于“死亡本能”非人类先天本能的假设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在攀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8-100,共3页
文章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微观层面进行探索比较,找到二者内在的微观逻辑联系。参照这些联系,从对个体成长的作用过程出发,将两种理论的结构,进行了新的整理和融合。最终得出一个假设性的结论:死亡本能不是... 文章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微观层面进行探索比较,找到二者内在的微观逻辑联系。参照这些联系,从对个体成长的作用过程出发,将两种理论的结构,进行了新的整理和融合。最终得出一个假设性的结论:死亡本能不是人类先天本能,而是由于需要(欲望)受阻,而导致的不平衡启动的被动的自我保护本能。这样的结论,将对个体的成长产生新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理论 需要层次论 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
下载PDF
古典精神分析本能论视角下网络暴力主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朝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网络暴力事件是当前网络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解析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基于古典精神分析本能论的视角,通过对于网络暴力主体成因进行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对于本能的压抑以... 网络暴力事件是当前网络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解析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基于古典精神分析本能论的视角,通过对于网络暴力主体成因进行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对于本能的压抑以及死本能的外部转向,这都可能是网络暴力行为产生的一种合理的理论解释。因此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引导本能能量的合理宣泄,减少网络暴力事件,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本能论 本能压抑 死本能
下载PDF
《杀夫》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祯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杀夫》中的主要人物林市、陈江水和阿罔官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其内心世界的彼此纠结中揭示林市的悲剧是源于群体和社会的悲剧。从而引起人们去思考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机制才是完...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杀夫》中的主要人物林市、陈江水和阿罔官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其内心世界的彼此纠结中揭示林市的悲剧是源于群体和社会的悲剧。从而引起人们去思考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机制才是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生的本能 死的本能 自我保存
下载PDF
评马斯洛的人性理论(一)——兼论人性的生物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对马斯洛人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基本需要的考察分析,指出马斯洛的人性理论存在着以下基本错误:一方面,他力图严格区分出人性的本质方面与非本质方面,强调人性在其本质上是由生物学基础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学基础决定的;... 通过对马斯洛人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基本需要的考察分析,指出马斯洛的人性理论存在着以下基本错误:一方面,他力图严格区分出人性的本质方面与非本质方面,强调人性在其本质上是由生物学基础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学基础决定的;另一方面,他又将人性中由这两种因素决定的内容混淆起来,简单地用生物机体或遗传天性去解释人性中许多极其复杂的需要,从而忽视了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性的重大影响以及人性的变化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基本需要本 能论
原文传递
浅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合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方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分析得淋漓尽致 ,甚至认为难以调合。但由于忽视了两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往往在现实中遇到许多困惑 ,如环境危机、社会危机等等。本文从理论、现实等方面论证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必将合流 。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
下载PDF
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和文化影响及其设计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纹艳 赵警卫 《风景园林》 2018年第5期93-97,共5页
人类的环境审美既受到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物本能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认为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就是美的,由此形成了栖息地理论、瞭望—庇护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其特点是形式和... 人类的环境审美既受到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物本能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认为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就是美的,由此形成了栖息地理论、瞭望—庇护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其特点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文化对于人类环境审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于生物学基础的调整和改变;2)文化的变化导致环境审美情趣的变化;3)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个体和小群体的美感体验存在差异。生物学基础和文化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二者总是综合起来共同影响人们的环境审美,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必须同时重视二者的作用,才能设计出具有"家园感"的环境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审美 进化论 生物本能 文化影响 环境设计
下载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屋顶丽人》 被引量:1
8
作者 康佳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8-50,共3页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能论和人格论来分析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三位主人公(汤姆、斯坦利以及哈里)的行动与心理,进一步从微观视角来论证其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契合。
关键词 本能论 人格论 《屋顶丽人》
下载PDF
简析基督教的人性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尚九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基督教人性论是一种善恶二重的人性论。它以上帝造人、灵魂不死、灵肉对立为其理论前提,在认定人的现实本性为恶的同时,也肯定人的先天本质是善的,并把人性的善恶二重归因于人所具有的神性和人的肉体情欲。对现实人性的批判、对人的先... 基督教人性论是一种善恶二重的人性论。它以上帝造人、灵魂不死、灵肉对立为其理论前提,在认定人的现实本性为恶的同时,也肯定人的先天本质是善的,并把人性的善恶二重归因于人所具有的神性和人的肉体情欲。对现实人性的批判、对人的先天本质的肯定、认为人性善恶二重,构成了基督教人性论的基本特征。尽管基督教人性论有一定局限性,但它对于现代生活仍然具有某些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人性论 现实本性 先天本质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何谓儿童中心论的“中心”——心理学维度的审视和跨学科研究的试探性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德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儿童中心论的"中心"指的是儿童的"心理状态或特征",对其认识是个历史过程。大致可以说,它沿着哲学心理学、生物化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从"自然"、"本能"到"认知"而嬗变。当今... 儿童中心论的"中心"指的是儿童的"心理状态或特征",对其认识是个历史过程。大致可以说,它沿着哲学心理学、生物化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从"自然"、"本能"到"认知"而嬗变。当今儿童中心论的主流是以"认知"为中心,它已然摆脱了传统的片面性,且三者已浑然融为一体。实施以认知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论的可能性的两个试探性建议是跨教育学与心理学学科修炼和实证精神的践行,其主旨是力图阐明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遵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心论 人格 本能 认知 跨学科修炼 实证精神
下载PDF
复杂系统理论是不是心智模块的替代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艳英 魏屹东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心智模块论在心智哲学研究中地位特殊。内在论认为语言就是大脑中的一个独立模块,与其他认知能力模块一样,执行特定功能,处理特定输入信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具有信息封装性。事实证明心智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干扰。自此语言本... 心智模块论在心智哲学研究中地位特殊。内在论认为语言就是大脑中的一个独立模块,与其他认知能力模块一样,执行特定功能,处理特定输入信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具有信息封装性。事实证明心智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干扰。自此语言本能论宣告破产,心智模块论也因此无法立足。那么最终语言能力需要找到一种可行方案解读,进而解读"黑匣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理论 心智模块论 语法基因 语言本能论
原文传递
试论精神分析学对《二月》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张小萍 许爱珠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1年第1期52-55,61,共5页
柔石的《二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杰作,长期以来都以现实题材的深刻性和技术的工妙性所引人注目,而对于小说中刻划人物形象借助的特异方法往往被忽略。本文之旨趣恰在阐释柔石是如何用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和人格理论来完成对萧涧... 柔石的《二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杰作,长期以来都以现实题材的深刻性和技术的工妙性所引人注目,而对于小说中刻划人物形象借助的特异方法往往被忽略。本文之旨趣恰在阐释柔石是如何用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和人格理论来完成对萧涧秋的性格塑造,又是如何以“死之情结”和人格理论对文嫂的处境与结局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 精神分析系 恋母情结 人格理论 死亡本能理论
下载PDF
左拉的“白日梦”——以《泰蕾丝·拉甘》为例
13
作者 张婵婵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4-76,共3页
《泰蕾丝·拉甘》是左拉创作倾向发生转变后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左拉第一次将生理分析引入了文学,并且注意生理和病理现象在文中的应用。20世纪西方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使文学作品的分析另辟蹊径,本文意在运... 《泰蕾丝·拉甘》是左拉创作倾向发生转变后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左拉第一次将生理分析引入了文学,并且注意生理和病理现象在文中的应用。20世纪西方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使文学作品的分析另辟蹊径,本文意在运用精神心理分析学来分析作者欲望在作品中的升华,主要是左拉本人的成功欲和创作贪欲在《泰蕾丝·拉甘》这部作品中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蕾丝· 拉甘》 人物的精神分析 成功欲 本能升华论
下载PDF
梁漱溟文艺思想论略
14
作者 高迎刚 马龙潜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从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立足于对"身"与"心"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梁漱溟先生的文艺思想大 致包含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文学艺术的创造和鉴赏,以及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等对本学科的研究来说至为关 键的问题。... 从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立足于对"身"与"心"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梁漱溟先生的文艺思想大 致包含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文学艺术的创造和鉴赏,以及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等对本学科的研究来说至为关 键的问题。出于对中西学术之不同特征的深刻理解,梁氏文艺思想既有对我国传统文艺思想的精深理解和透彻把 握,也有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的自觉接受和有意识的汲取,两者彼此融合、互相补充,较为妥帖地融会于其独具特 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新儒家 文艺思想 本能 理智
下载PDF
梁漱溟的心性理论评析
15
作者 熊吕茂 《武陵学刊》 1999年第6期36-39,共4页
梁漱溟的心性理论是其文化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内容。梁漱溟提出“宇宙大生命”之说,用“本能、理智、理性”的三分法和“理性为本,理智为用”的原则,改造传统儒学的心性理论,使之上升到现代哲学的认识论水平,并将真善美的价值作为... 梁漱溟的心性理论是其文化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内容。梁漱溟提出“宇宙大生命”之说,用“本能、理智、理性”的三分法和“理性为本,理智为用”的原则,改造传统儒学的心性理论,使之上升到现代哲学的认识论水平,并将真善美的价值作为联结理智和理性(直觉)的中间环节,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都为现代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方法,在现代新儒家中也可谓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心性理论 现代新儒学 本能 理智 理性
下载PDF
如何为基于演化心理学的心智计算理论辩护——平克对心智计算理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
16
作者 阮凯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4,共7页
人工智能研究离不开人类的心智问题的思索,对人类心智、人性、灵魂和肉体关系等问题的探索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重要的哲学议题。心智计算理论试图用信息、运算、反馈这些术语来解释心理活动,用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新理论来统一身心之间的关... 人工智能研究离不开人类的心智问题的思索,对人类心智、人性、灵魂和肉体关系等问题的探索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重要的哲学议题。心智计算理论试图用信息、运算、反馈这些术语来解释心理活动,用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新理论来统一身心之间的关系、统一物理世界与理念世界。史蒂芬·平克通过引入演化心理学来发展心智计算理论,使其在理论上更加融贯、包容性更强。基于演化心理学的心智计算理论,自提出后遭遇到不少反对与诘难。平克通过对这些诘难的回应,进一步论证了该理论是一个解释力强、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论。对平克基于演化心理学的心智计算理论给予批判性解读,将对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本质 心智的模块理论 语言本能 华莱士悖论 还原论
原文传递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论的特征
17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5-80,共6页
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文论是与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文论联系在一起的,是女性主义文论的新发展。它是在西方后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语境下产生的文学理论,必然带上了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在于:1.... 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文论是与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文论联系在一起的,是女性主义文论的新发展。它是在西方后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语境下产生的文学理论,必然带上了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在于:1.突出女性的性别差异及其在文学文本和文本解读中的表现,即性别诗学和性别阅读。2.突出性别的符号差异的表现,主张女性话语和母性话语,把女性主义符号化和语言化。3.从女权运动和女性革命转向女性的文化批判,把女性争取政治权力平等的基础放在了女性的社会差别和话语差别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论 性别诗学 性别阅读 女性话语 母姓话语 女性的文化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