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顺金运用六经理论辨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经验
1
作者 宋子杰 胡顺金 李爱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924-1928,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病。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DKD上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胡顺金主任从六经辨证着手,辨治DKD总结为太阳郁热证,阳明腑...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病。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DKD上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胡顺金主任从六经辨证着手,辨治DKD总结为太阳郁热证,阳明腑实,少阳枢机不利证,太阴腹痛证,少阴热化证,上热下寒之厥阴证等六方面证型,以此指导临床诊疗用药,并附具体案例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顺金 名中医 六经理论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下载PDF
马一浮六艺论体系下的书法思想及其意义
2
作者 刘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6-85,共10页
马一浮是20世纪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被时人尊为“一代儒宗”和“书法泰斗”,其书法理论与实践是其六艺论学问体系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从六艺统摄到五体兼修的书法思想,即运用其专精广博的六艺论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中遵循“统”“... 马一浮是20世纪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被时人尊为“一代儒宗”和“书法泰斗”,其书法理论与实践是其六艺论学问体系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从六艺统摄到五体兼修的书法思想,即运用其专精广博的六艺论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中遵循“统”“通”的哲学思维,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统摄关系引申到书法的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 统摄 书法思想
下载PDF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与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从“经典诠释”到“本体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成中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4,共6页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心统说 儒家经学 本体诠释 经典诠释
下载PDF
章太炎《春秋》学三变考论——兼论章氏“六经皆史”说的本意 被引量:4
4
作者 江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50,共11页
经学消亡,其所述历史"神话"被否定,经学作为史料寄身于史学门下。按照中国学术"古今之变"的这一大线索来看,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说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意义。自新文化运动以... 经学消亡,其所述历史"神话"被否定,经学作为史料寄身于史学门下。按照中国学术"古今之变"的这一大线索来看,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说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意义。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后世学者基本上按照这一线索将章太炎以"六经皆史"为要义的"古文经学"进行一分为二的评说:一方面肯定章太炎破除由经见道、通经致用的经学思维,将"六经"历史文献化,使儒家六经从神圣宝典下降到了古史资料地位。另一方面,又批评其"六经皆史"之说终未能脱离儒家经学的羁绊,仍为尊经崇圣的观念所困。这样一种以"传统/现代"为框架的二分法往往使我们忽略章太炎"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轨迹和自身意图,从而造成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割裂和简化。章太炎的《春秋》、《左传》学是其"古文经学"的主干,最能表现其"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自身的思想轨迹。本文试图追迹章氏《春秋》学的变化发展,并以《春秋》学为中心,考察其"六经皆史"说的本意,提示其中值得重新审视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春秋》学 六经皆史
下载PDF
“六经皆史”与章学诚对乾嘉考据学风的反思
5
作者 李江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理论开创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六经皆史 考据
下载PDF
马一浮的精神及其“六艺论”与《群经统类》
6
作者 何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马一浮的一生"乘化而游,归全顺正",既与潮流相呼应,又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底精神"。马一浮出入于中西与佛学的基础上来建构他的思想,对于传统中国学术究竟如何面对西学,实现传承创新,有着... 马一浮的一生"乘化而游,归全顺正",既与潮流相呼应,又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底精神"。马一浮出入于中西与佛学的基础上来建构他的思想,对于传统中国学术究竟如何面对西学,实现传承创新,有着确定的识见与坚守。"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提出与论证,表征着马一浮完全是现代的思想家,致力于继往开来的建构。六艺统摄中学与西学,相当于是"多样的统一",即统类;而六艺统摄于人心,则表证这个统类的过程是合乎人的目的的结果。马一浮梳理学术的古籍选目《群经统类》,设定突破了人物的限制,而又以宋明时期的著述为主,对于宋明儒学研究以及儒学现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 《群经统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