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0
1
作者 彭本荣 洪华生 +3 位作者 陈伟琪 薛雄志 曹秀丽 彭晋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726,共13页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损害 评估模型 经济手段 厦门
下载PDF
我国围填海现状、问题及调控对策 被引量:102
2
作者 刘伟 刘百桥 《广州环境科学》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大规模的围填海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海洋资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对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现状、原因及调控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围填海规模大、范围广对海洋资源和生态造成... 大规模的围填海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海洋资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对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现状、原因及调控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围填海规模大、范围广对海洋资源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利益驱使是大规模围填海的根本动力,海洋权责模糊和海洋意识淡薄是大规模围填海的重要原因。加强国家主导特别是国家海洋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是实施调控的有效途径,实施科学规划和专家论证辅以公众参与是实施调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现状 原因 调控对策
下载PDF
渤海围填海发展趋势、环境与生态影响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56
3
作者 侯西勇 张华 +2 位作者 李东 侯婉 宋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11-3319,共9页
近年来,中国沿海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的新一轮大规模围填海阶段,环渤海围填海历史久、规模大,已成为我国围填海的重心区域。由于围填海和河口三角洲增长,1940s以来渤海面积萎缩了0.57×104km^2,萎缩速率大于82km2/a,2000... 近年来,中国沿海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的新一轮大规模围填海阶段,环渤海围填海历史久、规模大,已成为我国围填海的重心区域。由于围填海和河口三角洲增长,1940s以来渤海面积萎缩了0.57×104km^2,萎缩速率大于82km2/a,2000年以来萎缩速率更高达141km^2/a;渤海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也急剧下降,由1990年的1397km减少为2014年的561km,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由54.92%下降为16.18%。围填海导致多种危害,如:海洋潮波和水动力条件变化,近岸和近海沉积环境与水下地形变化,加剧近岸水环境与底泥环境污染,潮滩湿地面积减损与生态功能下降,底栖生物栖息地减损和群落破坏,侵占和破坏渔业资源"三场一通道",加剧海岸带自然灾害风险、诱发经济社会系统风险,对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等。在分析我国围填海监督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改革和优化围填海管理体制,建立陆海协调与联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制度,控制围填海规模与速度,推进和优化保护区建设;开展已围填区及其周边海域环境和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强化已围填区新增土地资源的监管和集约优化利用;加强基础观测体系建设,大力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公众、利益相关方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滨海湿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围填海 环境效益 监督管理 政策建议 生态恢复
下载PDF
近20a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高义 苏奋振 +3 位作者 孙晓宇 杨晓梅 薛振山 张丹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103,共9页
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5年和2005年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了2 048 km2,占研究区内1985年农用... 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5年和2005年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了2 048 km2,占研究区内1985年农用地总面积的31.4%;(2)研究区内共围填海370 km2,其中粤东、粤西和珠江口分别占12.6%,31.2%和56.2%;(3)珠海、广州、东莞、深圳、汕头和大亚湾等地城区面积扩张均在10倍以上,形成了环珠江口城市带;(4)近20 a来,研究区内整体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率达24.2%,其中粤东、粤西和珠江口分别为15.6%,22.8%和28.2%。研究揭示了20 a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模式及其驱动力,为该区域土地资源规划、近岸海洋环境保护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其他海岸带及近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围填海 扩张系数 动态变化度
下载PDF
青岛前湾填海造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估算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慧 孙英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等方法估算了填海造地对前湾海域的食品生产、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处理、科研文化价值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价值损失,得到其价值损失总值为2 814.71万元/a。其中食品生产价值损失最大... 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等方法估算了填海造地对前湾海域的食品生产、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处理、科研文化价值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价值损失,得到其价值损失总值为2 814.71万元/a。其中食品生产价值损失最大,占总价值损失的54.5%,其次为废弃物处理价值损失,占33.01%。计算结果可为前湾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 被引量:35
6
作者 侯西勇 侯婉 毋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用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海湾面积、形状和重心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急剧减少;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海湾岸线普遍背陆向海运动;海湾面积普遍大幅萎缩;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但个体间的差异在缩小;海湾重心分布位置普遍背陆向海迁移;海湾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等。总的来说,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湾发生上述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指出应该对中国的海湾进行功能定位划分和分类管理,通过强化以海湾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促进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岸线结构 岸线变化 海湾面积 形状指数 海湾重心 围填海
原文传递
1985—2015年围填海活动影响下的环渤海滨海湿地演变特征 被引量:32
7
作者 魏帆 韩广轩 +2 位作者 张金萍 栗云召 赵建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7-1537,共11页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边缘,是水陆交互作用产生的独特生态系统,其演变过程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围垦活动导致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研究滨海湿地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对于湿地资源开...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边缘,是水陆交互作用产生的独特生态系统,其演变过程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围垦活动导致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研究滨海湿地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对于湿地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3S技术手段,基于环渤海滨海湿地1985、1995、2005、2015年4个不同时期的TM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法,对近30年围填海作用下的环渤海滨海湿地时空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5年环渤海滨海湿地变化热点区域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渤海湾和辽河三角洲。近30年,环渤海滨海区域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45.37%,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57.23%,以盐田、养殖池面积增加为主,主要由沼泽、滩涂转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演变,人工湿地向非湿地演变,自然湿地人工化。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环渤海滨海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均衡化,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景观异质性降低。近30年间,环渤海区域围填海活动面积增长了1606.79 km^2,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养殖池、建筑用地。国家政策和经济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沿海湿地的演变过程,农田开垦、城镇建设和围海养殖等人类活动是滨海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时空动态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同安湾围(填)海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预测评估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萱 陈伟琪 +1 位作者 张珞平 郭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914-5924,共11页
基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分析,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各类服务自身的特点,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构建了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模型,并应用于厦门同安湾的案例研究。尝试对同... 基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分析,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各类服务自身的特点,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构建了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模型,并应用于厦门同安湾的案例研究。尝试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进行货币化评估。结果显示,从方案一至方案四,随着围(填)海面积的增大,其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损失依次为13593万元/a、54392万元/a、67937万元/a和147848万元/a,单位面积损失依次为68.65元/(m·2a)、70.36元/(m·2a)、72.43元/(m·2a)和76.84元/(m·2a)。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生态系统服务损害 预测评估 同安湾
下载PDF
1980~2017年环渤海海岸线和围填海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7
9
作者 魏帆 韩广轩 +3 位作者 韩美 张金萍 栗云召 赵建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7-1007,共11页
运用3S技术,采用水体指数法(MNDWI)、分形维数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环渤海海岸带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7年9个时期TM遥感影像为主数据源,研究近40a围填海活动影响下的环渤海海岸线动... 运用3S技术,采用水体指数法(MNDWI)、分形维数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环渤海海岸带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7年9个时期TM遥感影像为主数据源,研究近40a围填海活动影响下的环渤海海岸线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7年环渤海海岸线增加了1159.9km,分形维数持续增加,岸线呈曲折化。其中,人工岸线增长了1977.9km,自然岸线减少了80%。重点变化区域包括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顶部、普兰店湾等地区。1980~2017年环渤海围填海的面积增加了1988.5km2。主要类型由养殖池、盐田及农用地向养殖池、盐田、建筑用地转化。围填海活动与岸线长度、属性变化呈显著线性关系。综上,水产养殖、围海晒盐、农田开垦、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围填海活动影响了岸线长度及属性等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围填海 海岸线 分形维数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对辽宁省近海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5
10
作者 高文斌 刘修泽 +1 位作者 段有洋 董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针对辽宁省围填海工程越来越多的情况,分析了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渔业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可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发展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围填海 渔业资源 对策
下载PDF
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耗的货币化评估技术探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伟琪 王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9-754,共6页
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并对供给、调... 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并对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类服务各自包含的具体子服务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自身的特点,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提出了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选择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四类服务(子服务)损耗货币化的相应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生态系统 服务 围填海 损耗 货币化评估
下载PDF
围填海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肖建红 陈东景 +3 位作者 徐敏 于庆东 周升起 赵斐斐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0,共6页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了江苏省围填海造地工程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食品生产、基因资源、气体调节、干扰调节、生物控制、废弃物处理、养分循环、初级生产、科研文化等服务的影响值;结果表...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了江苏省围填海造地工程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食品生产、基因资源、气体调节、干扰调节、生物控制、废弃物处理、养分循环、初级生产、科研文化等服务的影响值;结果表明:5个典型围填海造地工程引起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值分别为0.8182亿元/a、0.0199亿元/a、0.4475亿元/a、2.3967亿元/a和0.6962亿元/a;其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潮滩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江苏省
下载PDF
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述锡 马玉艳 卞正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711,共5页
分析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包括生物效应、生态系统功能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各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层次分析法与赋值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综合... 分析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包括生物效应、生态系统功能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各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层次分析法与赋值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模型,为客观评价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应用该方法实例评价大连市庄河海域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围填海造成生态环境效应影响严重,应该严格控制该海域围填海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生态环境效应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庄河海域
下载PDF
曹妃甸填海造地时空分布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越 杨文波 +2 位作者 王琳 张忠 李继龙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8,共6页
本文基于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和2011年共8景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后经主成分分析(PCA),获得7个时段曹妃甸填海造地的时空分布信息。研究表明:2003-2011年期间,曹妃甸填海造地面积约274.7km2,其中永久陆地区域231.9km2... 本文基于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和2011年共8景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后经主成分分析(PCA),获得7个时段曹妃甸填海造地的时空分布信息。研究表明:2003-2011年期间,曹妃甸填海造地面积约274.7km2,其中永久陆地区域231.9km2,2003年填海造地工程开始后,填海造地面积逐年增长,其中2007-2008年期间填海造地面积增幅最大,近几年填海造地的面积有所下降;围填海造地后,曹妃甸海域的滩涂面积逐年减少,滩涂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海水潮流的自然流向,阻碍了海水的对流和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填海造地 遥感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以厦门同安湾围填海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萱 陈伟琪 +1 位作者 江毓武 张珞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4围填海面积依次为1.98,7.73,9.38,19.24km2,围填海造成的环境容量的损失依次为12281.3,48418.6,60706.6,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依次为62.03,62.64,64.72,69.02元/(m2·a).围填海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不容忽视.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海湾环境容量 价值损失 预测评估 围填海 厦门同安湾
下载PDF
胶州湾前湾填海对其水动力影响预测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鹏 娄安刚 +1 位作者 张学庆 匡良 《海岸工程》 2008年第1期28-40,共13页
本文采用ECOM-SED模式、算子分裂法和"干、湿"点法建立了胶州湾变边界数值模型。从潮、余流、潮波系统和潮流能几方面预测分析了胶州湾前湾造地对海洋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湾填海对胶州湾的潮波系统影响甚微,振幅和位相... 本文采用ECOM-SED模式、算子分裂法和"干、湿"点法建立了胶州湾变边界数值模型。从潮、余流、潮波系统和潮流能几方面预测分析了胶州湾前湾造地对海洋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湾填海对胶州湾的潮波系统影响甚微,振幅和位相的变化都在1%以内。但是在前湾和工程附近海域潮流和余流变化比较大,其他海域的潮流和余流变化不大,湖流流速变化为1%左右,余流流速变化为3.14%~9.16%。填海后,内湾口和外湾口附近潮能通量增加2.6%~5.24%,前湾和工程局部区域潮能通量减小20.21%~8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M-SED模式 填海造地 海洋水动力 潮流能
下载PDF
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晴 徐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大规模围填海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综合考虑围海造地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运用比率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等,对江苏省4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综合... 大规模围填海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综合考虑围海造地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运用比率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等,对江苏省4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现有效益在1.03×105~3.00×106万元,约121.3~2 072.0万元/hm2(不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如考虑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则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综合效益在3.33×104~2.86×106万元,约26.3~1 978.3万元/hm2.其中城镇建设项目的围填海效益明显高于工业建设项目.鉴于目前围填海活动存在盲目围填海造城、围而不建等现象,建议通过征收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和提高城镇建设类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来调控围填海建设,在保障沿海围填海建设需求的同时,减少和避免盲目圈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效益 评估 江苏
下载PDF
深圳湾填海工程对出海河流泄洪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建 黄明华 娄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2,共5页
利用水深平均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深圳西部填海工程引起的出海河流泄洪能力影响进行了研究。控制方程离散时采用三角形和四边形混合单元。采用实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 利用水深平均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深圳西部填海工程引起的出海河流泄洪能力影响进行了研究。控制方程离散时采用三角形和四边形混合单元。采用实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工况进行了预测。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确保河流泄洪能力的措施。该模型可直接用于深圳地区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泄洪能力 出海河流 填海工程 深圳湾
下载PDF
生态足迹方法在围填海评价中的应用初探以厦门西海域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孟海涛 陈伟琪 +1 位作者 赵晟 熊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03-208,共6页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对围填海活动的累积性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以期为综合评估海湾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结果表明,厦门的生态足迹在逐渐变大,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变小,生态赤字由1984年的-0.825 4 hm2/人增长到2005年的-3.957 4 hm2/人;厦门西海域围填海工程导致厦门生态承载力累积性减少77 420.54 hm2,加大了厦门的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围填海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晓静 周政权 +6 位作者 陈琳琳 李宝泉 刘甜甜 艾冰花 杨陆飞 刘博 王诗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为研究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调查数据,对渤海湾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总平均丰度、总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查区域的优势类群为多毛类... 为研究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调查数据,对渤海湾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总平均丰度、总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查区域的优势类群为多毛类,优势种为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ia)和日本倍棘蛇尾(Amphioplus japonicas),这与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单一和物种小型化的特征相符。曹妃甸围填海海域与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2014年春季较2013年秋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稍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围填海工程放缓和阶段性施工结束后生物群落在缓慢的恢复。ABC曲线(Abundance/Biomass Curves)分析表明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均已受到中等程度干扰;M-AMBI指数分析发现曹妃甸围填海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较差。结合渤海湾围填海面积和历史数据,发现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渤海湾生态环境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受损。受损生态系统的完全恢复需要漫长的过程,受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生演替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围填海工程 渤海湾 曹妃甸 人为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