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思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流动人口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但同时,城乡社会救助的任务也越来越突出,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政策实施系统...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流动人口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但同时,城乡社会救助的任务也越来越突出,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政策实施系统以及救助对象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救助制度 民间组织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迈向复杂社会的治理转型 被引量:62
2
作者 韩志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社会的治理主要是粗放式的管理,具有粗线条、松散性和随意性等特点。精细化治理具有注重细节、推崇专业、重视过程和追求卓越的优势,是应对复杂社会治理挑战的方案。当前各...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社会的治理主要是粗放式的管理,具有粗线条、松散性和随意性等特点。精细化治理具有注重细节、推崇专业、重视过程和追求卓越的优势,是应对复杂社会治理挑战的方案。当前各地政府推行的精细化治理实践遍地开花,主要聚焦于需求的精准识别与匹配、精细化网络治理结构的建构、多主体协作格局的形塑等。从粗放式管理迈向精细化治理,是多重社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的、技术的和专业的等多方面的内在逻辑。深入理解精细化治理的转型逻辑及其困境,对于持续推进精细化治理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放式管理 精细化治理 复杂社会 治理现代化 治理转型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艳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8-799,802,共3页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讨论了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认为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利益结构、社会权力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 ,以及市场经济的固有特点影响着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模式的变化 ...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讨论了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认为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利益结构、社会权力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 ,以及市场经济的固有特点影响着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模式的变化 ,指出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渐进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 课程改革 社会转型 中小学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公民责任意识为视角 被引量:40
4
作者 蒋传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4,共9页
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弘扬和公民意识的塑造。而在此过程中,塑造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则是关键。公民意识的内涵非常丰富,其表现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其中公民的责任意识是一个重要方面。公民责任意识... 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弘扬和公民意识的塑造。而在此过程中,塑造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则是关键。公民意识的内涵非常丰富,其表现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其中公民的责任意识是一个重要方面。公民责任意识包含着"公民"、"责任"、"公民责任"和"公民责任意识"等逻辑范畴。公民责任意识包括公民责任感、法律规则意识、理性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等要素,并具有主体性、公共性、民主性和权责统一性等特点。在社会转型时期,公民责任意识对当下法治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民责任意识 社会转型 法治秩序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中的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 被引量:38
5
作者 孙信茹 杨星星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93,共7页
本文将乡村社会变迁置于"媒介化社会"的基本背景下,认为关注乡村社会群体或个人的社会结构变动、经济生活发展、文化差异及变迁等问题时应该把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纳入到考量的范畴之内。文章以几个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个案为基础,... 本文将乡村社会变迁置于"媒介化社会"的基本背景下,认为关注乡村社会群体或个人的社会结构变动、经济生活发展、文化差异及变迁等问题时应该把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纳入到考量的范畴之内。文章以几个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个案为基础,观察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及传统乡村社会转型的不同路径或方向,尝试发现和解析媒介与乡村社会生活互动、变迁的一些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传播 乡村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乡村何以振兴?——自然与文化对立与交互作用的维度 被引量:37
6
作者 赵旭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7,共9页
乡村生活保障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互惠,而工业化所造下的分离,则使得这种和解和互惠失灵,乡村振兴因此需要有一种循环社会体系的重建。乡村共同体保障了最为基本的生计供应以及正常生存所需的相互性依赖。文化和社会相互契合的... 乡村生活保障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互惠,而工业化所造下的分离,则使得这种和解和互惠失灵,乡村振兴因此需要有一种循环社会体系的重建。乡村共同体保障了最为基本的生计供应以及正常生存所需的相互性依赖。文化和社会相互契合的发展模式在这中间出现了一种裂缝或分叉,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循环关系的路径被人为切断。文化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现代世界,乡村文化的转型将是一种必然。由此我们真正要注意到乡村自身存在的内敛与外显,它既是封闭的,同时也是开放的。乡村振兴最终要打造的乃是一个热爱家乡之人可以回得去的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和解 循环社会 文化转型 互惠
下载PDF
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杭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法化"程度不足,"依法"审判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破坏了传统的地方自治共同体,经济体制改革又瓦解了"单位制",使得依赖于共同体和社会性制裁的民间调解难...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法化"程度不足,"依法"审判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破坏了传统的地方自治共同体,经济体制改革又瓦解了"单位制",使得依赖于共同体和社会性制裁的民间调解难以恢复历史辉煌。经过几十年法制化的浸染,司法权威获得了社会的基本确认。"调解"与"司法"两个元素发生耦合,是法院调解在持续萎靡之后又在新世纪"复兴"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司法政策与程序制度之间出现断裂,法院强调调解出现了自我消解的危险趋势。只有继续加强审判制度建设,理清审判与调解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二者各自应有的相位,方是利用调解化解纠纷、满足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向法治迈进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依法审判 法院调解 人民调解 调审分离
原文传递
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姬广绪 周大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60,共8页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变化。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社会团结的机制从过去的"社会"向今天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群"形式演变,重建了今天的人际交往格局。为此,人类学必须对此文化现象予以充分重视,将互联网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人类学 “社会” “群” 文化转型
下载PDF
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建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42,共8页
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高度丰富、知识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大学将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境,现代大学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在知识社会,办好大学理念、办学制度... 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高度丰富、知识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大学将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境,现代大学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在知识社会,办好大学理念、办学制度,需要更新组织边界需要重构,组织功能,需要精简在与其他知识机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知识社会 大学转型
原文传递
大力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实现中国反腐败战略的大转移 被引量:24
10
作者 施雪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腐败也日渐凸显,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由于中国的公民社会尚处于成长阶段,力量还较弱小,因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这就使得政府与企业只能直接接触,从而为腐败的发生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腐败也日渐凸显,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由于中国的公民社会尚处于成长阶段,力量还较弱小,因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这就使得政府与企业只能直接接触,从而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温床。而在西方国家,强大的公民社会可以承担起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任务,斩断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直接联系,有效地规避了腐败风险。同时,公民社会组织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可以形成有力的监督,从而遏制腐败的发生与蔓延。通过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从社会大结构的基础层面构筑反腐败的新的廉政工程,将使中国在21世纪实现反腐败斗争由加大惩处力度到扶持公民社会成长的战略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反腐败 战略转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趋势及其政治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冯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7,共8页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趋势,这被学者们称为"个体化"的社会变迁进程被学界认为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及其变革模式和趋势的重要视角。由此,个体化被中国社会发展赋予了鲜明...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趋势,这被学者们称为"个体化"的社会变迁进程被学界认为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及其变革模式和趋势的重要视角。由此,个体化被中国社会发展赋予了鲜明的政治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个体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转型和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上分析,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更是在驱动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转型和推进中国当代政治参与及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形塑新的国家-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中国社会 政治转型 政治参与 国家治理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变量与结构的一种叙事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陶建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2,共7页
社会转型通常表现为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转型蕴涵的风险与风险社会的风险进行了迭加与套嵌。而这种混合风险,主要来自于制度残缺或制度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制度化风险。在当前,社会失范和社会冲突构成制度化风险的集中显影,也是社会转... 社会转型通常表现为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转型蕴涵的风险与风险社会的风险进行了迭加与套嵌。而这种混合风险,主要来自于制度残缺或制度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制度化风险。在当前,社会失范和社会冲突构成制度化风险的集中显影,也是社会转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然而社会转型成本不能吞噬社会转型取得的成果,这是转型中国必须建立的底线共识。因而,控制风险并形成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成为转型中国建构一个有序社会的必然选择。转型社会风险的变量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贫富差距、阶层流动、国家权威、规范体系、价值理念与信任结构等方面,内在映照着制度的渗入辅助、制度的场内适应和制度的价值支持三个层面。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制度能力、社会功能和积极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社会转型 治理结构 制度化风险
下载PDF
关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娟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向陌生人社会变迁,人际关系陌生化加剧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面对陌生人社会的来临,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转型 启示
下载PDF
乡村变迁:新时期乡村伦理的一种解释与构建基础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冰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80-88,共9页
乡村伦理的根基是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乡村的社会关系。乡村伦理是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内含着乡村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只有在特定乡村社会关系中才能解释乡村伦理的内涵。乡村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永远不... 乡村伦理的根基是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乡村的社会关系。乡村伦理是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内含着乡村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只有在特定乡村社会关系中才能解释乡村伦理的内涵。乡村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永远不变的伦理,只要有社会变迁,伦理转型就会发生。乡村变迁不应该是乡村本质的消失,只要称其为乡村,乡村的基本要素就存在,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种种变化。解释与建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一定要研究乡村在社会变迁中的“变”与“不变”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伦理转型 乡村变迁
下载PDF
试论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孟庆升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72,F0003,共3页
从分析我国翻译事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观点,认为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社会需求 双语转换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从地域社会到移民社会的转变——中国城市转型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大鸣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3-10,共8页
本文将透过城市社区看中国社会从地域型社会到移民社会转变这一过程,认为城市转型建立在文化转型的基础上,同时也是文化转型的一种表达。城市社区的转型是伴随着"移民时代"而到来的,中国城市的人口的特征,实际上开始逐步地从... 本文将透过城市社区看中国社会从地域型社会到移民社会转变这一过程,认为城市转型建立在文化转型的基础上,同时也是文化转型的一种表达。城市社区的转型是伴随着"移民时代"而到来的,中国城市的人口的特征,实际上开始逐步地从一种相对封闭的地域型城市社会向多元开化的移民型社会转变。移民的多元化使城市在转型期间遇到了诸多问题,如公共资源的平等享有、家庭与亲属关系的变迁、地域性的歧视、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族群关系的复杂化等,认为与此相关的议题在未来也多有继续探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社会 移民社会 城市社区 文化转型
原文传递
乡土社会语境下传统武术式微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方国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从3个层面对传统武术的文化转型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从"文化自在"到"文化自觉"、从"日常生活"到"非日常生活"、从"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的流变是中国乡土社会... 从3个层面对传统武术的文化转型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从"文化自在"到"文化自觉"、从"日常生活"到"非日常生活"、从"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的流变是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传统武术衰败的根本原因并不首先根源于西方体育的强势入侵,而在于中国乡土语境的变化。未来传统武术的发展,仍应以"自在"为根基并寻求积极"自觉化"改造;"非日常化"的发展方式应进行合理的"日常化"回归;国家"正式制度"对武术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传统武术 乡土社会 文化转型 文化自觉 文化哲学
下载PDF
我国乡村社会转型研究评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孟思聪 马晓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4,160,共7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再次转型。在系统梳理我国乡村社会转型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阶层结构、产业发展与转型模式、人口与劳动力流动、土地利用、乡村社区与聚落、制度转型与秩序建设、公共品供给与公共服务等7个...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再次转型。在系统梳理我国乡村社会转型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阶层结构、产业发展与转型模式、人口与劳动力流动、土地利用、乡村社区与聚落、制度转型与秩序建设、公共品供给与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围绕农村社会在社会结构、经济、空间、制度、公共服务等5个方面的转型阐述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社会转型 城镇化
下载PDF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芳 李琼志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0-72,共3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宏观工程中,后备人才资源则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后备人才发展中存在多种非持续性因素的制约,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为的影响、教练...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宏观工程中,后备人才资源则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后备人才发展中存在多种非持续性因素的制约,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为的影响、教练员的“近亲繁殖”、后备人才资源的储备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人才 可持续发展 社会转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时代数字技术、数字转型与数字治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邵春堡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5-64,共10页
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了局部的、不规范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要实现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普遍、规范和有序,尚需进行数字转型,通过转变文化观念、变革体制机制、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使经济、社会和文化建立在信息化、网络... 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了局部的、不规范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要实现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普遍、规范和有序,尚需进行数字转型,通过转变文化观念、变革体制机制、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使经济、社会和文化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上,形成数字经济社会的崭新形态。数字经济社会呼唤数字要素和资源参与的社会治理,确立数字治理格局,运用数字治理方式,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转型 数字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