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9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9
1
作者 罗盛康 高建华 +3 位作者 罗力生 张立宪 胡志奇 颜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首先对手腕部创面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术中彻底清创,对受区血管状况做出判断,保证吻合血管质量,其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后,断蒂前修薄皮瓣至浅筋膜层,一般... 目的探讨游离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首先对手腕部创面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术中彻底清创,对受区血管状况做出判断,保证吻合血管质量,其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后,断蒂前修薄皮瓣至浅筋膜层,一般保留穿支血管周围1.5~2.0 cm血管袖组织,可仅保留1支穿支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后密切观察血供,及时处理血管危象. 结果临床应用19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手术后24 h出现血液循环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皮瓣血液循环. 结论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简便实用,可用于手腕部创面缺损修复,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手腕部 血管 创面 修复 软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游离 薄型 膜层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程度背屈畸形后腕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9
2
作者 汤锦波 谢仁国 +1 位作者 侍德 于晓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3-616,共4页
目的 测定桡骨远端骨折背屈成角畸形后腕动力肌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变化 ,为矫正临床上骨折畸形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 7只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将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与旋转... 目的 测定桡骨远端骨折背屈成角畸形后腕动力肌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变化 ,为矫正临床上骨折畸形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 7只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将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与旋转电压计相连 ,测定肌腱活动距离 ,在桡骨远端、桡骨骨折向背侧成角 10°、2 0°、30°、40°时 ,分别测定在腕屈曲 45°至伸展 45°、桡偏2 0°至尺偏 2 5°过程中 5根腕主要活动肌腱距离 ,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程度桡骨成角时力臂变化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桡骨骨折背屈成角显著影响腕动力肌腱的力臂 ,骨折畸形程度越大 ,力臂变化越大。背倾成角 10°时即可引起力臂显著变化 ,背倾 30°~ 40°时力臂变化很大。桡侧伸腕肌腱力臂显著增大 ,屈腕肌腱力臂显著减小。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背屈畸形显著影响腕动力学 ,临床上即使 10°的背屈畸形也需要予以矫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生物力学 腕动力学
原文传递
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家骐 张鹏 +2 位作者 黄祖成 饶志涛 王树青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掌侧切El和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t1年6月采用腕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47例,其中C1型17例、c2型2l例、C3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 目的探讨腕关节掌侧切El和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t1年6月采用腕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47例,其中C1型17例、c2型2l例、C3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年(1~2.3年)的随访。患者中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肌腱激惹、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见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术后1年平均掌倾角为(7.5±1.8)°,尺偏角为(19.8±2.7)°。按照改良McBride评价标准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结论经掌侧切口解剖型钛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腕关节
原文传递
特重度腕部高压电烧伤治疗的改进 被引量:35
4
作者 沈祖尧 向东 +4 位作者 王乃佐 马春旭 沈余明 周光峰 宓惠茹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减少特重度腕部电烧伤截肢率。方法将1980年1月至1998年3月的180例216个上肢腕部高压电烧伤分为两个时期进行比较分析,病例按其伤情分为Ⅰ、Ⅱ、Ⅲ、Ⅳ四型,由于认识上的提高和全身治疗及创面修复方法上的改进,如早期综合用药预防... 目的减少特重度腕部电烧伤截肢率。方法将1980年1月至1998年3月的180例216个上肢腕部高压电烧伤分为两个时期进行比较分析,病例按其伤情分为Ⅰ、Ⅱ、Ⅲ、Ⅳ四型,由于认识上的提高和全身治疗及创面修复方法上的改进,如早期综合用药预防血管栓塞,积极的血管重建和使用大网膜和皮瓣早期修复创面等。将两组各型腕部电烧伤治疗措施和最终的截肢率进行比较。结果 1980~1989年及1989~1998年两个时期轻、中度腕部电烧伤(Ⅰ、Ⅱ型)截肢率保持为零,特重度腕部电烧伤截肢率由前一时期的80%降至后一时期的38.9%。结论重建腕部血管通道、手术修复创面及综合治疗是减少特重度腕部电烧伤截肢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腕部 截肢 修复 治疗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患者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34
5
作者 沈余明 陈旭 +4 位作者 张琮 王成 覃凤均 马春旭 胡骁骅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治疗患者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单侧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烧伤腕部均有广泛的皮肤软组织坏死。患者均先于外院急诊行腕部皮肤切开减张术,于伤后6~...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治疗患者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单侧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烧伤腕部均有广泛的皮肤软组织坏死。患者均先于外院急诊行腕部皮肤切开减张术,于伤后6~12d转人笔者单位。入院后2~3d,于患者全身情况相对稳定下手术,手术分2组同时进行,一组行清创术,另一组根据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设计、切取皮瓣。清创后腕部创面面积为15cm×10cm~24cm×15cm。3例患者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并移植大隐静脉,修复腕部创面并重建尺、桡动脉;2例患者采用单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腕部创面并重建尺动脉。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6Cm×12cm-26cm×16cm,桥接血管长度为15~21cm。结果本组5例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存活良好,4例患者创面修复,1例患者术后3d皮瓣下感染,经换药、扩创后2周愈合。本组5例患者术后腕、手部血运良好,尺、桡动脉通畅。随访6个月~1年,皮瓣外形良好,患手血运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既能修复腕部创面,又能恢复手部血运,是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腕部血管网的解剖基础及其与前臂远端蒂皮瓣的关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1 位作者 侯春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研究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对前臂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 :解剖 14例经血管灌注的新鲜标本 ,观察腕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管网的联系。结果 :腕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 ,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腕部... 目的 :研究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对前臂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 :解剖 14例经血管灌注的新鲜标本 ,观察腕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管网的联系。结果 :腕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 ,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以横向吻合为明显 ,并与前臂桡侧、尺侧和背侧的纵向筋膜皮肤血管网 ,在腕部桡侧、尺侧和背侧相交汇 ,分别位于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腕背伸肌支持带周围。结论 :腕部血管网与前臂纵向血管网吻合丰富 ,以腕部宽约 3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 ,可在前臂设计切取长宽比例达 5∶1的远端蒂逆行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部 前臂 血管网 外科皮瓣 筋膜皮肤
下载PDF
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25
7
作者 沈余明 马春旭 +3 位作者 覃凤均 张琮 王成 胡骁骅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6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71例,共有118个腕部创面,其中Ⅰ型21个、Ⅱ型69个、Ⅲ型9个、Ⅳ型19个。根据腕部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20个... 目的探讨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6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71例,共有118个腕部创面,其中Ⅰ型21个、Ⅱ型69个、Ⅲ型9个、Ⅳ型19个。根据腕部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20个腕部其以远坏死,均行前臂截肢术。其余98个腕部创面在切开减张的基础上及早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10 cm×7 cm~30 cm×18 cm。及早用血运丰富的组织瓣移植修复腕部创面,包括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32个创面、带蒂脐旁皮瓣修复11个创面、带蒂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3个创面、腹部联合轴型皮瓣修复9个创面、游离皮瓣/肌皮瓣修复37个创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6个创面,组织瓣面积12 cm×8 cm~34 cm×20 cm;20个腕部创面行血管桥接重建尺、桡动脉。供瓣区中41处直接拉拢缝合,14处取同侧大腿薄中厚皮覆盖,43处取对侧大腿薄中厚皮覆盖。53个腕部创面行肌腱、神经修复术,其中20个行单纯肌腱、神经松解术;33个腕部创面行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重建指深屈肌腱和/或拇长屈肌腱,其中21个另采用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在末次术后6~24个月,对53个行肌腱修复的腕部创面,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法评定肌腱功能;对21个行正中神经修复的腕部创面,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评定正中神经功能。结果(1)本组20个腕部其以远坏死,行截肢术后切口愈合良好。(2)98个组织瓣移植术后90个血运良好;8个远端坏死,其中6个去除远端坏死组织后植皮,2个清创后直接缝合。7个皮瓣出现皮瓣下感染,其中3个经换药愈合,4个经再扩创治疗愈合。20个重建桡、尺动脉腕部创面,手部供血得以恢复,未截肢。本组所有行组织瓣修复患者随访1~3年,切口、皮瓣均愈合较佳。(3)本组53个行肌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肌腱 神经
原文传递
中药熏蒸对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患者肘、腕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欧建英 梁翎彦 +1 位作者 黄裕桂 郭远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对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骨钙素(BGP)及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对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骨钙素(BGP)及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重新复位再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各时点患者肘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s VCAM-1、BGP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3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疗程以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背伸和掌屈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第1、2、3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 V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GP、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具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s VCAM-1水平,提高血清BGP、IGF-1水平,利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骨折延迟愈合 尺桡骨 血液流变学 肘关节 腕关节
下载PDF
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永清 钟世镇 +3 位作者 徐达传 李忠华 汪新民 朱跃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了解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特性。方法成人腕关节标本34侧,其中32侧甲醛固定标本,另2侧为新鲜标本。解剖观察腕关节韧带的起止、走行、与关节囊的关系及韧带的毗邻;并测量其长度,每条韧带测量其中段宽度、厚度。结果腕关节韧带包括掌... 目的了解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特性。方法成人腕关节标本34侧,其中32侧甲醛固定标本,另2侧为新鲜标本。解剖观察腕关节韧带的起止、走行、与关节囊的关系及韧带的毗邻;并测量其长度,每条韧带测量其中段宽度、厚度。结果腕关节韧带包括掌侧韧带、背侧韧带以及内在骨间韧带3个部分。桡腕掌、背侧韧带长而宽,腕关节韧带掌侧较背侧强韧,同时数量也较多。腕骨间韧带短而厚。结论腕关节相邻韧带多形成“V”结构,起着稳定腕骨和腕关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腹部联合轴型皮瓣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 被引量:22
10
作者 沈余明 田彭 +2 位作者 宁方刚 覃凤均 张国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腕部环状高难电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患者,清创后采用腹部联合轴型皮瓣修复腕部创面,即用带部分腹直肌的脐旁皮瓣修复腕屈侧创面,其中腹直肌充填腕屈侧腔隙;... 目的探讨腕部环状高难电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患者,清创后采用腹部联合轴型皮瓣修复腕部创面,即用带部分腹直肌的脐旁皮瓣修复腕屈侧创面,其中腹直肌充填腕屈侧腔隙;下腹部皮瓣修复腕背侧创面,术后4~5周断蒂。供瓣区部分直接拉拢缝合,部分在前鞘拉拢缝合后植皮修复。结果3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2例皮瓣下有液化坏死组织,经扩创愈合;1例皮瓣术后5周断蒂时出现腕部桡动脉栓塞,清创后立即行大隐静脉移植重建桡动脉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1年,患者腕部功能和外形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带部分腹直肌的脐旁皮瓣联合下腹部皮瓣是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振 贾秀锋 +3 位作者 李新华 张海宁 崔文国 李荣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表面遮盖显示(SSD)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腕关节外伤经X线平片、常规CT扫描、MPR和SSD后处理。结果每例经MPR重建后均能清晰的显示腕关节诸骨骨折及对位关系。SSD能准确评估骨折...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表面遮盖显示(SSD)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腕关节外伤经X线平片、常规CT扫描、MPR和SSD后处理。结果每例经MPR重建后均能清晰的显示腕关节诸骨骨折及对位关系。SSD能准确评估骨折线的走行和关节对位关系。19例中共发现骨折及脱位51处,其中多发性骨折合并脱位4例,多发性骨折不合并脱位12例,单纯性骨折3例。19例中13例手术结果证实了SSD和MPR显示的骨折及脱位情况,6例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固定。结论螺旋CT的MPR和SSD重建有助于腕关节骨折碎片的立体定位和关节脱位分型,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脱位 腕关节 三维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腕关节镜下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PalmerⅠB型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顺 程亚博 +1 位作者 徐文东 唐浩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对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PalmerⅠB型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们对32例腕TFCCPalmerⅠB型损伤患者,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根...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对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PalmerⅠB型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们对32例腕TFCCPalmerⅠB型损伤患者,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Palmer分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0例,合并ⅡA型损伤5例,合并ⅡB型损伤8例,合并ⅡC型损伤6例。腕关节镜视下明确诊断后不伴Ⅱ型损伤患者行经尺侧关节囊镜下缝合术,合并ⅡB型损伤患者行软化成形术,合并ⅡC型损伤患者行清创、软骨成形及尺骨头部分磨除术。术前和术后随访评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握力及关节活动度分析、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并获得随访,腕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为(6.0±2.3)分,术后1年为(1.0±1.1)分;术前患侧握力为健侧的(60.3±4.3)%,术后1年为(82.0±4.1)%;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术前(62.0±4.3)°,术后1年(105.0±4.3)°;旋转活动度术前(125.0±16.0)°,术后1年(152.0±18.0)°。经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2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TFCCPalmerⅠB型损伤安全有效,随访效果确切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原文传递
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13
作者 闫合德 高伟阳 +3 位作者 李志杰 洪建军 陈星隆 李晓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手腕部痛风石患者29例,病程时间为5~17年,平均[(11.0±5.7)年,x^-±s,下同]。4例为单发非腕部病变,18例为多发非腕部病变,7例为多部... 目的观察和评价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手腕部痛风石患者29例,病程时间为5~17年,平均[(11.0±5.7)年,x^-±s,下同]。4例为单发非腕部病变,18例为多发非腕部病变,7例为多部位累及腕部病变;其中合并腕管综合征4例,合并感染、皮肤破溃3例。血尿酸浓度增高23例,正常6例。手术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痛风石病灶清除、刮除植骨及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服用丙磺舒、别嘌呤醇药物治疗。结果手术部位共93处,平均(3.0±1.1)处/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1例,延期愈合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42个月,平均(15.0±6.3)个月。术后3个月无高尿酸血症者19例,另外10例平均血尿酸水平较术前下降51%;局部软组织及骨质破坏进程中断,疼痛消除21例,缓解8例;手功能改善23例,腕管综合征症状消失3例,缓解1例;6例指间关节融合者,1年后全部骨性融合。随访1年内痛风石复发,手术部位1例1处,非手术部位2例4处,无复发者26例88处(占89.8%)。术前年均发作次数平均为(5.1±1.5)次,术后平均为(0.6±0.8)次,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手术治疗可及时阻断局部痛风的病理进程,减轻机体总尿酸负荷,改善手部外观,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MRI定性定量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腕部骨关节改变 被引量:20
14
作者 任丽香 吴昆华 +6 位作者 张虹 王波 易三莉 陈渝晖 张洁 雷云 张宏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I定性定量分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9例RA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组(病程≤24个月,20例)及中晚期组(病程>24个月,19例),观察两组MRI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并应... 目的探讨3.0T MRI定性定量分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9例RA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组(病程≤24个月,20例)及中晚期组(病程>24个月,19例),观察两组MRI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并应用昆明理工大学研发的定量分析软件测算滑膜炎、骨髓水肿范围。结果 39例患者(共78侧)的手腕部骨关节中,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94.87%(37/39)、64.10%(25/39)、61.54%(24/39)、76.92%(30/39)。滑膜炎在腕关节发生率最高[92.31%(72/78)],骨髓水肿在腕骨发生率最高[61.54%(48/78)],骨侵蚀最易累及三角骨[64.10%(50/78)]。屈肌键腱鞘炎[74.36%(58/78)]与伸肌腱腱鞘炎[61.54%(48/78)]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P=0.09)。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定量分析显示,早期组与中晚期组间滑膜炎范围及骨髓水肿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T MRI可清楚显示RA手腕部骨关节的改变,通过定量分析软件可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提供更加准确的量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定性定量分析 关节炎 类风湿 手腕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黎洪棉 高建华 +2 位作者 梁自乾 刘达恩 张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的方法和疗效,以克服既往设计轴型皮瓣时血管不能直观显像的缺陷。方法根据手腕部创面的特点,选用腹部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腹股沟皮瓣41例,下腹壁皮... 目的报道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的方法和疗效,以克服既往设计轴型皮瓣时血管不能直观显像的缺陷。方法根据手腕部创面的特点,选用腹部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腹股沟皮瓣41例,下腹壁皮瓣15例,脐旁皮瓣6例,共62块皮瓣。术前按传统方法设计皮瓣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轴型皮瓣内供血动脉的起止点、外径、血管走行和长度;根据检测结果重新设计皮瓣,术中将皮瓣内所见血管情况与术前彩色多普勒显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所检测皮瓣内血管的起止点、外径、血管走行和解剖学层次均能在屏幕上清晰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后62例轴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0个月,所有皮瓣在外观、感觉及功能等方面均较满意。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腹部轴型皮瓣内血管的判断具有简单、直观和无创的特点,为确定轴型皮瓣移植术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超声检查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宫旭 路来金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明确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其与腕关节位置的关系。方法  5侧标本通过克氏针固定前臂于中立位 ,调整加载支架 ,使腕关节分别处于中立、掌屈 30°、背伸 30°、尺偏 30°及桡偏 1 0°,通过桡侧、... 目的 明确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其与腕关节位置的关系。方法  5侧标本通过克氏针固定前臂于中立位 ,调整加载支架 ,使腕关节分别处于中立、掌屈 30°、背伸 30°、尺偏 30°及桡偏 1 0°,通过桡侧、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尺侧伸腕肌腱 ,垂直加载 1 2kg固定负荷 ,富士压敏薄膜通过腕关节背侧切口置入 ,应用颜色密度测量仪FPD— 30 5E及密度压力转换器FPD— 30 6E分别测量舟骨窝、月骨窝的应力。结果 舟骨窝及月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同 ,且随腕关节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结论 正常腕关节桡腕关节面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应力分布区 ;桡舟关节并非紧密嵌合 ,舟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均匀 ;桡月关节在腕关节中立、掌屈、尺偏位时嵌合不紧密 ,月骨窝内应力分布不均 ;而在腕关节背伸、桡偏时嵌合紧密 ,应力均匀分布 ;腕关节背伸位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桡腕关节面 应力分布 实验研究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腕部掌侧带血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民 吴金英 +9 位作者 袁作雄 李大村 李建锋 刘井达 赵亮 李海雷 王晓磊 张文桐 田德虎 邵新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介绍腕部掌侧皮肤带血供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0例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例标本做带骨骼动脉铸型,18例标本做肱动脉乳胶灌注。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腕部掌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 目的介绍腕部掌侧皮肤带血供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0例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例标本做带骨骼动脉铸型,18例标本做肱动脉乳胶灌注。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腕部掌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来源、其内的掌长肌腱。结果腕部掌侧皮肤主要由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静脉回流有深浅两种途径,神经支配以正中神经掌皮支为主,桡神经浅支为辅,游离移植可切取面积为2cm×4cm^2 cm×5cm[2cm×(4.42±0.58)cm]。桡动脉掌浅支起始处直径为(1.25±0.24)mm,与指动脉直径相仿。结论传统的腕部掌侧供皮区皮肤可以形成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复合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的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 皮肤缺损 游离移植 应用解剖 腕部掌侧
下载PDF
羽毛球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对策 被引量:16
18
作者 谢欣池 唐朝辉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本文通过对羽毛球健身爱好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爱好者的运动损伤结果和专业运动员相比多为急性损伤,大多数是由于打球中动作技术不规范而引起的,且易发生的部位多在于手腕和肩袖处.
关键词 羽毛球 健身运动 手腕 肩硇 预防
下载PDF
MR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钟凯 周维彬 +1 位作者 罗林 俸跃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不同病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分为A组(病程不超过2年)34例,B组(病程超过2年)31例。观察两组患者MRI征...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不同病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分为A组(病程不超过2年)34例,B组(病程超过2年)31例。观察两组患者MRI征象,并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比较两组骨髓水肿范围和滑膜炎范围等差异。结果两组骨髓水肿、滑膜炎、腱鞘炎和骨侵蚀征象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骨髓水肿范围和滑膜炎范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MRI检查可清晰显示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特征性改变,并采用定量分析软件能够为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可靠的量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手腕部 骨关节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江吉勇 王海文 +2 位作者 顾荣 江新民 梅雄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 cm×3...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3.0 cm×2.0 c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皮瓣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掌浅支 外科皮瓣 腕部 组织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