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红楼梦》中“归美君恩”的文化思考
1
作者 伏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7,124,共8页
《后红楼梦》中“天恩祖德”一词高频出现,可见其“归美君恩”之意,以战功蒙荫的世家子弟在历经数代后希图再立新功,身届承平之世,科举入仕无疑是实现这一人生愿望的最佳渠道。小说文本成了这人生希冀的必然载体。后梦中过多的对天子的... 《后红楼梦》中“天恩祖德”一词高频出现,可见其“归美君恩”之意,以战功蒙荫的世家子弟在历经数代后希图再立新功,身届承平之世,科举入仕无疑是实现这一人生愿望的最佳渠道。小说文本成了这人生希冀的必然载体。后梦中过多的对天子的感恩戴德彰显着天授皇权的至高无上、士子普遍的“臣妾心理”以及鉴于利益考量的“向光性”。“归美君恩”中既有对盛世明君丰功伟业的感佩与敬畏,也有对君恩无常的胆战心惊以及伴君如虎的不安与惶恐。既有贾雨村、赵全等人仕途失败的引以为训,又有对浩荡皇恩的患得患失,同时探究贾家兴盛之因,提醒世人学会珍惜,懂得感恩。由此可以寻绎盛世士子婉曲的心理,这有助于作者家世、身世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子 《后红楼梦》 天恩祖德 归美君恩 士子心态
下载PDF
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与研究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峰屹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1期53-60,共8页
“中国文学思想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路径“文学批评史”之后新生的一种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它以尽可能描述古代文学思想的原貌为旨归;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在研究理论表述形态的文论之外,又加入了实际的文学创作倾向的... “中国文学思想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路径“文学批评史”之后新生的一种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它以尽可能描述古代文学思想的原貌为旨归;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在研究理论表述形态的文论之外,又加入了实际的文学创作倾向的提炼总结,把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描述一个作家或一个文学流派、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想;它的思想理路的特色,是在外部的政局社会、文化思潮等重要影响因素与文学创作倾向、文学思想观念之间,加入了士人心态这个不可或缺的中介(或折射)环节,从而建构出“政局社会—文化思潮—士人心态—文学创作倾向—文学思想观念”的研究范式,使古代文学思想研究的思理逻辑更为严密而合理;同时,这个研究范式也更能有效地保证文学思想史描述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宗强 文学本位 历史还原 文学创作倾向 士人心态
下载PDF
初唐士人心态和书法风貌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初唐的书坛呈现着特别的风景,体现了初唐士人心态中家国格局与开国气度,具有承先启后的性质。在王学书风盛行的总体情貌下显示着四个基本特征:晋人风度的延续;法度的强化;书学在教育和科举中的拓展;众多书论家的出现。
关键词 初唐 士人心态 书法风貌
下载PDF
晚明士人于慎行息隐心态研究
4
作者 陈缘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晚明士人于慎行仕途坎坷,在著述中表现出强烈的息隐心态,这与他面临的时代因素息息相关。万历时期政治生态日益腐朽,士人心态急剧分化,于慎行无法获得良好的出仕条件。在阳明学引发的思潮碰撞中,于慎行虽选择捍卫正统,却难进易退;目睹... 晚明士人于慎行仕途坎坷,在著述中表现出强烈的息隐心态,这与他面临的时代因素息息相关。万历时期政治生态日益腐朽,士人心态急剧分化,于慎行无法获得良好的出仕条件。在阳明学引发的思潮碰撞中,于慎行虽选择捍卫正统,却难进易退;目睹明神宗对张居正的政治大清算,他最终心灰意冷,萌生息隐之念。在出仕理想日趋破灭时,于慎行通过慕菊、逃禅、黄老彰显自己的息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慎行 政治生态 士人心态 思潮碰撞 息隐心态
下载PDF
唐代深州张鷟家族士人心态及作品研究
5
作者 王凯 辛志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39-44,共6页
唐代深州张氏家族是以张鷟、张薦、张读为代表的著名士人家族,他们既是朝廷官员,又是文学领域的大家。张鷟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的作品《游仙窟》展现了盛唐文人的积极进取与张扬自信。中唐时期的张薦一改其祖父文风,其所撰《灵怪集》深... 唐代深州张氏家族是以张鷟、张薦、张读为代表的著名士人家族,他们既是朝廷官员,又是文学领域的大家。张鷟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的作品《游仙窟》展现了盛唐文人的积极进取与张扬自信。中唐时期的张薦一改其祖父文风,其所撰《灵怪集》深沉稳重,文笔清雅绵丽,流露出张薦对时局的担忧与感慨,带有中唐士人普遍的怀旧与空幻心态。张读处于晚唐时期,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显露末世迹象,张读所作《宣室志》流露出明显的消沉绝望、辞官归隐、避祸保命的心态。“三张”士人心态的变化,蕴涵整个唐朝在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深州 三张 文学作品 士人心态
下载PDF
科举制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士人心态的变迁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 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士人心态的变迁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系列社会效应,初衷在于弃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的科举制废止策略某种程度上与清王朝的灭亡有着间接影响关系,但并不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士人心态 变迁
下载PDF
论“士不遇赋”中士人心态的转变——以屈原、董仲舒和陶渊明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诗亚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9-23,共5页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普遍的主题,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可观的士不遇赋。从屈原的《离骚》到汉代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以及晋时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士不遇"成为辞赋创作...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普遍的主题,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可观的士不遇赋。从屈原的《离骚》到汉代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以及晋时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士不遇"成为辞赋创作的滥觞。这些流传千古的赋篇,不仅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士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从屈原到陶渊明各个阶段他们心态转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董仲舒 《士不遇赋》 陶渊明 《感士不遇赋》 士人心态
下载PDF
晚唐诗歌中的长安意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颖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22-125,共4页
唐代都城长安作为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相较于初盛唐的蓬勃恢弘,晚唐诗歌中的长安意象更加耐人寻味。此时期的长安意象,在繁华中渗透着凄凉,展现出暮年的色彩,同时融合着晚唐文人的恋京心态和客居意识... 唐代都城长安作为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相较于初盛唐的蓬勃恢弘,晚唐诗歌中的长安意象更加耐人寻味。此时期的长安意象,在繁华中渗透着凄凉,展现出暮年的色彩,同时融合着晚唐文人的恋京心态和客居意识。晚唐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是这种带有末世气息的长安意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长安本身的政治功能使它成为文人抒发政治理想的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 诗歌 长安意象 文人心态
下载PDF
唐代涉乐诗的文化意蕴
9
作者 张雨萌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53-60,共8页
涉乐诗,就是指诗人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音乐表演场景,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对由此产生的强烈情感波动进行抒写的诗歌。唐代涉乐诗不仅寄寓着诗人特殊的情感,更揭示了唐代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唐代文人心态及士林风气的转变、中原文... 涉乐诗,就是指诗人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音乐表演场景,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对由此产生的强烈情感波动进行抒写的诗歌。唐代涉乐诗不仅寄寓着诗人特殊的情感,更揭示了唐代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唐代文人心态及士林风气的转变、中原文化对西域文化的接受和批判以及唐代狎妓文化与艺术商业化,便是文化意蕴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乐诗 文化意蕴 士人心态 西域文化 狎妓文化
下载PDF
论《水浒后传》中的道教意识
10
作者 张夸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9-52,共4页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假托古宋遗民,借用北宋末年的战乱表现自己的遗民意识。道教在此书中占了很大篇幅,道士、道观以及道法在书中都有描写。道教意识的频繁出现既与一定的历史因素有关,也是受到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现实的影响。作者从...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假托古宋遗民,借用北宋末年的战乱表现自己的遗民意识。道教在此书中占了很大篇幅,道士、道观以及道法在书中都有描写。道教意识的频繁出现既与一定的历史因素有关,也是受到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现实的影响。作者从史实出发,在继承《水浒传》原作的基础上,讽刺了宋徽宗道教误国的行为,从而也隐射了明朝后期,皇帝信奉道教从而导致亡国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对亡国的深刻反思,从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的士人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后传 道教 陈忱 士人心态
下载PDF
东汉后期士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11
作者 张峰屹 《北方论丛》 2022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政治生态,给士人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不止仕路艰难,甚至危及生命。东汉后期士人的处世心态也因此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趋向多元的基本格局中,更多呈现出疏离政权、重生保命的倾向。此种情形,推动东汉后期文学走向了自我和情感,走向了独立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思想文化转型 士人心态 重生保命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与中国古代谏诤文化
12
作者 许中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三国演义》中有大量的谏诤书写,它依傍史传,但又对史传多有改动与创造性发挥。小说中的谏诤书写受到传统谏诤观的深刻影响,塑造了大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并且利用谏诤书写预叙故事进程。《三国演义》谏诤书写的创造性在于深化了... 《三国演义》中有大量的谏诤书写,它依傍史传,但又对史传多有改动与创造性发挥。小说中的谏诤书写受到传统谏诤观的深刻影响,塑造了大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并且利用谏诤书写预叙故事进程。《三国演义》谏诤书写的创造性在于深化了谏诤事件中“拒谏”的复杂性。谏诤的知识正确性与拒谏的道德正确性产生矛盾时,孰轻孰重、应该何去何从的两难选择是小说提出的一个新的、说不尽的话题。这是小说的难解处,也是它的深邃和“伟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谏诤文化 人物塑造 小说叙事 士人心态
下载PDF
试论西晋初期儒学对文学的影响
13
作者 王阳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西晋初期,儒学重新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儒学的积极影响和晋初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士人"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心态。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恢复了儒家传统的诗教精神,继承了"美刺"的文学观念;在作品中,流露出... 西晋初期,儒学重新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儒学的积极影响和晋初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士人"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心态。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恢复了儒家传统的诗教精神,继承了"美刺"的文学观念;在作品中,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用世精神,以"兼济天下"作为创作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初 儒学 文人心态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观剧诗与明清之际文人的“自我认同”
14
作者 李碧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137,共7页
目前学界对明清之际士人心态的探讨,多以"遗民"或"贰臣"的身份进行归类,但"遗民"身份并不能等同于"遗民心态",这种概念先行而形成的文人集体意识无形中简化了其易鼎之际的焦虑。文人在观剧及... 目前学界对明清之际士人心态的探讨,多以"遗民"或"贰臣"的身份进行归类,但"遗民"身份并不能等同于"遗民心态",这种概念先行而形成的文人集体意识无形中简化了其易鼎之际的焦虑。文人在观剧及与伶人交往时,曾立足于重建"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将易代之感融入观剧诗中,其中既有自饰的倾向,又有不自觉的心灵写照,均依托于戏曲发展的成熟,进而形成了明清之际观剧诗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剧诗 明清之际 士人心态
下载PDF
文人心态裂变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
15
作者 杨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9-83,共5页
文人心态的分化与裂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发生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与论证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多元分化的深层复杂原因,并以池莉、张承志、贾平凹等人为例对转型期文学空间... 文人心态的分化与裂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发生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与论证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多元分化的深层复杂原因,并以池莉、张承志、贾平凹等人为例对转型期文学空间的分裂状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初期 文人心态 文学转型
下载PDF
唐传奇兴起期小说士人游戏心态解析
16
作者 陆迎松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82-183,共2页
受道教思想以及唐五代胡风影响,唐传奇兴起期作品大致表现的是一种绮靡、享乐之风,体现了士人旷达自适、随心所欲的人生观,进而演变成一种游戏人生的心态。文章将从对男女性爱的游戏心理,讽刺谐谑的游戏心态两个方面,对唐传奇兴起期士... 受道教思想以及唐五代胡风影响,唐传奇兴起期作品大致表现的是一种绮靡、享乐之风,体现了士人旷达自适、随心所欲的人生观,进而演变成一种游戏人生的心态。文章将从对男女性爱的游戏心理,讽刺谐谑的游戏心态两个方面,对唐传奇兴起期士人游戏心态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士人心态 游戏
下载PDF
红桥修禊与清代士人之心态流变
17
作者 胡遂 唐艺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1,共6页
修禊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风俗,在历史的流变中逐渐转化为一种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从闻名古今的兰亭修禊开始,修禊不断地被后世文人所模仿,留下了众多的千古佳话。文章以清朝王士禛、孔尚任、卢见曾所举行的几次著名的红桥修禊为例,通过... 修禊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风俗,在历史的流变中逐渐转化为一种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从闻名古今的兰亭修禊开始,修禊不断地被后世文人所模仿,留下了众多的千古佳话。文章以清朝王士禛、孔尚任、卢见曾所举行的几次著名的红桥修禊为例,通过这几次文人禊集中流传下来的诗文词赋,揭示出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及在不同时期士人心态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禊 红桥修禊 士人心态 流变
下载PDF
论《雪赋》《月赋》的空间诗美
18
作者 王玉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雪赋》《月赋》是《文选·赋》"物色"类中的精品。从空间诗学的角度,通过比较二赋所蕴含的空间幅度与空间之势的异同,分析雪在空间延展中的动态美与月在空间定势的静态美。根据两赋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两赋差异化的精... 《雪赋》《月赋》是《文选·赋》"物色"类中的精品。从空间诗学的角度,通过比较二赋所蕴含的空间幅度与空间之势的异同,分析雪在空间延展中的动态美与月在空间定势的静态美。根据两赋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两赋差异化的精神境界及不同的情感基调,其反映出刘宋时期士人审慎处世的忧惧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赋》 《月赋》 空间幅度 空间张势 忧惧心理
下载PDF
“制度与文学”视阈中的唐代休假诗——以旬假、节假等常规假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张利国 钟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唐代官吏休假制度及相关待遇使得仕宦文人拥有较为充裕的文学创作时间,为休假诗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与创作契机。在周期性的休假生活中,仕宦文人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并体验生活,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形成了“休假依赖性... 唐代官吏休假制度及相关待遇使得仕宦文人拥有较为充裕的文学创作时间,为休假诗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与创作契机。在周期性的休假生活中,仕宦文人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并体验生活,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形成了“休假依赖性心理”。休假制度使得仕宦文人的公共身份与个体身份有节奏地切换,也为其实现“亦官亦隐”的理想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并使其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具备实现个人价值的时间与空间。休假诗是唐代仕宦文人以独立个体的心境,在脱离其社会身份之后所创作的一种无功利的“自由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假制度 唐代休假诗 仕宦文人心态 自我实现 “自由的艺术”
下载PDF
身为知州,心向寒士:刘大观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20
作者 王皓潼 《理论界》 2019年第6期71-78,共8页
刘大观是清代高密诗派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诗人。迥异于诗派中其他寒士诗人,他仕途顺利,曾经位居知州。虽处高位,刘大观却早早勘破世情,表现出对寒士心态与诗学主张的强烈认同,因此,在他身上呈现出一种主体身份与心态的悖反现象。在诗学上... 刘大观是清代高密诗派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诗人。迥异于诗派中其他寒士诗人,他仕途顺利,曾经位居知州。虽处高位,刘大观却早早勘破世情,表现出对寒士心态与诗学主张的强烈认同,因此,在他身上呈现出一种主体身份与心态的悖反现象。在诗学上,刘大观以师古不泥古为原则,对高密派诗学进行了合理的吸收与发展;在诗歌创作上,他能遵从内心情志而自写本色,诗歌风格也随其年龄、经历的变化发生改变,总体呈现着清真雅健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观 高密诗派 李宪乔 寒士心态 黄景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